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19)
- 2023(11550)
- 2022(9548)
- 2021(8453)
- 2020(7302)
- 2019(16202)
- 2018(16053)
- 2017(30690)
- 2016(16589)
- 2015(18145)
- 2014(17678)
- 2013(17483)
- 2012(15648)
- 2011(13810)
- 2010(13975)
- 2009(13285)
- 2008(13437)
- 2007(12332)
- 2006(11024)
- 2005(10334)
- 学科
- 业(81252)
- 企(74085)
- 企业(74085)
- 济(71653)
- 经济(71532)
- 管理(68797)
- 方法(31380)
- 财(27780)
- 业经(27736)
- 农(25770)
- 数学(23395)
- 数学方法(23219)
- 务(20486)
- 财务(20466)
- 财务管理(20443)
- 制(19512)
- 企业财务(19397)
- 农业(18700)
- 技术(17130)
- 中国(16580)
- 体(14734)
- 划(14445)
- 策(13624)
- 和(13136)
- 理论(13079)
- 体制(12799)
- 贸(11531)
- 贸易(11525)
- 经营(11407)
- 企业经济(11279)
- 机构
- 学院(239553)
- 大学(234981)
- 济(104919)
- 经济(103085)
- 管理(99103)
- 理学(85171)
- 理学院(84406)
- 管理学(83404)
- 管理学院(82948)
- 研究(73705)
- 中国(60414)
- 财(52159)
- 京(48479)
- 农(42103)
- 科学(41570)
- 财经(40743)
- 江(37871)
- 经(36993)
- 所(36054)
- 中心(34779)
- 业大(34603)
- 农业(32954)
- 经济学(32111)
- 研究所(31942)
- 财经大学(29972)
- 北京(29741)
- 经济学院(29095)
- 州(28725)
- 商学(28104)
- 商学院(27857)
- 基金
- 项目(155781)
- 科学(125807)
- 研究(116727)
- 基金(116152)
- 家(99707)
- 国家(98790)
- 科学基金(87490)
- 社会(77934)
- 社会科(74092)
- 社会科学(74075)
- 基金项目(61492)
- 省(61167)
- 自然(54920)
- 自然科(53730)
- 自然科学(53718)
- 自然科学基金(52874)
- 教育(52246)
- 划(49714)
- 编号(46213)
- 资助(45997)
- 成果(36673)
- 业(36378)
- 创(36334)
- 制(35780)
- 部(35140)
- 重点(34488)
- 国家社会(33170)
- 发(33079)
- 创新(33052)
- 课题(30778)
- 期刊
- 济(120142)
- 经济(120142)
- 研究(70183)
- 中国(48075)
- 财(45007)
- 管理(41994)
- 农(40011)
- 科学(31872)
- 学报(31787)
- 农业(27440)
- 大学(25821)
- 学学(24617)
- 融(22916)
- 金融(22916)
- 技术(22020)
- 业经(21687)
- 财经(21142)
- 教育(19628)
- 经(18253)
- 经济研究(18229)
- 业(17176)
- 问题(15615)
- 技术经济(14411)
- 财会(13235)
- 现代(12519)
- 世界(12031)
- 贸(11764)
- 商业(11337)
- 会计(11242)
- 科技(10850)
共检索到362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于柳箐 高煜
传统要素促进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作用不断下降,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数据要素能否成为驱动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新动能是中国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后亟待回答的问题。本文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检验了数据要素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能够通过提高数据挖掘水平与提升资本和技术效率促进制造业生产率提升;数据要素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以及中国东部、南方地区制造业生产率提升更为明显,同时数据要素对制造业生产率影响的南北差距小于东西差距;时间趋势分析表明,进入大数据元年后数据要素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日益显著。
关键词:
数据要素 制造业 生产率 双重机器学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宁 周经 丁华
本文运用DEA方法计算制造业和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进行分解,使用1999-2010年我国31个省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流通创新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绩效。结果表明,流通技术进步和组织创新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技术效率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不显著。运用D-M检验的结果表明,制造业效率提升对流通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存在内生性影响,而对流通业技术推广没有影响。运用2SLS处理模型的内生性,进一步支持流通技术进步和组织创新估计结果的稳健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罗佳 张蛟蛟 李科
我国数字经济产业的迅猛发展有目共睹。文章基于2008-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利用企业专利数据识别数字技术创新情况,研究了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拥有数字技术专利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高于没有数字技术专利的企业,而且数字技术创新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这表明数字技术创新能够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行业数字化程度越高,数字技术创新越能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国有制造业企业与西部地区制造业企业的数字技术创新对自身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机制分析发现,短期内数字技术创新会导致企业运营成本上升,阻碍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还能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缓解劳动要素投入扭曲则是数字技术创新通过缓解企业资源错配发挥作用的主要渠道。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治国 王杰
基于数字经济发展深刻影响制造业生产效率这一现实背景,本文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数据要素配置影响制造业生产率的理论模型,从企业和城市层面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提升制造业生产率和优化数据要素配置的双重效应,对企业和城市整体的制造业生产率均具有显著的提升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在企业所有制、企业规模、城市规模以及区域位置等方面具有异质特征,且动态边际效应渐趋强化;数据要素优化配置在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制造业生产率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渠道效应,其中,数据开发应用和数据传播共享的渠道效应最为突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威 司孟慧
采用中国2005-2017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YS-GMM动态面板模型,旨在探究中国金融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证券及保险业等金融机构的集聚度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金融集聚通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实现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作为控制变量的环境规制、能源结构和人力资本有助于推动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反而抑制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由此,提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既需要发展国内地区金融中心,增强对区域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也需要中国的政策指引,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利平
本文利用2006—2016年分省面板数据估计了"互联网+"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效应。研究发现:(1)在样本期间,"互联网+"对装备制造业TFP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互联网+"对TFP的效应存在地区差异性,东部地区"互联网+"对TFP的效应比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2)"互联网+"对装备制造业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技术进步的效应并不明显,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属于技术效率驱动型而非技术进步驱动型。进一步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发现技术效率的提升主要来自于"互联网+"的规模效应。本文的结论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尽管"互联网+"能够改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但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方面收效甚微,互联网行业必须扭转重商业模式轻技术创新的错误导向,传统行业等非互联网行业则应当将资源主要集中于产品和技术创新,不应该舍本逐末地盲目追逐"互联网+"概念。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赖永剑 伍海军
