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30)
2023(11716)
2022(9913)
2021(8859)
2020(7854)
2019(17934)
2018(17432)
2017(34394)
2016(18634)
2015(21058)
2014(20795)
2013(20718)
2012(19510)
2011(17626)
2010(17558)
2009(16346)
2008(16410)
2007(14902)
2006(12912)
2005(11589)
作者
(57187)
(47837)
(47660)
(45531)
(30365)
(23052)
(21846)
(18669)
(18020)
(16954)
(16287)
(16196)
(15226)
(15101)
(15039)
(14978)
(14727)
(14171)
(14077)
(13914)
(11949)
(11819)
(11773)
(10907)
(10891)
(10665)
(10572)
(10404)
(9714)
(9525)
学科
(83626)
经济(83540)
(53469)
管理(53199)
方法(45176)
(42414)
企业(42414)
数学(40919)
数学方法(40596)
(22742)
(21805)
中国(20731)
(16834)
业经(16282)
(15587)
贸易(15586)
(15134)
农业(15113)
(14779)
财务(14758)
财务管理(14719)
(14130)
企业财务(14109)
地方(13829)
(12729)
金融(12727)
(12314)
银行(12260)
(11619)
理论(11473)
机构
大学(281673)
学院(276551)
(118089)
经济(115874)
管理(106420)
研究(93112)
理学(92883)
理学院(91867)
管理学(90233)
管理学院(89727)
中国(69598)
科学(58219)
(58126)
(53887)
(53061)
(48078)
业大(45073)
财经(44276)
研究所(44000)
中心(43711)
农业(42573)
(40914)
(40501)
经济学(38619)
北京(35945)
经济学院(35378)
(34050)
师范(33567)
财经大学(33395)
(32867)
基金
项目(190741)
科学(150346)
基金(141897)
研究(132241)
(125935)
国家(124961)
科学基金(106571)
社会(86394)
社会科(82187)
社会科学(82159)
基金项目(74917)
(72957)
自然(70518)
自然科(68995)
自然科学(68972)
自然科学基金(67813)
(62499)
教育(61829)
资助(59380)
编号(51359)
(43476)
重点(43180)
成果(41511)
(39636)
(39270)
科研(37854)
教育部(37317)
国家社会(37133)
创新(36782)
计划(35954)
期刊
(118303)
经济(118303)
研究(76373)
学报(50744)
中国(50545)
(45898)
科学(43441)
(41723)
大学(37729)
管理(35860)
学学(35622)
农业(30878)
(24957)
金融(24957)
教育(23356)
财经(22881)
技术(21801)
经济研究(20723)
(19614)
业经(18229)
(16815)
问题(16241)
统计(15473)
技术经济(14202)
(14001)
图书(13597)
(13538)
(13524)
理论(13485)
业大(12733)
共检索到394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曾晶   余泳泽   缪言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互联网平台主体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探究了数据要素变革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的机理,并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数据要素成本、数字化技术创新与数据要素质量影响就业、投资和资本装备率的真实效应。研究表明:数据要素成本降低使得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品价格走低,价格效应短期挤出劳动,长期挤入资本,提升资本装备率;数字化技术创新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要素重组升级引致效率变革,通过替代效应促进就业、降低投资,降低资本装备率;数据质量改进通过协同效应稳定和扩大就业,阻止资本无边界的扩张,降低资本装备率。本文厘清了数据要素对劳动和资本单个要素及其比例关系的配置效应和作用机理,为制定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就业与投资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顾秀芬  黄敬前  王东方  
【目的/意义】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任务背景下,研究我国区域物流业发展马太效应,探索其规律,为优化物流业资源配置、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设计/方法】首先借助Markov链模型从资本和劳动力双资源配置视角验证物流业“马太效应”的存在,然后通过Moran’s I、GIS等方法从空间视角解释其存在的原因。【结论/发现】(1)物流业发展存在显著的“马太效应”,高水平阵营和低水平阵营的双资源配置固化特征明显,且固化差距随时间演进不断扩大,资本资源“马太效应”分界点的出现会早于劳动力资源。(2)物流业“马太效应”的存在与双资源配置的空间布局相关。(3)双资源配置中低、中高水平阵营的固化程度弱于高、低两大阵营,存在向上提升和向下降级的可能。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顾秀芬  黄敬前  王东方  
【目的/意义】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任务背景下,研究我国区域物流业发展马太效应,探索其规律,为优化物流业资源配置、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设计/方法】首先借助Markov链模型从资本和劳动力双资源配置视角验证物流业“马太效应”的存在,然后通过Moran’s I、GIS等方法从空间视角解释其存在的原因。【结论/发现】(1)物流业发展存在显著的“马太效应”,高水平阵营和低水平阵营的双资源配置固化特征明显,且固化差距随时间演进不断扩大,资本资源“马太效应”分界点的出现会早于劳动力资源;(2)物流业“马太效应”的存在与双资源配置的空间布局相关。(3)双资源配置中低、中高水平阵营的固化程度弱于高、低两大阵营,存在向上提升和向下降级的可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付廷臣  
从我国存在巨大的区域经济差异出发,如果假定劳动力从落后地区向发达的城市转移,不是决定于两地区的工资之差,而是决定于城市的工资与落后地区劳动力在城市的生存成本和需要其负担的家属在落后地区的生存成本即转移劳动力的基础价值之差,并且假定在城市的劳动力供给市场上,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和实际小时工资的降低,存在劳动力的退出,并且退出劳动力减少的劳动供给大于留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者增加的劳动量,则城市农民工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以落后地区转移劳动力的最低基础价值为起点、向右上方倾斜、其不同阶段存在不同斜率、且斜率随城市劳动力供求状况而变动的曲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贺小刚  连燕玲  李婧  苗藤藤  
文章将家族权威界定为管理权威、股东身份权威、专家权威和信息权威,并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论述和检验了家族权威的配置效应。研究结论表明:家族管理权威与股东身份权威存在互补关系,与专家权威存在互补关系,与纵向信息权威、横向信息权威也都存在比较显著的互补性;将家族管理权威配置给拥有实际权威的物质资本所有者能够更大程度地改进企业的经营绩效,即实际权威具有强化管理权与所有权的激励相容的作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姬超  李艳丰  
政府和市场关系是一个随着经济发展动态调整的过程。基于我国1980年-2020年的发展经验表明,政府扩张对资本配置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当人均GDP小于门槛值时,政府扩张的资本错配效应相对较小,当人均GDP大于门槛值时,政府扩张的资本错配效应急剧放大。但是,政府扩张促进了劳动力的优化配置,而且这种影响不存在门槛效应。新时代,我国需要优化资本在空间区域、行业领域以及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之间的配置,着力解决资本流动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华珂  何春  崔万田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减贫的作用机理,即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增加非农收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减少贫困。然后选取了中国18个省份2000年2014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贫困的减少。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提出了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的信息渠道、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相关制度以及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素质技能等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云章  
