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58)
2023(11782)
2022(9590)
2021(9119)
2020(7234)
2019(16040)
2018(15913)
2017(28036)
2016(16038)
2015(17690)
2014(16944)
2013(15339)
2012(14114)
2011(12547)
2010(12972)
2009(11602)
2008(11501)
2007(10475)
2006(9254)
2005(8498)
作者
(38556)
(32357)
(31877)
(30755)
(20465)
(15266)
(14699)
(12385)
(12225)
(11570)
(10863)
(10821)
(10387)
(10107)
(10051)
(9955)
(9596)
(9393)
(9370)
(9302)
(8284)
(7720)
(7526)
(7516)
(7397)
(7330)
(7185)
(7115)
(6451)
(6273)
学科
管理(51891)
(46798)
经济(46711)
(46488)
(41426)
企业(41426)
教育(21368)
中国(21165)
技术(17904)
(17891)
方法(17383)
(16273)
业经(14480)
数学(14019)
(13859)
数学方法(13817)
理论(13459)
技术管理(12227)
(11519)
(10536)
财务(10516)
财务管理(10492)
(10278)
银行(10268)
(10201)
教学(10008)
企业财务(10004)
(9815)
体制(9665)
(9456)
机构
大学(206792)
学院(202151)
(77188)
经济(75358)
管理(75153)
研究(68757)
理学(64218)
理学院(63485)
管理学(62494)
管理学院(62042)
中国(47936)
(44264)
(40855)
科学(36358)
(35071)
师范(34864)
教育(33499)
(33267)
中心(31533)
(31348)
财经(31169)
师范大学(28575)
北京(28410)
(28335)
研究所(27825)
(25712)
(25473)
技术(24755)
经济学(24212)
业大(23192)
基金
项目(132990)
研究(110782)
科学(108668)
基金(93980)
(79271)
国家(78412)
社会(70620)
科学基金(68716)
社会科(66738)
社会科学(66726)
教育(58820)
(53507)
基金项目(48463)
编号(46971)
(45936)
成果(41505)
自然(39132)
自然科(38260)
自然科学(38254)
自然科学基金(37603)
课题(35728)
资助(35098)
(34132)
(33140)
(31637)
重点(31483)
创新(30810)
(30011)
项目编号(29563)
(29185)
期刊
(87356)
经济(87356)
研究(72954)
教育(59783)
中国(56444)
(33994)
管理(31811)
学报(24155)
科学(24003)
技术(23085)
(21520)
大学(21431)
(18733)
金融(18733)
学学(18175)
职业(16259)
财经(16136)
农业(14289)
(13998)
业经(13561)
经济研究(13529)
(11930)
论坛(11930)
科技(11025)
技术教育(10751)
职业技术(10751)
职业技术教育(10751)
问题(10491)
图书(10474)
技术经济(9234)
共检索到323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培  夏海鹰  
大数据技术开启了人类社会新时代,不仅让社会呈现出鲜明的智能化、数字化特征,而且成为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种技术路径。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归纳演绎、案例分析和行动研究等方法,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技术、哲学、治理等不同方面分析了数据赋能教育治理创新的概念与内涵,遵循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原则,沿着"技术—治理"的进路,以"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的视角构建了数据赋能教育治理创新的逻辑框架,从技术接入、技术匹配、技术执行层面和信息供给、信息交互、信息应用维度阐述了数据赋能治理创新的实现基础,剖析了治理挑战、破解思路、治理之道、实践路径等作用机制,指出这将从不同方面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针对复杂的教育治理问题形成一套有效解决机制,引发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最后,基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循数治理"的实践案例,从技术应用、协调机制、多维融合、多元协同等方面探讨了数据赋能教育治理的变革路径,以期为大数据时代教育治理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严红  
农民动员缺位和参与性不足的“最后一公里”困境是制约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项目制供给中的政府包揽代建模式内含着行政替代组织的实践逻辑,会由于基层村社组织的失语和脱嵌陷入动员困境,引发项目进村实践梗阻。“赋能型供给”的基层创新实践是对政府包揽代建模式的优化,实现了从“替代组织”到“赋能组织”的逻辑演变。地方政府能够在项目分类基础上,优化项目进村的建管制度,将小微项目下放到村社内部,由行政村和村民小组进行自主治理。“赋能型供给”是政府以村庄对项目的依赖性为基础,通过适度放权和有节制的行政干预,从资源、权力和规则三个层面,以属地化包干、约束型自主和制度化参与实践机制为基层村社组织进行综合赋能,使其成为国家与农民之间的联结中介和动员载体。通过重塑国家—基层村社组织—农民的互动结构,形成一个可以深入农村社会进行强动员的基层组织体系,有效化解“最后一公里”难题,提升公共品供给效率。“赋能型供给”创新实践为项目制背景下如何实现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提供了一个可行思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严红  
