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78)
2023(9572)
2022(8061)
2021(7203)
2020(5707)
2019(13179)
2018(12742)
2017(24117)
2016(13087)
2015(14484)
2014(14186)
2013(13964)
2012(13276)
2011(12185)
2010(12294)
2009(10977)
2008(10761)
2007(9783)
2006(8935)
2005(8454)
作者
(38655)
(32255)
(32139)
(30237)
(20607)
(15415)
(14630)
(12379)
(12375)
(11468)
(11063)
(10935)
(10396)
(10143)
(10113)
(10000)
(9491)
(9348)
(9345)
(9243)
(8171)
(7834)
(7813)
(7398)
(7278)
(7186)
(7139)
(7082)
(6557)
(6400)
学科
(64893)
经济(64850)
(33615)
管理(32107)
方法(23388)
(23090)
企业(23090)
数学(20894)
数学方法(20757)
中国(20748)
地方(19386)
(19157)
业经(14984)
农业(13262)
(11723)
金融(11722)
(11615)
贸易(11602)
(11281)
银行(11254)
(11149)
(11048)
(11022)
地方经济(10909)
(10732)
(10349)
(10245)
环境(9988)
技术(9346)
产业(8307)
机构
学院(187573)
大学(185862)
(84449)
经济(82880)
研究(70691)
管理(69678)
理学(58758)
理学院(58059)
管理学(57159)
管理学院(56800)
中国(55396)
科学(41318)
(40949)
(37009)
(36209)
(35601)
研究所(32525)
中心(32420)
(29608)
财经(28966)
业大(27949)
农业(27700)
经济学(26655)
(26372)
北京(26287)
(25425)
师范(25154)
(24994)
经济学院(24030)
(23630)
基金
项目(121929)
科学(96722)
研究(90507)
基金(88060)
(77126)
国家(76450)
科学基金(65233)
社会(58997)
社会科(56223)
社会科学(56211)
(47989)
基金项目(45919)
教育(40449)
(40240)
自然(40023)
自然科(39152)
自然科学(39145)
自然科学基金(38457)
编号(36549)
资助(35947)
(32810)
成果(29204)
重点(27786)
(26827)
发展(26682)
(26257)
(25687)
课题(25456)
国家社会(25215)
创新(24079)
期刊
(99130)
经济(99130)
研究(60331)
中国(43659)
(33217)
学报(28345)
科学(27032)
管理(26839)
(26391)
农业(23061)
(22984)
金融(22984)
大学(21845)
教育(21467)
学学(20462)
业经(17428)
技术(16880)
经济研究(16339)
财经(14830)
问题(13147)
(12925)
(12714)
(10331)
技术经济(10313)
世界(9881)
图书(9586)
商业(9492)
理论(9257)
国际(9232)
统计(8962)
共检索到300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戴魁早  王思曼  黄姿  
本文从中国制造业迫切需要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这一现实出发,结合当前正在重点推进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着重关注了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本文以大数据发展反映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状况,结合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大数据发展水平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问题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十三五”期间的政策支持改善了大数据发展水平的作用效果,而沿海城市、省会城市和数据法治建设更完善的地区大数据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大数据发展水平对智能化程度较高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地,大数据发展水平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优化要素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等机制实现的;而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与技术市场等要素细分市场发展,增强了大数据发展水平的作用效果。本文验证了大数据发展水平在制造业企业生产率提升中的重要作用,为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袁礼  欧阳峣  
本文将制度比较优势引入适宜性技术进步的理论框架下,在CES生产函数下演绎技术进步偏向和比较优势的适宜性通过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并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测度技术进步偏向,从要素增量结构和制度环境演变的双重视角,检验发展中大国新型比较优势与技术进步偏向的适宜性及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偏向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但制度比较优势将使其偏离适宜选择,因而发展中大国能否有效甄别要素禀赋和制度比较优势的变化,选择适宜性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中国和印度能够合理研判要素增量结构和制度环境变迁,选择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通过提高技术进步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正向影响;但是印度尼西亚、南非和墨西哥未能预见要素市场有效供给的变化,没有适时调整技术进步偏向和强度,非适宜性技术进步引致技术进步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出现先升后降趋势,且技术进步效应的作用强度超过资源配置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治国  王杰  
基于数字经济发展深刻影响制造业生产效率这一现实背景,本文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数据要素配置影响制造业生产率的理论模型,从企业和城市层面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提升制造业生产率和优化数据要素配置的双重效应,对企业和城市整体的制造业生产率均具有显著的提升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在企业所有制、企业规模、城市规模以及区域位置等方面具有异质特征,且动态边际效应渐趋强化;数据要素优化配置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制造业生产率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渠道效应,其中,数据开发应用和数据传播共享的渠道效应最为突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  王博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普及程度、网络信息资源和数字经济环境与效果四个维度构建衡量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2006—2019年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面板门槛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考察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中国绿色TFP的提升,从而从绿色生产率的视角验证了数字经济完全可以成为支撑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绿色TFP提升的新力量,这一研究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渠道来促进绿色TFP的提升;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较高的情况下,数字经济的绿色生产率增长效应更为突出;进一步研究发现,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绿色TFP具有更为明显的积极影响。这一研究不仅为评估数字经济的影响效果提供了实证依据,也为依托数字经济推动国内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璇  李长英  
本文基于2006—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从产业结构变迁的两个维度——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出发,讨论了互联网发展背景下产业结构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互联网发展均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相反。产业结构变迁与互联网发展的交互作用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该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互联网门限效应,即只有互联网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产业结构变迁与互联网的交互作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才由负转正,并在互联网发展水平提高时进一步增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姚树俊   王霞   许俊宝  
