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90)
- 2023(3231)
- 2022(2878)
- 2021(2776)
- 2020(2484)
- 2019(5410)
- 2018(5518)
- 2017(10687)
- 2016(5684)
- 2015(6231)
- 2014(5836)
- 2013(5874)
- 2012(5602)
- 2011(4950)
- 2010(5327)
- 2009(5485)
- 2008(4341)
- 2007(3623)
- 2006(3014)
- 2005(2748)
- 学科
- 济(21222)
- 经济(21192)
- 管理(19839)
- 业(15167)
- 企(11786)
- 企业(11786)
- 方法(10708)
- 数学(9394)
- 数学方法(9288)
- 财(6910)
- 农(6434)
- 中国(5189)
- 业经(5022)
- 融(4986)
- 金融(4986)
- 制(4773)
- 银(4548)
- 银行(4546)
- 农业(4454)
- 行(4334)
- 务(4119)
- 财务(4113)
- 财务管理(4104)
- 贸(3884)
- 贸易(3883)
- 企业财务(3875)
- 法(3837)
- 易(3810)
- 学(3588)
- 划(3520)
- 机构
- 大学(76007)
- 学院(74467)
- 济(32348)
- 经济(31783)
- 管理(31282)
- 理学(26758)
- 理学院(26537)
- 管理学(26037)
- 管理学院(25923)
- 研究(24170)
- 中国(20965)
- 京(16149)
- 财(15880)
- 科学(13390)
- 中心(12709)
- 财经(12438)
- 农(12403)
- 经(11459)
- 所(11430)
- 业大(10921)
- 江(10895)
- 研究所(10046)
- 北京(10029)
- 经济学(9690)
- 农业(9619)
- 财经大学(9223)
- 院(8946)
- 经济学院(8817)
- 范(8406)
- 经济管理(8402)
- 基金
- 项目(51045)
- 科学(40463)
- 基金(38945)
- 研究(37422)
- 家(33818)
- 国家(33553)
- 科学基金(29063)
- 社会(24917)
- 社会科(23695)
- 社会科学(23693)
- 基金项目(20827)
- 自然(18583)
- 自然科(18126)
- 自然科学(18120)
- 省(17809)
- 自然科学基金(17786)
- 教育(16346)
- 资助(15538)
- 编号(15486)
- 划(15193)
- 成果(12814)
- 部(11987)
- 国家社会(10943)
- 重点(10810)
- 教育部(10508)
- 人文(10338)
- 创(10147)
- 制(10102)
- 科研(10005)
- 项目编号(9917)
共检索到112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邢晓芸
当今世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作为数字经济关键要素的数据成为新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其面临被侵害的风险也与日俱增。我国数据安全领域立法进程突飞猛进,《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先后出台,与《网络安全法》共同搭建起数据安全法治保障的基本构架。刑法通过依附法益保护数据安全的立法模式存在保护观念落后、立法滞后实践等问题,应以《数据安全法》的数据全生命周期保护原则、数据分级分类原则、重要数据保护原则为指导,从统筹安全与发展、衔接领域法与部门法、把握静态保护与动态保护三方面完善数据安全刑法保护,从而有力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邱赛兰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政府、企业的数字化建设,从而使得数据已经成为当今各国政府和企业的最核心资产。为保护数据安全,刑法应与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规配套,完善对数据网络犯罪的规制,一方面,使其应自成体系,以彰显其特殊性;另一方面,完善相关具体数据犯罪规定,以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公民、组织合法权益。
关键词:
数据 大数据 数据刑法保护
[期刊] 征信
[作者]
冯文杰
刑法中的个人征信信息以电子或其他方式记录为形式要素,以识别性为实质要素。亟须细化前置法中非法或合法向他人出售或提供个人信息的具体规则;若某种个人征信信息属于完全不真实或公开的类型,就无必要以刑法予以保护;非法利用他人征信信息实施下游犯罪无法评价的法益侵害行为已呈现类型化与典型化,应以刑法给予妥当规制。应将构建有效合规计划作为不起诉或量刑优待的考量依据,应考虑财产及人身权益在量刑中的附带作用,对罚金刑的适用须考量财产能力、犯罪严重程度及预防必要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姜瀛
网络爬虫是一种互联网信息自动采集技术,单纯利用爬虫技术无法进入后台服务器。突破反爬措施意味着爬取方规避了被爬取方的访问限制,可以伪装成普通用户获得客户端"访问资格"并获取数据,但爬取方并未侵入被爬取方计算机信息系统。只有利用爬虫技术爬取"公民个人信息"等刑法特别保护的数据或是利用其他技术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后爬取系统数据的行为,才可构成犯罪。实践部门采取"控制性标准"作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的解释依据,扩大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的认定范围,将突破反爬措施爬取客户端一般数据的行为认定为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有"司法犯罪化"之嫌。针对突破反爬措施爬取数据的行为,刑法应事后介入。在被爬取方先申请法院通过"行为保全"措施来禁止相关数据抓取行为后,若爬取方仍然违反"行为保全"裁定,可以适用"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予以规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春林
一、刑法对非公有制经济保护现状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础,其既保护我国的公有制经济,也保护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韩桂君
《刑法修正案(八)》以保障民生视角重新关注劳动者权益,体现了关乎人民生活之尊严和幸福的重要价值理念,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当代刑法的保护对象不仅要超越保护单纯个人法益的目标,更要关注社会正义的实现。我国应增加关于劳动者权益侵犯的危险犯的刑法规范,预防对劳动者权益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随着社会保险制度全面覆盖所有劳动者,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是社会保险制度发挥功能的基础保障,任何危及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的行为都是刑法所要防范的,应增加社会保险诈骗罪;现代社会文明价值理念之一就是保护弱者,而儿童是弱者中的弱者,他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需要家庭、社会、国家多方面提供保护机制,尽管劳动法禁止招用...
