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61)
- 2023(8777)
- 2022(7510)
- 2021(6774)
- 2020(5774)
- 2019(12910)
- 2018(12772)
- 2017(23989)
- 2016(13182)
- 2015(14703)
- 2014(14610)
- 2013(14225)
- 2012(12980)
- 2011(11575)
- 2010(11889)
- 2009(11309)
- 2008(11217)
- 2007(10264)
- 2006(9304)
- 2005(8667)
- 学科
- 济(49923)
- 经济(49788)
- 管理(44013)
- 业(38081)
- 企(32447)
- 企业(32447)
- 方法(20941)
- 数学(17485)
- 数学方法(17274)
- 财(17061)
- 制(16211)
- 中国(14501)
- 农(13972)
- 业经(12836)
- 体(10923)
- 学(10454)
- 务(10000)
- 银(9989)
- 银行(9966)
- 财务(9941)
- 财务管理(9909)
- 理论(9824)
- 行(9484)
- 企业财务(9434)
- 体制(9095)
- 融(9082)
- 金融(9079)
- 技术(9025)
- 农业(8815)
- 贸(8356)
- 机构
- 大学(194595)
- 学院(190298)
- 济(77288)
- 经济(75512)
- 管理(70458)
- 研究(62389)
- 理学(60036)
- 理学院(59337)
- 管理学(58280)
- 管理学院(57898)
- 中国(48103)
- 财(41116)
- 京(40672)
- 科学(35942)
- 财经(31617)
- 所(30582)
- 江(30439)
- 中心(29435)
- 农(29143)
- 经(28573)
- 研究所(27170)
- 范(26811)
- 师范(26542)
- 业大(26507)
- 北京(25294)
- 经济学(24853)
- 州(23408)
- 财经大学(23344)
- 农业(22507)
- 经济学院(22284)
- 基金
- 项目(123223)
- 科学(97694)
- 研究(93109)
- 基金(90253)
- 家(78024)
- 国家(77355)
- 科学基金(66536)
- 社会(60963)
- 社会科(57785)
- 社会科学(57769)
- 基金项目(47377)
- 省(47257)
- 教育(43946)
- 自然(40447)
- 划(39867)
- 自然科(39526)
- 自然科学(39516)
- 自然科学基金(38815)
- 编号(37328)
- 资助(35720)
- 成果(32647)
- 制(28957)
- 部(28455)
- 重点(27974)
- 国家社会(26281)
- 课题(26002)
- 创(25827)
- 发(25251)
- 教育部(25100)
- 创新(24251)
共检索到295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申文君
数据要素市场良好发展的基础是数据要素权属清晰化、层次明确化。数据要素的经济价值、数据要素所承载的不同主体权利,以及数据要素对于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公共价值,构成数据要素产权界定的法理基础。基于数据要素来源、生成和交易各环节的主体利益,层次化的数据要素产权包括数据生产者的财产性和非财产性权利、数据处理者的有限产权,出于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还应当对数据要素产权进行安全审查、使用控制等措施。完善数据要素产权的机制保障,一是应当以试点先行的方式建立数据产权登记制度,确认产权归属;二是应当区分交易主体和数据利益属性,构建类型化的数据交易机制;三是在积极参与国际数据交易规则制定的同时,推进多元化的、中国特色的数据交易争议解决机制建设。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斌
阐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法理内涵,是社会保障法治化的关键要点。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设定,蕴含四项法理要素,即人的要素、时空要素、公平要素和监督要素。根据实质性社会宪法观,上述要素的宪法规范基础,不能仅从宪法社会权条款获得理解,它包括四个综合维度:生存权与发展权的规范支撑、国家根本任务的目标指引、宪法平等原则的引申效力、宪法义务条款的整体约束。在宪法的立法实施语境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立法塑造,在策略上需区分两种类型。创制型立法应以建立核心框架为要务;提升型立法应以体系化、融贯性为必要原则。就内容而言,应将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法理要素,融入立法之中: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立法原则,推动社会保障分支型立法;基于普惠正义理念,促进社会保障立法的基础整合;基于公平原则,提升社会保障立法的层次完整性;立足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专门性监督立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曾巧玲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土地则是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关键要素。本文分析了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用地现状,对当前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土地要素保障的现实困境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构建土地要素保障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蒋恂
一、从国外的经验教训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两个层次的重要性 目前,全世界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社会保险制度。作为“福利国家”的典型代表是英国、前西德、法国、瑞典、美国、日本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历史经验证明,西方国家的这一社会保险制度,在促进其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梁传杰 吴晶晶
