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71)
2023(10513)
2022(8818)
2021(8174)
2020(6705)
2019(15590)
2018(15345)
2017(29099)
2016(16011)
2015(18153)
2014(18125)
2013(17684)
2012(16525)
2011(14799)
2010(14869)
2009(13623)
2008(13734)
2007(12487)
2006(10670)
2005(9542)
作者
(46372)
(38997)
(38923)
(37312)
(24586)
(18744)
(17916)
(15350)
(14597)
(13936)
(13134)
(13099)
(12282)
(12258)
(12228)
(12125)
(12056)
(11459)
(11360)
(11199)
(9683)
(9637)
(9558)
(8947)
(8864)
(8756)
(8730)
(8569)
(7969)
(7945)
学科
(66694)
经济(66627)
管理(40886)
(39927)
方法(32740)
(30648)
企业(30648)
数学(28507)
数学方法(28217)
(20446)
(18635)
中国(17350)
业经(14911)
(14514)
农业(14187)
理论(12622)
地方(12368)
(12176)
贸易(12172)
(11782)
(11229)
收入(10437)
(10179)
(9836)
银行(9800)
(9491)
金融(9488)
(9363)
财务(9345)
环境(9331)
机构
大学(230714)
学院(230078)
(93944)
经济(91950)
管理(85563)
研究(76265)
理学(74028)
理学院(73173)
管理学(71846)
管理学院(71411)
中国(56651)
(48229)
科学(47691)
(42897)
(41599)
(38611)
业大(35953)
中心(35869)
研究所(35337)
(35225)
财经(34383)
农业(32899)
(31360)
(31201)
师范(31030)
经济学(30125)
北京(30105)
(27756)
经济学院(27470)
(27048)
基金
项目(154223)
科学(119955)
研究(114336)
基金(109685)
(95693)
国家(94842)
科学基金(80095)
社会(71456)
社会科(67632)
社会科学(67608)
(61269)
基金项目(57804)
教育(54384)
(51516)
自然(49992)
自然科(48813)
自然科学(48798)
编号(48167)
自然科学基金(47944)
资助(44306)
成果(39868)
重点(35279)
(34302)
(33535)
课题(33178)
(32468)
创新(30240)
国家社会(29759)
科研(29669)
大学(29519)
期刊
(100457)
经济(100457)
研究(64606)
中国(44218)
学报(37957)
(37540)
(33827)
科学(33207)
教育(29502)
大学(28551)
管理(28461)
学学(26646)
农业(25376)
技术(21402)
(17924)
金融(17924)
财经(17098)
业经(16457)
经济研究(16374)
(14778)
问题(13854)
(13676)
图书(12953)
(11972)
技术经济(11547)
统计(11174)
理论(11028)
(10891)
商业(10495)
实践(9936)
共检索到332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标  孙琨  孙根紧  
数据要素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战略资源。依循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分配理论,数据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是数据要素所有权的经济实现。数据要素融入社会再生产之后,在生产力促进机制、流通效率改善机制、消费扩容提质机制、分配结构优化机制的作用下,内生了财富增进效应。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的有机融合塑造了数字增长动能,推动了经济“数智化”转型,改善了宏观调控效率。数据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实践,应以清晰界定不同类型数据的权属范围为逻辑起点,从法理上避免违法违规使用或交易数据对其要素化、资源化的制约;建立健全由均衡价格参照机制、询价竞价机制与公允估价机制构成的数据要素价格生成机制,使数据要素市场交易定价更加科学;在以市场交易为数据要素参与收入分配主要方式的基础上,培育鼓励“估价作股、数字租金、以数易数或以数易商(服)”等新形式参与收入分配,促进数据要素沿着资源化、资本化、资产化的价值链拓展收益;加强数据流通监管,加快涉及数据确权、隐私保护、数据寡头垄断等相关法律的立法、修法与释法工作,促进确保数据要素收益公平分配的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清  
本文立足数字经济时代大背景,把数据要素参与分配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去把握、去认识,这有利于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实现共同富裕式、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本文深入探讨了数据要素参与分配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和面临的一系列困境,并以完善数据确权、要素定价、安全管理、公平分配四个方面为着力点,提出新时代推进数据要素参与分配健康有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忠跃  
在新一代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数据要素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是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生产要素。激活数据要素市场新活力,释放数据要素市场新动能,将数据要素纳入到收入分配框架中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然而,数据要素参与收入分配面临三重困境,即数据权属关系界定不清晰的权属界定困境,非劳动收入分配主体不明的收入分配困境,非劳动收入分配不公的数据鸿沟困境。因此,只有实现数据要素的权属保护与产权有效激励,完善更加体现效率和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提高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治理效能,才能构建新的数据生产关系以匹配生产力发展特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正反馈效应和乘数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崔平  彭鸽  
随着数据价值的不断显化,我国与时俱进地将数据要素纳入收入分配框架。这一举措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理性回归与时代发展,对加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然而,令人隐忧的是数据要素参与价值分配仍然存在“多元要素融合”下数据贡献确算难题、“一数多权”下数据权属界定难题以及“共享环境”下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难题。为此,我国必须坚持国情视角、问题导向,以“数据高效利用”为主线,靶向突破分配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推进市场与政府协调互补,建立科学的数据要素贡献评价机制、明确数据“二元主体”共有,兼顾多方主体的分配利益、基于“分级分类”,构建数据安全“多元共治”体系,为我国拓展数字经济“新蓝海”开创新局面。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银兴  
在现阶段实行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制度,一是与劳动价值论相容;二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容。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等要素属于私人所有,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增进国民财富。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参与整个新创造价值(v+m)的分配。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条件下,要素价格分别在各自的要素市场上形成,不仅对有效地配置和使用各种生产要素起调节作用,而且可以对各种要素报酬作市场评价。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条件下需要贯彻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平正义和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从表面上看,分配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由要素参与分配导致。但深层次分析,产生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个人所拥有的要素存在很大差别。因此解...