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70)
2023(15860)
2022(13346)
2021(12321)
2020(10525)
2019(24244)
2018(23821)
2017(45263)
2016(24070)
2015(26681)
2014(26314)
2013(25707)
2012(23499)
2011(21047)
2010(20983)
2009(19456)
2008(19185)
2007(17390)
2006(14725)
2005(12803)
作者
(67142)
(56372)
(56080)
(53564)
(35667)
(27033)
(25709)
(21981)
(21211)
(20002)
(19083)
(18951)
(17792)
(17491)
(17474)
(17225)
(17070)
(16613)
(16223)
(16195)
(13788)
(13688)
(13688)
(12912)
(12845)
(12563)
(12385)
(12377)
(11270)
(11117)
学科
(98350)
经济(98260)
管理(73209)
(71142)
(60494)
企业(60494)
方法(47162)
数学(40847)
数学方法(40266)
(25636)
(25594)
中国(25546)
业经(22496)
技术(20564)
(19779)
地方(17998)
(17943)
贸易(17934)
理论(17647)
(17416)
(17402)
农业(17170)
(16388)
财务(16333)
财务管理(16297)
企业财务(15489)
(14974)
(14533)
银行(14491)
(13993)
机构
大学(341510)
学院(340732)
(138014)
经济(135271)
管理(134275)
理学(116630)
理学院(115403)
管理学(113299)
管理学院(112639)
研究(107288)
中国(79979)
(70207)
科学(65895)
(63405)
(52957)
(52231)
财经(51157)
(51017)
中心(50843)
业大(49882)
研究所(47614)
(46339)
(45432)
师范(45015)
北京(43136)
经济学(42489)
农业(41609)
(40478)
(38634)
经济学院(38487)
基金
项目(231961)
科学(184524)
研究(170719)
基金(169091)
(146728)
国家(145476)
科学基金(126276)
社会(109697)
社会科(104112)
社会科学(104080)
(92316)
基金项目(89322)
自然(80984)
教育(80552)
自然科(79197)
自然科学(79177)
自然科学基金(77818)
(77349)
编号(69216)
资助(67645)
成果(56302)
(52636)
重点(52297)
(51229)
(49616)
创新(48459)
课题(47661)
国家社会(45746)
教育部(44617)
科研(44614)
期刊
(145279)
经济(145279)
研究(95608)
中国(64224)
学报(52648)
(51702)
管理(49871)
科学(48222)
(46841)
教育(40730)
大学(40671)
学学(37914)
技术(32427)
农业(31653)
(26787)
金融(26787)
财经(26039)
业经(24307)
经济研究(23465)
(22430)
问题(19401)
图书(18195)
技术经济(18169)
(17841)
统计(17258)
科技(17128)
(16699)
(16533)
(16007)
理论(15396)
共检索到490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继明  刘媛  高宏  陈臣  
数据要素具有虚拟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或部分排他性)、规模报酬递增、正外部性等特征,是经济增长和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本文基于广义价值论,建立了纳入数据要素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本文认为,数据要素可以通过数据的初始存量、前期收集处理数据所投入的劳动以及当期在收集处理数据所投入的劳动等3种途径提高绝对生产力,进而通过综合生产力和比较生产力的提升引起价值量的增加。由此表明数据自身、前期物化在数据收集处理中的劳动以及当期用于数据收集处理的活劳动均参与价值创造。同时,数据要素的正外部性特征还能够推动综合生产力提升,并进一步增强消费—生产者的比较优势。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蔡继明   江永基   陈臣  
本文运用生产-消费者两阶段决策方法,构建了一个基于广义价值论的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通过严谨的数学分析和数值实例,本文证明了按照比较利益率相等原则形成的多部门经济系统中,存在唯一的一组均衡的价值向量、商品配置和劳动力配置,它们的动态调整过程满足稳定性要求,也就是说,这一均衡满足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本文的研究为广义价值论的基本命题——比较利益率均等提供了严格的数学支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晓佳   徐玮  
产业数字化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鲍莫尔病”和过早“去工业化”问题制约产业结构的升级,阻碍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本文采用量化空间经济学理论,构建数据要素的生产、交易和投入模型,将数据要素纳入到生产函数中。在“效率—结构—速度”的分析框架下,采用结构化检验方法,定量分析数据要素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并采用比较静态方法研究交通与数据要素协同效应加速这一产业结构升级。研究发现,数据要素与产业的融合有助于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是仅将数据要素与服务业相结合并不能完全解决服务业由于效率相对滞后而在结构转型中受到“鲍莫尔病”的困扰。在交通聚集人口的作用下,高人口密度依赖型的服务业将提高效率,有望根除效率滞后导致的潜在成本上升的病因。同时在交通基础设施供需的作用下,制造业数字化能规避制造业份额过早下降问题。数据要素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数字技术红利,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了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本文的研究为探索中国数字技术促进产业升级的路径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蔡继明  曹越洋  刘乐易  
本文旨在从理论上阐明数据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以期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报告精神,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本文首先借助广义价值论框架,依次分析了数据要素的使用对劳动生产力、综合生产力和比较生产力的提高所产生的影响,进而依据比较生产力与价值量正相关原理,论证了作为非劳动生产要素之一的数据要素可以提高部门单位平均劳动耗费创造的价值量,从而揭示了数据要素参与价值创造的途径。其次,在阐明数据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后,本文构建了引入数据要素的功能性分配模型,分解出数据要素对价值创造所做的贡献以及相应地参与价值分配的份额,强调数据要素的报酬应与数据要素对价值创造所做的贡献相一致。最后,本文具体分析了数据要素的产权界定与分配机制。数据要素的价值是通过数据价值链不同环节与其他要素相结合实现的,接入各环节的每一方在这几个环节中有对数据要素的使用权,收益权按照其接入环节时控制数据使之收益增值的部分得到分配,并强调数据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必须借助于一个完备有效的要素市场才能实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冯金华  
