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84)
- 2023(13521)
- 2022(11169)
- 2021(10212)
- 2020(8734)
- 2019(19785)
- 2018(19517)
- 2017(37447)
- 2016(20119)
- 2015(22353)
- 2014(21859)
- 2013(21870)
- 2012(20032)
- 2011(17796)
- 2010(17821)
- 2009(17073)
- 2008(17005)
- 2007(15343)
- 2006(13766)
- 2005(12923)
- 学科
- 济(93557)
- 经济(93420)
- 业(85995)
- 企(75620)
- 企业(75620)
- 管理(74165)
- 方法(41454)
- 数学(33260)
- 数学方法(33067)
- 财(31256)
- 农(30684)
- 业经(29226)
- 中国(25818)
- 制(22178)
- 农业(21892)
- 务(21467)
- 财务(21445)
- 财务管理(21420)
- 企业财务(20322)
- 贸(17866)
- 贸易(17855)
- 技术(17599)
- 易(17488)
- 体(16539)
- 划(15886)
- 策(15607)
- 和(15329)
- 银(14328)
- 银行(14299)
- 体制(14204)
- 机构
- 学院(291628)
- 大学(290398)
- 济(136998)
- 经济(134916)
- 管理(116899)
- 理学(100446)
- 理学院(99502)
- 管理学(98357)
- 管理学院(97800)
- 研究(97149)
- 中国(79523)
- 财(65315)
- 京(60541)
- 科学(53044)
- 财经(51570)
- 农(47749)
- 所(47648)
- 经(47123)
- 中心(44108)
- 经济学(43611)
- 江(43588)
- 研究所(42531)
- 经济学院(39432)
- 业大(39408)
- 财经大学(38166)
- 北京(38155)
- 农业(37282)
- 院(34268)
- 商学(33446)
- 州(33219)
- 基金
- 项目(187618)
- 科学(151574)
- 基金(141826)
- 研究(140139)
- 家(122034)
- 国家(120989)
- 科学基金(105915)
- 社会(95377)
- 社会科(90766)
- 社会科学(90745)
- 基金项目(74370)
- 省(69998)
- 自然(65282)
- 自然科(63861)
- 自然科学(63846)
- 自然科学基金(62845)
- 教育(62698)
- 划(58354)
- 资助(57486)
- 编号(54384)
- 成果(44130)
- 部(43851)
- 创(41894)
- 重点(41742)
- 国家社会(41477)
- 制(40973)
- 发(39898)
- 业(39644)
- 教育部(38577)
- 创新(38454)
- 期刊
- 济(153013)
- 经济(153013)
- 研究(90432)
- 中国(59375)
- 财(54144)
- 管理(48151)
- 农(45119)
- 科学(39608)
- 学报(38743)
- 大学(31282)
- 农业(30898)
- 学学(29688)
- 融(29133)
- 金融(29133)
- 财经(27105)
- 经济研究(25193)
- 技术(24894)
- 业经(24596)
- 经(23494)
- 教育(22405)
- 问题(20351)
- 业(18932)
- 贸(17643)
- 世界(17167)
- 技术经济(17004)
- 国际(15581)
- 现代(14319)
- 统计(13910)
- 财会(13837)
- 商业(13041)
共检索到446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柳箐 高煜
文章基于2012—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机器学习异质性因果推断方法——因果森林估计了数据要素对制造业增长的影响效应,同时使用个体处理效应估计考察了数据劳动对数据要素促进制造业增长的非线性调节模式。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促进效应显著,同时这一促进效应受到数据劳动的“倒U”型调节作用,即在拥有更大数据劳动规模地区的制造业增长中数据要素投入效应更为明显,但是随着数据劳动规模的持续扩大,数据要素投入效应的增长幅度越来越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于柳箐 高煜
利用2012~2019年中国省际层面30种投入要素,采用因果森林和随机森林方法实证检验数据要素促进制造业增长的效应、贡献、边际报酬规律以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投入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增长;在影响制造业增长的众多要素中,数据要素的重要性和贡献率较高,数据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制造业增长的关键要素之一,对制造业增长贡献显著;当其他要素投入不变时,制造业产出的增长幅度随着数据要素投入的增加而下降,表明数据要素在制造业增长中遵循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机制分析表明,数据挖掘能力的提升增强了数据要素促进制造业增长的效应。鉴于此,应加快完善数据产权、交易、公开等制度,着力培育高效、有序的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同时,优化数据劳动供给、增加数据资本投资、提高数据技术应用水平,从而有效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牛泽东 张倩肖 王文
本文采用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1998-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各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并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配置效率变化四个方面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经验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的TFP都有所增长,其增速皆呈现出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TFP增长对全国装备制造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仅为0.117。对TFP增长的分解发现,技术进步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TFP增长的主要源泉,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恶化则严重阻碍了中国装备制造业TFP水平的提高。分地区来看,中部地区的TFP增长率最...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炜 孙蚌珠
现阶段,我国制造业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的趋势。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首先研究劳动力需求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长的影响。其次计算了2010年我国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判断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的供给情况。结合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情况,实证研究发现,劳动力就业数量增速大幅放缓较大程度导致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速放缓。而劳动力供给数量在理论上较为充足。因此判断劳动力就业数量增速放缓的原因有可能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受经济和政策因素等影响了实际转移的效果。同时也有可能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使得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调整了资本劳动比,逐渐用资本对劳动力进行替代,使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振 陈甬军
本文运用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计算了劳动要素的边际产出水平和劳动要素误置的程度,评估了外资的市场选择行为引致的劳动要素配置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资的进入会影响劳动要素的配置,但影响方向和程度因外资企业的市场选择行为而异。市场导向型外资企业的劳动要素边际产出高于出口导向型外资企业,与要素最优配置水平下的产出相比,市场导向型外资企业劳动要素的产出缺口更大且呈逐年增长趋势。从福利角度来看,若矫正劳动要素投入存在的错配,福利改善空间更大。本文研究为外资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以及劳动要素的优化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直接证据。
关键词:
