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54)
- 2023(18050)
- 2022(15366)
- 2021(14107)
- 2020(12122)
- 2019(27751)
- 2018(27427)
- 2017(52367)
- 2016(27958)
- 2015(30998)
- 2014(30535)
- 2013(30247)
- 2012(27375)
- 2011(24201)
- 2010(23960)
- 2009(22124)
- 2008(22116)
- 2007(19064)
- 2006(16643)
- 2005(14478)
- 学科
- 济(117550)
- 经济(117422)
- 业(102915)
- 管理(94327)
- 企(91742)
- 企业(91742)
- 方法(56522)
- 数学(46668)
- 数学方法(46076)
- 财(36277)
- 农(34944)
- 业经(34495)
- 中国(27422)
- 务(26232)
- 财务(26159)
- 财务管理(26121)
- 企业财务(24837)
- 农业(24650)
- 技术(21903)
- 理论(21359)
- 制(20788)
- 学(20743)
- 地方(20489)
- 和(20128)
- 贸(19147)
- 贸易(19141)
- 划(18858)
- 易(18588)
- 策(17683)
- 环境(17316)
- 机构
- 学院(397144)
- 大学(395574)
- 管理(165250)
- 济(160672)
- 经济(157491)
- 理学(143419)
- 理学院(141994)
- 管理学(139577)
- 管理学院(138853)
- 研究(122859)
- 中国(93331)
- 京(82550)
- 科学(75592)
- 财(74708)
- 农(64190)
- 财经(60398)
- 业大(59713)
- 所(59628)
- 江(57459)
- 中心(56956)
- 经(55048)
- 研究所(54229)
- 北京(51201)
- 农业(50297)
- 范(48609)
- 师范(48080)
- 经济学(47831)
- 州(46179)
- 院(45078)
- 财经大学(45013)
- 基金
- 项目(274444)
- 科学(217596)
- 基金(201028)
- 研究(200876)
- 家(174363)
- 国家(172856)
- 科学基金(151105)
- 社会(127660)
- 社会科(121193)
- 社会科学(121158)
- 省(107237)
- 基金项目(106903)
- 自然(98986)
- 自然科(96693)
- 自然科学(96668)
- 自然科学基金(94962)
- 教育(92274)
- 划(89034)
- 资助(82255)
- 编号(81762)
- 成果(64273)
- 重点(60594)
- 部(60262)
- 创(58694)
- 发(57548)
- 课题(54620)
- 创新(54289)
- 国家社会(52948)
- 科研(52543)
- 教育部(52178)
- 期刊
- 济(171491)
- 经济(171491)
- 研究(111037)
- 中国(68558)
- 管理(64263)
- 财(60775)
- 学报(59299)
- 农(58063)
- 科学(55575)
- 大学(46052)
- 学学(43637)
- 农业(40534)
- 教育(38843)
- 技术(38331)
- 融(30522)
- 金融(30522)
- 业经(30099)
- 财经(29542)
- 经济研究(26662)
- 经(25381)
- 业(22880)
- 问题(22670)
- 技术经济(21446)
- 图书(20968)
- 财会(18730)
- 科技(18718)
- 现代(18685)
- 版(18215)
- 统计(18174)
- 理论(18089)
共检索到567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志伟 张秋生
本文以地方政府开通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作为公共数据开放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公共数据开放如何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研究发现,政府公共数据开放有助于促进企业投资效率提升。机制检验表明,公共数据开放主要通过缓解代理问题、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企业不确定性感知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异质性检验发现,公共数据开放对投资效率的正向影响在技术密集型、集团化程度低以及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此外,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缓解企业的投资不足问题。研究结论为政府引导企业利用数据要素提升投资效率、优化市场配置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欧阳伊玲 王愉靖 李平 高昊宇
本文利用中国各地级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9年城投债券的发行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公共数据开放对城投债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显著降低了当地城投债的发行利差,平均效应为11.5个基点。机制分析表明,公共数据开放降低了投资者的信息搜集成本,信息溢价降低;同时,大数据赋能投资者进行外部监督,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效率,促使城投企业的信用风险下降。公共服务、社会民生和经济类等与城投业务相关的数据发挥了主要作用,且公共数据开放的整体质量越高,利差的降低作用越强。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政府推动形成数据开放共享的高效运行机制,对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存在积极作用。
关键词:
公共数据开放 数据要素 城投债 信用利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放 蒋国梁 马婉莹
激发数字产业创新活力是提升我国数字竞争力、把握数字经济发展主动权的关键一环。本文将大数据平台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考察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高了数字产业创新水平,且随着数字产业创新水平的提升,促进效果整体呈现出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第二,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主要通过加速数字产业集聚和强化政府数字治理,促进数字产业创新发展;第三,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数字发展水平较低和创新环境较差的省份数字产业创新水平的促进效果强于数字发展水平较高和创新环境较好的省份。因此,未来应加快培育统一规范的数据要素市场,优化数字产业布局,提升政府数字服务能力,为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持续赋能。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伟增 毛宁 兰峰 王立
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2016年设立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简称“大数据试验区”)作为准自然实验,从数字生态视角考察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区位导向性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大数据试验区有效激发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动力,特别是对企业底层数字技术运用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体现了数字化政策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起步阶段对于企业转型的基础作用;大数据试验区的设立使当地企业获得更多政府数字补贴支持,显著提高了企业获得数字补贴的广度和深度,改善了当地的数字发展环境,并且能够吸引数字化企业和人才形成空间集聚,产生知识溢出效应,从而有效改善地区的数字生态;大数据试验区能够更好地促进非国有企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规模较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但对初始数字化基础较差企业的影响较小;在金融发展环境、数字基础条件和制度环境越完善的地区,大数据试验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越显著。本文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化理解以大数据试验区为代表的数字产业政策对新时代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也为地方政府借助大数据试验区充分发掘数据要素价值、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提供了政策支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运森 黄健峤
