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28)
2023(20147)
2022(17091)
2021(15931)
2020(13523)
2019(30653)
2018(30162)
2017(58236)
2016(31383)
2015(35056)
2014(34146)
2013(33506)
2012(30528)
2011(27227)
2010(27304)
2009(25287)
2008(25007)
2007(22159)
2006(19509)
2005(17479)
作者
(87433)
(72976)
(72362)
(69004)
(46532)
(34768)
(32830)
(28352)
(27680)
(25973)
(24780)
(24671)
(23099)
(23066)
(22417)
(22275)
(21762)
(21379)
(20890)
(20871)
(17989)
(17759)
(17569)
(16791)
(16216)
(16187)
(16187)
(16179)
(14565)
(14333)
学科
(126160)
经济(125982)
(109678)
管理(105449)
(97760)
企业(97760)
方法(56519)
数学(45958)
数学方法(45336)
(39860)
(37658)
业经(37095)
中国(32771)
(28729)
(27273)
财务(27196)
财务管理(27148)
农业(25783)
企业财务(25762)
技术(24324)
(24086)
理论(23507)
地方(22839)
(21879)
(21558)
贸易(21543)
(21135)
(20936)
(20654)
(20045)
机构
学院(438468)
大学(437648)
管理(178140)
(177447)
经济(173775)
理学(153493)
理学院(151876)
管理学(149339)
管理学院(148510)
研究(140561)
中国(108478)
(92694)
(85448)
科学(84946)
(69329)
(68705)
财经(67475)
(65562)
中心(64678)
业大(63424)
研究所(61991)
(61423)
北京(58059)
(55188)
师范(54645)
农业(53914)
经济学(53167)
(52134)
(51652)
财经大学(50102)
基金
项目(296058)
科学(235166)
研究(219170)
基金(216385)
(187378)
国家(185612)
科学基金(161752)
社会(139564)
社会科(132337)
社会科学(132300)
(115789)
基金项目(114209)
自然(104393)
自然科(102029)
自然科学(102004)
教育(100585)
自然科学基金(100217)
(96179)
编号(89069)
资助(88445)
成果(71861)
重点(65612)
(65226)
(64456)
(62360)
课题(60542)
创新(59644)
国家社会(57755)
(57108)
教育部(56588)
期刊
(197849)
经济(197849)
研究(129215)
中国(85807)
管理(71026)
(69600)
学报(65271)
(63916)
科学(61531)
大学(51206)
学学(48166)
教育(47853)
农业(43838)
技术(40805)
(38695)
金融(38695)
业经(33908)
财经(33598)
经济研究(30699)
(28866)
问题(25482)
(24924)
技术经济(22792)
科技(21450)
图书(21422)
现代(20753)
(20450)
理论(20296)
财会(19999)
商业(19703)
共检索到65061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邱新平  
现阶段,企业智能制造应用不断深化,数据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数据如何在驱动生产过程中对传统生产组织结构产生冲击?聚焦于这一问题,通过双案例研究,本文构建了数据——应用——组织结构创新的理论框架。本文研究发现,生产模块化是支撑个性化生产的重要前提,物联网应用是强化生产过程协同的关键基础,智能辅助系统应用是促进员工自组织的必要条件。这些发现一方面贡献于智能制造环境下组织结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对中国政府和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管理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孙新波  苏钟海  
世界经济的发展呼唤先进制造理念和制造技术,敏捷制造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制造业企业通过了解实现敏捷制造的过程机理,可以使其灵活地运用各种先进生产技术促成敏捷制造。然而,已有对制造业企业实现敏捷制造过程的研究缺少契合当前情景的视角以及完整、清晰的探究。鉴于此,引入赋能概念,从数据驱动的视角对青岛酷特智能公司的研发、生产和营销3个阶段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扎根理论的3级编码技术,构建制造业企业通过数据赋能实现敏捷制造的过程模型。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敏捷制造的开放式概念框架,通过调研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获得分析数据,分析并构建制造业企业实现敏捷制造的过程模型,结合已有研究对该模型进行进一步讨论和完善。研究过程严格遵循理论构建的理论-实践-理论研究逻辑。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敏捷制造能力可以通过高效对接消费者需求与资源以及提高中间对接环节的效率来打造。从数据驱动视角看,数据化、标准化和联网化是制造业企业实现敏捷制造的核心所在。一方面,数据化和标准化可以提高数据的可接入性和流通性,减少制造加工环节的延缓;另一方面,联网化可以让需求数据直接对接企业的资源和制造过程的设备,进而实现资源的自动整合,打造企业高响应速度、高质量、低成本的供给。从数据驱动视角构建的敏捷制造过程模型系统详细地解释了制造业企业通过数据赋能实现敏捷制造的过程,完善和拓展了关于敏捷制造的研究,为未来敏捷制造实证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启示。此外,为了给企业实践提供更加详细、明确的指导,给出基于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业企业实现敏捷制造的实践指导步骤。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颖  贺俊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跃进的攻坚期,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是确保我国跻身世界级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把握时代契机,通过数字经济“鼎新革故”赋能产业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价值创造和分配的逻辑发生改变,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打破边际递减规律,生产模块化激发架构创新。这些变化从要素、价值、技术、资源全方位为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创新提供新思路。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产业创新的基础路径包括数据要素驱动、底层技术推动、新型商业模式和产业组织变革带动以及跨产业联动等;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产业创新的具体路径包括以优化区域布局弥合“数字鸿沟”以及以行业选择破除“卡脖子”技术封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罗泰晔  张振刚  
数据赋能是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本文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视角对数据赋能的内涵进行阐述;从数据感知、智能认知、动态决策、精准执行4个维度构建了数据赋能的逻辑框架;从数据赋能的逻辑框架、制造业企业创新的5个模块、企业创新能力提升3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数据赋能制造业企业创新的过程机理。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丽  王淼  
首先,对英国MADE的商业模式进行解析,MADE本质上是一种双重网络众包,MADE扮演了中介机构和发包方的双重角色。其次,将MADE商业模式与中国家具制造企业的运作模式进行对比,MADE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精准把握、呈现消费需求,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创新效率,弱化品牌对产品溢价的影响,取消中间环节;局限性体现在目标顾客群体的限制和较长的等待周期。借鉴MADE模式,中国家具制造企业可以尝试有效运用大众智慧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重新定义企业的竞争优势。众包模式在中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给中国的家具制造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中国家具制造企业应理性对待众包的出现,可以将改良型的众包作为商业体系的有益补充。...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童伟伟  张建民  
