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86)
- 2023(15893)
- 2022(13063)
- 2021(12074)
- 2020(9632)
- 2019(21787)
- 2018(21112)
- 2017(39306)
- 2016(21640)
- 2015(24037)
- 2014(24052)
- 2013(23289)
- 2012(22135)
- 2011(19929)
- 2010(20582)
- 2009(19238)
- 2008(18385)
- 2007(16828)
- 2006(15395)
- 2005(14489)
- 学科
- 济(87873)
- 经济(87776)
- 管理(58626)
- 业(57032)
- 企(44717)
- 企业(44717)
- 中国(34381)
- 方法(29885)
- 融(28187)
- 金融(28185)
- 农(27811)
- 银(27189)
- 银行(27144)
- 行(26299)
- 地方(25202)
- 数学(24605)
- 数学方法(24207)
- 财(23880)
- 业经(23192)
- 制(20912)
- 农业(19403)
- 学(18821)
- 理论(16902)
- 贸(16206)
- 贸易(16185)
- 易(15629)
- 务(14787)
- 财务(14735)
- 财务管理(14689)
- 发(14344)
- 机构
- 学院(303387)
- 大学(301161)
- 济(121919)
- 经济(119014)
- 研究(109774)
- 管理(106678)
- 中国(89868)
- 理学(88910)
- 理学院(87812)
- 管理学(86105)
- 管理学院(85556)
- 科学(66263)
- 京(66204)
- 财(60640)
- 所(56753)
- 农(54522)
- 中心(51818)
- 研究所(50687)
- 江(50302)
- 财经(45995)
- 业大(43731)
- 范(43247)
- 北京(42925)
- 师范(42730)
- 农业(42205)
- 经(41498)
- 州(40988)
- 院(39710)
- 经济学(37736)
- 省(36197)
- 基金
- 项目(190298)
- 科学(147993)
- 研究(143967)
- 基金(132972)
- 家(116246)
- 国家(115115)
- 科学基金(96871)
- 社会(89387)
- 社会科(84639)
- 社会科学(84619)
- 省(76859)
- 基金项目(68606)
- 教育(66909)
- 划(64168)
- 编号(60506)
- 自然(59353)
- 自然科(57929)
- 自然科学(57916)
- 自然科学基金(56859)
- 资助(54448)
- 成果(51565)
- 发(46683)
- 重点(44184)
- 课题(43869)
- 部(40910)
- 创(40227)
- 创新(37434)
- 发展(37334)
- 性(36865)
- 国家社会(36748)
共检索到49816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博文 肖宇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也是金融强国建设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数据要素凭借其虚拟替代性、非竞争性、动态实时性和马歇尔外部性等属性能够帮助普惠金融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数据确权定价机制不明晰、数据基础设施有待健全、公共数据供给制度不够充分、数据监管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从数据市场发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数据供给、数据风险监管等方面着手,实现数据要素赋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震宇 侯冠宇
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章厘清了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及其现实路径,分析了数字经济通过生产效率升级与经济结构优化、市场信息智能化与创造数据战略价值、经济模式的数字化革新等方面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政策法规与发展模式限制、产业转型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发展与人才结构失衡等困境。鉴于此,应在宏观层面科学规划,加强政策导向与经济体制创新;中观层面优化布局,推动产业升级与市场机制优化;微观层面加强调控,实现企业组织变革与经营能力提升,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云涛
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兴旺,其根本路径是发展新业态。用好数字技术,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关键是要不断创新思路,让新生产模式扎根乡村,打破信息壁垒。以数字技术助力农村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理论逻辑为出发点,分析当前影响数字技术优势潜能释放的限制因素。通过发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载体功能,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完善农村制度化保障机制,提高数字化服务供给水平;构筑数字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新格局,探索农村新兴产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高质量发展 理论逻辑 业态交互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叶紫青 张颖熙
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跃升方向,符合新发展阶段我国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驱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文化旅游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基本特质着手,综合性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促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表现为以新技术加速文化旅游业的生产方式变革、以新型要素重构文化旅游业的生产关系、以结构创新提高文化旅游业的经济发展质量。新质生产力对生产要素质量的提升和新型生产组织形态的生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可充分实现主导产业、融合产业以及潜在关联产业间的相互联动,并赋予文化旅游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能力。为此,应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文化旅游业的效率与质量;不断丰富模式创新,提升文旅消费体验与产品供给;持续实现结构创新,提升文化旅游行业的整体竞争力;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文化旅游产业的人力资本价值,以实现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良性互促。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文化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政 左晟吉 丁守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共同话题,在此背景下中国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本文梳理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动因与实施背景,表明"3060"目标与双循环战略的互融互通是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升级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接着分别从国内大循环的供给端和需求端以及国际大循环的角度阐释碳达峰、碳中和对高质量发展赋能的内在逻辑。最后,从完善碳排放交易价格机制以显示高质量发展经济信号,重构能源体系以发挥高质量发展改革潜力,扩大绿色需求以牢固高质量发展外部支撑,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以激发高质量发展内在动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栋浩 罗荣华 刘锡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基本建成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本文结合理论辨析和大量经验数据,首次回答了中国特色普惠金融体系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未来怎么走的问题。首先,本文理论辨析指出,中国特色普惠金融发展是突破西方传统金融理论桎梏、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现实需要。其次,从保障体系、组织体系、监管体系三个维度提出中国特色普惠金融体系的内涵构成,并阐述其建设成就。最后,揭示中国特色普惠金融发展仍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高质量发展路径,包括还需降低普惠金融发展的地区间差距、推动大中小型金融机构差异竞争、增强保险和资本市场普惠功能、促进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推进合作金融发展、完善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性的长效机制、平衡好普惠金融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韩冬雪 符越
