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24)
2023(12965)
2022(10923)
2021(10230)
2020(8454)
2019(19016)
2018(18932)
2017(36495)
2016(19397)
2015(21505)
2014(20669)
2013(19615)
2012(17495)
2011(15637)
2010(15869)
2009(15083)
2008(14453)
2007(12955)
2006(11335)
2005(10352)
作者
(50887)
(42287)
(42133)
(40457)
(26968)
(20090)
(19141)
(16202)
(16123)
(15146)
(14418)
(14359)
(13603)
(13180)
(13064)
(13014)
(12611)
(12268)
(12154)
(12118)
(10437)
(10124)
(10093)
(9860)
(9476)
(9446)
(9391)
(9188)
(8318)
(8198)
学科
(73196)
经济(73090)
管理(63655)
(55742)
(48722)
企业(48722)
方法(33233)
数学(28497)
数学方法(27904)
(22972)
(19884)
中国(19837)
(19767)
业经(18762)
理论(14371)
(14267)
财务(14208)
财务管理(14172)
(13946)
(13796)
贸易(13788)
(13604)
企业财务(13439)
(13397)
(13181)
银行(13168)
(12555)
金融(12550)
(12531)
农业(12511)
机构
学院(266730)
大学(266372)
(107706)
经济(105479)
管理(103637)
理学(89200)
理学院(88326)
管理学(86627)
管理学院(86115)
研究(82099)
中国(63833)
(55168)
(54436)
科学(46765)
财经(43341)
(39772)
(39340)
中心(38911)
(38877)
(35091)
研究所(34579)
(34376)
业大(34293)
经济学(34265)
师范(34080)
北京(33486)
财经大学(32367)
(31999)
经济学院(30783)
(29732)
基金
项目(176463)
科学(140977)
研究(134272)
基金(129285)
(110664)
国家(109769)
科学基金(96076)
社会(87263)
社会科(82855)
社会科学(82839)
(68442)
基金项目(66819)
教育(63328)
自然(59630)
自然科(58330)
自然科学(58320)
(57263)
自然科学基金(57237)
编号(55571)
资助(52189)
成果(46080)
重点(39726)
(39602)
(38655)
课题(37915)
(37906)
国家社会(36623)
(36460)
创新(35369)
教育部(35302)
期刊
(120282)
经济(120282)
研究(79266)
中国(52471)
(45699)
管理(41120)
学报(36922)
科学(34558)
(33095)
教育(32877)
大学(29901)
学学(27902)
(24838)
金融(24838)
技术(24551)
财经(22942)
农业(22299)
业经(20438)
(19730)
经济研究(19464)
问题(15374)
图书(13221)
(12734)
技术经济(12419)
理论(12405)
统计(12342)
(12182)
财会(11949)
现代(11869)
商业(11639)
共检索到394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段巍   袁健  
数据的交易与共享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关键。不过,数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增加了企业对数据要素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加剧了数字安全风险,导致数据要素的价值不能充分实现。本文基于数据安全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包含数据交易平台的三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引入数据交易平台在数据整合、数据交易与数据安全服务这三个维度上的决策,研究了数据交易平台的治理模式对数据交易规模、企业数字技术资本投资以及消费者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数据交易平台收取的交易佣金虽然提高了数据交易成本,但亦会通过提供数据安全服务的方式增加企业数据交易的意愿,因而消费者福利、数据交易规模与交易佣金率呈现倒U型关系;其次,由于存在价格扭曲效应,数据交易规模最大化的佣金率水平要低于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佣金率水平;最后,由于价格扭曲程度的不同,相比于对买方收取佣金,对卖方收取佣金所对应的均衡消费者福利和数据交易规模更高。本文为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安全治理和数据交易平台的激励机制设计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仪  张婷  