本文采用世界银行2005年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考察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Tobit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我国的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但这一促进效应主要存在于东部地区,而在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投入并无显著作用。但是,我国在进一步加强环境规制的同时,还应注意到不同区域间环境规制对创新活动影响的差异,通过金融体制改革等,为中西部地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耿献辉  
根据2005年62部门的投入产出表的计算结果表明:中国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产出占国民经济全部门总产出的1.1%;与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紧密关联的产业是其自身产业和第二产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木材及竹材采运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大于感应度系数,需要采取措施主动发展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产业,但中国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固定资产折旧在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较小,其工业装备水平较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孔伟杰  苏为华  
本文在浙江省制造业1454家企业大样本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在微观层面研究了企业创新行为以及影响因素。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在有效控制了企业所处行业的技术水平差异、企业产权结构、政府资金扶持、企业品牌和企业设备技术水平后,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也呈现较明显的倒U型关系,并且存在规模"拐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出口贸易对企业创新投入并不显著,但发达国家特别是针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技术标准化要求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企业集聚对企业的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确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毕克新  高岩  
本文以2005制造业500强中的5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方法,从股权集中度和经营者持股的角度分析治理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提出了回归模型,实证发现,这两变量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有着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金玮  石春生  李逍然  
本文以4家典型装备制造企业1998—2014年以季度为间隔的组织创新测度数据为基础,分别应用4家企业组织创新测度数据的最佳拟合模型ARIMA (p, d,q)的残差序列构建组织创新时间序列。对时间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运用关联维数法和Lyapunov指数法对装备制造企业组织创新演化的混沌特性进行判定,得到企业组织创新时间序列的关联维数均为分数,最大Lyapunov指数值均为正值。实证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企业组织创新演化具有存在奇异吸引子和对初始条件敏感的混沌特性,为进一步构建企业组织创新系统混沌模型、预测组织创新短期演化趋势提供了依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扬  黄忠东  
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先进制造技术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升,然而,对先进制造技术进行单纯投资无法明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通过对江苏运用先进制造技术已有一定时间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先进制造技术的使用程度与技术学习、产品创新显著正相关;先进制造技术的知识特性与技术学习、产品创新均相关,但未发现隐性化程度与产品创新绩效之间的显著相关性;技术学习在先进制造技术和产品创新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建议企业提高先进制造技术的集成程度和创新设计方法的采用度,注重提高组织技术学习的能力进而提升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潜能,并通过技术学习和管理建立起与先进制造技术匹配的系统环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昌荣  李娜  
利用广义可加模型来分析高管特征对高管自信度及企业创新成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企业财务状况对高管自信度的非线性影响下,高管的学历、年龄和两职兼任都能够增加高管的自信度,但是高管的海外经历却与其自信度无显著关系;在控制企业财务状况对企业创新成果的非线性影响下,高管的自信度、高管的学历、海外经历与两职兼任能促进企业的创新成果,但是高管的年龄却对企业创新成果的增加有显著的阻碍作用,且二者间的边际作用存在最优区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新波  孙浩博  
聚焦数据赋能推动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边界与具体内容,为企业进行数据赋能自诊自检、了解自身数据应用状况提供科学的工具方法,促进制造业企业借助数据实现转型升级。基于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遵循“文献综述→参考架构→评估框架→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赋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成熟度模型”的技术路线,在理清数据赋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数据价值链理论演进的基础上,遵从成熟度模型的设定原则,从数据赋能准备度、数据赋能深入度、数据赋能提升度3个维度开发构建制造业企业数据赋能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企业的数据赋能水平进行打分;同时构建相应的数据赋能成熟度等级划分模型,分为引领标杆级、提升优化级、综合集成级、成长规范级和初始规划级。未来将不断修正该评价指标体系与成熟度模型,进一步提高其普适性与准确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邢天才   张宇  
基于2008—2022年制造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探究数据资产对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资产价值的提高能显著扩大企业融资规模、增加股权融资比例和提升融资效率;数据资产通过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信息透明化程度和加强风险管控,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和数字产品制造业企业中,数据资产对融资规模、股权直接融资偏好和融资效率的优化作用较为明显。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龚静  尹忠明  何悦  
本文基于2006—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以及万象云专利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化程度对制造企业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化呈向右上方倾斜的W型波动上升趋势;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化程度可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数量与质量的双重提升;该促进作用在成长期企业、投入研发技术、交通物流、金融保险及商务服务,以及国内投入的服务化上表现更为明显;在作用机制上,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化程度可通过增加研发强度来提高企业的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