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48)
2023(10742)
2022(8859)
2021(8270)
2020(6420)
2019(14597)
2018(14538)
2017(25332)
2016(15054)
2015(16719)
2014(16815)
2013(15423)
2012(14873)
2011(13697)
2010(14057)
2009(12413)
2008(12147)
2007(11161)
2006(10193)
2005(9566)
作者
(41139)
(34110)
(33984)
(32421)
(21750)
(16221)
(15671)
(13378)
(13366)
(12413)
(11581)
(11549)
(11115)
(10926)
(10923)
(10530)
(10141)
(10115)
(9967)
(9846)
(9020)
(8591)
(8323)
(8004)
(7903)
(7757)
(7568)
(7484)
(7116)
(7012)
学科
(55308)
经济(55246)
管理(33861)
(30349)
中国(25227)
(22023)
企业(22023)
教育(21017)
地方(19330)
(18085)
方法(14967)
业经(14455)
(13702)
(12433)
(12426)
数学(12255)
理论(12095)
数学方法(12087)
农业(12074)
(12064)
(11105)
银行(11081)
(11078)
金融(11071)
(10857)
地方经济(10778)
(9903)
发展(9764)
技术(9722)
(9636)
机构
大学(198692)
学院(197546)
研究(78970)
(72304)
经济(70368)
管理(64323)
中国(54668)
理学(53372)
理学院(52596)
管理学(51489)
管理学院(51098)
科学(47135)
(46111)
(40491)
(37865)
师范(37547)
研究所(36516)
(35231)
中心(34728)
(34700)
教育(34234)
(33643)
师范大学(30407)
北京(30365)
(28872)
业大(27216)
(27053)
技术(26974)
农业(26682)
财经(26409)
基金
项目(125208)
研究(101270)
科学(98309)
基金(83760)
(72763)
国家(71911)
社会(60822)
科学基金(59442)
社会科(57233)
社会科学(57223)
教育(52436)
(52103)
(45075)
编号(44736)
基金项目(42710)
成果(40042)
课题(35075)
自然(34051)
(33812)
自然科(33212)
自然科学(33202)
资助(33058)
自然科学基金(32535)
重点(30116)
(29173)
(28073)
发展(27601)
(27100)
项目编号(26730)
(26203)
期刊
(91618)
经济(91618)
研究(72315)
教育(57824)
中国(57244)
(33963)
学报(31399)
科学(27791)
(26430)
大学(24818)
管理(24785)
农业(23363)
学学(21516)
技术(20668)
(19976)
金融(19976)
业经(16720)
职业(14984)
经济研究(14309)
财经(13108)
图书(12063)
(11776)
(11707)
论坛(11707)
问题(11617)
(11457)
(10629)
技术教育(9819)
职业技术(9819)
职业技术教育(9819)
共检索到331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宏宝  
在大数据时代的语境下,大数据引导的技术革命正在推动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转型,而当大数据与高等教育治理耦合,则呈现出一条大数据思维和技术嵌入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技术路径,并逐步聚焦于数据源流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建构。这种建构的核心使命在于凭借大数据的力量以整体主义破解传统高等教育行政化、单中心治理的制度性缺陷,实现从单中心行政主导向多元化分权治理转型,建构基于数据分布的高等教育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共治的权力结构,从而实现数据源流高等教育的智慧治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宣勇  
在国家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新一届政府把转变职能作为一件大事,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教育部对此作出了积极的响应,在2014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报告,对于教育领域的治理体系与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锦奇  何平  李连梅  
如何通过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是高等教育社会发展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以此为出发点,从高等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可实现性研究角度,论述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协同发展问题。首先,提出并论述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高等教育决定论,得出高等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与它的科技功能一样是影响和决定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其次,提出并论述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高等教育发展论,通过我国高等教育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社会治理的影响,得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最后,对如何通过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协同发展给出初步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龙献忠  龚汪洋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是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质量监控手段和重要保障。现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在评估主体、指标、手段、结果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可通过明确质量评估多元治理主体角色和职能分工,构建分类分层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加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现代化信息建设,健全高等教育质量监督反馈与问责治理机制等路径优化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忠华  单维锋  
美国是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高等教育体系非常完善,拥有高校4000多所。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并存,营利性私立大学和非营利性私立大学共生,各类大学定位明确、层次清楚。虽然办学目标多种多样,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但其治理体系却基本相同。分析研究美国高校治理体系的有效经验和做法,对于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华长慧  
为实现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宁波市率先提出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新思路。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对于转变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推进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实现区域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成功耦合具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林双泉  