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与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引起了学界的重视,但是,学者们就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存在观点分歧;通过分析城乡劳动力流动影响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发现:城乡劳动力流动是扩大还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关键取决于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水平的高低,如果他们的工资水平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太低,则城乡劳动力流动不仅不会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反而会导致差距扩大。这一结论得到了基于山东省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和计量检验的支持。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万灵  任培强  
服务贸易发展反映了要素配置及外贸增长方式转变。通过对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FDI、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等要素对服务贸易影响的计量分析,发现各要素对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贡献率不同,从大到小依次为技术进步、FDI、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加快服务业技术进步,积极引进服务业FDI,加强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积极培育服务业人力资本和促进人力资源的储备和升级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赜琳  
文章根据国内外经济波动的不同特征,构建了用于研究中国经济波动的可分劳动RBC模型,并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进行了实证检验,从供给角度考察技术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并在RBC模型框架下分析了技术进步对中国劳动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在固定劳动和可分劳动RBC模型中,技术冲击可以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部分;二是可分劳动RBC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劳动供给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小,技术进步对改革后的产出、居民消费和就业都产生了正向冲击效应。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效应较小,致使我国的劳动需求增长率明显小于劳动供给增长率,劳动市场供需严重不平衡,这也是导致就业波动较为平缓、失业问题日趋严峻的一个重要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太文   武小龙  
完善资源配置方式已成为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基于2002—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资源配置均衡性的理论视角出发,对“资源配置方式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的逻辑关联进行理论解释与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主要体现在经济要素、人力要素、政策要素、技术要素等方面,乡村公共事业的财政投入、乡村人才要素存在显著的非均衡配置,明显抑制城乡发展的融合效应;人口城镇化发展政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政策和农业技术开发对城乡融合发展起到正面的促进效应;地域开放程度亦有助于抑制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对此,需要进一步坚持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强化财政支农力度、推动人才回流与乡村人才精英培育、引进现代技术赋能乡村,并在户籍政策、土地政策、反贫困政策等方面深化改革,真正达成城乡要素的双向流通与平衡配置,最终推动城乡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来会  范洪敏  
本文将劳动要素价格扭曲引入到通货膨胀影响的分析当中,通过模型的构建揭示了两者基本关系,并利用中国30个省份1998-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验证。研究表明:(1)中国劳动要素价格扭曲与通货膨胀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劳动要素价格扭曲数值的增加会降低通货膨胀。(2)从影响机制来看,劳动要素价格扭曲通过影响B-S效应,进而影响到通货膨胀。(3)中国劳动要素价格正向扭曲程度逐步加深,成为提高通货膨胀的潜在因素。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针对中国通货膨胀的预防与治理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于彬琳  
本文利用我国2000-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劳动要素份额变化对工业部门生产率的影响。基于劳动要素份额的"U"型变化规律,将2000-2013年的全时段数据分成劳动要素份额下降与上升两部分,分别检验其对工业部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要素份额下降阻碍了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以及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劳动要素份额上升促进了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与技术进步,但对工业部门效率的影响呈现先阻碍后促进的异质性。前期劳动要素份额的下降降低了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在提高资本要素份额的同时减少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与动力,同时大大降低了对低层次产业与低生产率企业的淘汰门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三百  申文毓  
异质性劳动力集聚理论认为,劳动力对城市规模的偏好呈现空间类分现象,而当城市规模“足够大”时,劳动力市场竞争又会对劳动者进行选择。然而,现实中劳动力市场是否存在空间类分与选择尚缺乏经验证据,而且在中国各城市户籍制度、房价差异化背景下是否会呈现不同的形态,同样有待检验。因此,本文基于2014—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与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利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对异质性主体的空间类分与选择效应进行识别。研究发现,劳动力空间类分现象确实存在,高技能劳动力选择流入特大和超大城市的概率比低技能劳动力分别高8.8%和2.4%,而城市落户门槛与高房价会降低这一概率,即城市对劳动力进行选择。机制分析表明,空间类分和选择现象并存的主要原因在于异质性劳动力集聚收益存在差异。然而,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协同作用,因此不同规模城市应制定更加适宜的政策以吸引并留住不同技能层次的劳动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徐鸿翔  张文彬  
通过构建研究空气污染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局部均衡模型,理论分析表明,改善空气质量对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影响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权衡,但一般情况下后者占主导作用,空气污染还会通过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间接影响劳动力供给。随后实证分析空气污染状况对劳动力供给的直接影响和通过影响劳动收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对劳动力供给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空气污染会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双重途径降低劳动力供给。最后提出抑制空气污染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