制造业 市场选择 外资企业 劳动要素配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家庭 李艳旭 马洪福 曹清峰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息息相关。本文在考虑到区域与行业具有异质性的情况下,运用反事实方法与非参数方法中的核密度估计方法,估算出了各省份以及分行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驱动力,并探究了制造业增长动能的转换过程。整体上看,支撑中国制造业保持稳定增长的动能正逐步由资本驱动转向技术驱动;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呈现"低水平双驱动—资本驱动—高水平双驱动—技术驱动"的动能转换过程。区域层面看,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东部稳定、中西部快速发展"的趋势,同时,东部地区的技术驱动优势一直领先于中西部地区,引领着中国制造业增长动能转换。行业层面看,不同类型的制造业行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动能和动能转换路径也存在显著差异;现阶段,中国制造业行业增长的技术驱动特征逐渐显现,制造业行业整体呈现出技术驱动。基于以上结论以及经济发展事实,本文认为技术或创新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未来需要在考虑区域或行业异质性基础上,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再配置促进制造业生产率增长,实现制造业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公嵬 梁琦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00-2007年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指标,并将出口、集聚与TFP放在统一的框架下分析出口与集聚对TFP及其分解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TFP年均增长4.3%,其中90%以上是由技术进步贡献的;行业之间的技术进步差距较小,技术效率变化差异较大,而后者是TFP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出口和集聚的相互作用削弱了对TFP增长的影响,即便如此,出口仍显著促进了TFP增长,集聚对TFP及其分解指标均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市场化程度是制造业TFP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卫 綦良群
研究目标:中国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TFP增长率的测定与分解。研究方法:构建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中国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TFP增长率,并对其进行分解。研究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TFP增长率不但在区域和省份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存在明显的内部行业异质性;技术进步和配置效率变化分别是提高和阻碍装备制造业TFP增长率的主要原因和障碍;除技术进步均为正值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在装备制造业各行业中异质性相当明显;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仍未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研究创新:中国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TFP增长率及其异质性。研究价值:为装备制造业转型与升级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卫 綦良群
研究目标:中国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TFP增长率的测定与分解。研究方法:构建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中国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TFP增长率,并对其进行分解。研究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TFP增长率不但在区域和省份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存在明显的内部行业异质性;技术进步和配置效率变化分别是提高和阻碍装备制造业TFP增长率的主要原因和障碍;除技术进步均为正值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在装备制造业各行业中异质性相当明显;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仍未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丹 胡小娟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分别对制造业各个行业中内资企业、外资企业1999~2005年期间的相对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以Malmquist指数衡量)及其构成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制造业各行业中的相对效率具有显著差异,内资企业相对效率较高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及垄断程度较高的一些行业,而外资企业相对效率较高的行业集中在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行业;两类企业在各个行业中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及其动力存在差异。基于实证结果及分析,本文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钱诚 马宁
在回顾1995-2012年我国制造业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情况的基础上,对制造业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横截面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针对我国制造业实现"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劳动报酬 劳动生产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媛恒 石凌雁 李钰
运用索洛残差法与DEA-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全面的测算和分解。结果表明:2002-2017年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在2017年有所改善,技术改进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而配置效率在研究期间普遍下降,具有拖累效应;从细分行业来看,由于行业异质性的存在,不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程度各异,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由于规模效率拖累效应较小,其TFP普遍有所增加;从不同地区来看,制造业及细分行业TFP变化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表现为西部、中部地区改善明显,东北地区变化较小,东部地区TFP有所降低。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柳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到什么影响?本文通过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估算各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将Malmquist指数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进而分析产业集聚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主要是通过对技术效率提高产生影响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非促进技术进步的发生。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文东伟
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本文测度了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的程度、方向及其演进趋势,并估计了中国制造业的潜在增长率。研究发现中国大多数制造业行业资本配置不足、劳动配置过度,且制造业整体的资源错配程度在下降,但国家所有权恶化了资源配置效率。中国制造业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缩小了实际产出与有效产出之间的缺口,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资源错配 全要素生产率 增长潜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明
基于修正的Ellision和Glaeser的γ指数分析以及利润状况分析均表明,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度呈下降趋势。修正的γ指数还表明,制造业的30个子行业中,大部分行业的空间集聚度都呈现出下降趋势。设计的展示产业空间集聚和产业增长之间关系的空间集聚效应模型研究显示:制造业的增长促进了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相反,制造业的空间集聚亦促进了制造业的增长;制造业资产份额与制造业空间集聚度成反向变动关系;技术水平的变化对制造业空间集聚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而资本是制造业产业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源泉及其特征——基于“结构红利假说”的实证检验
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源泉研究——基于规模递增效应与劳动力结构转变的分析
基于资源环境修正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析
通信设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技术进步
转型经济中的出口、市场失灵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理论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
地区专业化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农药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中国装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演化轨迹及动力
中国智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空演变
集聚、贸易开放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的门槛效应检验
劳资协商对劳动者工资增长的影响差异分析:来自广东省制造业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