资本市场的持续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九大强调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沪港通开通这一准自然实验,检验了股票市场开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沪港通的开启促进了标的公司投资效率的提高,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环境不透明、治理水平低的公司;机制分析发现,沪港通开启后,公司信息质量的提高和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的增加是股票市场开放影响标的公司投资效率的重要渠道;最终标的公司在沪港通开通后经营业绩也得到提升。本文结论表明,股票市场开放改善了公司的投资效率,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这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系列改革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股票市场开放 投资效率 沪港通 资源配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文 常琦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如何让大数据赋能企业绿色创新是“双碳”建设的重要议题。本文根据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和实物期权理论,从企业的内、外部视角分析了大数据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路径,并基于国务院批准建设大数据试验区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以2013—2019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DID)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检验其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大数据可以有效赋能企业提高绿色创新绩效;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更换被解释变量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具有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和降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双重功效”,进而形成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意愿增强的正向反馈机制。此外,基于异质性检验,本文发现大数据试验区建设赋能企业绿色创新的政策效应在重污染行业和高污染地区并不明显;通过强化绿色信贷政策和加大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可以有效破解重污染行业和高污染地区对大数据赋能企业绿色创新的掣肘与梗阻。本研究旨在为如何协同推进经济体的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使大数据切实成为经济绿色发展和提质增效的“新蓝海”。
关键词:
大数据 绿色创新 绿色信贷 环境规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斌 王星月
选取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以金税三期为准自然实验场景,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大数据税收征管能够发挥治理效应,显著抑制了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机制检验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可以通过缓解代理冲突和改善信息环境来发挥治理效应,并且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过度投资样本组,可能原因是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是其统筹自身政治属性、社会属性及经济属性后的决策选择,不同于民营企业只考虑单一经济收益。文章丰富了大数据税收征管的经济后果研究,为税务部门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建设,更好发挥外部治理效应提供一定的经验证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海彤 王化成 曹丰
推进产融合作是我国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对其效果与作用机理的剖析颇具意义。为了检验金融部门的支持是否有助于提高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本文利用“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设立构建准自然实验,考察了产融合作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融合作引导金融部门支持实体经济,提升了企业投资效率。在影响机制方面,针对投资不足企业,产融合作增大了企业外部融资规模,从而缓解了投资不足;针对投资过度企业,产融合作则抑制了企业外部融资,从而减轻了过度投资。同时,企业融资约束越严重、信息不对称问题越突出,产融合作改善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越发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成长性越高,产融合作减轻投资不足的作用越明显;企业成长性越低,产融合作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则越显著。从经济后果来看,产融合作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改善提高了企业价值。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本文为理解产融合作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提供了新证据,对于完善产融合作试点工作以引导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国强 张馨元 赵新宇
数据要素已成为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推动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对释放数据要素红利、加强绿色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各地陆续设立数据交易平台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考察了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够通过风险承担效应、融资约束效应以及环境信息披露效应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活动的开展,并且促进作用对于数字化水平和ESG表现较好的企业、高技术和重污染的行业以及人才集聚和金融科技水平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政府的科技支持和产权保护以及地区市场化水平能够强化数据要素市场化的绿色创新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仅能促进企业策略性绿色创新活动的开展,而未能实现企业绿色创新的提质增效。因此,应持续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更好地发挥数据要素对企业绿色创新的赋能作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黎文飞 陈熹 周凯航
当前,我国正着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作为中国股票市场开放的重要创新制度,其运行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研究股票市场开放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劳动投资效率,具体表现为缓解雇佣不足和抑制雇佣过度。基于劳动力调整成本的分组检验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改善作用在劳动密集度越高、研发人员比例越多和融资约束越严重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股票市场开放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提高作用主要体现在代理问题较严重、外部监督较弱以及信息不对称较高的企业。文章丰富了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经济后果的研究,拓展了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研究视角,还为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有序开放力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鉴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杨秀云 韩奇
