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08)
2023(17019)
2022(14786)
2021(13585)
2020(11498)
2019(26341)
2018(25999)
2017(50042)
2016(26938)
2015(30117)
2014(29873)
2013(29391)
2012(26853)
2011(23933)
2010(24067)
2009(22432)
2008(21016)
2007(18464)
2006(16239)
2005(14419)
作者
(75725)
(62764)
(62326)
(59394)
(39930)
(30236)
(28607)
(24456)
(23966)
(22374)
(21651)
(21178)
(19966)
(19665)
(19339)
(19269)
(18769)
(18504)
(17954)
(17850)
(15490)
(15356)
(14991)
(14287)
(14093)
(13924)
(13900)
(13863)
(12626)
(12311)
学科
(102245)
经济(102104)
管理(79280)
(74828)
(62724)
企业(62724)
方法(45674)
数学(39494)
数学方法(39004)
中国(31803)
(31401)
(29112)
(28523)
金融(28518)
(27360)
银行(27309)
(26249)
(25599)
业经(25165)
地方(23016)
(21086)
(19998)
财务(19922)
财务管理(19882)
农业(19409)
企业财务(18867)
(18208)
贸易(18192)
理论(18144)
(17562)
机构
大学(372038)
学院(370835)
(146081)
管理(145405)
经济(142710)
理学(125732)
理学院(124322)
研究(122122)
管理学(122116)
管理学院(121443)
中国(96858)
(79288)
科学(74724)
(70835)
(60288)
(59373)
中心(57607)
财经(56107)
业大(55321)
研究所(54720)
(54708)
(50839)
北京(49887)
(48668)
师范(48232)
农业(46274)
(44582)
(44576)
经济学(44276)
财经大学(41772)
基金
项目(254821)
科学(199969)
研究(188249)
基金(184095)
(159627)
国家(158273)
科学基金(136312)
社会(118239)
社会科(112123)
社会科学(112090)
(99999)
基金项目(98380)
自然(87924)
教育(86237)
自然科(85828)
自然科学(85810)
自然科学基金(84223)
(83597)
编号(77878)
资助(75035)
成果(63085)
重点(56774)
(55801)
(54029)
(53090)
课题(53088)
创新(49563)
(48968)
科研(48495)
国家社会(48480)
期刊
(160836)
经济(160836)
研究(111740)
中国(73396)
学报(57713)
(55242)
(54013)
科学(52561)
管理(52316)
大学(44321)
(44040)
金融(44040)
学学(41478)
教育(41332)
农业(36469)
技术(31447)
财经(27258)
业经(27147)
经济研究(25767)
(23157)
问题(20589)
图书(19893)
理论(18698)
(18425)
科技(17436)
实践(17125)
(17125)
(17124)
技术经济(17027)
现代(16465)
共检索到549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衍之   黄静思   王剑晓   高锋   宋洁  
在加快全国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建设背景下,如何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数据交易流通模式和与之相匹配的收益分配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首先基于数据要素市场中普遍认可的三类主体设定,以气象数据供给为典型细分行业,以数据在电力预测中的应用作为典型场景,建立了数据要素交易流通模型。模型中嵌入了基于机器学习的风电预测模型,对多特征数据要素和数据服务的价值实现进行刻画。其次,在基于数据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的设计中,对比分析了平均法、留一法、沙普利值法、惩罚-沙普利值法四种收益分配机制对数据生产商(数商)的主体效益差异及市场影响。最后,研究表明:惩罚-沙普利值的收益分配策略能充分考虑市场中数据要素的差异化水平,同时能够识别并避免数据要素的复制导致的扰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樊自甫  程姣姣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现阶段我国社会数据开放仍处于起步阶段,急需加快推进数据开放共享。为准确分析数据开放主体政府和企业的数据开放策略,运用微分博弈分别构建Nash非合作博弈、Stackelberg主从博弈和协同合作博弈模型,得到三种情形下政府和企业最优开放数据努力程度、社会数据开放水平最优轨迹以及最优收益函数;其次,在协同合作博弈情景下,将时间因素引入Nash谈判模型,进一步分析政府和企业合作时具有时间一致性的动态收益分配机制;最后,结合数值仿真对影响社会数据开放水平的相关参数进行灵敏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当政府获得收益分配比例大于1/3时,Stackelberg主从博弈下的政府和企业双方收益以及社会数据开放水平均高于Nash非合作情形;协同合作情形下,双方总收益和社会数据开放水平均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宋戈  霍圣夫  邹朝晖  
研究目的:探寻合理分配耕地非农化增值收益的方法,从耕地非农化风险角度构建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研究方法:联盟利益分配机制,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结果:在耕地非农化中,各权利主体所担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农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集体;假设各权利主体参与征地行为是一种投资行为,各权利主体耕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比例为中央政府占26%,地方政府占22%,村集体占17%,农民占35%;运用"联盟利益分配机制"测算耕地非农化各权利主体之间的增值收益分配比例是可行的。研究结论:以缩小征地范围、尊重农民意愿为条件制定征地补偿标准不仅体现补偿公平原则,也符合通过市场机制对农民进行补偿的改革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邹华  徐剑  
本文从技术要素的内涵界定入手 ,分析了它的作用 ,并阐述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难点及问题 ;随后构建了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激励机制的理论模型 ,并对激励机制良性运行进行深入而全面的阐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梅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速度也在加快,相伴而生了很多与城市土地有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从分析城市土地收益分配的性质出发,从理论上界定各利益相关者取得收益分配的权利;在分析我国城市土地收益分配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革城市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构思。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伏绍宏  洪运  唐欣欣  
