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99)
- 2023(14255)
- 2022(11424)
- 2021(10326)
- 2020(8586)
- 2019(19088)
- 2018(18946)
- 2017(36933)
- 2016(20027)
- 2015(22064)
- 2014(21807)
- 2013(21189)
- 2012(19123)
- 2011(16877)
- 2010(17283)
- 2009(16282)
- 2008(16278)
- 2007(15023)
- 2006(13741)
- 2005(12491)
- 学科
- 业(89739)
- 济(85704)
- 经济(85597)
- 企(71965)
- 企业(71965)
- 管理(67873)
- 农(47102)
- 方法(33788)
- 业经(32068)
- 农业(31317)
- 财(26818)
- 数学(25671)
- 数学方法(25418)
- 中国(24239)
- 策(19191)
- 制(19015)
- 务(18700)
- 财务(18667)
- 财务管理(18647)
- 技术(17782)
- 企业财务(17645)
- 贸(15864)
- 贸易(15856)
- 地方(15667)
- 易(15453)
- 理论(14926)
- 划(14698)
- 体(14691)
- 和(14175)
- 发(13210)
- 机构
- 学院(286213)
- 大学(276838)
- 济(125624)
- 经济(123306)
- 管理(116645)
- 理学(100058)
- 理学院(99178)
- 管理学(97836)
- 管理学院(97309)
- 研究(91150)
- 中国(74174)
- 农(59122)
- 财(57605)
- 京(56836)
- 科学(52028)
- 江(45919)
- 农业(45015)
- 财经(44969)
- 所(44793)
- 业大(44063)
- 中心(43516)
- 经(40872)
- 研究所(40078)
- 经济学(37189)
- 州(35365)
- 北京(34852)
- 范(34359)
- 师范(34089)
- 经济学院(33698)
- 经济管理(33580)
- 基金
- 项目(185200)
- 科学(148893)
- 研究(141697)
- 基金(135683)
- 家(115721)
- 国家(114504)
- 科学基金(100767)
- 社会(93653)
- 社会科(88695)
- 社会科学(88671)
- 省(74078)
- 基金项目(71613)
- 教育(63218)
- 自然(61877)
- 自然科(60530)
- 自然科学(60519)
- 划(59718)
- 自然科学基金(59480)
- 编号(59248)
- 资助(53278)
- 成果(47116)
- 发(41638)
- 创(41311)
- 部(41216)
- 重点(40537)
- 业(40250)
- 课题(39047)
- 国家社会(38967)
- 创新(37796)
- 制(37503)
- 期刊
- 济(149621)
- 经济(149621)
- 研究(83304)
- 农(61640)
- 中国(57647)
- 财(45735)
- 管理(45068)
- 农业(41497)
- 科学(38447)
- 学报(37979)
- 融(31929)
- 金融(31929)
- 业经(31262)
- 大学(30860)
- 学学(29338)
- 教育(27086)
- 技术(26236)
- 财经(22233)
- 经济研究(22112)
- 业(21778)
- 问题(20303)
- 经(19283)
- 技术经济(16311)
- 世界(15724)
- 农村(15112)
- 村(15112)
- 农业经济(14619)
- 现代(14572)
- 贸(14233)
- 商业(14146)
共检索到436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管辉 雷娟利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在农业赋能中具有独特价值,能促进更好地凝聚“人”、更大范围的产业共生、更精细化的农业治理与服务。在现有文献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数据要素赋能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方式,以及数据赋能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机理。在农业生产方面,通过智慧决策实现生产的精准化、通过智慧监管实现生产的绿色化、通过智能管理实现生产的规范化,进而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农业生产及市场风险来优化农业生产成效。在农业经营方面,通过重塑农业经营主体组织结构、提升农业经营主体资源配置能力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来优化农业经营主体组织结构;通过数据要素嵌入来创新农业经营结构及商业应用模式、升级农业内部结构、实现三产融合,进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农业治理方面,通过促进农业治理结构扁平化、提高农业数字化水平来突破农业治理瓶颈。然而,在数据赋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数据要素赋能农业发展的技术和贡献认知有待提高、数据要素的所有权和利益分配权有待厘清等理论困境,还面临着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不够成熟、数据要素治理机制不完善等现实挑战。因此,需要从农业数字化人才培养、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完善等方面来提升数据赋能能力,建立健全数据赋能农业现代化的制度体系、治理机制、开放共享机制,从而优化数据赋能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提升数据赋能农业现代化的效果。
关键词:
数据要素 农业现代化 赋能 数字技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段应元 杨汭华 龙文军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农业保险对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全面总结中国农业保险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农业现代化风险趋势,探讨农业保险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服务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在发展规模、服务理念、保障体系、助力脱贫、产品创新、科技应用和制度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农业现代化面临风险更加集中和复杂的趋势,农业保险仍然存在灾害补偿能力不足、保障程度不高、体制体系不平衡和制度运行不规范等问题和挑战。因此,新时期应从强化政府主导职能、优先推进三大主粮和重要农产品保险全覆盖、完善风险减量和分散机制、优化产品分类和区域定价机制、实施分级分类财政补贴政策、高质量推进保险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全方位、广覆盖、高水平构建中国特色农业风险保障体系,高质量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段应元 杨汭华 龙文军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农业保险对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全面总结中国农业保险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农业现代化风险趋势,探讨农业保险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服务农业现代化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在发展规模、服务理念、保障体系、助力脱贫、产品创新、科技应用和制度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农业现代化面临风险更加集中和复杂的趋势,农业保险仍然存在灾害补偿能力不足、保障程度不高、体制体系不平衡和制度运行不规范等问题和挑战。因此,新时期应从强化政府主导职能、优先推进三大主粮和重要农产品保险全覆盖、完善风险减量和分散机制、优化产品分类和区域定价机制、实施分级分类财政补贴政策、高质量推进保险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全方位、广覆盖、高水平构建中国特色农业风险保障体系,高质量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琼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于破解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有着重大理论价值。总结了新常态下农业现代化进程面临增长动力不足、"四化"协同性不足等系列挑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创新是新引擎,协调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唯一途径,绿色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开放是扩展农业发展空间的有效方式,共享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的最终目的的农业现代化新内涵。发展新理念下农业现代化重点任务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和构建国家农业产业链。在此基础上,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楠 李昀励
