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46)
2023(7338)
2022(6184)
2021(5479)
2020(4616)
2019(10215)
2018(9942)
2017(18749)
2016(9953)
2015(11059)
2014(10653)
2013(10578)
2012(9957)
2011(9205)
2010(9372)
2009(8463)
2008(8003)
2007(7162)
2006(6636)
2005(6063)
作者
(29924)
(25243)
(25181)
(24058)
(16258)
(11938)
(11372)
(9775)
(9665)
(8860)
(8762)
(8523)
(8202)
(7896)
(7889)
(7773)
(7472)
(7260)
(7250)
(7152)
(6655)
(6100)
(6100)
(5840)
(5687)
(5609)
(5425)
(5123)
(5059)
(5022)
学科
(66923)
经济(66894)
管理(24181)
方法(22972)
数学(20887)
数学方法(20763)
(20384)
地方(16190)
(15531)
(15180)
企业(15180)
中国(12538)
地方经济(12147)
(11021)
业经(10961)
环境(8938)
(8780)
经济学(8034)
农业(7820)
产业(7248)
(7224)
(7223)
贸易(7217)
(7204)
金融(7204)
(6902)
(6885)
(6616)
(6387)
信息(6383)
机构
大学(151572)
学院(148922)
(73532)
经济(72341)
研究(56347)
管理(54673)
理学(46960)
理学院(46383)
管理学(45605)
管理学院(45316)
中国(41423)
科学(33715)
(30986)
(30130)
(28768)
研究所(26243)
中心(25129)
(24963)
经济学(24681)
财经(24532)
(22362)
(22161)
经济学院(22070)
业大(21599)
(19792)
(19665)
师范(19592)
农业(19560)
北京(19221)
财经大学(18163)
基金
项目(99933)
科学(79458)
基金(74788)
研究(70723)
(66106)
国家(65626)
科学基金(55784)
社会(48206)
社会科(45962)
社会科学(45950)
基金项目(39207)
(37619)
自然(34826)
自然科(34029)
自然科学(34022)
自然科学基金(33419)
(31835)
教育(31478)
资助(30183)
编号(26986)
重点(23143)
(22724)
(22138)
成果(21777)
国家社会(21457)
(20071)
科研(19232)
教育部(19153)
创新(18945)
大学(18669)
期刊
(83037)
经济(83037)
研究(47221)
中国(26206)
学报(24802)
科学(22271)
(21914)
(21182)
管理(19523)
大学(18448)
学学(17485)
经济研究(15013)
农业(14314)
财经(13280)
(12202)
金融(12202)
技术(12077)
(11623)
教育(10769)
问题(10727)
业经(10502)
技术经济(9168)
统计(9100)
(7704)
(7659)
图书(7605)
世界(7604)
(7573)
理论(7149)
决策(7036)
共检索到226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明   路先锋   吴雨桐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经融入到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有助于生产力增强、企业创新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相较其他传统要素,数据要素具有虚拟性与非消耗性、非竞争性、价值不确定性、非静态性、正外部性五大特征,并对包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等基本经济学原理赋予新的意义。梳理和比较文献后发现,数据确权、数据定价和数据交易构成了数据要素市场的三大核心内容。从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视角看,数据确权亟需明确权利性质和划分权利主体,数据定价需要结合具体的场景、定价策略和定价模型,数据交易则依赖数据参与者存在不同的商业模式和交易机制。展望未来,数据技术发展、数据产权分置和数据垄断问题将会成为影响数据市场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思航   翁翕  
本文基于一个数据要素的经济学新理论框架,围绕平台、流量和数据等数字经济新元素,研究了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中的经济规律和关键问题。该框架主要基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强调数据要素的非竞争性和副产品特性是其区别于其他传统生产要素的核心特点和优势,规模收益递增和网络效应意味着数据要素在价值创造和分配中可以实现“1+1>2”的效果,通过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提高其他要素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认为,当前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仍需解决如何合理衡量数据要素收益和贡献,以及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机制等关键问题,应鼓励市场主体逐步探索和完善数据交易模式和定价体系,并通过税收设计和共享开放实现数据红利的再分配,从而更充分地提升数据要素价值。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任保平   李婧瑜  