农民动员缺位和参与性不足的“最后一公里”困境是制约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项目制供给中的政府包揽代建模式内含着行政替代组织的实践逻辑,会由于基层村社组织的失语和脱嵌陷入动员困境,引发项目进村实践梗阻。“赋能型供给”的基层创新实践是对政府包揽代建模式的优化,实现了从“替代组织”到“赋能组织”的逻辑演变。地方政府能够在项目分类基础上,优化项目进村的建管制度,将小微项目下放到村社内部,由行政村和村民小组进行自主治理。“赋能型供给”是政府以村庄对项目的依赖性为基础,通过适度放权和有节制的行政干预,从资源、权力和规则三个层面,以属地化包干、约束型自主和制度化参与实践机制为基层村社组织进行综合赋能,使其成为国家与农民之间的联结中介和动员载体。通过重塑国家—基层村社组织—农民的互动结构,形成一个可以深入农村社会进行强动员的基层组织体系,有效化解“最后一公里”难题,提升公共品供给效率。“赋能型供给”创新实践为项目制背景下如何实现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提供了一个可行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良  王耀德  
协同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有效组织模式,但当前的一般协同创新模式存在协同范围较窄、关键共性技术难突破、协同紧密度较低、运行机制不健全、体制壁垒等问题。为了弥补协同创新中的市场失灵,发挥政府作用,组建科技协同创新体是一种新的产权制度安排和协同创新模式。文章以江西为例,在对协同创新体的内涵及其参与主体、特点和优势、运行机制等理论层面探讨的基础上,从组建条件和目标、运作模式、资金扶持方式以及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总结分析了改革实践中的做法。经过三年多的积极探索,这种新的创新组织模式实现了一批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的突破,增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猛  
从义务教育服务产业的视角出发,义务教育治理不仅是政府的职能,而且是市场与社会的责任,更是政府、市场与社会不同主体的合作互动。义务教育是混合供给的服务产业,既然如此,义务教育治理就是多中心的结构安排。这意味着权力结构与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决策单位与制度供给的多中心、治理机制与组织安排的多样化。要构建义务教育治理的多中心体制,不仅需要推进政府教育职能的转变,也要促进义务教育服务产业的发展并提升其自主治理能力,还需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以实现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合作治理。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袁野   曹倩   尹西明   陈劲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模式新机制提出新要求。如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创新联合体这一“新质载体”的作用,成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议题。基于扎根理论方法,提出创新联合体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引领—市场导向—场景驱动”三维理论框架,进一步集合AI产业创新联合体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典型实践案例,提炼出加快培育先导能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等创新联合体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路径。揭示创新联合体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机制和路径,为国家和各地区高效协同统筹布局产业创新联合体,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霞  吴福象  王兵  
中国城市创新存在着明显的发展不平衡、协同性差的问题。政府大数据作为公共信息资源的宝库,是赋能城市创新、实现协同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基于政府传播视角,通过Netlogo仿真实验识别了影响政府大数据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并将其纳入企业公共信息资本积累函数,以此拓展了企业横向创新内生增长模型并探究了政府大数据赋能城市创新的微观机制;此外,本文以2014年实施的"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政府大数据对城市创新的赋能作用。理论研究表明:激励政府提高传播意愿和优化大数据传播情景能通过改善政府传播效果促进企业公共信息资本积累提量增速,加速企业创新、赋能城市创新;实证研究发现: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对试点城市创新指数的平均提升作用约为29%。为此,有序推广政府大数据惠民试点工程、多措多举推动政府传播环境的优化与制度供给,是助力城市创新的可行思路。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潘玉辰   张俊   商宪丽  
以社区为基本单元是推进全国数字包容工作的重要抓手,而数字导师赋能是采纳并推进这一抓手最有效且直接的途径。文章基于系列数字导师实践信息及相关文件,厘清数字导师赋能社区数字包容的内涵,总结归纳出数字导师赋能社区数字包容的5个典型模式,基于我国政策要求或现有实践经验,以“守正创新”为基本原则,提出国内利益相关组织通过推进当地多元主体协同、实现数字导师级联发展、营造全民数字融入氛围等举措,打造数字导师赋能社区数字包容体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雪琴   郑酌基   韩先锋  
