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43)
- 2023(12298)
- 2022(9817)
- 2021(8582)
- 2020(7195)
- 2019(15768)
- 2018(15267)
- 2017(29264)
- 2016(14879)
- 2015(16416)
- 2014(15403)
- 2013(15204)
- 2012(14075)
- 2011(12674)
- 2010(12601)
- 2009(11486)
- 2008(11403)
- 2007(10453)
- 2006(9008)
- 2005(7683)
- 学科
- 济(74046)
- 经济(73992)
- 业(50382)
- 管理(48659)
- 企(41482)
- 企业(41482)
- 方法(34611)
- 数学(30972)
- 数学方法(30785)
- 业经(20235)
- 农(18419)
- 技术(18364)
- 中国(18036)
- 产业(16917)
- 财(16182)
- 地方(13537)
- 农业(12740)
- 技术管理(12663)
- 贸(12390)
- 贸易(12381)
- 易(11957)
- 制(11908)
- 融(11698)
- 金融(11698)
- 信息(11372)
- 银(11368)
- 银行(11347)
- 行(10873)
- 总论(10639)
- 信息产业(10495)
- 机构
- 大学(217455)
- 学院(216487)
- 济(99304)
- 经济(97749)
- 管理(91440)
- 理学(79541)
- 理学院(78831)
- 管理学(77801)
- 管理学院(77380)
- 研究(67328)
- 中国(53062)
- 财(44522)
- 京(43626)
- 科学(36477)
- 财经(36203)
- 经(33080)
- 中心(32978)
- 经济学(32156)
- 江(31805)
- 所(30688)
- 农(30324)
- 经济学院(29368)
- 业大(29296)
- 研究所(27514)
- 财经大学(27161)
- 北京(27059)
- 商学(25664)
- 商学院(25411)
- 范(25250)
- 州(25066)
- 基金
- 项目(150500)
- 科学(122169)
- 研究(112921)
- 基金(112357)
- 家(96440)
- 国家(95685)
- 科学基金(85135)
- 社会(76411)
- 社会科(73160)
- 社会科学(73145)
- 基金项目(59411)
- 省(58884)
- 自然(52338)
- 教育(51359)
- 自然科(51092)
- 自然科学(51079)
- 自然科学基金(50300)
- 划(47967)
- 资助(44010)
- 编号(43530)
- 创(37749)
- 创新(34342)
- 成果(34196)
- 部(33594)
- 国家社会(33543)
- 重点(33199)
- 发(32969)
- 教育部(30068)
- 人文(29680)
- 大学(29638)
- 期刊
- 济(101688)
- 经济(101688)
- 研究(62816)
- 中国(41547)
- 管理(37235)
- 财(33865)
- 学报(28030)
- 科学(27812)
- 农(25647)
- 大学(22679)
- 融(22668)
- 金融(22668)
- 技术(21191)
- 学学(21188)
- 教育(20248)
- 财经(18996)
- 经济研究(17579)
- 农业(17333)
- 业经(17274)
- 经(16436)
- 问题(13476)
- 技术经济(13006)
- 科技(11929)
- 策(11646)
- 商业(11434)
- 图书(11394)
- 统计(11384)
- 贸(11169)
- 理论(10649)
- 业(10231)
共检索到316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放 蒋国梁 马婉莹
激发数字产业创新活力是提升我国数字竞争力、把握数字经济发展主动权的关键一环。本文将大数据平台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考察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高了数字产业创新水平,且随着数字产业创新水平的提升,促进效果整体呈现出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第二,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主要通过加速数字产业集聚和强化政府数字治理,促进数字产业创新发展;第三,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数字发展水平较低和创新环境较差的省份数字产业创新水平的促进效果强于数字发展水平较高和创新环境较好的省份。因此,未来应加快培育统一规范的数据要素市场,优化数字产业布局,提升政府数字服务能力,为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持续赋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婷 段尧清 吴瑾
基于2009-2019年中国25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数据要素市场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对其内在影响机制与城市异质性进行拓展性分析。结果显示,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够显著提高城市创新能力,且通过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发现,探寻城市规模与数字金融发展的平衡点、优化产业结构和集聚信息人才是数据要素市场化促进城市创新的重要渠道,且该促进作用因城市地理区位、行政等级和科教水平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东西部城市、重点城市和高科教水平城市的创新驱动效应更显著。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婧 方军雄 秦璇
交通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创新则是经济增长最为持久的动力。本文利用高铁开通的外生冲击检验交通条件变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能够显著促进当地企业的创新投资。进一步地,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高融资约束、高科技行业及民营企业当中。同时,主要的影响渠道包括技术人才的流动、信息环境的改善和融资约束的缓解等。这表明,交通改善有助于加快区域创新要素流动,促进企业创新的投入产出活动。
关键词:
高铁开通 要素流动 创新投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毛毅坚
基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这一“准自然实验”,应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评估知识产权治理对数字创新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治理可驱动数字创新韧性提升,且该作用具有时间滞后与动态效应。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知识产权治理可通过促进数字产业集聚、财政科技支出扩容、人力资本升级等路径,间接驱动数字创新韧性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证实,知识产权治理对高水平数字政府、大型城市及胡焕庸线东部城市的数字创新韧性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因此,提出布设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交织化网络、加快推进数字产业“聚链成群”、纵深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建议,为切实提升数字创新韧性提供新思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婷 段尧清 吴瑾
基于2009-2019年中国25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数据要素市场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对其内在影响机制与城市异质性进行拓展性分析。结果显示,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够显著提高城市创新能力,且通过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发现,探寻城市规模与数字金融发展的平衡点、优化产业结构和集聚信息人才是数据要素市场化促进城市创新的重要渠道,且该促进作用因城市地理区位、行政等级和科教水平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东西部城市、重点城市和高科教水平城市的创新驱动效应更显著。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赵飞 周娟美
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能否提高城市经济韧性?基于2008—2020年中国285个城市数据,利用多时点DID方法以及双重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的城市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设立对城市经济韧性有显著提升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和政府引领作用在其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在普通地级市显著,且在中部城市和北方内陆城市提升作用更强。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效应,为城市经济韧性提升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科 刘霁萱 晁颖
作为绿色金融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信贷政策,能否通过信贷资源配置推动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转型路径是资本整合还是技术创新?是高质量发展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以《绿色信贷指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企业微观数据考察绿色信贷政策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低碳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政策显著促进了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减污降碳效应尚未显现。地方财政压力较小、环境执法力度较强地区与议价能力较弱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上升。该政策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主要是诱发了清洁并购行为,而绿色创新提升并不显著。这意味着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不足,更多依赖于资本整合。本文为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常哲仁 韩峰 钟李隽仁
利用GMM-SAR-RE模型测算城市经济韧性,以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造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政策效果,并系统考察政策实施对经济韧性影响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有利于提高城市经济韧性,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政策效果的产生会通过人才集聚和创新成果产出两条路径实现。从异质性角度,试点政策对东部城市、政府参与度与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高城市政策提升效果更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志伟 张秋生