数字技术作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兴动能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亦为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了重要驱动力。深析其机理,数字技术同农业产业的融合能够纵向驱动全链条的优化创新与延伸互融,横向促进多业态的融合发展;数字技术同农业生产的融合能够助益效率、品质、成本、生态效益多环节的全方位提升;数字技术同农业经营的融合能够赋能经营主体与经营服务的优质化转型。而今伴随数字技术架构的深入铺开,在其巨大的辐射效益下,农业产业功能价值日臻拓展,农业生产质效持续提升,农业经营方式改造优化,农业主体利益大幅增进。然而也必须看到,囿于顶层设计的滞后性、数字农业主体能力的失衡性、技术设施支撑的薄弱性,数字技术同农业体系的进一步深度交叉融合面临制约。系统思考深度推进数字赋能农业现代化的未来路径,应聚焦政策保障、主体赋能、技术设施供给三大破题口,强化支撑、补齐短板,为农业领域的模式变革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数字动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楠 李昀励
数字技术作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兴动能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亦为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了重要驱动力。深析其机理,数字技术同农业产业的融合能够纵向驱动全链条的优化创新与延伸互融,横向促进多业态的融合发展;数字技术同农业生产的融合能够助益效率、品质、成本、生态效益多环节的全方位提升;数字技术同农业经营的融合能够赋能经营主体与经营服务的优质化转型。而今伴随数字技术架构的深入铺开,在其巨大的辐射效益下,农业产业功能价值日臻拓展,农业生产质效持续提升,农业经营方式改造优化,农业主体利益大幅增进。然而也必须看到,囿于顶层设计的滞后性、数字农业主体能力的失衡性、技术设施支撑的薄弱性,数字技术同农业体系的进一步深度交叉融合面临制约。系统思考深度推进数字赋能农业现代化的未来路径,应聚焦政策保障、主体赋能、技术设施供给三大破题口,强化支撑、补齐短板,为农业领域的模式变革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数字动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菊萍 潘时常
本文在深入分析经济新常态下江苏推进农业现代化面临新的制约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树立"两型"农业发展理念、探索各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模式以及实施"五大"工程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挑战 路径 江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铁辉 辛岭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我国新发展阶段,通过梳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演进历程和面临的现实挑战,在总结农业现代化内涵的一般规定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主要建设内容。研究表明:在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产发展、科技应用、组织形式、投融资服务、市场体系和政策支持保护等六方面内容。生产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科技应用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驱动,组织形式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保障,投融资服务是农业现代化的活力工具,市场体系是农业现代化的制度支持,政策保护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倪国良 朱楠楠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进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是当今世界科技革命的核心议题,是指引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具有现实紧迫性、显著必要性、高度契合性,展示出清晰的驱动逻辑与运行机理:在勃发开端环节变革要素系统,提升农业驱动能力;在核心中枢环节优化技术系统,强化农业支撑载体;在终端输出环节联动产业系统,革新农业发展方式。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任重道远,需要发展“大农业”,提升“大科技”,倡导“大融合”,促进“大开放”: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驱动产学研的深度融通创新,转化农业成果贡献;破解城乡一体发展障碍,注入乡村治理活力;面向国际拓展竞争优势,助力农业贡献世界。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赋能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学文 马梦雪 谭学想
数字金融可以赋能千行百业,能够强化产业链韧性,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数字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相互赋能、协同发展,可通过提高农业生产与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助力数字农业发展与数字乡村建设、助力农村创新创业等,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数字金融协同新质生产力,通过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与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农业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以及实现数据共享与产业链协同,强化农业产业链韧性。数字金融协同农业产业链韧性,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提升抵御潜在风险的能力,加快形成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玉春 郑英宁 冯静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尽管我国地域辽阔,陆海兼备,多种农业资源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农业资源极为稀缺。我国农业始终承担着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双重任务。中国要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13亿多人民衣食无忧,奔向小康,农业必须实现现代化。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加、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农业现代化将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洪远 赵海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三化"发展的现状及特征,发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立足于当前"三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今后面临的挑战,提出要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思路,继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着力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加快转变工业化发展方式和城镇化发展战略,促进"三化"统筹协调发展。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宋洪远 赵海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三化"发展的现状及特征,发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立足于当前"三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今后面临的挑战,文章提出要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思路,继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着力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加快转变工业化发展方式和城镇化发展战略,促进"三化"统筹协调发展。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统筹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