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以后引发了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需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理论阐释。从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的特征来看,数据生产要素化产生于非物质性的数字劳动过程中而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并在重构生产力和重构生产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超越了传统生产要素的基本属性。从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的价值来看,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在生产环节中创造价值、在交换与分配环节中实现价值、在消费环节中倍增价值。从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的资本化来看,数据要素在资本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同时,在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方面表现出了数据资本二重性的新表现。数据资本的二重属性决定了数据要素资本化行为的两面性,数据要素资本化既带来了积极作用,又带来了消极作用。为更好地凸显其有利的一面,首先要厘清作为新的生产数据要素的权属,将其置于马克思产权理论下进行科学阐释,并在我国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着力解决数据确权问题。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程度加深,要不断优化完善数据要素市场的相关政策、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路径;同时还要从治理手段和对象、治理格局、治理主体角度出发,加强对数据要素市场的有效治理,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韩永辉   韦东明   王贤彬   黄亮雄  
产业政策是中国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征,厘清产业政策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逻辑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在理论阐述政府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依赖条件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本文创新性地利用产业相关的中央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对产业政策进行了全面的定量识别,实证检验产业政策在全要素生产率进步中的驱动作用和空间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产业政策与市场的互补作用机制,以及政府特征对产业政策效应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显著提升了地方全要素生产率,并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中央层面产业政策与地方层面产业政策在促进地方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呈现出互补效应,其互补效应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产业政策对地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高度依赖于地方市场化程度;产业政策对地方全要素生产率的推进作用还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和“嵌入性”特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庆芳  程姝  韦鸿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土地确权工作后,各省正在试点推行。从产权经济学视角看,本次确权有利于社会产出增加,有利于减少土地流转(包括征用)中私人主体之间的纠纷,有利于增加并保护农民的利益,但也存在需要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对迁移农户造成的损失需要采取恰当的方式给予补偿。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白钦先  
经济学的民族性国家性特征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且极具敏感性的重大问题。这一问题同现代民族主权独立国家或民族经济政治社会利益共同体紧密相关。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一个基本的特征事实就是各个国家都是现代民族主权国家,近现代政治家和经济学家都认同经济学的民族国家利益这一本质特征。民族国家既是经济学所反映和代表的主体,也是它的服务与保护对象,经济学的形式与内容也受到民族国家社会历史文化与环境强烈影响,彰显着强烈的民族性特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青龙  
制度是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整合资源的资源,交易成本是在资源整合过程中使用制度要素的代价或价值牺牲。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成本则是使用国际贸易制度的代价,包括信息搜寻、交易磋商、进出口合同签订、进出口合同履行、争议处理与索赔等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成本。制度差异可以塑造比较优势,使用制度要素而表现出来的交易成本是一国比较优势的重要成本基础。纳入交易成本后,基于总成本的比较优势可增强、削弱、抵消甚至"逆转"一国基于纯粹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状况。因此,通过制度创新降低对外贸易中的交易成本,是一国增强自身商品比较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文革  贾卫萍  
