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34)
- 2023(9629)
- 2022(8048)
- 2021(7357)
- 2020(6312)
- 2019(14453)
- 2018(14208)
- 2017(26870)
- 2016(13767)
- 2015(14680)
- 2014(13786)
- 2013(13585)
- 2012(12197)
- 2011(10759)
- 2010(10731)
- 2009(9635)
- 2008(9494)
- 2007(8559)
- 2006(7385)
- 2005(6593)
- 学科
- 济(55336)
- 经济(55299)
- 业(45901)
- 管理(43794)
- 企(38357)
- 企业(38357)
- 方法(26363)
- 数学(22998)
- 数学方法(22749)
- 技术(16543)
- 中国(16297)
- 农(14442)
- 财(13713)
- 业经(12682)
- 技术管理(12245)
- 农业(10372)
- 学(9754)
- 理论(9656)
- 贸(9450)
- 贸易(9443)
- 易(9203)
- 务(9052)
- 财务(9029)
- 财务管理(9021)
- 制(8872)
- 企业财务(8687)
- 地方(8642)
- 融(8368)
- 金融(8367)
- 银(8298)
- 机构
- 大学(186903)
- 学院(183927)
- 济(81378)
- 经济(80093)
- 管理(76321)
- 理学(67021)
- 理学院(66363)
- 管理学(65179)
- 管理学院(64799)
- 研究(58532)
- 中国(44432)
- 京(38095)
- 财(35678)
- 科学(33456)
- 财经(29166)
- 中心(27480)
- 所(27274)
- 江(27022)
- 经(26729)
- 经济学(26127)
- 农(25904)
- 业大(25450)
- 研究所(24851)
- 经济学院(23669)
- 北京(23448)
- 范(23317)
- 师范(23092)
- 财经大学(21877)
- 院(21373)
- 商学(21072)
- 基金
- 项目(130007)
- 科学(105915)
- 基金(97687)
- 研究(96710)
- 家(84792)
- 国家(84113)
- 科学基金(74158)
- 社会(65473)
- 社会科(62395)
- 社会科学(62383)
- 基金项目(51407)
- 省(50251)
- 自然(46413)
- 自然科(45511)
- 自然科学(45503)
- 教育(44951)
- 自然科学基金(44752)
- 划(42200)
- 资助(38462)
- 编号(37412)
- 创(33348)
- 创新(30093)
- 成果(30046)
- 部(29199)
- 重点(29037)
- 国家社会(28601)
- 发(27385)
- 教育部(26054)
- 人文(25654)
- 制(25347)
共检索到270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敬志勇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是关键生产要素,其价值创造贡献测度直接影响数据要素市场发展,阻碍数据资产、数据资本的会计核算。目前,数据要素相关理论基础不足以推动数据要素市场活跃发展,数据资产会计核算和价值评估指南难以可信方式将数据资产入表。文章以要素的同质性与等价性为假设,基于资本和劳动报酬分离数据要素报酬,估算数据要素贡献,利用戈登模型估算数据资产,依据资本和劳动二元渠道确定数据资本权益。数据要素价值创造贡献的实验估计结果表明,数据要素是互联网公司的关键生产要素,需要高度重视数据资产价值,数据资本权益在员工与股东之间分配比例因数据要素贡献差异而不同。对数据要素报酬提供税收政策激励,有利于促进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水栋 周红云
必须承认非劳动生产要素对价值形成的贡献。对价值决定的再分析说明,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边际劳动时间决定。非劳动生产要素能够通过提高劳动效率,使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对价值形成做出重要的贡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海燕
文章以企业为单位,在企业现有会计体系基础上,提出劳动性生产要素价值贡献率概念,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将劳动性生产要素贡献价值从企业新增价值中分离出来,并借助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岗位岗级调整系数、个体绩效价值调整系数,计量出企业中各类型劳动性生产要素群体及个体参与企业新增价值分配所获得的收入,最终构建了基于劳动性生产要素价值贡献的收入分配模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崔朝栋 李新记
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首先是非劳动生产要素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贡献,这是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和尺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产权关系和商品经济原则,是非劳动生产要素的贡献在现实经济关系和法律上的体现,是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直接原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这两个方面都有科学的阐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谢攀 李静
本文采用1994~2007年度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和系统广义矩方法,估计了中国劳动者报酬的周期性反应函数。估计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劳动报酬份额对经济周期的反应力度强于东部和中部;中部地区劳动报酬份额在繁荣期受益最大,在衰退期与西部相当;劳动报酬份额的对经济周期的反应力度呈现出衰退期强于繁荣期的显著的弱顺周期特征。本文认为这是经济周期与"二元劳动力市场"相互作用的一个可以解释的结果。无论是基于国有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还是基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构造的度量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的指标均证实了上述假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春娜 陈春春 彭旭辉
研究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对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更贴近现实的、充分考虑企业异质性的微观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和边际劳动生产率,并从资本深化和技术进步的角度研究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结果发现:(1)2001-2015年间,制造业年均劳动生产率是10.20千元,年均增加562元,边际劳动生产率年均值是1.66千元,年均增加1.28千元;(2)无论是平均劳动生产率还是边际劳动生产率,先进制造业都明显高于传统制造业;(3)边际劳动生产率增长中,资本深化的贡献是26.79%,全要生产率的贡献只有5.24%。这意味着我国企业应重视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制造业 劳动生产率 资本深化 技术进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常进雄 王丹枫
