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58)
- 2023(18474)
- 2022(15767)
- 2021(14695)
- 2020(12100)
- 2019(27898)
- 2018(27644)
- 2017(52374)
- 2016(28420)
- 2015(31755)
- 2014(31356)
- 2013(30620)
- 2012(28243)
- 2011(24998)
- 2010(25363)
- 2009(22766)
- 2008(21701)
- 2007(18584)
- 2006(16149)
- 2005(14143)
- 学科
- 济(111479)
- 经济(111358)
- 管理(77810)
- 业(73977)
- 企(60549)
- 企业(60549)
- 方法(48395)
- 数学(41329)
- 数学方法(40747)
- 中国(32919)
- 农(30634)
- 财(27727)
- 地方(27427)
- 业经(26275)
- 学(23835)
- 农业(20910)
- 制(19585)
- 贸(19540)
- 贸易(19518)
- 易(18882)
- 理论(18812)
- 技术(18213)
- 环境(18018)
- 银(17999)
- 银行(17956)
- 务(17714)
- 和(17664)
- 财务(17633)
- 财务管理(17556)
- 融(17517)
- 机构
- 学院(384098)
- 大学(383324)
- 管理(150645)
- 济(149235)
- 经济(145864)
- 理学(130088)
- 研究(128738)
- 理学院(128586)
- 管理学(126137)
- 管理学院(125461)
- 中国(97910)
- 京(82636)
- 科学(80968)
- 财(69586)
- 所(63909)
- 农(62719)
- 中心(59938)
- 研究所(57893)
- 业大(57387)
- 江(57209)
- 财经(55373)
- 范(52408)
- 师范(51853)
- 北京(51804)
- 经(50458)
- 农业(48744)
- 院(47672)
- 州(46808)
- 经济学(44093)
- 技术(42645)
- 基金
- 项目(266782)
- 科学(209845)
- 研究(196326)
- 基金(192032)
- 家(167481)
- 国家(166032)
- 科学基金(143124)
- 社会(121913)
- 社会科(115541)
- 社会科学(115508)
- 省(105296)
- 基金项目(102039)
- 自然(93414)
- 自然科(91221)
- 自然科学(91202)
- 教育(91180)
- 自然科学基金(89509)
- 划(88363)
- 编号(81240)
- 资助(78103)
- 成果(65437)
- 重点(60055)
- 发(59256)
- 部(57985)
- 课题(55955)
- 创(55799)
- 创新(52022)
- 科研(51298)
- 项目编号(50144)
- 国家社会(49926)
- 期刊
- 济(163491)
- 经济(163491)
- 研究(112935)
- 中国(80845)
- 学报(60526)
- 农(57026)
- 科学(55474)
- 管理(55427)
- 财(54212)
- 教育(47891)
- 大学(46252)
- 学学(43284)
- 农业(39693)
- 技术(35510)
- 融(34429)
- 金融(34429)
- 业经(28437)
- 经济研究(26303)
- 财经(25896)
- 图书(22152)
- 经(22131)
- 问题(20932)
- 业(20356)
- 科技(18600)
- 理论(18127)
- 版(18015)
- 技术经济(17647)
- 商业(16805)
- 资源(16744)
- 实践(16723)
共检索到5708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廖屹峰 罗春华
随着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加速推进,数据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已成为激发要素市场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以来,国家陆续出台的多项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政策,为数据资产化、资本化提供了指引。当前,数据资源已具备确认为资产的条件,现阶段如何通过合理的审计程序确定数据资产在财务报表中的公允价值、应对数据资产入表的财报审计风险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S公司为例,分析数据资产入表的会计实践,继而剖析审计难点、提出审计思路和应对方法,以期为数据资产入表和审计实践提供借鉴,助推我国数据资产化、资本化发展进程和数据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
数据资产 入表 审计 数据要素 价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崔海红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大背景下,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基于此战略背景,国家审计发展过程中的制度、环境、体系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围绕新发展格局背景,对我国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政策逻辑进行了分析,并由此阐述新发展格局下的国家审计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路径:在宏观层面,加强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统一领导;在中观层面,加强资源配置、贯通协同机制;在微观层面,加强科技支撑、人才强省战略建设。文章对于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和实现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
关键词: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国家审计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增镇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落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把全面深化改革贯穿始终,强化创新驱动战略,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推进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 实践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邵晓翀 杜尔玏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金融作为支农主力军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活水",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快速增加、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完善、涉农贷款稳步增长、数字金融逐步推进、金融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等重要现实基础。理论逻辑表明:金融是支持产业兴旺的坚实基础,是实现生态宜居的强力支撑,是营造乡风文明的有效保障,是推进治理有效的重要力量,是保证生活富裕的擎天巨柱。为充分发挥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应构建长效政策支持机制,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创新农村产权运作机制,提升农业主体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发展动力。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金融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邵晓翀 杜尔玏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金融作为支农主力军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活水",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快速增加、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完善、涉农贷款稳步增长、数字金融逐步推进、金融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等重要现实基础。理论逻辑表明:金融是支持产业兴旺的坚实基础,是实现生态宜居的强力支撑,是营造乡风文明的有效保障,是推进治理有效的重要力量,是保证生活富裕的擎天巨柱。为充分发挥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应构建长效政策支持机制,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创新农村产权运作机制,提升农业主体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发展动力。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金融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熊坚 冯婉吉 朱罗娜
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视角,探索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认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应明晰目标定位,加强政府引导、区域联动、多层级互动,坚持特色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以"内循环"为基点,提升"外循环"水平,高质量发展贸易、教育、旅游服务产业,优化城市生态文明,探索多元参与下的协同治理体系,强化政府监督职能,完善风险化解机制,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形成产业高质量、管理高水平、贸易高效率、公民高素质的内涵式发展路径,全面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健康、可持续性、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自由贸易港 理论探索 实践创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思琛 任保平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关系到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因而新发展格局及其构建问题现如今成为理论界探讨的一个焦点。着眼于新发展格局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对阐释新发展格局构建问题的现有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评述:在理论研究方面,分别从理论渊源、理论内涵和基本特征三个角度切入;在实践研究方面,分别从实践背景、核心问题和实现路径三个角度切入进行了观点综述。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分别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对现代化新征程进一步开展新发展格局构建问题的研究作了展望。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 文献综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新城 霍忻
