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70)
- 2023(3474)
- 2022(3100)
- 2021(2971)
- 2020(2484)
- 2019(5594)
- 2018(5731)
- 2017(10224)
- 2016(5864)
- 2015(6580)
- 2014(6659)
- 2013(6160)
- 2012(5667)
- 2011(4934)
- 2010(5046)
- 2009(4369)
- 2008(4436)
- 2007(4081)
- 2006(3410)
- 2005(3112)
- 学科
- 济(19398)
- 经济(19379)
- 管理(16925)
- 业(13096)
- 企(10443)
- 企业(10443)
- 方法(8513)
- 数学(7126)
- 数学方法(6994)
- 财(6424)
- 中国(5796)
- 农(5729)
- 业经(5202)
- 理论(4328)
- 务(4156)
- 财务(4145)
- 财务管理(4126)
- 制(4122)
- 学(4036)
- 农业(3957)
- 地方(3802)
- 企业财务(3780)
- 贸(3745)
- 贸易(3742)
- 教学(3714)
- 法(3709)
- 易(3642)
- 银(3537)
- 银行(3532)
- 教育(3427)
- 机构
- 学院(74765)
- 大学(73060)
- 济(26106)
- 管理(25636)
- 经济(25343)
- 研究(21633)
- 理学(20993)
- 理学院(20752)
- 管理学(20210)
- 管理学院(20077)
- 中国(18442)
- 京(15917)
- 财(14236)
- 科学(13407)
- 江(12985)
- 中心(11459)
- 财经(10916)
- 所(10840)
- 农(10596)
- 州(10550)
- 范(10296)
- 师范(10200)
- 北京(10085)
- 业大(9934)
- 经(9785)
- 技术(9409)
- 研究所(9317)
- 职业(8294)
- 经济学(8230)
- 院(8182)
- 基金
- 项目(45542)
- 研究(36561)
- 科学(34151)
- 基金(30482)
- 家(25781)
- 国家(25516)
- 科学基金(21483)
- 社会(21222)
- 社会科(20033)
- 社会科学(20029)
- 省(18362)
- 教育(17289)
- 编号(17238)
- 基金项目(15833)
- 划(14686)
- 成果(14580)
- 自然(12722)
- 资助(12551)
- 自然科(12315)
- 自然科学(12311)
- 自然科学基金(12040)
- 课题(11246)
- 项目编号(10620)
- 重点(10043)
- 年(9864)
- 发(9554)
- 部(9529)
- 性(9434)
- 创(9400)
- 大学(9323)
共检索到1187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邱赛兰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政府、企业的数字化建设,从而使得数据已经成为当今各国政府和企业的最核心资产。为保护数据安全,刑法应与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规配套,完善对数据网络犯罪的规制,一方面,使其应自成体系,以彰显其特殊性;另一方面,完善相关具体数据犯罪规定,以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公民、组织合法权益。
关键词:
数据 大数据 数据刑法保护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豫宛 符莲香
金融刑法是指规定金融犯罪范围、特征及其处罚的刑事法律规范,金融刑法是金融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吸收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的主要内容,形成了我国较完备的金融刑法体系。新《刑法》规定了六...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帆
个人金融信息是与公民个人开展金融活动相关而产生、采集的金融交易信息及公民个人身份信息,关联到公民个人人格、财产等诸多权益,是个人信息重要而特殊的领域。现实中对个人金融信息的侵犯行为日益频繁和严重,亟待刑法保护。侵犯个人金融信息行为类型较多,需要全面而针对地规制,既要完善现有罪名、增设专门罪名,更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相关制度建设,方为治本之策。
关键词:
个人金融信息 刑法保护 隐私权
[期刊] 征信
[作者]
冯文杰
刑法中的个人征信信息以电子或其他方式记录为形式要素,以识别性为实质要素。亟须细化前置法中非法或合法向他人出售或提供个人信息的具体规则;若某种个人征信信息属于完全不真实或公开的类型,就无必要以刑法予以保护;非法利用他人征信信息实施下游犯罪无法评价的法益侵害行为已呈现类型化与典型化,应以刑法给予妥当规制。应将构建有效合规计划作为不起诉或量刑优待的考量依据,应考虑财产及人身权益在量刑中的附带作用,对罚金刑的适用须考量财产能力、犯罪严重程度及预防必要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邢晓芸
当今世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作为数字经济关键要素的数据成为新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其面临被侵害的风险也与日俱增。我国数据安全领域立法进程突飞猛进,《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先后出台,与《网络安全法》共同搭建起数据安全法治保障的基本构架。刑法通过依附法益保护数据安全的立法模式存在保护观念落后、立法滞后实践等问题,应以《数据安全法》的数据全生命周期保护原则、数据分级分类原则、重要数据保护原则为指导,从统筹安全与发展、衔接领域法与部门法、把握静态保护与动态保护三方面完善数据安全刑法保护,从而有力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闵红
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必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近年来 ,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日益增多 ,如何强化刑法保护知识产权的功能 ?本文从刑法对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以及选择制裁知识产权犯罪刑罚方法等几方面作了一些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知识产权 刑法 市场经济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余向阳 郑小明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法制国家的需要。如果刑法保护不力,知识产权保护就会落空。当前,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还存在保护范围过窄、主观要件不合理、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容易发生错案等问题,应从扩大刑法保护范围、完善犯罪主观要件、完善罪名体系及刑罚配置、加强对被侵权人的保护等方面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