本文以地方政府开通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作为公共数据开放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公共数据开放如何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研究发现,政府公共数据开放有助于促进企业投资效率提升。机制检验表明,公共数据开放主要通过缓解代理问题、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企业不确定性感知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异质性检验发现,公共数据开放对投资效率的正向影响在技术密集型、集团化程度低以及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此外,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缓解企业的投资不足问题。研究结论为政府引导企业利用数据要素提升投资效率、优化市场配置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童雨
推动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赋能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基于“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从数字新基建视角分析其对微观经济主体创新活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能够有效对企业创新活动进行赋能,这种驱动作用还展现出了较强的结构化特征,对于非国有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促进作用尤为明显。机制研究发现,“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在宏观层面上,能够有效促进地区风险投资水平增加,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优化;在微观层面上,能够抑制创新风险衍生,提升研发投入强度,这些改善都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在政策工具的组合搭配上,“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在科技金融试点政策、较好市场化环境、较强财政科技支出配套和研发加计扣除政策的协同作用下,能够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更强的正向驱动力。文章的研究为数字经济时代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和效力发挥提供了经验证据的支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童雨
推动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赋能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基于“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从数字新基建视角分析其对微观经济主体创新活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能够有效对企业创新活动进行赋能,这种驱动作用还展现出了较强的结构化特征,对于非国有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促进作用尤为明显。机制研究发现,“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在宏观层面上,能够有效促进地区风险投资水平增加,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优化;在微观层面上,能够抑制创新风险衍生,提升研发投入强度,这些改善都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在政策工具的组合搭配上,“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在科技金融试点政策、较好市场化环境、较强财政科技支出配套和研发加计扣除政策的协同作用下,能够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更强的正向驱动力。文章的研究为数字经济时代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和效力发挥提供了经验证据的支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珊 马莉莉 郭家琛
本文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基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这一制度型开放的重大举措,考察了其在微观层面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显著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并且自贸区能够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的辐射效应,带动邻近城市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同时融入全球市场对自贸区提升效应产生明显的辅助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自贸区设立使当地企业更好地配置资源要素,通过改善营商环境生态,吸引数字资源流入以及优化供应链配置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种提升效应由于企业所处成长阶段和行业特征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自贸区设立能够更好地促进成长期、新设立、高科技行业以及高环境不确定性行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此外,随着制度创新成果案例的复制推广,自贸区的微观政策效果愈加明显。本研究验证了自贸区对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为中国自贸区提升战略的政策制定以及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启示。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劲光 王虹力
数字时代背景下,实现减排战略目标的路径选择是我国疏通经济可持续发展堵点的关键。借助“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19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工具变量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等研究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宽带中国”战略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碳排放绩效提升,且这一结论在排除可能存在的非随机选择因素、内生性问题以及其他政策影响后依然成立;数字化对碳排放绩效提升的赋能作用在东、中部地区,大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传统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城市更显著;空间视角下,数字赋能城市碳排放绩效的提升作用仍然存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赋能通过产业结构转型以及城市绿色创新力提高等路径实现碳排放绩效提升。研究基于数字赋能背景,探讨减排战略目标实现的路径选择,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经济绿色变革新机遇提供了有益思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林凤 刘杨 杨亦民
科技金融是推动农业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运用2005—2021年全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对农业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科技金融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农业创业活跃度,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旧稳健。机制检验表明: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可借助增强农业信贷支持、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和促进农业人才集聚激发农业创业活力。异质性分析发现: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对农业创业活跃度的促进效应在中部和西部城市、高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地区、非粮食主产区更为显著。拓展分析发现: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对农业创新的质与量都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侧面佐证了本文结论。本文研究结论为科技金融与农业创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寒钰 赵紫凤 刘超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作为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内容,是赋能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评估其政策效应对于促进“数字中国”建设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全局熵值法测度各地区的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分位数回归模型等探究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研究发现:从影响效果看,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有效提高了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和创新水平不同,其影响效果存在差异。从中介效应看,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通过促进产业融合、提升创新效能进而有助于提高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从调节效应看,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城镇化驱动效应、外商投资驱动效应提升了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同时,劳动力价值越高、人力资本越丰富的地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的正向提升作用越明显。因此,要不断发挥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升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的作用,提高数据交易平台的建设水平,促进数据要素自由流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具有的多元溢出效应,推进区域间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