数字经济有利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数字经济存在严重信息非对称、数字信任及信息安全风险等问题,因而需要将区块链技术纳入“新基建”,以应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挑战。区块链技术对数字确权、助推数字信息流动与交易、解决数字经济“新基建”壁垒等具有一系列优势,由此提出在区块链技术赋能下传统产业数字转型模式基本思路与具体实施策略:加快区块链技术核心创新研发,构筑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数字经济产业;建立区块链技术监管体系,加快行业标准制定,打造区块链生态体系;注重高端人才培养,抢占区块链技术发展高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光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数据资产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为全面理解和发挥数据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关键作用,文章从数据资产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契合关系、数据资产的价值体系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源泉、数据资产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等三个视角,阐释了数据资产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创造逻辑;并基于价值创造逻辑,提出了数据资产能力增强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能力,数据融合能力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数据资产的研发改进、生产协同及市场配置三类价值效应,企业的结构、效率和创新三重价值维度,数据、业务和价值融合三个价值层面,供给侧、生产运营和需求侧三大价值环节,产品、企业和产业三层价值领域等七个方面的价值创造路径,以期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保平 何厚聪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的发展主要通过提升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两方面为高质量发展赋能。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要把以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体系、以数字经济产业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支持体系、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以数字治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配套政策支持体系作为路径选择。在政策取向上,立足实体经济,以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高数字经济科技创新能力;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型投融资机制;增加教育投资,培育创新型数字经济人才机制。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国峰
加快构建和应用新质生产力是实现更高质量的乡村公共文化发展和加快乡村文化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新质生产力对推动乡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需要科学把握二者的内在联系。然而,乡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面临如下现实挑战:公共文化内容不接地气,文化服务供需适配结构失衡;文化产品供给主体单一,文化自主供给内生动力不足;文化嵌入难以有效扎根,文化主体参与意识日趋弱化;文化潜能乘数效应偏弱,文化创新动能难以有效释放。因此,在新质生产力战略驱动下,我国亟需创新数智乡村文化内容,提升乡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服务品质;培育新质劳动文化人才,激发乡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参与动力;创新新质文化机制建设,增强乡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持续动能;推动新质文化科技融合,加快新型文化业态助力高质量效能实现。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陈志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数字技术赋能普惠金融,推动更多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是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普惠金融 数字技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小艳
以马克思货币金融理论和绿色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在阐释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绿色金融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存在问题。虽然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但是依然存在绿色金融供给体系不健全、政策体系不完善、供需渠道不畅通、标准体系不统一等问题。因此要坚持市场导向,构建绿色金融供给体系;坚持制度先行,健全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坚持精准匹配,畅通绿色金融供需渠道;坚持对标对表,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强大推动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车丽波
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能,已成为推动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但目前跨境电商面临着物流成本高、企业融资难、跨境风险高等诸多问题,数字金融的发展为跨境电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立足于数字金融赋能跨境电商的理论逻辑,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数字金融服务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和技术应用,并探讨了数字金融服务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挑战。基于此,针对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提出应用数字金融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促进跨境金融业务全面转型,加速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全球布局。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田高良 谢冰镜 邓敏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并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本文梳理了“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历程,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对“双碳”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内在逻辑的探讨,并以陕西省实际状况和产业数据作为切入点,剖析其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优势与困境,进而探索“双碳”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加速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推进低碳技术自主创新、生态环境治理增强固碳、因地制宜发展低碳产业、绿色贸易深化交流合作的实践路径。为确保“双碳”目标能够稳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积极落实绿色税收政策、探索ESG理念走向实践、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绿色投融资的保障措施。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建立了“双碳”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完整路径体系,期望为黄河流域等情况相似的地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提供参考,促进“双碳”目标得到落实,助力我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琳琳 徐金海 李勇坚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赋能旅游业加速变革,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数字技术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表现为数字技术提升旅游产业效率,数字技术促进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数字技术推动旅游商业模式创新。现阶段,数字技术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城乡数字鸿沟依然较大、旅游领域数字孤岛现象较为突出、旅游数据安全有待加强、在线旅游平台监管亟待规范、人才培养机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相关制度建设尚需健全等现实挑战。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快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大力推动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高度重视旅游数据安全,加强在线旅游平台监管,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制度创新和机制完善。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