文章基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现实,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和社会资本循环理论,从理论、历史、实践等角度,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实践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回答了"什么是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从何而来、新发展格局价值何在"等热点问题。研究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战略决策,与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经济体系、安全发展等理论全方位对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成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适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目标和规律,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开辟新道路,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注入了新动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新城 霍忻
文章基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现实,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和社会资本循环理论,从理论、历史、实践等角度,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实践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回答了"什么是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从何而来、新发展格局价值何在"等热点问题。研究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战略决策,与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经济体系、安全发展等理论全方位对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成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适应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目标和规律,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开辟新道路,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注入了新动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春学 杨新铭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内部经济规律作用和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带有规律性,也预示需要新的发展观指导新阶段的发展实践。新发展观不仅是"五大发展理念",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阶段指导新发展的总思路,是辩证地思考实践发展的科学方法,是对中国经济从量的追求为主转向以质的追求为主的阶段的反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政策思路。在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要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作为体制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新发展观 新实践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宁密密
全球价值链(GVC)中的“链主”企业主动选择先在国内嵌入产业集群,再以集群“抱团取暖”的形式嵌入国际循环GVC中,这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对企业的出口汇率弹性产生影响。文章采用企业-产品-目标国-时间匹配数据,对“链主”企业延长国内价值链、缩短国外价值链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能否获得应对汇率风险的比较优势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产业集群的横向集聚效应和纵向集聚效应对“链主”企业产生反馈效应,对“非链主”企业产生溢出效应,进而提高其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链主”企业降低汇率风险的机制在于提高出口价格的汇率弹性,降低出口数量的汇率弹性,这一机制主要源于企业的高生产率、生产规模和上游位置;且出口企业距离“链主”企业越近,“链主”企业的溢出效应越强。这为促进国内价值链与国外价值链的良性互动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玲玲 赵光辉
面临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构、中国经济循环重心由国际导向转向国内导向的二重变奏,新发展格局要求交通运输具有新发展新思维新举措,并赋予智慧交通新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任务。在“大流通”观下,智慧交通之于新发展格局不仅具有顶层设计层面的技术禀赋效应,由技术禀赋带来的高渗透性也推动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智慧交通既能够从提振内需的“运”效应、技术赋能的“流”效应、提质降本的“链”效应以及板链拉动的“环”效应等层面高效助推国内大循环,也能够借助技术优势以及交通运输的服务能力,完成某一个产业链或价值链的闭环,助力乡村“小微循环”。对此,应运用智慧交通技术,不断拓展和深化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的融合创新;不忽视“小微循环”的畅通,借助国内制度优势,以智慧交通模式应用场景开发、拓展为方式,激发和形成更多“小微循环”。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唐琦 张辉 王桂军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要求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时也必须直面内外部发展环境中的矛盾叠加、风险汇集问题。当前安全概念不仅囊括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传统内涵,更增加了社会治理、利益协调、瓶颈突破、制度运行平稳、突发状况处理等多重维度。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科学方针,统筹发展和安全,在经济建设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新安全格局在保障新发展格局时需要内外兼修以防范两个市场带来的交叉风险,尤其注重增强具有主体地位的国内大循环,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完善社会治理强化循环韧性,方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掌握历史主动、实现自立自强。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唐琦 张辉 王桂军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要求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时也必须直面内外部发展环境中的矛盾叠加、风险汇集问题。当前安全概念不仅囊括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传统内涵,更增加了社会治理、利益协调、瓶颈突破、制度运行平稳、突发状况处理等多重维度。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科学方针,统筹发展和安全,在经济建设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新安全格局在保障新发展格局时需要内外兼修以防范两个市场带来的交叉风险,尤其注重增强具有主体地位的国内大循环,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完善社会治理强化循环韧性,方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掌握历史主动、实现自立自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美平
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应对国内外新形势的战略举措,产业结构政策是实施这一战略举措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以产业循环和资本循环为基本内容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无阻,切实开拓以国内市场为循环主体、以国内外市场为整体的发展空间,提高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速度和效率,产业结构政策要在明确顶层规划、功能定位和实施方式的前提下,体现国家意义上的开放发展理念、全局战略需求和总体国家安全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产业结构日趋高级化、安全化与国际化的新发展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