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14)
- 2023(15046)
- 2022(11891)
- 2021(10536)
- 2020(8426)
- 2019(18599)
- 2018(18603)
- 2017(34577)
- 2016(18132)
- 2015(19718)
- 2014(19050)
- 2013(18323)
- 2012(16507)
- 2011(14785)
- 2010(14707)
- 2009(13783)
- 2008(12752)
- 2007(11307)
- 2006(10288)
- 2005(9252)
- 学科
- 济(92220)
- 经济(92137)
- 管理(55477)
- 业(51387)
- 企(42367)
- 企业(42367)
- 方法(27750)
- 中国(24905)
- 地方(23752)
- 数学(23509)
- 数学方法(23327)
- 业经(22853)
- 农(22565)
- 技术(17822)
- 财(17095)
- 农业(15848)
- 学(14993)
- 地方经济(14292)
- 产业(13984)
- 制(13963)
- 融(12641)
- 金融(12637)
- 银(12446)
- 银行(12440)
- 技术管理(12428)
- 环境(12179)
- 发(12131)
- 信息(12085)
- 理论(12016)
- 行(11991)
- 机构
- 学院(248177)
- 大学(245692)
- 济(111218)
- 经济(109136)
- 管理(95980)
- 研究(83130)
- 理学(82166)
- 理学院(81298)
- 管理学(80009)
- 管理学院(79516)
- 中国(63587)
- 京(50604)
- 财(48527)
- 科学(47029)
- 所(39074)
- 中心(38992)
- 江(38461)
- 财经(38367)
- 经济学(35481)
- 研究所(35027)
- 经(34723)
- 范(33399)
- 师范(33152)
- 农(33093)
- 经济学院(31612)
- 北京(31241)
- 业大(31119)
- 州(30654)
- 院(30559)
- 财经大学(28112)
- 基金
- 项目(166144)
- 科学(133278)
- 研究(128431)
- 基金(120296)
- 家(102806)
- 国家(101913)
- 科学基金(89380)
- 社会(85499)
- 社会科(81152)
- 社会科学(81135)
- 省(66342)
- 基金项目(63333)
- 教育(57432)
- 划(53828)
- 编号(52834)
- 自然(52819)
- 自然科(51651)
- 自然科学(51639)
- 自然科学基金(50702)
- 资助(45497)
- 成果(42546)
- 创(39852)
- 发(38039)
- 重点(37026)
- 国家社会(36639)
- 创新(36308)
- 课题(35765)
- 部(35225)
- 项目编号(32572)
- 制(32301)
- 期刊
- 济(132116)
- 经济(132116)
- 研究(77151)
- 中国(52013)
- 管理(38886)
- 财(37806)
- 农(31414)
- 科学(31197)
- 学报(30667)
- 教育(28267)
- 大学(24408)
- 技术(23901)
- 融(22788)
- 金融(22788)
- 学学(22428)
- 经济研究(22124)
- 业经(21405)
- 农业(21287)
- 财经(19469)
- 经(17033)
- 问题(16755)
- 图书(15324)
- 技术经济(14428)
- 科技(12582)
- 贸(12265)
- 现代(12012)
- 业(11932)
- 坛(11741)
- 论坛(11741)
- 商业(11624)
共检索到382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博 李艳婷 刘龙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如何界定其权利归属已成为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构建数字治理体系的关键问题,而现行的数据产权从理论研究到制度设计并未对此做出明确回应。基于此,从数据的经济学属性出发,运用科斯定理模型分析个人数据和企业数据的权利界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非隐私个人数据、企业数据具有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可以被多主体“共同使用、共享收益”。以数据抓取和反抓取案件为例,数据权利界定不当会导致“排他不足”或“排他过度”,进而带来“准公地悲剧”或“反公地悲剧”问题,损耗了社会总福利,而有效的权利界定制度可以化“公地悲剧”为“共同富裕”。因此,应根据数据属性和特征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并从社会福利增加视角强化数字要素的权利界定和制度规范。研究结果不仅为数据抓取等案件的判决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有序配置数据资源、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占风 孙未未
共享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在新时代的价值理念和理论抽象,而如何推动共享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数字经济借助信息共享能力为促进共享发展的进一步实现提供了新思路。文章通过构建数字经济和共享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2013—2021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共享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构建了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共享发展的影响效应的确存在非线性特征。而基于不同地区的异质性检验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结论。提高数字经济发展协调性,强化数字技术与生产生活的融合,有助于数字经济在共享发展中发挥更强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共享发展 共同富裕 非线性特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贾振博 袁正
当前,我国共享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借助数字平台技术将闲置资源与他人分享,重使用权、轻所有权,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共享经济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收入分配,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共享平台在现有资源基础上技术性增进总效用,实现帕累托改进。共享经济是促进第三次分配的一种途径,可以技术性提速共同富裕。全社会应拥抱共享经济,提升数字技术可及性,建立网络信任机制,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完善法律规范加强灵活就业保障,完善共享经济的监管,促进共享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
共享经济 共同富裕 共享平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梦根 周元任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追求的核心目标。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数字经济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变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企业和家庭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设计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测算了2011~2017年全国及地区数字经济指数,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匹配,从“促增长”和“调分配”双重视角开展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参与机会分享和发展成果分享促进共同富裕。数字经济可以提升居民收入,增加居民基础性和享受性支出,缩小群体内部的收入和支出不平等。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社会参与和财富创造效应增加居民收入,通过收入效应和降低消费成本增加居民支出,两类影响机制在低收入(支出)群体中更显著。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受“数字鸿沟”影响,数字经济对非常规任务中低技能、农村、西部和东北地区群体的创收增益效应并不显著。为此,应进一步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普惠性和分享性,积极提升人力资本,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有效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梅梅 吴春梅
