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3.203.118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82)
2023(15667)
2022(13554)
2021(12326)
2020(10410)
2019(23593)
2018(23174)
2017(44739)
2016(24233)
2015(26754)
2014(26293)
2013(26193)
2012(23918)
2011(21726)
2010(21554)
2009(19708)
2008(18783)
2007(16432)
2006(14479)
2005(12599)
作者
(72431)
(60490)
(60015)
(57146)
(38310)
(28994)
(27060)
(23826)
(22934)
(21250)
(20593)
(20282)
(19297)
(18958)
(18564)
(18529)
(18075)
(17988)
(17314)
(17083)
(15211)
(14760)
(14506)
(13748)
(13658)
(13253)
(13244)
(13087)
(12176)
(11887)
学科
(113618)
经济(113519)
管理(67851)
(63304)
(51062)
企业(51062)
方法(47808)
数学(42024)
数学方法(41640)
(26238)
中国(25454)
(24624)
地方(24132)
(23744)
业经(22855)
农业(18329)
(18207)
贸易(18199)
(17604)
环境(16626)
(16283)
(15368)
技术(15115)
理论(15096)
地方经济(14857)
(14395)
财务(14333)
财务管理(14314)
(13673)
(13666)
机构
大学(349863)
学院(347099)
(146953)
经济(144151)
管理(136114)
研究(120661)
理学(119231)
理学院(117894)
管理学(115790)
管理学院(115190)
中国(86422)
科学(76836)
(73432)
(62818)
(62585)
(61526)
研究所(56789)
业大(56775)
中心(53450)
财经(51457)
农业(49651)
(48935)
(46970)
北京(45662)
经济学(45503)
(43794)
师范(43261)
(43226)
经济学院(41013)
(39203)
基金
项目(245332)
科学(191917)
基金(179271)
研究(172131)
(159225)
国家(157964)
科学基金(134495)
社会(110514)
社会科(104927)
社会科学(104898)
基金项目(95706)
(95218)
自然(89118)
自然科(87065)
自然科学(87042)
自然科学基金(85474)
(80482)
教育(77616)
资助(73374)
编号(67898)
重点(55120)
成果(53393)
(53286)
(52521)
(50844)
创新(47559)
科研(47391)
国家社会(46273)
课题(46058)
计划(45910)
期刊
(157617)
经济(157617)
研究(100958)
学报(62714)
中国(59554)
(55792)
科学(54662)
管理(48560)
大学(46184)
(45839)
学学(44032)
农业(38474)
教育(30605)
技术(28015)
经济研究(27123)
(26040)
金融(26040)
财经(25446)
业经(24261)
(21873)
问题(20421)
(19510)
技术经济(18215)
科技(17583)
图书(16981)
业大(16416)
(16355)
理论(16200)
商业(15582)
统计(15429)
共检索到495286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野   田聪   刘满凤   杨杰  
文章从经济学机理角度分析了数据要素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加法效应和乘数效应,加法效应主要通过信息增值模式来实现,乘数效应主要是通过融合驱动模式来实现;验证了数据要素对经济增长发挥的主要是乘数效应,通过与传统要素融合,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且与劳动要素融合的乘数效应大于与资本要素融合的乘数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数据要素发挥的乘数效应要大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数据要素主要发挥的是加法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辰昕  刘逆  韩非池  
本文参照经典的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范式,通过将数据要素引入生产函数,提出了新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在数据要素驱动下,以数据业为核心的数据部门正不断发展壮大。在这一过程中,数据部门持续吸引传统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和剩余资本进入,与传统的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形成了“新二元经济结构”,正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推动着生产生活的数字化进程。本文还对新二元经济结构发展演变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新二元经济结构对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的影响,以及需防范的风险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聂昀秋   马晓君   郑佳宁  
采用基于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对2014—2021年我国各城市的数据要素发展水平进行量化测度,并将其纳入新结构新生产函数实证检验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作为新质生产力,显著推动了国内生产总值提升,且该效应受到宏观政策导向和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凸显了政策制定者在优化数据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的作用。同时,数据要素发展水平的优化还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增长模式的非线性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效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以及资本累计效应是数据要素推动经济增长的三条路径。上述结论为理解数据要素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政策制定提供了实证基础,在数字经济时代,优化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为充分释放数据要素在新时代经济发展中的潜力,应加大对数据基础设施的投资,完善数据管理和应用的法律法规,促进数据的开放共享,并激发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创新活力。这些政策建议不仅有助于优化数据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也为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指导。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文革  贾卫萍  
数据要素能否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数据要素引入新结构增长模型,研究数据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是由数据要素投入直接带来的经济增长;间接效应是通过数据要素驱动生产结构升级和禀赋结构变迁间接促进的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发现,随着数据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人均数据与人均资本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尤其是当人均数据超过人均资本时,数据/劳动禀赋结构占主导地位,经济增长主要由数据要素驱动。因此,充分发掘数据要素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可以为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加速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马路萌  余东华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独立生产要素,是科技创新的新引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纯数字资产与数据匹配性投入共同组成数据要素化投入的角度理解数据生产要素化,使用数据匹配性投入综合得分对中国数据要素化投入进行时空分析和生产率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数据要素化投入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基于数据要素化投入对经济产出的积极作用,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数据匹配性投入价格持续下降会影响生产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数据生产要素的使用带来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数据生产要素化基于数据间的互联互通和经济融合,能够加快数据确权,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从而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再齐  钟世川  李震  
文章通过构建测算要素价格扭曲系数的理论框架,将经济增长率分解为要素价格扭曲、劳动增长、劳动报酬增长和技术进步偏向,利用1978-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进行了测算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大多数省份的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下降,并且各省份资本增长速度明显大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大部分省份的资本价格扭曲程度大于劳动,资本价格相对劳动价格越便宜,这些省份的要素价格扭曲系数越小。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在劳动人口正增速时,要素价格扭曲、地区劳动报酬增长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而地区技术路径的选择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超  李江源  王超  高扬  刘宸琦  禹海波  李健  