阐述了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内涵,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多元性、复杂性等特征。从研究生教育关系层次视角,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应由内、外部机制构成,其中内部机制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外部机制包括政府的引导机制、建设机制、准入机制、监督机制、服务机制,社会组织的协作机制、利益共享机制以及学术组织的学术指导机制。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质量保障 外部机制 内部机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夏旭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型关键生产要素,但与之对应的税种尚不存在。数据产权制度的缺失是阻碍数据要素课税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厘清数据产权主体的基础上,才能合理界定数据要素的纳税主体。在数据要素价值创造过程中,数据要素形态不断变化,从最初海量、零散的原始数据,经收集、清洗、入库形成结构化、规模化的数据集合,再经深度加工而衍生出数据产品。每当数据要素发生形态转换时,其产权主体和经济价值均会发生变化。因此,在构建数据要素税收体系时,应当结合数据要素在不同环节的产权状况界定纳税主体,建立以数据产权转移为基础的分层课税机制,对数据要素在不同环节产生的增值额征收增值税和相应的所得税。
关键词:
数据要素 数据税 数据产权 分层课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丽
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难点问题。广东南海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农地制度改革,即南海农地股份合作制的推行增强了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三方的经济实力,并使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得以显化,为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南海的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亮
公共图书馆服务中,读者干扰性个人状况和行为须审慎对待,是重要的法律问题。根据权利冲突、权利的相互性、权利的相对性、权利义务统一性等理论,在公共图书馆这个特定场域中,过度影响他人阅读学习等正常活动的干扰性个人状况和行为,造成读者间的权利冲突;解决此种权利冲突正当有效的方式是制止干扰、限制干扰者权利行使;公共图书馆负有读者权利保障义务,是实施规制的合法主体。公共图书馆规制读者干扰性个人状况和行为是“为保障而限制”,应遵守目的正当、平等保护、手段适当和程序正当原则。参考相关诉讼案例,其合法正当实施的要件应是正式制定、颁布合理规则,发生确实构成干扰的情形,充分履行程序,处理措施恰当;同时,须正确对待干扰性个人状况的特殊性。建议我国公共图书馆首先要正式制定或修订规范干扰性个人状况和行为的有效成文规则。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晓 乔飞飞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现实诉求。从我国目前教育体系的实际出发,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引导一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应该是我国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最为现实的路径选择。这一转型过程中,需要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评价、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产学研平台建设方面进行系统转型。与此同时,国家必须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制度保障。
关键词:
本科层次 职业教育 路径 保障机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田秀群
一、会计要素研究及其设置现状基于会计要素在财务会计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会计界对于会计要素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国际上,除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2001年初改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以外,美国有关机构对于会计要素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不仅起步较早,而且比较系统,成果丰富。早在195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会计名词委员会"就试图对会计基本要素进行规范性研究,根据研究成果,1953年8月至1957年1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继瑞 黄善明 汪锐
生产力理论随着生产力的演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力、资本、土地)作为基础性要素处于生产力系统的第一层次,科学技术作为发展性要素处于生产力系统的第二层次,管理与信息作为组合性要素处于生产力系统的第三层次。生产力三个层次的要素各有其特殊功能,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动态创新的现代生产力系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慧 肖云杰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其创新发展和突破将从根本上助推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力提升,也是中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前提。本文从社会-技术系统角度出发,运用多层级视角分析框架,探讨中国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的构成主体和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景观层、体制层和利基层三个层级协同互动推动基础研究创新的作用机制,以及三个层级的多重要素协同并发促进基础研究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推进基础研究需要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各个层级之间相互协调配合,要加强景观环境的引导和利基空间的防护培育,还应当注重体制层系统多维度的变革和调整,以突破基础研究社会-技术体制的路径依赖和锁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武妍捷 牛渊
保障性住房旨在为住房困难群体提供住所,其供应规模、覆盖范围主要由需要保障的对象来确定。然而在住房保障政策实施过程中,由于我国制度层面、技术层面的原因致使住房保障对象的遴选甄别及覆盖范围上存在一系列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结合以往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实的经验,保障性住房政策也在不断调整,特别是"三房合一"的逐步实施,势必会造成保障对象遴选及其范围的调整。因此,应从保障性住房类型角度入手梳理住房保障方式的演变历程,总结不同保障方式所覆盖的保障对象范围,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切实做到对全部住房真实困难
关键词:
保障对象 遴选标准 保障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