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10)
2023(11458)
2022(9508)
2021(8742)
2020(6939)
2019(15108)
2018(14775)
2017(27023)
2016(14571)
2015(15817)
2014(14591)
2013(13523)
2012(11703)
2011(10338)
2010(10108)
2009(9162)
2008(8286)
2007(7176)
2006(6074)
2005(4860)
作者
(36275)
(30410)
(30395)
(28783)
(19135)
(14434)
(13620)
(11620)
(11464)
(10634)
(10311)
(10085)
(9525)
(9256)
(9241)
(9094)
(9088)
(9081)
(8720)
(8659)
(7304)
(7272)
(7168)
(6879)
(6835)
(6744)
(6615)
(6574)
(6004)
(5971)
学科
(47849)
经济(47811)
管理(42302)
(39973)
(33092)
企业(33092)
方法(19736)
数学(16661)
数学方法(16444)
(16327)
中国(15726)
技术(14607)
业经(14088)
(12167)
农业(11089)
理论(10600)
技术管理(10293)
(9792)
贸易(9787)
(9531)
地方(9422)
(9340)
教育(8984)
(8598)
(8594)
银行(8564)
环境(8271)
(8227)
(7850)
金融(7848)
机构
学院(184737)
大学(179747)
(72333)
经济(70908)
管理(70815)
理学(61978)
理学院(61328)
管理学(60229)
管理学院(59870)
研究(57832)
中国(41939)
(35735)
科学(34937)
(32173)
(29189)
业大(27395)
中心(27388)
(27321)
(26690)
财经(26213)
(25075)
师范(24825)
研究所(24510)
(23964)
农业(22852)
经济学(22699)
技术(22414)
(21799)
(21687)
北京(21281)
基金
项目(133487)
科学(106749)
研究(102963)
基金(95271)
(82710)
国家(81967)
科学基金(71319)
社会(66281)
社会科(62942)
社会科学(62926)
(55290)
基金项目(50376)
教育(48819)
(45375)
自然(43280)
编号(42946)
自然科(42374)
自然科学(42366)
自然科学基金(41586)
资助(35568)
成果(33780)
(32270)
重点(30571)
(30010)
创新(30001)
课题(29880)
(28507)
国家社会(28042)
(26734)
项目编号(26614)
期刊
(75986)
经济(75986)
研究(50650)
中国(38447)
教育(29567)
学报(27609)
(27423)
管理(26308)
科学(25205)
(24243)
大学(21552)
学学(20115)
农业(19085)
技术(17780)
业经(15307)
(14179)
金融(14179)
经济研究(12988)
财经(12265)
(10779)
科技(10485)
职业(10177)
(10100)
问题(9434)
图书(9400)
(8805)
论坛(8805)
(8711)
技术经济(8710)
商业(8648)
共检索到261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腾   严俊   林成城   钱诚   陈仕吉   邱均平  
[目的/意义] 从数据要素视角出发探析新质人才培养机理与路径,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 立足马克思劳动过程理论,厘清如何用数据赋能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升,阐明如何用数据要素激活新质人才核心素养,提出如何通过教育新范式培养新质人才。[结果/结论] 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释放数据动能,构建以信息素养、数字素养、创新素养、管理素养、跨学科素养为核心的新质人才素养发展体系,提出以数字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大科学教育新格局的新质人才贯通式培养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宇正  汤霓  
培养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现代职业教育重要的时代使命。技能型社会建设离不开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必须确保人才梯队结构对接产业与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嵌合生产需求,人才发展层次融入技能类型。然而,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仍面临着培养质量和结构失衡、职业教育资源滞后、校企间共育机制失活等现实困境。基于建设技能型社会的远景目标,我国要打破“学历至上”导向,助力技能型社会经济发展;构筑“类型特色”体系,推动技能型社会人才进阶;弘扬“工匠精神”价值,营造技能型社会良好氛围,推动技能强国步入新征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骆文炎  
人文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处境较为尴尬,主要表现在:对高职教育认识上存在偏差,教育教学工作者人文素质欠缺,学校人文底蕴浅薄,人文教育评价机制缺失。对此,高职院校强化人文教育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人文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融通、提升教育教学工作者人文教育素质与能力、构建独具高职院校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完善人文教育的评价机制。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祝智庭   赵晓伟   沈书生  
新质人才作为新质生产力中最为活跃且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具备技术思维、复合思维与创变思维,不断创造新的生产力,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培养新质人才,需要构建新质教育体系。融创教育作为数智技术赋能的新质教育,是在真实劣构问题的驱动下,通过工具系统、内容体系、思维方式等层面的深度融合,催生创造性思想理念和问题解决方案,塑造超学科心智结构,实现知能体系的实践转化与跨界融合,促进新质人才培养的新型教育范式,不仅为新质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支撑,更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先导。实现融创教育,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以人工智能渗透学科引领技术思维、以协同主体驱动复合思维、以培养创造力塑造创变思维,打造一批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质人才队伍,为社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国丽  
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两个困境,它们影响了人才的价值实现。本文从困境出发,探索人力资本视角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毅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电商行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能够培养出满足电商行业“全链条”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是其主要目标。当前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融合不紧密、专业综合能力与岗位需求错位、师资业务水平与行业发展脱节、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偏离等问题,从而导致培养的电商人才质量不高,严重制约着电商行业的发展。通过调研与分析,发现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强化企业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引入电商行业资历体系框架、打造多维电商师资育人团队、优化电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等措施。并通过制定沟通协调、监控评价、组织保障、竞争淘汰等运行保障机制,实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的提升,输出满足电商行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兴海  
