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72)
2023(17583)
2022(15091)
2021(14049)
2020(11711)
2019(26414)
2018(26037)
2017(49651)
2016(26686)
2015(29520)
2014(28778)
2013(28127)
2012(25476)
2011(22637)
2010(22521)
2009(20802)
2008(19191)
2007(16694)
2006(14416)
2005(12602)
作者
(74807)
(61925)
(61694)
(58577)
(39401)
(29775)
(28076)
(24205)
(23489)
(21986)
(21144)
(20914)
(19590)
(19352)
(19202)
(19080)
(18560)
(18431)
(17897)
(17678)
(15272)
(15269)
(14943)
(14101)
(14030)
(13805)
(13668)
(13602)
(12443)
(12285)
学科
(98483)
经济(98375)
管理(76141)
(74634)
(63173)
企业(63173)
方法(45747)
数学(39401)
数学方法(38894)
中国(30833)
(27953)
金融(27950)
(27505)
(26652)
银行(26604)
(26431)
(25601)
业经(24127)
(23078)
地方(20987)
(20944)
技术(20545)
(18649)
财务(18573)
(18555)
财务管理(18545)
贸易(18540)
理论(18467)
农业(18255)
(18061)
机构
大学(362438)
学院(362234)
管理(142415)
(140050)
经济(136905)
理学(123892)
理学院(122515)
管理学(120186)
管理学院(119547)
研究(119511)
中国(93230)
科学(76001)
(75935)
(64980)
(59318)
(58628)
中心(56934)
业大(54820)
研究所(54613)
财经(52954)
(51638)
(48320)
(47944)
师范(47443)
北京(47363)
农业(46068)
(43810)
(42971)
经济学(42835)
财经大学(39834)
基金
项目(256733)
科学(202258)
基金(186628)
研究(186465)
(163655)
国家(162346)
科学基金(139617)
社会(117088)
社会科(111088)
社会科学(111061)
(100680)
基金项目(99376)
自然(91783)
自然科(89711)
自然科学(89692)
自然科学基金(88048)
教育(85531)
(84911)
资助(75989)
编号(75914)
成果(60327)
重点(58019)
(55811)
(54693)
(54548)
课题(51655)
创新(50909)
科研(49724)
国家社会(48362)
教育部(47900)
期刊
(145748)
经济(145748)
研究(103165)
中国(67343)
学报(59692)
科学(54326)
(52170)
管理(50510)
(48723)
大学(44743)
学学(42222)
(41068)
金融(41068)
教育(40633)
农业(35999)
技术(32073)
财经(25111)
业经(24629)
经济研究(24246)
(21437)
图书(19759)
科技(18713)
(18691)
问题(18206)
理论(17655)
技术经济(17522)
(16816)
实践(16289)
(16289)
现代(15699)
共检索到519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博文  白如江  
为有效利用现存文献资源,深度剖析和挖掘颠覆性技术的演化脉络与演化特征,为把握科学动向、提升科技竞争力提供支撑,在系统梳理颠覆性技术演化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融合Web of Science论文、德温特专利索引数据库专利和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临床试验等数据源,运用主题识别、深度学习、网络分析、可视化分析等技术,利用专利、论文文献的Word2Vec词向量模型构建结果和LDA主题识别结果,结合临床试验应用范围,研究干细胞治疗技术在“科学发现—技术创新—技术应用”生命周期中的演化脉络与演化特征。实验结果梳理得到干细胞治疗技术发展演化路线图,分为萌芽期、起步期、突变发展期和快速发展期4个阶段,并分别从数据表现、实证技术本身和颠覆性技术3个层面归纳技术发展的滞后性、复合性、突变性、扩张性等4个演化特征,与干细胞治疗技术发展的科学事实以及当前学界对其的基本认识均相符。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丹   周潇   赵捧未   樊嘉逸  