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理论缺乏应有的价值基础。近年来试图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均衡理论的努力也一直未能成功。然而,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可以证明,在假定社会总产品的价格总量等于价值总量、平均利润总量等于剩余价值总量的条件下,必然有且仅有一个恰好等于相应价值向量的一般均衡价格向量。这意味着,一般均衡理论完全可以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本文首先根据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社会总产品构成的理论,建立包括技术关系在内的价值体系和相应的价格体系,其次说明在价格体系中存在有无穷多的一般均衡价格向量,最后从无穷多的一般均衡价格向量中确定一个"标准"的价格向量,并证明这个标准价格向量必然等于相应的价值向量...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军令  穆远东  
目前中国煤炭钢铁等行业存在产能过剩,在对其进行去产能的过程中,必然会对就业等经济现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在一个加入库存供给模块的CGE模型框架下,利用一般均衡分析去产能控产量对劳动要素再配资的影响。分析表明:去产能过程中适量减产去库存,全国就业总量有一定的下降,煤炭钢铁行业释放的闲置劳动力,部分被其他产业吸纳,并促进了这些产业的产出,转变了中国的产业结构。最后结合中国当前情况,就去产能过程出现的一些负效应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明政  张庆君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明政  张庆君  
新常态下,以长周期为视角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一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条件,而市场化进程及金融摩擦对全要素生产率会产生显著影响。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并使用数据模拟方法,分析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过程中的经济特征发现:市场化过程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其贡献率超过30%;私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金融摩擦的存在,融资约束由于限制了某些低才能经商者的进入而提高了民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金融摩擦的存在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稳定性;市场化进程所释放的改革红利会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降低,改革红利将无法长期持续。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军令  穆远东  
目前中国煤炭钢铁等行业存在产能过剩,在对其进行去产能的过程中,必然会对就业等经济现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在一个加入库存供给模块的CGE模型框架下,利用一般均衡分析去产能控产量对劳动要素再配资的影响。分析表明:去产能过程中适量减产去库存,全国就业总量有一定的下降,煤炭钢铁行业释放的闲置劳动力,部分被其他产业吸纳,并促进了这些产业的产出,转变了中国的产业结构。最后结合中国当前情况,就去产能过程出现的一些负效应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吾扬  
作为经济地理学和空间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区位论在我国一向受到重视。早在1946年,地理学家住美锷就曾指出经济地理学以区位论为中心思想。建国以来,虽然经历了一段对区位论不公正的批判,但在厂址选择和工厂总平面设计中,区位论的原则一直在实际工作中应用。10年浩劫后,区位论的理论建设正式开始,大学的地理系和经济院校的有些系科开设了有关课程;更重要的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区域、城市规划中,它已成为解决许多规划布局问题的有力武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丁聪  
本文从价值本体论、价值度量论与价格变动论三方面,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展开分析与比较,提出客观价值的主观评价度量标准,首次分析了由马克思所确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本质上乃是主观评价标准的新思想,从而论述了二者的原则性分歧与学术上的互补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涵  
文章纳入土地要素的单部门新经济地理模型,舍弃了自由企业家模型中的均质商品部门,现代部门的投入均由土地与劳动力复合形成,不可移动的土地要素的价格由区域经济演化过程内生决定,进而影响要素收入分配。通过在空间一般均衡的领域内作线性化处理,得出解析解,以此系统揭示土地要素对空间经济的三种分散作用机制,即收入挤出效应、价格效应和逆多样化效应。上述效应随着土地要素在生产中的密集程度下降而减弱。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蔼婷   宋妙缘  
围绕“价值创造-实现”路径对数据要素核算的理论问题展开系列探讨。首先,对数据要素、数据资产的内涵和关联进行辨析,从数据历史地位的发展阐释数据具备要素属性的理论机理,并对数据要素区别于传统生产要素的特征进行总结。其次,从数据要素的价值创造路径探析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及生产属性。最后,提出数据要素的价值实现路径主要表现为提升生产效率、优化决策流程以及流通对外赋能等,并据此研究数据要素在国民经济核算账户的分类、核算范围及估值方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宏  刘珅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在D-S框架下建立两国三产业的NEG模型,将劳动力要素细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引入3种要素,改进中间品完全专业化生产的假设,加入垂直关联因素分析了FDI对一国垂直专业化地位的决定因素。根据理论模型,结合中国数据进行经验分析表明,随着跨国公司对我国FDI的增加,我国参与制造业垂直专业化的程度加深,在国际生产网络中所处的分工地位提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谢志平  
传统的证明一般均衡存在性的方法都必须以连续的超额需求函数为条件。本文提供一种新方法突破这一局限。一般均衡分析中的个人择优问题是一个非线性规划问题,本文用动态规划方法来处理这一非线性规划问题,从而就克服了不连续超额需求函数带来的困难。运用这一新方法,本文证明了超额需求函数不连续时的存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