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40)
2023(18083)
2022(15242)
2021(14119)
2020(11640)
2019(26418)
2018(25959)
2017(49453)
2016(26768)
2015(30002)
2014(29848)
2013(29113)
2012(26745)
2011(24289)
2010(24468)
2009(22772)
2008(21030)
2007(18710)
2006(16678)
2005(14813)
作者
(77854)
(64656)
(64125)
(61220)
(40976)
(30890)
(29234)
(25379)
(24710)
(22989)
(21940)
(21881)
(20629)
(20419)
(20044)
(19891)
(19131)
(19070)
(18434)
(18347)
(16191)
(15942)
(15629)
(14761)
(14704)
(14354)
(14200)
(14168)
(13109)
(12819)
学科
(119407)
经济(119288)
管理(75143)
(69225)
(57124)
企业(57124)
方法(47401)
数学(41035)
数学方法(40565)
中国(34012)
(29398)
地方(28348)
(28137)
金融(28129)
(27071)
(26799)
银行(26742)
业经(26396)
(25793)
(25562)
(23144)
农业(20219)
理论(19350)
(17856)
贸易(17841)
(17243)
环境(17238)
(16882)
(16828)
财务(16802)
机构
大学(377879)
学院(377337)
(155380)
经济(151981)
管理(144919)
研究(130181)
理学(125201)
理学院(123759)
管理学(121434)
管理学院(120771)
中国(100802)
科学(80437)
(80348)
(70227)
(65614)
(63272)
研究所(59945)
中心(59907)
业大(57114)
财经(56211)
(55576)
(51036)
北京(50605)
(49743)
农业(49479)
师范(49218)
经济学(47762)
(47053)
(45012)
经济学院(42799)
基金
项目(257953)
科学(202034)
研究(188853)
基金(185684)
(162258)
国家(160852)
科学基金(137430)
社会(119213)
社会科(113024)
社会科学(112991)
(101974)
基金项目(98231)
自然(88144)
教育(86681)
自然科(86066)
自然科学(86046)
(85174)
自然科学基金(84452)
编号(77189)
资助(75948)
成果(62925)
重点(58080)
(56110)
(55917)
课题(53712)
(53701)
创新(50088)
国家社会(49117)
科研(48846)
教育部(47979)
期刊
(174318)
经济(174318)
研究(113635)
中国(74561)
学报(62002)
(57591)
科学(55467)
管理(53509)
(52536)
大学(46900)
学学(44334)
(43216)
金融(43216)
教育(42673)
农业(38979)
技术(33418)
经济研究(28761)
财经(28025)
业经(27270)
(24088)
问题(21972)
(19166)
图书(19119)
技术经济(19010)
理论(18297)
科技(17827)
(17330)
统计(16846)
现代(16634)
实践(16443)
共检索到564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陆岷峰  欧阳文杰  
数据要素被视为最新的生产要素类型,是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核心要素,其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对数据要素应用特点的分析,本文认为应发挥数据要素对实体经济的赋能作用,在配套服务、要素融合、数字化能力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而当前数据要素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数字经济的深度发展为数据要素的应用创造了巨大的价值空间。在实体经济纾困方面,数据要素具备缓释实体经济发展痛点的效能,能够对企业的内外部运行环境、运营效率、市场循环、内生动力等方面带来正向变化。构建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的融合路径,需要结合各类生产要素的特点和产业环境的基础,以数据要素为纽带整合市场关系链条,搭建多层次的生态网络体系,并通过数据要素市场化形成运行动力和协调机制,从而推动数据要素对实体经济的赋能,这样既能有效缓解当前实体经济发展的困境,又能促进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靳晓宏   谭晓   李辉  
[目的/意义]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对于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至关重要。[方法/过程]从促进数据要素价值稳步释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实体经济发展3个方面明晰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并阐释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实体经济从“协同”到“复用”到“融合”的3种作用机理。[结果/结论]以“支撑数据要素供给—深化数据应用场景—完善数据治理制度”三位一体思路,深入探索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欧阳日辉  龚伟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指以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推进实体经济业务逻辑重构、组织形态变革、价值模式创新的过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可以形成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双循环”发展框架,沿着“新型实体企业—数字生态—新型实体经济”的演化路径,在微观层面培育新型实体企业,在中观层面形成和完善数字生态,在宏观层面推动新型实体经济蓬勃发展,并经历“技术渗透—协同发展—深度融合—融活创新”四个阶段。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政府应夯实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支持研发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加大力度支持数字平台及其生态创新发展,探索建立融合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丽娟   赵春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数字化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数字经济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带来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机遇,通过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但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核心技术储备不足、行业融合不均衡、改造创新度不够、治理体系滞后以及缺乏联动机制等制约因素。依托数字经济的发展,未来需要加大力气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通过运用最前沿的数字技术,全方位提升传统产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技术研发、突破数字转型、加快数字建设、强化市场导向和消弭数字鸿沟,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冠宇   杜秋阳  
城乡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文章探讨了数据作为推动城乡融合的新要素的作用,阐明数字经济如何促进城乡资源配置和城乡发展。目前,数字经济在推动城乡融合过程中面临城乡数字基础设施的差异、农村数字技能的匮乏、数字应用的不平衡、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挑战、农村市场规模和消费能力不足等困境。为此,需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产业数字化、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实施资金支持政策以及更新乡村发展理念,以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丽姝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具有内在逻辑机制。其中,要素融合是基础,技术融合是根本支撑,产业融合是主要载体。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呈现蓬勃态势,但仍然存在制约因素。要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欧阳日辉  