数据要素开放是数字时代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从企业层面考察了公共数据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能够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城市的公共数据开放水平每提高1%,当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升约0.18%。异质性分析发现,公共数据开放对民营企业、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为明显,并且更高水平的公共数据开放能够更有效地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分析显示,公共数据开放有利于改善区域营商环境,盘活企业资产流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以及降低企业销售、管理成本,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地方政府应创造良好的数据要素开放环境,进一步提升公共数据开放水平,发挥数据要素赋能作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童雨
推动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赋能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基于“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从数字新基建视角分析其对微观经济主体创新活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能够有效对企业创新活动进行赋能,这种驱动作用还展现出了较强的结构化特征,对于非国有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促进作用尤为明显。机制研究发现,“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在宏观层面上,能够有效促进地区风险投资水平增加,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优化;在微观层面上,能够抑制创新风险衍生,提升研发投入强度,这些改善都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在政策工具的组合搭配上,“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在科技金融试点政策、较好市场化环境、较强财政科技支出配套和研发加计扣除政策的协同作用下,能够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更强的正向驱动力。文章的研究为数字经济时代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和效力发挥提供了经验证据的支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童雨
推动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赋能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基于“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从数字新基建视角分析其对微观经济主体创新活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能够有效对企业创新活动进行赋能,这种驱动作用还展现出了较强的结构化特征,对于非国有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促进作用尤为明显。机制研究发现,“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在宏观层面上,能够有效促进地区风险投资水平增加,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优化;在微观层面上,能够抑制创新风险衍生,提升研发投入强度,这些改善都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在政策工具的组合搭配上,“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在科技金融试点政策、较好市场化环境、较强财政科技支出配套和研发加计扣除政策的协同作用下,能够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更强的正向驱动力。文章的研究为数字经济时代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和效力发挥提供了经验证据的支持。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丹 石玉堂 刘达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基于数据交易平台设立的准自然实验,采用耦合评价模型测度2010—2021年全国280个地级市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以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以数据交易平台设立为表征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数实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显著促进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通过成本效应、要素配置效应、技术创新效应等路径影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异质性分析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数实融合的提升效应在产权保护程度较高、行政等级较高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表现更为明显;拓展性分析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而应加强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多维度探索数实融合路径,挖掘试点政策潜力,加强区域主体的交流协作,优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更好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传明 陈梁 魏晓敏
数据要素高效集聚对于改善数据要素的配置效率,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研究对象,从劳动力资源配置、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三方面剖析数据要素集聚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据要素集聚显著提高了试点地区科技创新水平,且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数字基础设施、市场化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样本组。数据要素集聚通过缓解劳动资源错配、提升研发投入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等路径对科技创新产生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数据要素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数据要素集聚存在向邻近地区正向溢出的现象,从而提升了周边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因此,为了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应积极推动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梯度式扩容,推进数据要素开放与大数据融合应用,以更好地释放数据要素集聚的红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集体决策能够改善国有企业投资效率吗?——基于“三重一大”意见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制度型开放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环境规制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新《环保法》的准自然实验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陆港通制度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专利质押是否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专利质押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交通发展、要素流动与企业创新——基于高铁开通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国家低碳战略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低碳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投资效率:一项准自然实验
全球气温控制与企业投资效率——基于《巴黎协定》的准自然实验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企业投资效率吗?——基于中国高铁开通的准自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