平台经济下,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交易各方需求存在冲突。征信云服务平台的运营者要对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将成果有偿提供给需求方以提高绩效、推动征信等产业升级;消费者要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进行信息交易以维护基本尊严并获取信息成果和增加经济收益。当前,因缺乏有效的规范与协调机制,平台运营者在交易中时常滥用对信息及成果的优势地位,致使消费者隐私和权益受到侵害,信息交易和征信等产业发展受阻。为调和消费者与运营者之间的需求冲突,保护消费者权益,可运用激励相容理论,由治理者为消费者设置对成果的产权,构建以产权行使与救济规范为内核的激励相容机制。在激励相容机制下,消费者通过与运营者缔结交易合同来取得对成果的相对产权,依照合同增强成果的资产专用性从而满足对收益的需求;治理者通过立法为消费者配置绝对产权,通过设计产权行使和救济规范降低侵权所导致的外部成本,克服合同及相对产权的外部性弊端。在激励相容机制实施过程中,为降低消费者议价和履约成本,治理者应拓展运营者有限理性,纠正运营者滥用优势地位阻碍消费者获取收益的不良偏好,强制运营者构建公平交易条件。此外,为提高交易的整体效益,应协调发挥激励相容机制与隐私保护机制的治理作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朱海洋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若要持续保持高价值,可共享、可流通、可交易是必然要求。为充分发掘数据要素潜能、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探索建立促进数据要素流通的交易平台至关重要。通过文献研究、会议研讨、专家访谈、网站检索等多种途径进行研究发现,数据要素作为关键基础资源和重要生产资料,能够提供决策支持、促进市场反应、提升管理效率、反映行业状况等。目前,国外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已取得较好成效,国内数据要素流通交易进入新发展阶段,但国资主导不强、商业模式不清、技术应用不深、规则标准不明、安全体系不全、市场规制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国数据交易平台的发展,进而抑制了数据要素流通交易效率的提升。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数据交易平台发展创新,要统一规划分步推进数据交易平台建设,优化数据交易平台股权结构与许可机制,增强数据交易平台风险防控能力,提升数据要素供给数量与质量,统筹建立数据要素标准规范,完善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安全配套体系,培育数据要素流通交易产业创新能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长流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及运行效率直接受到社会公众消费习惯、企业生产的经营伦理与社会责任以及政府的发展理念的影响和制约。在中国当前的形势下,应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置于多维视角中进行分析。故此,低碳经济的发展既有赖于各级地方政府、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通力合作,也得益于城市、区域与国家三者的有机协调,其最终效果则依赖于外部激励机制构建。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三重约束下低碳经济发展激励机制的四力模型,并提出激励导向的低碳经济发展治理模式以及政府为主导的低碳发展政策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宋梅青  
大数据交易平台是整个大数据产业的重要基础,既是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也是当前大数据产业实际建设的热点,但目前有关大数据交易平台创新的研究还很匮乏。本文针对现有大数据交易平台的不足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全新的融合数据分析服务的大数据交易平台,该交易平台包含大数据资源池、数据分析服务、协同中心三大核心模块,可以实现数据分析服务和数据资源的一体化交易。本文研究发现现有的大数据交易平台存在数据供需错配、大数据资源定价困难、数据的时效性不强三大不足。而融合后的新交易平台直接面向应用,从根本上避免了数据供需的错配,数据与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德文  闵凉宇  高维和  
针对知识付费领域消费者版权意识不足,知识付费分销商(即知识付费平台)监管缺位从而引发的盗版猖獗问题,构建了知识生产者、知识分销商和消费者的三方利益主体的行为决策演化博弈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了各主体策略抉择的影响因素与策略稳定。结果显示:增大对知识生产者的创作利益激励和机会损失有助于知识生产者高效创作;知识分销平台应制定恰当的利益激励机制才能保障演化稳定市场环境下知识付费平台的有效构建;降低正版知识产品的价格,并增大对盗版产品的监督力度可有效促进消费者为知识产品进行消费稳态的实现。研究结论为知识分销商有效提高生产者的创作热情和保障知识付费市场的稳态提供了有效建议,知识分销商可为激励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利益分配。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舟  郑强  吴智崧  
数据交易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关键环节。数据交易平台是实现数据交易的基础,也是衔接数据供需方、提升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的核心载体。近年来,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全面数字化转型正蓄势待发,各社会主体对数据的渴求助推了数据交易平台蓬勃发展。目前,数据交易仍面临数据交易法规制度不健全、数据要素流通困难、行业应用需求挖掘难、市场生态发育不良、相关技术支撑不足等现实困境。为此,需打造集合规保护功能、融合流动功能、价值挖掘功能等于一体的新一代数据交易平台,并采取健全数据要素制度体系、丰富数据要素供给体系、打造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构建数据要素创新体系等策略,合理推动数据资源有效流动,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何培育  王潇睿  