共同富裕的导向,会极大强化前期更多基于成果分配的普惠共享向基于生产经营的价值共创拓展深化的演进动力。新型集体经济如何深化改革以促进共同富裕是其中亟待解决的一大焦点问题。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纵贯视角下经历了由“团体格局”下的“集体所有”向“个体-团体格局”下的“适度普惠”转变,再向“整体格局”下的“惠及全体”的赓续,遵循分配主导的“普惠共享”转型逻辑;横贯视角下的价值共创是“组织协同-资源整合-双创机制-主体再造”的有机统一,遵循生产主导的“价值共创”发展逻辑;两者之间应是互促共进的关系,即价值共创为普惠共享提供新的合理性支撑以助推共同富裕优质共享,普惠共享为价值共创提供内生力量支持以推动价值共创迭代升级。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梦娜 王梓印 周云波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对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城市层面数据,检验数字经济发展目标是否与共同富裕实现目标高度吻合;进一步探究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传导机制作用,以及城市规模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中,数字经济在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三方面均能够发挥正向驱动作用,而且在生产、流通和交换三个领域均能够发挥正外部性作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2)提高当地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是数字经济助推共同富裕的有效传导渠道;城市规模存在倒U型影响作用,并表现出区域数字鸿沟的存在性。(3)无论按照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划分,还是按照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划分,数字经济发展均正向影响共同富裕进程。为此,各地区应加快培育高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加速融合数据要素与高质量劳动者形成新质生产力,合理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09年10月12日,诺贝尔基金会宣布,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印第安纳州大学经济学及公共和环境事务学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家奥利姆·E·威廉森,以表彰他们对经济管理行为的卓越分析。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学涛
数字金融推动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在共同富裕背景下县域经济能否分享到数字金融的红利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基于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的事实,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中国1 869个县域经济数据,采用SARAR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式缩小县域与城市经济发展差距;数字金融会通过促进县域二三产业发展的方式,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县域经济能够通过缩小县域间贫富差异的方式分享数字金融红利;数字金融还会通过缩小东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方式推动共同富裕;共同富裕背景下县域不仅能够直接分享到数字金融的红利,而且还能够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地分享到数字金融的红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思仪 韩秋红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的产物,数字经济创新通过发挥财富积累效应、协同发展效应及普惠共享红利效应,对筑牢共同富裕坚实基石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基于2013—2022年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以要素市场化配置、低碳技术进步为中介,构建链式多重中介模型探析数字经济创新助力共同富裕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数字经济创新能分别通过要素市场化配置、低碳技术进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与低碳技术进步的联动效应三条路径作用于共同富裕。在不同城市规模层面,数字经济创新驱动共同富裕的路径存在明显城市规模异质性。其中,特大城市的三种中介路径均不显著,大城市的三种中介路径均显著,而中小城市仅有低碳技术进步的中介路径显著,其他两条路径均不显著。对此,提出释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红利、丰富要素供给渠道、提升低碳技术进步水平、制定差异化扶持政策的建议,以期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创新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凌巧
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创新活跃度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至关重要。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创新活跃度及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关联,并考察数字人才供给在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创新活跃度在数字经济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存在中介效应,即数字经济有助于提升创新活跃度进而推动共同富裕;此外,数字人才供给在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中可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雪 杨洪
系统梳理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理论机制,选择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显著推动共同富裕,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创新要素配置在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表现最为显著;空间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不但可提升本省份共同富裕水平,而且对临近省份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加大数字经济发展支持力度、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机制、制定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的建议,以期为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芸帆 邓淑华
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中的两个重要议题。选取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要素市场化配置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可经由要素市场化配置这一机制实现;数字经济通过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表现为东部地区的正向促进效应更强。基于此,提出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为数字经济时代赋能共同富裕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芸帆 邓淑华
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中的两个重要议题。选取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要素市场化配置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可经由要素市场化配置这一机制实现;数字经济通过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表现为东部地区的正向促进效应更强。基于此,提出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为数字经济时代赋能共同富裕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瑶 赵青 郭立宏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CLDS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够缓解居民所面临的机会不均和收入差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总体富裕和共享富裕,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结果在物质资本充盈的地区更为显著,也存在区域异质性,另外互联网的使用会加深数字金融对机会不平等和收入不均的抑制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也会通过提高金融产品的持有概率和增加信贷可得性缩小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晓峰
“反公地悲剧”是与“公地悲剧”对应的一个经济学概念 ,“悲剧”的产生也与产权的界定有关。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并日益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 ,很多领域都由于产权的支离破碎而带有明显的“公地”特性 ,也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反公地悲剧”。在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 ,应当积极探索新的模式重新整合产权 ,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 ,避免“反公地悲剧”的重演。
关键词:
产权 反公地悲剧 国有资产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