[目的/意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颠覆性技术是一种另辟蹊径、容易造成技术突袭、颠覆传统游戏规则的技术。积极识别和前瞻布局颠覆性技术对实现国家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方法/过程]从技术融合视角提出一种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首先,基于专利IPC共现关系,并采用时间序列方式动态构建技术领域融合网络,利用结构熵指标识别领域融合网络中具有颠覆性的领域融合对;其次,将颠覆性的领域融合对与专利映射,筛选出候选颠覆性专利;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度剖析颠覆性专利的核心特征,筛选有效的测度指标;最后,基于深度学习Tabnet模型构建专利指标与颠覆性专利之间的关联关系,实现从大规模的候选专利中识别颠覆性专利。[结果/结论 ]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共得到1 025条颠覆性专利。其中,颠覆性融合领域(G06K9,G06N3)包含443条颠覆性专利,这些专利主要涉及4大颠覆性方向: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安防和智能制造。研究结果能够为政府、产业界和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科技布局、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王超  马铭  王海燕  夏冬  许海云  
颠覆性技术扩散特点的发现对于识别潜在颠覆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E.M.罗杰斯提出的技术扩散理论,构建生命周期视角下颠覆性技术的扩散研究框架,实现颠覆性技术扩散特点的研究。首先利用大规模调研的方式,获取当前政府、产业界、学术界一致公认的颠覆性技术,利用文献计量和替代计量的分析方法,探究技术生命周期视角下颠覆性技术的扩散特点,最后获得颠覆性技术扩散的周期、速率、滞后性、无序性、主导性5个方面的结论。本研究为探索颠覆性技术的特征和规律以及潜在颠覆性技术的遴选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何郁冰   林欣慧  
企业与外部组织所形成的关系网络会改变他们对颠覆性技术的采纳行为,是颠覆性技术扩散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颠覆性技术的侵蚀性与不确定性特征,结合复杂网络与演化博弈理论,设计了基于复杂网络的演化博弈模型,运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对颠覆性技术扩散特点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颠覆性技术在新兴企业之间的扩散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在位企业之间的扩散表现出不可预测性;技术颠覆潜力和侵蚀能力的提高,均无法保证颠覆性技术的完全扩散;网络结构特征对颠覆性技术的扩散效果影响显著。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单晓红  韩晟熙  刘晓燕  
[目的/意义]颠覆性技术对技术和市场具有双重影响,无论是对科技发展还是市场结构调整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准确识别颠覆性技术能够解决可能出现的技术壁垒,对国家和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从技术主题的演化趋势和演化形式两个维度提出颠覆性技术识别框架。首先,利用LDA模型和基于全局和局部影响力的社区探测方法识别领域内的技术主题。其次,基于颠覆性技术的“突变性”和“融合性”特征,引入技术主题时序共现网络和主题引用网络对主题间的演化趋势和演化形式进行判别,实现颠覆性技术的识别。最后,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验证本文提出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结论]该方法能够准确实现颠覆性技术的识别,研究识别出人工智能领域的七项颠覆性技术,包括“机器人模块化设计方法及应用”“相关领域机器人技术及应用主题”“仿生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自动无人智能系统”“自动驾驶技术”“服务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和“机器人部件优化技术”这有利于我国抓住科技创新主动权,加快颠覆性技术布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雯  于娱  施琴芬  
将颠覆性技术采纳过程中企业的财富和决策者的风险态度纳入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中,构建基于企业财富和风险态度的企业集群在颠覆性技术采纳问题上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企业之间采纳颠覆性技术的进化稳定策略,并通过MATLAB仿真分析探索企业财富和风险态度对企业采纳颠覆性技术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财富一定、企业决策者的风险态度不同时,企业最终都会趋向于采纳颠覆性技术,但是风险偏好的企业显著地比风险规避和风险中立的企业更快地采纳颠覆性技术;企业决策者风险态度相同时,财富多的企业和风险容忍度高的企业采纳颠覆性技术的意愿更为强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超  马铭  张伟然  许海云  朱世伟  于俊凤  