大数据交易平台的兴起促进了数据的开放与流通,使数据资源价值得以体现。基于国内主要交易平台的比较分析,我国大数据交易平台在数据隐私风险、交易标准化体系的构建、价格机制的探索以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有待突破困境。为完善大数据交易市场与流通体系的建设,大数据交易平台应从建立安全稳定的交易系统、统一行业交易标准和严格交易监管机制等方面强化自身建设,辅之健全的政策法规环境和有力的政策扶持为保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源   喻迎   陈宏民  
在“数据二十条”确定的“谁投入、谁贡献、谁受益”原则下,如何有效地激励企业投入开发数据产品,提高其参与数据要素市场的积极性,成了各级政府以及数据交易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将传统的道德风险理论拓展到了数据交易所的双边市场环境中,分析了交易所的最优激励措施及其影响。结果表明:(1)在双边市场的环境下,由于买家也能从数据产品的开发中获益,交易所可能会将数据产品开发商的努力成本转嫁到买家的会员费上;(2)交易所在确定激励措施时,应综合考虑开发商和买家之间所形成的网络效应,边际网络效应的增强将提升各市场主体的福利水平;(3)随着补贴额度的提高,产品补贴会比登记挂牌补贴带来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提升。本文的研究丰富了传统的激励理论和双边市场理论的分析框架,为数据交易所激励企业开发数据产品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鹏  路莹  
本文基于电子商务流通模式,建立了以机制设计理论为基础的政府对安全农产品供给的激励机制模型,并得出了政府最优激励强度、农户期望收益和政府期望收益公式。通过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构建出电子商务流通模式下政府对安全农产品供给的激励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娜利  沈如逸  肖剑  张庆  
文章基于大数据环境下客户知识特点分别构建了对称信息条件与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不同风险偏好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模型。研究发现,零售商共享客户知识的程度不依赖于所属博弈阶段,而依赖于其大数据客户知识共享成本,这时,提高收益共享比例对大数据知识共享的边际作用递增;共享过程中,信息对称条件下,知识共享激励合同可达到帕累托最优,制造商若需长期合作,应选择风险中性的零售商;若其偏好短期合作,则风险规避的零售商优于风险中性的零售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越恒  
文章分析了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存在特征和激励要素,认为当前大数据正在改变高校教师激励的现实环境,教师人力资本激励的传统思维和手段被数据"颠覆",数据安全、数据隐私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据此提出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教师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包括构建"激励云"系统、收集高绩效教师的人力资本特征、通过联机分析实现人力资本配置精准化、把握数据内在规律实现个性化激励和建立数据"防火墙",并举例证实了该激励机制的有效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俊达  
数据交易平台是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主体之一,探索数据交易平台监管的完善路径,能够引导与规范数据交易平台的发展,为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支撑。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背景下,本文探索了数据交易平台的重要现实意义,并进一步指出数据交易平台的监管应满足规范性与激励性的双重要求,揭示了当前监管面临的挑战。研究认为,既有监管模式在监管依据、监管主体、监管客体上有待完善,同时对监管的激励性面向关注不足。基于此,应补充数据交易平台监管的制度依据,完善数据交易平台准入监管制度和价格监管制度;厘定数据交易平台监管的构造要素,明确政府与数据交易平台二元的监管主体,并将所有平台纳入监管视野,构建全面性的监管格局;应创新数据交易平台监管的具体举措,采用容错性监管方式以及监管沙盒工具。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单友鹏  邓晓梅  
现阶段,在具体实践层面中以"电子保函"替代保证金的理论研究成果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行业电子招投标的发展。首先分析投标保证金及其存在的不足,进而阐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中"电子保函"替代投标保证金的意义,最后识别交易平台+"电子保函"服务模式存在的潜在风险,并提出具体技术保障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