数字平台从平台模式向平台生态进化,加速全产业链供应链的价值协同和价值共创,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提供了新动能。平台生态的形成和演化创造了平台生态价值。平台生态具有双边市场效应、网络效应、价值乘数效应等,有利于促进平台生态价值提升、协同共创和跨界创新,实现平台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创与价值共享。实践中,平台生态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了新业态新模式、丰富了数字消费场景。平台控制力的强化又会诱发平台的垄断倾向,因此引导平台生态良性、向善发展需要构建具有复杂适应性的治理机制,通过私权自治和公权干预两条进路,推进平台生态更好地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欧阳日辉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发挥重要引擎作用,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数据进入实体经济循环系统,快速融入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各环节,优化资源配置,畅通流通渠道,促进供需精准匹配,激发新兴需求,形成数字技术应用—传统实体企业转型—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融合发展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特征,数据驱动要素融合、产品融合、企业融合、产业融合和市场融合,培育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循环系统。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政府和各类经营主体应更加重视数据驱动发展的作用,着力提升企业构建数据能力和开发利用水平,探索多元化的企业数据流通模式,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和产业数据空间,提升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循环效率。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韩利   曹俊勇   何健诚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其对城乡融合的推动作用愈发显著,如何利用数字经济加速城乡融合已成为当前亟待探讨的重要议题。数字经济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中,通过多维度的深度融合机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数字经济在促进人口流动与融合、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实现空间布局的均衡与协调、提升社会服务的普及水平,以及改善生态环境与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展现出显著的成效,为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然而,在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数字鸿沟、创新动力不足、人才短缺等挑战与问题。因此,应当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均衡化进程、提升全社会数字创新意识与能力、强化数字高端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入手,加快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的进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博文   肖宇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也是金融强国建设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数据要素凭借其虚拟替代性、非竞争性、动态实时性和马歇尔外部性等属性能够帮助普惠金融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数据确权定价机制不明晰、数据基础设施有待健全、公共数据供给制度不够充分、数据监管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从数据市场发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数据供给、数据风险监管等方面着手,实现数据要素赋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亚平   史依铭  
以2011~2021年我国“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在测度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专精特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赋能效应;代理成本效应、研发创新效应以及投资水平效应均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推进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赋能效应仅在两职分离、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中心城市的样本中显著。此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和全要素生产率能够发挥协同效应推动实现“专精特新”企业内共同富裕。据此,应从夯实发展基础、疏通微观传导渠道、立足发展优势三个角度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助力我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夏方舟   张松培  
以土地要素为切入点,立足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内涵,剖析和刻画土地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基本路径,为切实提升土地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效果提供参考。提高劳动者“新素质”、创新劳动资料组合“新模式”、培育产业“新业态”、推动“新技术”革命性升级、全面深化改革“新动能”分别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首要任务、基础条件、核心支撑、关键动力、重要保障。土地要素通过满足新型空间诉求、平衡不同质态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撑技术革新突破、提升适应治理水平的作用机理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优化利用土地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包括“吸引可达、流动支持、创造配置”“传统迭代、新型支撑、平衡协调”“精准供应、融合利用、五链协同”“知识支撑、创新网络、技术引导”“适应保障、刚弹统筹、短板弥补”等。未来,应当以土地要素为关键抓手,充分优化利用土地要素激发劳动者“新素质”、支撑劳动资料组合“新模式”、发展产业“新业态”、推动“新技术”革命性升级、深化土地要素制度改革赋予“新动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林生   明文彪   赵星  
我国元宇宙的核心价值被定位为融合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其理论证析与产业辨明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文章从理论上遵循复杂系统科学与其研究策略,构建元宇宙“技术—经济互塑系统”模型,证析元宇宙三组分技术与元宇宙三层级产业之间耦合涌现效应;构建元宇宙“三层视角系统”模型,辨明我国元宇宙当前阶段的政策行动与其产业发展内容。同时,在产业应用上,依照政策框架与比对国内外现状,提出需贯彻落实元宇宙产业的“三化”内容,并进行其应用场景前瞻。由此提出政策建议:加强适应元宇宙发展的新基建、核心关键技术、应用场景以及组织变革等方面的建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兰  吴超林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持续的疫情、全球制造业回流、成本陡增及通货膨胀等多重因素叠加,使得不少制造业企业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在数字化背景下实现价值链地位跃升,从宏观层面来看,应基于国内用户需求为主、国际用户需求为补充的制造业生产理念,利用数字经济夯实制造业创新基础。从中观层面来看,可构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于一体的数字化协同创新示范中心,引导数字技术与生产制造深度融合与推广应用,基于数字经济统筹制造业创新格局,推动创新突破。从微观层面来看,企业需共同开展数字技术创新研究,依托各类数字技术对生产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引领制造业创新升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德成  肖文雪  
聚焦数据要素,从多个维度构建数据要素配置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2-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探讨数据要素配置对区域创新的赋能效果、差异性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时空演化特征初步证明数据要素配置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依次递减特征;(2)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据要素配置效率高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该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3)数据要素配置的创新驱动效应存在异质性、条件性特征,前者表现为在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地区、东部地区以及对激进型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后者表现为在不同区域创新能力下,创新驱动效应呈现出边际递增规律;(4)渠道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提升创业活跃度、促进R&D人员流动以及降低产业结构扭曲度均为数据要素配置赋能区域创新的有效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