源于国家与集体在土地所有权主体地位上的本质区别,决定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改革,绝非简单地对国有建设用地已有经验的照搬套用,而是应触及城乡二元土地利益格局的重构。本文通过对收益分配各级文件的政策梳理,结合郫都区不同收益分配案例的对比分析,围绕国家、集体、农民、社会资本四类主体,有针对性地指出重构收益分配机制面临的现实障碍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伏绍宏  洪运  唐欣欣  
源于国家与集体在土地所有权主体地位上的本质区别,决定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改革,绝非简单地对国有建设用地已有经验的照搬套用,而是应触及城乡二元土地利益格局的重构。本文通过对收益分配各级文件的政策梳理,结合郫都区不同收益分配案例的对比分析,围绕国家、集体、农民、社会资本四类主体,有针对性地指出重构收益分配机制面临的现实障碍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景普秋  
从国际经验看,规避"资源诅咒"的有效途径就是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收益是如何分配与使用的。一般来讲,资源收益构成中除常规性生产要素报酬之外,还应包含特殊性要素报酬即资源收益。社会共享是资源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也是决定资源收益分配制度绩效的重要因素。政府作为资源所有权人和宏观经济管理者,获取权利租金和税收,并在中央与地方、当代与后代居民之间进行再分配,以推动资源财富的形态转化,最终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实现资源财富共享。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管京  史旭敏  
新建高铁站区综合开发作为促进高铁建设可持续的举措之一,被给予厚望,却推进缓慢,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的不完善是主要原因之一。现行制度下,我国新建高铁站区综合开发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对铁路主体而言不公平。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分配机制,在机制完善对策上,近期在铁路主体开发能力不足时,宜采用地方政府将部分税收返还给铁路主体的方式,或合理确定高铁站区没建高铁时的平均地价、再将土地出让金中多出部分返还给铁路主体的方式;远期在铁路主体具备开发能力后,可通过确定周边土地没建高铁时的平均地价,以此价格将周边土地使用权出让给铁路主体,由铁路主体自主开发或与开发商合作开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晓文  钟书华  
美国大学较早地建立完善的收益分配制度,通过对Stanford、MIT、Harvard等10所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实证分析,归纳其在现金收入分配和股权分配上的具体实施和特点,探讨对中国科技成果收益分配的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景普秋  
伴随矿产开发,大多数资源丰裕国家或区域出现资源耗损、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以及经济增长波动、反工业化、寻租等"资源诅咒"现象,困扰着资源开发区域的经济发展。究其原因,矿产开发不同于一般产品的生产:矿产资源不同于资本、劳动力等诸要素,表现出稀缺性与可耗竭性;开发过程中伴随显著的外部性、风险性与资产专用性;矿产品的低供给弹性决定了矿产品价格的强波动性。矿产开发特殊性决定了其收益分配机制的特殊性:资源租金与生产成本共同构成私人成本,安全投入、生态环境与资产专用性补偿形成矿产开发的社会成本,调控价格与收益波动需要设立稳定基金。收益分配制度的缺失或缺位,会引发区域发展的非持续。为避免资源丰裕国家或区域出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金德  李帮义  宋俊  
文章基于收益共享理论和Stackelberg博弈求解方法,在贴牌供应链中建立了委托企业和贴牌企业收益分配的模型,得出二者为获得品牌溢价所愿意付出的最优努力水平、品牌溢价在双方之间的最优分配比例。鉴于双方的能力差异会对收益分配产生影响,分析了委托企业、贴牌企业和贴牌供应链的收益函数随品牌溢价分配比例的变化趋势及产生的原因,并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新发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泽彩  王旖雯  
超限收益指项目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营业收入扣除成本、盈余公积与股东分红后的剩余收益。当前,中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促进了项目的成功落地,但仍然存在价格定价机制不合理、成本内涵不清晰等问题,特别是一些项目仍存在固定回报、保底回购、保底承诺、违规担保等现象,没有形成超限收益合理分配机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构建了"讨价还价模型",引入绩效分配因子、风险转移系数以及耐心系数等参数,通过子博弈纳什均衡与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原理分析了完全信息条件及不完全信息条件,创建了PPP项目各参与主体对超限收益的分配假设,力图完善现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建设稳步运行。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唐明  
在现行政府获取房地产增值收益的分配机制中,以土地出让金为代表的地租"一股独大",导致房地产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功能紊乱,已成为房地产税改革的制约因素;房地产各环节税种搭配极不合理,呈现出显著的一次性特征。要实现房地产增值收益的公平合理分配,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租税兼收混合体制,解决租税混乱和房地产税收缺位的问题,必须实现由"土地财政"向土地税收转型,从根本上规范房地产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扩大个人存量住房评估征税,优化转移环节税种,建立健全房地产增值收益税收调节的长效机制。夯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私人财产权属性,为健全我国房地产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奠定产权法律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凡  
集体经营性建设使得土地财产权利得到凸显,农民可以更好的获得增值收益,创造更多的利益。总结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实践中的经验,分析当前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多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法,进而增加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合理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