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27)
2023(12798)
2022(10646)
2021(9566)
2020(8151)
2019(17958)
2018(17590)
2017(33240)
2016(17954)
2015(19362)
2014(18051)
2013(17799)
2012(15912)
2011(13855)
2010(13880)
2009(12858)
2008(12879)
2007(11627)
2006(10118)
2005(9003)
作者
(50465)
(42308)
(42050)
(39353)
(26731)
(20213)
(18776)
(16366)
(15806)
(14930)
(14313)
(14117)
(13299)
(13268)
(12972)
(12682)
(12622)
(12555)
(12118)
(12084)
(10540)
(10142)
(10098)
(9640)
(9464)
(9364)
(9294)
(9262)
(8440)
(8271)
学科
(84598)
(77995)
企业(77995)
(74631)
经济(74551)
管理(68148)
方法(33167)
业经(29415)
(26027)
(25391)
数学(24914)
数学方法(24719)
技术(20499)
(20097)
财务(20083)
财务管理(20070)
企业财务(19058)
农业(18876)
中国(17985)
(15025)
(14522)
理论(14284)
(14119)
技术管理(13812)
(13626)
贸易(13618)
(13291)
(13265)
企业经济(12359)
经营(12209)
机构
学院(249462)
大学(242914)
(106055)
经济(104379)
管理(103250)
理学(89681)
理学院(88844)
管理学(87649)
管理学院(87205)
研究(77067)
中国(60898)
(49842)
(48860)
(47690)
科学(47581)
业大(40341)
农业(38837)
(38364)
财经(38326)
(37914)
中心(35862)
(35020)
研究所(34939)
经济学(31704)
北京(30235)
商学(29904)
商学院(29645)
(29453)
经济学院(28882)
经济管理(28716)
基金
项目(170472)
科学(136410)
基金(125504)
研究(122082)
(110750)
国家(109717)
科学基金(95794)
社会(80652)
社会科(76773)
社会科学(76753)
(68875)
基金项目(67202)
自然(62462)
自然科(61186)
自然科学(61167)
自然科学基金(60190)
(56431)
教育(54462)
资助(48703)
编号(47369)
(42759)
(41137)
创新(38950)
重点(38168)
(36981)
(36620)
成果(35544)
国家社会(34207)
科研(32655)
(32472)
期刊
(114864)
经济(114864)
研究(66858)
中国(47930)
(44753)
管理(43432)
(40718)
学报(39713)
科学(37328)
农业(30702)
大学(30305)
学学(29099)
技术(22819)
业经(21956)
(21155)
金融(21155)
教育(20886)
(19748)
财经(19431)
经济研究(18574)
(16906)
技术经济(15384)
问题(14961)
科技(14185)
商业(13081)
财会(12647)
现代(12617)
(12065)
(11744)
世界(11453)
共检索到363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梅   张子薇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创新主力军,而数据要素作为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生产要素,如何实现其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为进一步对理解数据要素和专精特新企业的交互融合提供经验证据,为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基于资源编排理论视角,选取2017—2021年中国A股专精特新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方法(OLS)分析数据要素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据要素显著提高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其中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在高技术行业和处于竞争激烈环境中的专精特新企业更为显著,并通过提高研发人才集聚程度使专精特新企业有更强的动力提高创新能力;数据要素在短期内会增加专精特新企业运营成本,但在长期下对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作用显著。据此,提出重视数据要素在专精特新企业中的融合应用、优化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引进政策和内部资源配置、强化政府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投入行为的重视等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伊珂   何锋  
以2012—2022年A股“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数字金融发展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有效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该结论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数字金融发展主要通过缓解资本错配、增强风险承担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提升。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型、制造业和东部地区“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强。为进一步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应加强数据能力建设,提升数字金融效能;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增强风险承担能力;构建资源共享机制,协同推动企业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伊珂   何锋  
以2012—2022年A股“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数字金融发展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有效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该结论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数字金融发展主要通过缓解资本错配、增强风险承担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提升。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型、制造业和东部地区“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强。为进一步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应加强数据能力建设,提升数字金融效能;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增强风险承担能力;构建资源共享机制,协同推动企业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欣   王玉兰  
选取专精特新企业2013—2022年相关数据并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环境保护税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环境保护税对专精特性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环境保护税更能促进承受税收负担适中的专精特新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并为政府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环境税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欣   王玉兰  
选取专精特新企业2013—2022年相关数据并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环境保护税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环境保护税对专精特性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环境保护税更能促进承受税收负担适中的专精特新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并为政府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环境税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唐春勇   金登科   赖彦钊   陈力婷  
为深入探究专精特新企业的产学融合模式,基于知识溢出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使用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专利数据,分析不同产学融合模式(合作研发与成果转化)对不同类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与非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1)合作研发对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均有促进作用,其中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质量的影响强于非专精特新企业,在创新数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2)现阶段,成果转化对增强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小,且对不同企业没有显著差异,表明中国企业对高校专利的吸收能力还待进一步提高;(3)于专精特新企业而言,合作研发对其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成果转化。经倾向得分匹配(PSM)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本研究为大中小企业选择适合的产学合作战略以协同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和实证证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曹梦弋   夏青  