关键词:
刑法保护 刑罚配置 资格刑 立法完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金文浩 张源
大数据时代,避免过度犯罪化以及刑法规范的不精确性极为重要。从刑法保护角度出发对个人信息范围进行限缩,合理划定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边界;倡导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信息主体“知情同意”理念、侵犯个人信息犯罪不起诉权适用理念。在刑事领域探索适用刑事被遗忘权,从案件适用类型、行使权利的方式等方面入手,在性犯罪、危害国家安全和恐怖主义等案件上限制被遗忘权的使用,建立“申请+审查”的模式,在当事人提出删除的要求后,由特定的公权力机关进行审查。
关键词:
个人信息 刑法保护 自由意志 可识别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叶睿 邓君韬
传统人类中心主义法益观有被动滞后的弊端,而晚近生态中心主义法益观亦存在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刑事领域应将环境利益扩充为保护法益,以求修正传统人类中心主义法益观的固有缺陷,并由此拓宽环境资源刑事法律保护的新视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瑞
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TRIPS协议的影响下各国在其国内法中都先后新设或修订了相应的刑事条款。中国在立法和司法中对于商业秘密提供的刑法保护与TRIPS协议仍有较大差距。通过文献资料、比较考察、逻辑推理的方法,在中国已加入WTO后承担TRIPS协议项下义务的视角下,对于中国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进行了深入分析与全面反思,探讨了立法与司法中与TRIPS协议存在的五大方面差距甚至缺漏,并提出完善中国商业秘密刑法保护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商业秘密 TRIPS协议 刑法保护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浩
应用于智能图书馆的生物识别技术为读者提供优质阅读服务、实现图书馆有序管理的同时,亦使得读者生物信息刑事风险客观化而亟需探索刑法规避风险的保护模式。首先,从读者生物信息保护现状来看,其立法体系层面专门性的规定欠缺、司法适用层面区分性的保护阙如;其次,在读者生物信息的类型确立上,读者生物信息相对独立性的塑造是分类理论的前提,对“同心圆理论”反向的吸收是分类理论的基础;再次,分类后形成的读者“隐私性”、“识别性”、“行为性”三类生物信息体现法益分别为隐私权、“个人信息利益”、数据权;最后,以三种不同的法益类型作为刑法保护模式的分类标准,并予以具体探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但雨珂 陈航
法治乡村建设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石,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法治教育,引导农民学习法律基础知识,让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法制观念。“法律意识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需要不断学习法律知识,最终形成法律信念”,要坚持以宪法为核心构建和完善乡村法律制度。由邢宜哲、王义君编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三农与法:物权的刑事保护》是一部“以法为本”,指导农民增产增收,帮助农民致富的书籍,是《财产权刑法保护》分册。该书语言简洁易懂,注重乡村特色,使农民能理解、能使用。“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解决与农民息息相关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核心是保护农民自身的利益。当前,我国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在社会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农民的法律意识依然薄弱,他们不能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经济收入和合法利益。可见,解决有关“三农”财产保护问题的核心是法律,需要从法律视角来研究“三农”问题以及农民财产权问题,解决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该书指出,宪法是解决“三农”问题,助推乡村振兴的先决条件。但是,乡村振兴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民法典、刑法等多种法律手段来实现。该书从刑法视角,以财产权利益保护机制为切入点,对农民权益保障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有关“三农”财产保护问题进行刑法解读。在一个文明社会,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权是农民作为社会主体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在法律上,权利和权益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不同的含义,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所谓的利益。农民权利中最重要的则是财产权,财产权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品质的权益。
关键词:
“三农”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于志刚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公民个人信息",在司法实践中被非常狭窄地限制为公民的"身份认证信息"和"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信息",由此引发具体法律保护思路的偏差。而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司法解释以过于限缩的态度去解释,立法和司法的出发点存在着严重差异,司法解释上"退十步进半步"的解释思路,导致刑法严重地自我剪切制裁半径。刑法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思路,应当从隐私权保护模式转向以个人信息权为基础的保护模式。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永鑫 刘斌
我国现行刑法确立了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罪等罪名,这对保护我国森林资源产生了规范作用。但是由于目前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仍处于高发阶段,且形式多样,现行刑法已不足以遏制此类犯罪的发展势头,因此理顺法律条文间的关系、将一些严重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纳入到刑法中来,并进一步完善此类犯罪的刑罚体系及其相关制度将成为刑事立法的重点。
关键词:
森林资源 犯罪 刑法保护 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