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创新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和关键所在。因此,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要遵循能力本位、职业导向和依托企业、立足岗位原则,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要围绕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专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培育、现实职业需求与未来职业发展等三个方面的关系,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潘艺林  
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多年来十分关注而少有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它涉及面极宽,在与培养目标、培养活动过程、培养途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体制诸方面的关系上,都存在许多不够明确甚至错误的认识。由于实践的脚步超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田婧  
优化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保障应用型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然而,目前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尚不完善,在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与教材开发、教学工作与师资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为此,应用型院校应坚持优化课程与专业设置、完善培养目标与教学开发、加强教学工作与师资建设,进而提高应用型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史秋衡   李瑞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引领,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支撑,其价值目标在于实现社会价值导向与个体发展需求的统一。当前,高校在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仍存在不足,需从高校分类发展、学科特色建设、个性化课程、一流师资以及通识教育等育人要素上着力优化,培养具有完整知识结构、浓厚专业志趣、杰出创新能力、深厚家国情怀的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在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要求和新时代人人成才、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诉求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必须转变观念,从系统化、全局性的思维出发,考虑从加强理论研究与政策设计引领、多元分类实践模式创新、协同贯通网状体系构建等路径建设适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制度体系和教育生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文杰  朱文豪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历史时期,实施拔尖性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和作用。从"素质模型"的视角出发,概括了拔尖性创新人才的核心素质,阐述了高校拔尖性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与逻辑架构,分析了高校拔尖性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影响因素,并重点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机制、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保障机制等六个方面详细探讨了高校拔尖性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方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常维亚  朱郴韦  邢鹏  
培养和造就大批基础扎实,专业面向宽,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突出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要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顶层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爱武  
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是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的评估,本文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建议考察的重点内容: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专业建设及教学过程管理,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内部生成要素可界定为:领导理念、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过程管理、专业及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最优教学质量的生成则是上述诸因素在最佳状态的最优组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潘利  
文章从高校旅游专业高素质人才内涵入手,分析了当今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在身心素质、思想素质以及人文素质方面的现状,提出了旅游专业高素质人才应具备基础能力、职业能力、综合能力这三方面的能力,并从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和教学内容这三个方向论证了旅游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纪才  
经济新常态下,要培养出有知识、能力强、高素质的高职土建类人才,培养或引进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重要前提,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和完善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重要内容,设置实训基地、建立创新实验室以及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新模式、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是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