本文从产业政策实施手段出发,实证检验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和关税等产业政策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显著提高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对中小“专精特新”企业的促进效果比对大企业更显著,在市场化程度更高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好的地区,产业政策的促进效果更显著。本文丰富和拓展了产业政策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有效性的相关文献,对产业政策的设计和实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曹梦弋   夏青  
本文从产业政策实施手段出发,实证检验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和关税等产业政策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显著提高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对中小“专精特新”企业的促进效果比对大企业更显著,在市场化程度更高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好的地区,产业政策的促进效果更显著。本文丰富和拓展了产业政策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有效性的相关文献,对产业政策的设计和实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晓梅   黄巍  
企业与主要供应商和客户在合作中相互产生嵌入性行为可为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本研究从关系嵌入性视角出发,同时考虑供应商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以2017—2021年中国专精特新上市企业的样本数据为例,探究供应链集中度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以及企业规模和行业竞争度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供应商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均正向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2)在供应商集中度与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分析中,企业规模的门槛具有单一性和双重性,而行业竞争度仅有双重性;(3)在客户集中度与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中,企业规模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行业竞争度则存在单一和双重门槛效应。本研究为企业供应链管理与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克和   刘晓梦  
近年来,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助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本文以2016—2021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税收优惠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税收优惠有利于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税收优惠对于成熟期的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激励效果更佳,更能有效提升民营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税收激励提供实证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甜   窦钱斌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代表,利用SFA模型从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对中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中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效率在研发阶段约为0.565,在转化阶段约为0.470,企业间差距较小;研发阶段创新效率较高的企业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转化阶段则集中在新疆和辽宁,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可以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防止“中部塌陷”的有效渠道;研发阶段创新效率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教育、软件等行业,转化阶段则集中在水利、制造业等行业,这些是创新驱动“中国智造”的直接力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甜   窦钱斌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代表,利用SFA模型从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对中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中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效率在研发阶段约为0.565,在转化阶段约为0.470,企业间差距较小;研发阶段创新效率较高的企业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转化阶段则集中在新疆和辽宁,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可以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防止“中部塌陷”的有效渠道;研发阶段创新效率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教育、软件等行业,转化阶段则集中在水利、制造业等行业,这些是创新驱动“中国智造”的直接力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辛琳  边婉婷  
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宏观背景下,探究“专精特新”企业如何通过有效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且紧迫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2012-2021年A股“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年度数据,探究数字化转型及其中的底层数字技术、数字技术实践应用、现代信息系统维度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尤其在底层数字技术和数字技术实践应用方面,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而且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面临一定的融资约束,有助于发挥数字技术实践应用和现代信息系统方面的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研究对“专精特新”企业有针对性地推进数字化转型、改善公司治理、提升创新绩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峻质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其中,“专精特新”企业是当下中小企业中的翘楚,相较于大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往往专注深耕于某一个细分领域,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是整个国家制造业产业链中的坚固基石。也被习近平总书记寄予了“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邢新朋   鲍菁铭   关昊   刘天森  
专精特新企业作为经济领域的创新主体,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数字技术更新迭代,提升企业数字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基于“情境—配置—能力”理论与资源编排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索外部支持、数字平台、资源柔性、协调柔性、吸收能力、数字协作能力对数字创新的影响,识别专精特新企业与非专精特新企业高水平数字创新组态路径及异质性特征。通过分析两类企业数字创新形态,促进专精特新企业与非专精特新企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数字创新。结果表明:第一,单一前因条件均不能构成企业数字创新的必要条件,需要多因素协同发挥作用。第二,从结果等效性视角出发,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创新存在两条创新治理组态路径,即“配置主导—均衡型”和“配置主导—能力型”;非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创新存在3条创新治理组态路径,即“情境—配置共同主导型”“配置主导—能力型”“配置—能力共同主导型”。第三,比较专精特新企业与非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创新组态路径发现,其组态路径迥然不同,但资源柔性是通用核心要素。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平台是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创新的关键,而非专精特新企业主要依靠协调柔性和外部支持开展数字创新。结论可为专精特新企业与非专精特新企业实现数字创新提供路径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