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几种主要形式函授、夜大、网络、自考、电大的差异性日渐缩小,成人高教存在着恶性竞争、办学质量不高、自身之间及与其它教育形式之间沟通不畅等问题,根本的解决之道是构建大成人高等教育体系。构建大成人高等教育体系应体现终身性、开放性与沟通性的特征。要使大成人高等教育体系的构建成为可能,要实现各类型成人高教从形式到内涵的统一,建设完善的学习、服务与管理的公共网络平台,实现成人高教的纵横沟通与衔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忠学  
英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70、80年代,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国民经济的衰退,英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曾一度下滑,但不久又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这是与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的贡献分不开的。本文介绍并分析了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发展及现状,重点对当前QAA质量保证的使命、运行模式、基本框架和评估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文东  雷培梁  孙柏璋  林晓萍  
融合发展是新时代两岸关系的一个战略性构图和可行性发展路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具体应用与生动实践。高等教育是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引擎。聚焦两岸融合发展需求,构建两岸高等教育融合发展体系,形成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教育支撑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家德  
目前,法国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责任导向、多层次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该体系以建构主义范式为理念、遵循公共治理逻辑、具有社会问责的特征。根据高等教育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师生发展和大学自身发展程度的质量标准,法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目的、评估主体、评估过程、评估结果的有效性比较高。我国应借鉴法国的积极因素,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际视野,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明确高校是质量责任主体,提高高校在评估过程的主动性,提高评估过程透明度和评估结果的公信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宣勇  翁默斯  
在分析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与理辨高质量、高水平、内涵式发展理念基础上,提出高质量重在关切高等教育整体满足实际需求的价值与能力,并基于“价值涌现”整合性框架,从功能、结构、要素角度进行高等教育体系系统建构。针对当前高等教育“显性指标繁荣”与“内在能力贫瘠”反差,提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应坚持立德树人、促进知识发展与推动社会进步,并实现从“适应”到“支撑”再到“引领”的功能涌现,致力战略科技力量形成与发展。遵循高等教育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应然逻辑,认为在布局结构上应从结构失衡向均衡对焦过渡;类型结构上应从同质内卷向多样共生发展。最后,强调推动基于工具理性的管制向基于价值理性的治理跃升,以校长管理专业化为关键节点,激活高校内外部治理体系;以基层学术组织重构,激活学术心脏地带等方面,探讨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要素激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秀芹  李婷  
美国高等教育在数百年的演进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评估、监测、质量管理等共同构成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体现了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的充分结合,认证体系是评估体系的核心和基础,附以大学排名和评级、满意度追踪调查、毕业生调查等实时监测高等教育质量,同时全面质量管理又可以保证其质量的持续改进,它们以不同方式从不同的方面共同保障和促进美国高等教育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邬大光   郭玉婷  
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是深受时代特征影响的动态过程,它不仅是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结果,也是历时性与共时性互动的产物。在时代特征背景下,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视角阐明了其中的复杂性,提出了重构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的方法论,包括辩证处理知识体系的时代性与超前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工具性与思想性、模仿性与自主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礼  
建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对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意义重大。中国在高等教育督导和评价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对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对标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新要求,高等教育督导和评价在评价标准、分类指导、体系优化、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建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应在“中国特色”上下功夫,基于中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从价值理念、治理模式、改革方法论中寻找建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底层逻辑,坚持价值引领、分类评价、问题导向、守正创新、数字化转型等五项基本原则,优化政府评价、规范社会评价、强化高等学校自主评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武毅英  王雪琴  
我国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城镇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成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转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引擎,原有的以数量扩张为主线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将进一步转型为以质量提升为主导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上来。在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