本文运用1998年至200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劳动份额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运用生产函数估计了劳动对产出的贡献,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分析了劳动份额偏离劳动贡献的原因。本文发现劳动份额偏低,且先下降后上升,逆经济周期变化趋势比较明显。从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来看,劳动者所得低于其对产出的贡献,在企业的初次分配中存在着对劳动者不公的现象;通过考察劳动对产出贡献的变化趋势,我们发现,劳动对产出的贡献在逐渐上升,虽然进一步拉大了与劳动份额的差距,但是对后期劳动份额的提高也起了正面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劳动者的谈判能力以及经济波动是导致劳动份额偏离劳动贡献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初次分配 劳动份额 要素贡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常进雄 王丹枫 叶正茂
根据新古典分配理论,劳动的价格由其边际产出决定,劳动所得比重取决于其边际产出和投入数量,这不仅是生产达到最优经济效果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评价劳动报酬占比是否合理的标准。从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看,我国实际的劳动报酬占比低于劳动对产出的贡献。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资本深化虽然有助于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出,但是由于较低的利率扩大了资本的使用规模,这使得资本深化对我国的劳动报酬占比产生了显著的负效应。此外,劳资力量对比、经济波动对劳动报酬具有显著的影响,导致了我国实际劳动报酬占比偏离了劳动对产出的贡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薛国琴
从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出发,中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等要素所得份额的变化率进行考察,目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的工资总额增长、企业利润增加、政府税收增长等方面存在阻力,并且还存在着资源过度消耗的困境。今后,宜通过政府积极、有效地介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效率发展。
关键词:
劳动密集型产业 边际贡献率 经济主体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伟 严长清 吴群 李永乐
通过构建含有土地要素的生产函数,并与面板数据模型相结合,分析了土地要素对江苏省开发区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显示:(1)江苏省开发区整体正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苏南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苏中、苏北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2)土地要素对开发区经济增长有正面的推动作用,但开发区经济增长对资本要素更为敏感;(3)土地要素容易被其他要素替代,尤其容易被资本替代;(4)固定资产投资仍是开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未来一段时间内,土地要素的作用将继续削弱,资本要素仍然起到主要作用,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将不断提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孟捷
在传统剩余价值论的架构中,劳动与资本在价值创造中只存在零和关系。本文试图在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论证劳动与资本在价值创造中可能存在的正和关系。经历了有关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长期争论,多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工人技能升级的长期趋势。这一点为我们运用"成正比"理论奠定了经验的前提。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量成正比的理论,在国内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本文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将其运用于分析以技术变革和劳动复杂程度提高为基础的价值形成过程,并据以论述了劳动与资本之间的正和关系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这种在不同层面存在的正和关系构成了相对剩余价值规律的抵销因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天培
对管理劳动的价值创造问题的研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作深入研究的内容之一。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生产劳动的两层含义的界定中,可推出马克思关于管理劳动也创造价值的结论,以及今天必须充分肯定这一结论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管理劳动 生产劳动 总体工人 整合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金国燕
服务劳动是不是生产劳动,它创不创造价值,历来是理论界颇有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产业在社会中日益占据着重要地位,起着积极作用的今天,对服务劳动的性质及价值创造的问题给予正确、清楚的阐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有意义的。一、服务劳动是生产劳动从历史上看,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最初是由魁奈提出的。作为重农学派的代表,从狭隘的观点出发,认为只有农业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因为创造了纯产品,而工业部门工人的劳动不增加物质的量,只改变物的形式,所以工人劳动是非生产劳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本三
文章考察了带趋势的二元面板模型估计问题。首先在随机冲击独立并且其分布是Logistic分布的假设下,证明了sum form t=1 to 4(yt)和sum form t=1 to 4(tyt)对个体固定效应和趋势项系数是充分的。利用这个结果写出了相应的条件似然函数。但是这两个假设太强,文章放松了这两个假设,给出了sum form t=1 to 4(yt)和sum form t=1 to 4(tyt)对个体固定效应和趋势项系数仍是充分的充要条件。据此我们可得到在没有这两个假定的情况下的半参数估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志强 高丹桂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一个主要不足之处在于它没有考虑土地要素流动对二元经济转换的影响。因此,可以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分析技术,通过构建一个考虑了土地、劳动力两要素流动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模型来发展二元经济理论,并据此针对我国现实给出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二元经济模型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 土地要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