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冯永琦   林凰锋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水平的质变跃迁,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鉴于数据要素在数字经济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开辟发展新质生产力新举措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数据要素和新质生产力的内在统一性为基础,探讨了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从理论逻辑看,数据要素不仅能够直接赋能生产力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还能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进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催生的众多新业态和新模式,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从现实挑战看,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存在数据要素价值难以充分释放、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健全以及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相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滞后等问题。最后,从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数据要素倍增效应等视角提出了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广山  崔朝栋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原则的进一步突破。如何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其由此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是急需理论界认真研究和回答的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希敏  白永秀  
传统理论认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是一个价值分割的问题。这种认识无法对十六大提出的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因为 ,按照“价值创造一元论” ,在价值创造中除劳动要素之外其他生产要素都不创造价值 ;如果运用“价值创造多元论”加以解释 ,又会落入马克思曾经批判的“庸俗共创论”。只有通过深入分析收入分配的本质 ,确认收入分配在本质上不是对价值的分配 ,而是对财富及其支配权的分配 ,财富由多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 ,各要素按贡献共同参与财富分配 ,才能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勇  张杨  
"特定要素理论"是古典贸易理论向新古典贸易理论过渡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各国政府经贸战略工作的指导性理论之一。笔者首先构建数学模型,对基于"特定要素理论"的"收入分配效应"作了拓展性理论研究,为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然后针对中国特定要素,对其"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该理论在中国仍然适用:短期看,加大对外贸易的开放程度有利于缩小整体贫富差距,而高学历劳动力的增加和资本的扩张不利于缩小整体贫富差距。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文波  周慧静  
当前,公共信用信息已逐渐被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中,但其内涵亟待界定以及增值路径也缺乏探究。公共用信息信息可以分别从"信息""信用""公共"属性进行界定,并以信息双要素为理论基础对公共信用信息进行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的增值路径分析。在此基础上,就进一步优化"信易贷"模式建议:优化公共信用信息资源增值利用的法律保障环境;构建公益化导向的风险定价机制;建立公共信用信息的市场化增值开发机制;夯实公共信用信息增值应用的技术保障手段;加强多源异构公共信用信息的数据融合。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陈刚   颜斌斌   汤珂  
数据的要素化与资产化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一个关键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系统性地探讨了数据的要素化与资产化过程。文章首先界定了数据的概念及其属性,随后分析了数据要素化的内在条件和流通瓶颈,提出了政策、技术与监管三个维度的优化路径,并在此基础上界定数据要素化与数据资产化的内在关联。文章进一步聚焦于数据资产化的确认前提和规范流程,通过政策和案例梳理探讨了数据资产化的实践动态,警示数据资产泡沫,分析泡沫成因机制并提出政策建议。主要结论:一是数据要素化可尝试从政策层面的深化与创新、技术标准与认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及监管层面的精细化与前瞻性等进行优化;二是尽管数据要素化与数据资产化关注的是不同维度的过程,但是从数据流通价值角度来看,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数据形态演化和要素价值的释放;三是数据资产金融创新是数据资产化探索阶段的亮点,但仍需警惕由价值评估偏差、刷单与关联交易等市场操纵以及质押融资风险引发的数据资产泡沫。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杰森   吴宏洛  
习近平数据要素参与分配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性发展,是我国收入分配理论在新时代的重大推进。这一重大理论成果可以从创新性贡献、方法论意蕴、实践指向三个层面来理解:创新性贡献展现了习近平数据要素参与分配重要论述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创新;方法论意蕴表现为数据要素参与分配的目标论、价值论和策略论;实践指向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构建数据要素参与分配的长效机制。习近平数据要素参与分配重要论述指明了数据要素参与分配的新路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新境界,引领了新时代新征程共同富裕的新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孔艳芳  刘建旭  赵忠秀  
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流的新载体,已深度渗透至生产各领域,被誉为"未来的新石油"。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充分挖掘数据"新"要素潜能的内在要求与必然选择。总的来看,这一进程是"生产要素化"与"配置市场化"双重内涵的叠加;关键在于赋予数据以"商品"属性,发挥市场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利益主体内部的封闭式流通向不同利益主体间开放式流通的转型过渡。以可交易数据范围的合理界定为前提,竞争、供求和价格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内生驱动;而数据双边网络效应、成本结构及效用敏感性等特征,使市场机制的运行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中国数据要素"新"市场体系的构建,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着力于产权界定不清晰、市场秩序不完善、监管体系缺位等症结,构建起"内生演化+外部培育"双轮驱动的运行范式,以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完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晓峰   刘华伟  
少子化、老龄化和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迫切要求中国优化人口发展战略,人口高质量发展成为核心导向。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民高品质生活为内核、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归宿、服务于民族复兴战略的新型人口发展理念。中国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物质财富积累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优势、教育体系完备叠加人才强国战略的人才优势、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建设的要素集聚优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以人为本和孝亲敬老价值观的文化优势。为了利用好、巩固好、发展好这些优势,中国应当构建涵盖科教文卫、生育支持、劳动力就业、老龄化、人口安全等领域在内的全方位、一体化人口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叶祥松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首先要分清两个问题 :一是不能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相混淆 ;二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不是要素价值论。按生产要素分配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找不到依据 ,似乎在西方经济学的“三位一体公式”中可以找到依据。但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来决定分配 ,其中生产要素贡献大小的量无法确定。克拉克依据生产率递减规律 ,用边际产品收益来测算生产要素的报酬 ,存在着一系列无法解决的难题 ,因而是不科学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只能是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