采用2000-2016年经济运行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边限检验法和MRW模型,研究房地产发展、经济增长动力要素和外部环境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商品房销售额的增加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房地产过度投资对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房价持续上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不稳定性。商品房销售额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随着经济增长动力要素中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存量的提高而降低。外部环境(国际利率水平、原油价格、人民币汇率)对经济的冲击会削弱房地产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力资本、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出口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不稳定性。在经济增长动力要素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前提下,房地产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降低。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房地产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为房地产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谢少华  
基于我国2006—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本文研究要素收入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劳动收入份额越高,区域经济增长的速度越快,这是因为劳动收入份额越高的地区,居民消费水平越高,经济增长越显著。此外,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本投资强度也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产业结构和外贸依存度差异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解释力较弱。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辽  
本文以1997-2011年我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为对象,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考察了要素空间流动、产业地区间转移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从全国样本来看,随着经济增长在条件分布的不同位置发生变动,产业转移相关衡量指标的回归系数表现出一定的变化特征。其中,劳动力的地区迁移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从而对"迁移谜题"的一定程度的否定。但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劳动力要素的迁移具有的增长效应具有显著地差异。资本要素的流动带给发达地区的增长福利要大于落后地区。而技术要素的地区扩散的经济增长效应变化趋势呈现了"U"型特征,表明技术扩散对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通过加总劳动力、资本、技术三要素的增长效应,进...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钟心桃  龚唯平  
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重要。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非都是直接作用的,而是通过影响生产要素的配置、使用和产出效率,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本文以广东为例,把制度效应分解为市场化程度、所有制、经济开放度、收入分配和创新机制五个因素,用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对五个因素进行量化,再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得制度效应的综合得分,然后借助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各制度因素和总制度因素对生产要素效率的影响,并对广东经济增长提出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琴英  
资本与劳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投入要素,制度因素作为经济增长中的非物质要素,因影响生产效率而被长期关注。本文的定量分析表明,中国制度变迁中投入要素市场化程度、非国有化程度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对资本效率、劳动效率产生显著影响;综合的制度效应明显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但制度效应并没有改善资本投入效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郝大江  张荣  
传统集聚理论以外生化方式处理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而对现实经济的结构调整及其动力转换无法做出有力解释。基于要素的空间流动性分析,通过理论和模型推演,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间优化配置所实现的效率提升是聚集的内生动力。要素禀赋、要素配置决定着集聚的内容和性质,不仅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同时也决定了经济结构的演进;集聚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其作用是长期的,而且也是可转变的。这进一步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新常态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随着我国要素禀赋赋存形式和状态改变,客观上需要我国必须要依据新的要素禀赋条件,重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子鹏  王今朝  
经济增长可分解为就业总量、结构、资本效率和劳均资本变化的效应。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分析劳动力、资本配置结构和效率,发现在1979~1992年经济增长为粗放型,主要依靠劳动力增加;在1993~2012期间则依靠资本扩张,就业结构和资本效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很低甚至为负。建议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吸纳剩余劳动力,增加第三产业就业,扩大第一产业投资,提升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强化技术创新提高资本效率,实现经济内涵式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海军  岳华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扩大金融开放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200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交互项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金融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经济增长追赶效应,并对其实现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金融开放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追赶的间接效应显著强于直接效应;两种效应的实现以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和技术要素的流动效率提升为路径机制;分区域的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金融开放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经济增长追赶效应,且从金融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角度看,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表明扩大金融开放更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速的提升;对欠发达地区而言,可以采取不同的效率提升策略来缩小与前沿发达地区的差距,如中部地区注重改善技术要素流动效率、西部地区注重提高资本要素流动效率和技术要素流动效率。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长生  周志鹏  
文章分析了金融要素的区位分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即通过具体的金融集聚程度和金融发展差异程度指标来分析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使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并结合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所估计的结果,分析得到: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远远超过金融差异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金融集聚与金融差异存在微弱的平衡问题;经济增长存在空间相互依赖和时间惯性依赖关系;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回归结果没有对上述结论产生实质改变。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