关注颠覆性技术创新方向演变对于构建颠覆性技术“发现-遴选-培养”机制,挖掘重大颠覆性技术选题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三螺旋协同性测度模型量化政府、产业、学术界3类主体对颠覆性技术关注方向的协同程度,构建颠覆性技术行动者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解析网络结构形式下政、产、学三方关注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耦合方向,探究高度耦合技术方向的演化特点。最后,获得技术关注方向协同性、技术关注耦合方向特征、技术关注方向耦合时间时序特征、技术关注方向耦合机构特征、高度耦合技术方向演化特征5个方面的结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安欣   刘迪航   徐硕  
颠覆性技术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提升大国博弈实力的关键因素,培育和发展颠覆性技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建设美丽中国是时代的责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大势所趋。从学术论文、专利以及基于Google Trends数据的社会媒体数据出发,构建多源数据融合的颠覆性技术度量方法。以增长率指标、创新性指标和社会影响力指标测度“双碳”领域颠覆性技术,综合考虑技术对科学界、技术界以及社会经济界三方面的影响;在识别过程中,采用改进后的CDTM模型解决多源数据公共主题提取的问题;通过客观赋权计算颠覆性指数得分,度量主题的颠覆性。实证分析识别出4项“双碳”领域的颠覆性技术,分别是生物炭吸附技术、有机生物炭基肥料制备技术、生物质裂解生物炭技术和生物质热解生物炭技术。四项技术均与国际认可的CCUS技术相关,中国和美国在“双碳”领域研究中占据优势地位。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梁镇涛  毛进  李纲  
颠覆性技术的识别与预测研究在服务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发展需求、保障国家科技产业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专利家族视为技术单元,从对技术知识空间的改变视角定义高颠覆性专利,基于世界专利统计数据库(Worldwide Patent Statistical Database,PATSTAT)和微软学术论文(Microsoft Academic Graph,MAG)数据库,对专利的颠覆性、技术特征及“科学-技术”知识关联特征进行测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融合“科学-技术”知识关联的高颠覆性专利预测方法。本文将高颠覆性专利预测问题转化为监督式二分类任务,给定专利在其公开当年的“科学-技术”知识关联和其他技术特征,以其5年后的颠覆性指标值高低作为预测目标,训练机器学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高颠覆性专利具有前置知识少且非主流、技术团队实力强、商业价值被低估、长期影响力大的特点;(2)专利的“科学-技术”知识关联属性是对其颠覆性进行预测的重要特征;(3)LightGBM (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模型在综合性能与训练效率上取得了最佳表现,在半导体器件与电数字数据处理领域的实证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但颠覆性技术的预测仍是一个困难的任务,后续研究可尝试从专利语义特征与结合多源数据等角度进一步提升性能表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曹阳春  张光宇  戴海闻  欧春尧  
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到颠覆性技术演进的14个特征范畴,从低端颠覆和高端颠覆视角选取电动自行车等4项不同类型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进行跨案例分析,遵循复制法对特征范畴进行反复修正、补充与融合,分别得到12个低端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和13个高端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并据此构建全过程视角下颠覆性技术特征模型。通过对两种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在创造性、异轨性和迭代性上的特征共性,以及在价值主张、价值路线和价值检验上的特征差异。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育新  李健  韩毅  
[目的/意义]将核心—边缘理论与专利引文分析相结合,提出识别潜在颠覆性技术的新方法,助力揭示和判断可能发生颠覆效应的技术方向或主题,助力政府和企业优化研发布局、赢得竞争优势。[方法/过程]以2000—2019年间人工智能领域美国授权专利为样本,基于专利和专利科学引文数据分别构建技术加权共现网络和科学知识加权共现网络,并以二者间的引证关系形成关联网络,利用核心—边缘理论构建颠覆性潜力技术节点候选准则,从技术基础性、影响力、突变性三个维度分别采用时序分析方法判定颠覆性技术。[结果/结论]将核心—边缘理论与专利引文分析相结合能有效识别特定技术领域的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领域的机器学习、图像识别与处理、AI医疗、自动驾驶等技术具有颠覆性潜力,且这些技术间关联紧密、渗透性强、协同发展趋势明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梁江海   刘书雷   吴集   杨筱  