基于2002~2007年的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本文使用一个全新的实证框架,研究了企业间要素重配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用。我们发现,虽然目前我国市场扭曲程度较高,但是市场化改革的努力已经使得企业间要素重配成为制造业生产率增长极其重要的原因;由于中间投入对要素重配具有乘数效应,其产生的要素重配效应占据了最大份额;企业的进入、退出市场行为在要素重配中也表现突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出口等市场化行为对促进企业间要素重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国有资本比重等因素却对要素重配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汝岱
本文首先依托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构建面板数据、资本变量处理、价格指数处理等方面全面规范整理该数据库,并基于OP、LP等方法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详细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迁;接下来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础,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讨论经济结构转型问题;最后从国有企业改革角度讨论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在2%一6%之间,年均增长3.83%,增速存在较大的波动;(2)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来源更多是企业成长,其增长的空间在不断缩小,亟待依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新的增长模式;(3)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效率差异较大,即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丽娟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7-2015年台湾制造业各行业运行效率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发现,台湾制造业各行业效率分化明显,各行业运行效率提升的来源呈现较大差异,其中技术变化的贡献趋于弱化,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不同行业效率的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劳动生产力和市场环境状况对台湾制造业生产率变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行业规模和研发投入则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即时影响效应。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台湾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规律和经验对大陆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台湾 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率 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翊 陈雯 骆时雨
本文将进口中间品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纳入统一模型框架中,构建了一个进口中间品通过数量、种类和价格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模型,并利用COMTRADE和WIOD数据库提供的中国制造业相关数据对进口中间品影响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中间品进口不能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数量和种类效应,价格效应对出口依存度较小的行业有显著影响,但对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进口中间品 全要素生产率 制造业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余长林 杨国歌
基于1999—2018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考察贸易条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条件与全要素生产率显著负相关。异质性分析表明:贸易条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并且贸易条件改善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积极影响,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综合技术效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金融危机前贸易条件改善对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显著抑制作用,金融危机后贸易条件改善对综合技术效率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贸易条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科研投入强度路径实现的。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贸易条件 研发投入 制造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丽娟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7-2015年台湾制造业各行业运行效率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发现,台湾制造业各行业效率分化明显,各行业运行效率提升的来源呈现较大差异,其中技术变化的贡献趋于弱化,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不同行业效率的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劳动生产力和市场环境状况对台湾制造业生产率变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行业规模和研发投入则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即时影响效应。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台湾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规律和经验对大陆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台湾 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率 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钱学锋 王胜 黄云湖 王菊蓉
本文基于贸易品种类增长的福利内涵和Feenstra(1994)开发的测度进口种类变化的技术方法,利用CEPII的BACI数据库1995~2005年HS-6位数微观国际贸易数据,从种类变化的角度考察了进口贸易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精确机制。我们发现,进口种类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两种不同的效应。大部分上游行业进口种类的增加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水平效应),而大部分行业自身进口种类的增加未能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直接竞争效应)。两种效应的影响机制和作用程度的差异取决于进口来源国和行业的技术水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亚男 余东华
基于有偏技术进步角度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剖析,探究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配置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驱动机理,并提出适宜的技术进步方向与合理的要素禀赋结构的判断依据。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装备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有偏技术进步及要素配置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进步效应及要素配置效应。结果表明,由于装备制造业资本效率相对偏低且增长滞缓,要素效率与要素禀赋结构方向不一致,造成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资本深化的要素配置结构均存在部分效率损失,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潜力。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增强研发投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要素效率增长率,尤其是提高资本效率水平是实现效率驱动增长的根本路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伍先福
综合既有文献进行理论推演,本文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可能从正反向同时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使两者间的因果关系呈现一定的复杂性。初步检验后发现,在不进行内生分组的情况下,全国均值水平上的产业协同集聚显著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一步利用24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内生分组检验,发现产业协同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随着构成产业专业化集聚度的升高,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倾向于由负转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