数字产业发展能够产生规模效应、推动技术进步、提高要素使用效率、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绿色化转型,同时还能改善市场信息环境,缓解要素价格扭曲,减少资本和劳动力错配,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从而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以我国30个省份2010-2021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发现:数字产业发展显著提高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和劳动力配置在其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即数字产业能够通过改善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来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高地区,数字产业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表明发展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数字产业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发挥。因此,应积极推动数字产业发展,以数字化转型促进绿色化转型,强化数字平台建设以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并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有效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耿宣  贾钦民  谭云丹  李振新  
本文基于内生增长模型提出了以金融支持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首先从理论方面阐述了该路径的有效性;然后将其应用于四川省经济增长实践,分析发现:2008年之前的全要素生产率为正增长,但是自从2008年的经济刺激计划实施之后,信贷余额在高基数上持续增长,而全要素生产率一直为负增长,表明2008年之后的四川省信贷投放并没有提振全要素生产率;最后提出了引导金融支持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崔艳娟  彭丽丽  
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绿色金融发展、绿色研发投入以及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效应对高技术企业比较明显。绿色金融发展有利于激发企业绿色研发投入的动力,且对高技术企业的激励作用更强。绿色金融发展能够通过绿色研发投入推进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绿色研发投入在促进高技术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传导作用相对更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运材  罗能生  
基于中国25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GMM方法,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绿色技术进步与绿色技术效率,分别从全国和地区层面检验了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及其分解项的影响,并考察了人力资本水平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无论在全国还是地区层面,互联网发展抑制了绿色技术进步,但却促进了绿色技术效率,总体上对GTFP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与东部城市相比,互联网发展对中西部城市GTFP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人力资本水平在互联网发展对城市GTFP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效应。为此,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绿色技术创新力度,以推动我国绿色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赵晓军  王开元  
本文使用产业网络模型,考察了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结合产业网络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结合需求重要性效应、自投入网络效应和部门间网络效应,总称为放大效应,来影响宏观经济发展,而产业结构调整会影响上述效应。本文进一步使用WIOD数据测算了中国2000—2014年不同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结合放大效应对经济发展的真实影响,结果表明放大效应前后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截然不同。此外,对部门放大效应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实证检验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引起放大系数的正向变化,并且在工业部门该机制最突出。本文从产业网络视角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性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蒋昭乙  
研究不同环境管制下金砖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判断工业化进程中全要素生产率主要的贡献因素,既有助于各国对于本国工业化下一阶段的政策制定,也有助于金砖国家在能源贸易、清洁能源、环保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发展,同时对于气候变化规则、欧盟的国际航空碳排放费等一系列政治议题金砖国家也可以开展深度合作。本文将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方法探讨金砖国家的节能减排、全要素生产率与其经济合作之间的关系。首先按照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计算金砖国家1992—2008年的数据,然后,探讨和验证两种情形下(是否考虑CO2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素,最后研究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皮建才  
因为发展中国家具有引进技术的后发优势,而技术设备的引进表现在资本存量的增加上,而不是表现在研发的增加上,所以当发展中国家采用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核算公式时会低估发展中国家的TFP增长率,这就是经济发展中的TFP悖论。本文发展了一个正式模型来调和这一悖论,模型分析表明,传统方法的低估会随着发展中国家用于引进技术的资本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的增加而增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谭霖  邓伟平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金融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金融发展水平短期内不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原因,长期内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既是金融发展的短期原因,也是影响金融发展的长期原因。鉴于农村金融具有"需求导向"特征,应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土地流转、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素质等方式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农村金融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雪军  郑冰开  
文章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微观统计数据,通过计量分析方法检验企业金融发展与企业TFP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当期企业金融发展对企业技术进步指数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相关关系,而滞后一期企业金融发展则对企业技术进步指数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梁强  
基于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从金融效率和金融规模的视角研究土地财政、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适度提升土地供给量有利于提升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但土地财政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西部地区较高的土地财政依赖显著抑制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金融效率提升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西部、东部和中部。但金融规模的扩大却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区域依次是西部、中部和东部。次贷危机加剧地区土地财政、金融规模及政府财政对土地出让金依存度,不利于技术进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