掌握颠覆性技术发展演化规律是开展颠覆性技术识别、评估、预见的重要前提。采用典型颠覆性技术案例,基于学术论文、技术专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数据信息,从基础理论、创新研发、科技政策3个方面构建论文发表数量生长率、论文引用数量生长率、论文被引数量生长率、专利申请数量生长率、专利引用数量生长率、专利被引用数量生长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生长率7个维度的颠覆性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上述开源数据提取颠覆性技术发展各指标,结合颠覆性技术发展标志性事件,综合使用单源数据指标分析、多源数据指标融合、“客观数据+历史事件”耦合等方法揭示颠覆性技术发展演化规律。以GPS技术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市场需求、基础理论、创新研发、科技政策是影响颠覆性技术发展演化的重要因素,市场需求是颠覆性技术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基础理论是颠覆性技术形成和发展的源动力,创新研发是颠覆性技术形成和发展的核心推动力,科技政策是颠覆性技术形成和发展的助催剂。其中,创新研发中的技术应用对颠覆性技术发展的影响作用最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束超慧  王海军  刘俊峰  
颠覆性技术被认为是后发企业抢占市场先机的利器,构建创新网络成为企业撬动该类创新范式的重要途径。如何把握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的演化规律与特征?围绕这一关键问题,以模块化为切入视角,以智能语音技术为研究对象,以专利数据为分析手段,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并分析其基本特征与演化规律。结果发现,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具有密度低、小世界特征不明显等特点;技术模块化解构与组织模块化设计的双重嵌入,有利于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发现、突破及应用;整体网络的弱连接、模块化组织网络内部的强连接以及网络异质性,能提高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的可能性。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冯立杰   秦浩   王金凤   刘鹏   仵轩   张芷芯  
作为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快速且精确地识别潜在颠覆性技术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变革等具有关键意义。本文提出一种融合专利数据与社交媒体数据的潜在颠覆性技术早期识别方法,是对已有研究理论和方法的重要补充。第一,检索相关领域专利数据,对数据进行划分;第二,基于颠覆性技术的特征,选取与颠覆性技术相关的指标以构建指标体系,并计算其技术影响力;第三,依托Bi-LSTM (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训练专利指标与技术影响力之间的关系,预测出候选颠覆性技术,并结合BERTopic提取技术主题;第四,通过BERTopic主题建模基于社交媒体数据提取出社会主题,并通过关注度和情感倾向对社会主题进行评价;第五,通过语义相似度,将社会主题与技术主题匹配映射,以对技术主题进行分类,进而识别出潜在颠覆性技术;第六,以医疗机器人为例,阐述该识别方法的应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Bi-LSTM模型在准确率、精准率、召回率和F1-score上均超过90%,优于其他模型;将医疗机器人领域中的潜在颠覆性技术划分为高关注度-积极态度、低关注度-积极态度与低关注度-消极态度3种类型;识别出的医疗机器人潜在颠覆性技术,能够为国家发展政策制定与相关产业布局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良   李牧南  
[目的/意义]许多现有研究依赖于专利数据来识别颠覆性技术,但这些方法在专利文本的主题聚类分析方面仍有进一步优化的潜力。[方法/过程]通过构建基于新闻影响力增强的图注意力网络,以及自适应分配注意力权重,有效捕捉和充分利用技术主题词共现网络节点关系,在生成有代表性的节点向量后再进行专利文本主题聚类分析,可以进一步辅助识别潜在的颠覆性技术。[结果/结论 ]为进一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选择智慧城市和工业互联网两个新兴技术领域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和实证分析显示,这种融合新闻影响力的图注意力网络聚类方法可以进一步丰富当前有关颠覆性技术识别的方法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