政府数据治理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借助数据要素实现治理变革进而激发数字创新的重要举措。基于一个修正拓展后的TOE理论框架,本文设计了“技术启动—组织开发—生态应用”的数字创新驱动流程,论证政府数据治理赋能企业数字创新的潜在机理,并借助大数据管理局实施的准自然实验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数据治理显著促进了企业数字创新,为中国特殊制度情境下政府充分发挥数据要素潜能激发创新活力提供崭新证据。政府数据治理通过技术启动、组织开发、生态应用的多维路径驱动,进而切实赋能企业数字创新。本文研究不仅为政府部门利用数据要素实施科学治理提供合乎实践的经验支撑,也为实现中国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邓宇  
金融科技的运用与深化推动普惠金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赋能小微金融实践的多样性、应用性和全面性。各大银行立足自身实际和定位创新科技成果,线上化小微信贷、线上供应链金融、大数据与智能风控、互联网银行小微模式等一系列金融科技成果,将普惠金融与小微金融的服务模式提升到更高的水平,真正解决了过去一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不可控以及服务效率低、服务范围局限等种种难题。而且,随着金融科技和服务方式的日益完善,将会有更多的金融科技成果落地,推动普惠金融迈入更深层次。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劲  魏巍  
通过Patient Innovation Platform和Crowdmed.com两个平台有效互动医疗机构、研发机构、检测机构、医疗组织、医疗器械和制药企业、投资公司、社会捐助者、共益基金、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等多个利益相关者的创新实践,形塑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共益创新生态系统。患者创新将成为慢性病和罕见病领域重要的创新范式,互补医疗健康领域以药企和科研机构为主导的生产者创新范式,成为面向人类意义感知和社会福祉提升的新范式,推动医疗行业创新变革。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丁任重  徐志向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历史、全球、现实的战略思维深图远虑的智慧结晶,内在规定了科技创新必须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紧密结合的战略定位,科学指明了重视基础研究、瞄准科技前沿、加快成果转化、勇于自主创新、发展绿色科技的战略导向,具体涵盖了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高端产业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战略部署,深刻蕴含了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策扶持以及务求实效的实践指向,为指导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科学明确的行动指南。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娜  
新消费是在我国经济社会长足发展背景下,以消费需求升级为驱动,借由信息技术和媒介技术拓展消费空间、重塑消费关系形成的新的消费行为过程。新消费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构建了“以人为本”的多元化新型消费关系,实现了消费自身的转型升级。近年来,以文和友、茶颜悦色等新锐消费品牌为代表的长沙新消费迅速崛起,成为城市新消费发展现象级样本典范。长沙新消费具有以年轻客群为主体、提供强需求导向型产品和服务以及拥有有利于新消费成长的优质消费环境等特点。本土文化的浸润、互联网时代的助推、新消费企业的锐意创新及政府部门的规划引领共同成就了长沙新消费的快速成长。其创新经验具有典型示范效应和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冬梅  赵成伟  
各层级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创新资源的集中承载地,是国家区域创新布局的重要载体,在增强科学、技术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科学中心、技术中心与产业中心等与科技创新中心相关的概念辨析,对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进行厘定。在此基础上,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进展进行分析与描述,并从明晰科技创新中心历史使命、推动科技创新中心体系化建设、以科技创新中心统筹各类创新资源、构建差异化区域创新体系四个维度,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嵎喆  蒋云飞  
本文通过对"自主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分析,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内涵和国外实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多从出台相关法律和制定专项计划,明确企业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过程的主体地位,鼓励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自主创新成果利用技术转移,加强产学研协作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手段,保证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