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其理论机理:(1数据要素作为生产要素直接投入生产促进经济增长,发挥直接效应;(2)数据要素投入后与其他生产要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同时也会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禀赋结构变迁,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发挥间接效应。本文采用增长核算模型和发展核算模型,在对新古典生产函数以及新结构生产函数进行拓展的基础上,考察数据要素积累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研究发现,在两种新生产函数下,数据要素积累均能产生直接效应;长期跨国收入差距均取决于技术差距和人均数据积累速度。此外,依据新结构的新生产函数,数据要素积累还能发挥间接效应;人均资本结构变迁差距和人均数据结构变迁差距也是长期跨国收入差距的原因。因此应该重视数据要素积累,发挥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加速实现中国经济增长。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聂磊  王继民  易成岐  
[目的/意义]以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为例,探索非调查数据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使用特征,为此类重要新型数据的管理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2011—2020年118本国内核心期刊中使用非调查数据的论文为样本,对数据特征、评估与分析特征、研究者与文献特征进行内容分析。[结果/结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者对非调查数据的使用呈上升趋势,多数研究者将使用非调查数据视为创新点,但也认识到其不足。在使用方法上,研究者多将非调查数据纳入调查数据研究范式。数据类型与非调查数据使用行为差异显著相关,研究者更偏好非结构化数据,但对其使用也更为谨慎。综合来看,使用标准和评估技术的缺乏制约了非调查数据价值的发挥。[局限]样本量较小,或无法覆盖使用非调查数据的所有论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牛慧卿  
只有实践性知识才是具有可交易性的,知识交易研究的对象应当是实践性知识。从知识抽象-实用模型来看,实践性知识是实用度较高、实用值达到一定值的知识。实践性知识交易的经济特性是实践性知识不具有公共品属性、不具有分形转移性、主要成本是表达费用、互联网可以使沟通费用和载体费用下降、有边际成本且边际成本递减。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今朝   张潇扬   窦一凡   黄丽华  
本文用经济学模型的方法探讨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在流通过程中的交易定价问题。根据来源属性的不同,本文分别探讨了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公共数据交易定价和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数据交易定价,并通过对比二者来探讨数据定价在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规律。本文的模型揭示两个重要结论:首先,社会福利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数据经济中有可能是趋同的,但这取决于供方的数据质量与需方的数据“消化”和利用能力;其次,随着数据质量的改进和提升,福利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的最优价格差异并不是单调变化的。在一定的阈值之下,二者的矛盾和差异会越来越大。上述结论的根源在于数据要素的独特性——数据本身来自全体用户,也有可能通过与其他要素的融合对全体用户带来新的价值并获得利润。上述结论有望对于当前和未来阶段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带来方向性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昝廷全  
一、经济系统的层次性和全息性 经济系统的层次性与全息性分别偏重于经济系统的相异性和相似性。前者指根据某个或某些指标可以把经济系统划分为若干层次的经济系统,它们各自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后者指不同层次的经济系统或者同一经济系统在不同的演化阶段具有某些相似的性质和规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若鸿  张骥  王为鹏  
农村金融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然而由于考核机制不健全以及缺乏必要的征信技术和策略,正规金融机构似乎在农村金融市场难以盈利,并进一步导致了其在发展农村金融方面的缺位。本文结合"格莱珉"银行运作模式,建立基于信息不对称重复博弈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还贷以及金融机构实现盈利的基本因素。研究表明,增强农户生产能力和周边违约不认同感,降低贷款金额、利率和成本可以提高农户的还款概率,而信息的利用和风险的控制会提高农村金融的收益。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金融机构风险管控,建立和完善共同信息服务系统;农村金融机构应转变经营理念,优化征信策略,实现农户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双赢。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姜超  唐方方  
本文通过理论和经济学实验方法证明,市场机制本身不能保证资源配置效率,行为因素会对市场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如果高保留价格的买者和低成本的卖者根据市场行情确定最优报价的能力或意愿较其他交易者更弱,市场效率将会受损。中国市场中既有由于激励机制完善、在市场中锱铢必较的交易者,例如私营企业,又存在激励体制不健全、领导和员工均不愿为扩大企业利润工作的企业,例如一些改制不成功的国有企业。本研究表明中国市场效率可能因交易者行为因素受损。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侯方玉  
要素流动理论可以从要素构成、要素流动原因、要素流动过程以及要素流动的影响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古典经济学有关要素流动理论归纳和整理,古典经济学家们对要素流动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他们的思想与观点对我们如何进一步分析与看待要素的流动具有启发性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