关键词:
劳动者权益 刑法保护 完善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焱
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行为由于不需要行为人有特别的主观目的,在行为符合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的同时又符合其他关联罪名构成要件时,司法实践中定性不同,量刑悬殊。此类行为根据银行工作人员是否以银行名义与客户签约为标准,分为吸收客户资金后又挪用该资金和"飞单"售卖其他理财产品两种情形。在排除一些定性方面的疑虑后,前者可以构成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和挪用公款(资金)罪,宜择一重处断;后者无论是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还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都无法予以充分评价,从事实上看其行为符合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的客观方面,但由于主体条件不符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健
《数据安全法》的出台对智慧图书馆的数据安全、用户隐私保护、社会公平、人的主体性等伦理规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信息技术固有缺陷、行业规范缺失和数据信息资源分配不均等原因造成的智慧图书馆伦理失范问题,文章提出未来应当以《数据安全法》实施为契机,从强化政府监管、建立健全图书馆行业规范、提高图书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等层面推进智慧图书馆伦理规范建设。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安柯颖 陆红
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方兴未艾,网络安全面临人工智能化入侵,网络犯罪人工智能化成为了科技发展的产物,这必将对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公民个人财产权、隐私权的保障构成威胁。特别是网络犯罪的衍生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这就导致网络犯罪的方法产生了质变,扩大了网络犯的罪危害性的广度和深度,进而对我国传统刑事法律的入罪规则产生了一系列的冲击,存在网络犯罪帮助行为的主犯特征被弱化、帮助行为的正犯责任界定不清、片面共犯的适用范围狭窄的缺陷。为此,在人工智能与网络犯罪深度融合的今天,针对网络犯罪人工智能化的衍生趋势,亟待调整治理网络犯罪刑事策略的着力点,通过国内实体法与法律解释的横向对接,司法解释与立法修正的梯度制衡,调整评价网络犯罪的刑法边界,以此改变当前治理网络犯罪入罪门槛高、刑罚权发动晚的现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帆
个人金融信息是与公民个人开展金融活动相关而产生、采集的金融交易信息及公民个人身份信息,关联到公民个人人格、财产等诸多权益,是个人信息重要而特殊的领域。现实中对个人金融信息的侵犯行为日益频繁和严重,亟待刑法保护。侵犯个人金融信息行为类型较多,需要全面而针对地规制,既要完善现有罪名、增设专门罪名,更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相关制度建设,方为治本之策。
关键词:
个人金融信息 刑法保护 隐私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闵红
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必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近年来 ,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日益增多 ,如何强化刑法保护知识产权的功能 ?本文从刑法对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以及选择制裁知识产权犯罪刑罚方法等几方面作了一些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知识产权 刑法 市场经济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余向阳 郑小明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法制国家的需要。如果刑法保护不力,知识产权保护就会落空。当前,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还存在保护范围过窄、主观要件不合理、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容易发生错案等问题,应从扩大刑法保护范围、完善犯罪主观要件、完善罪名体系及刑罚配置、加强对被侵权人的保护等方面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
关键词:
刑法保护 刑罚配置 资格刑 立法完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金文浩 张源
大数据时代,避免过度犯罪化以及刑法规范的不精确性极为重要。从刑法保护角度出发对个人信息范围进行限缩,合理划定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边界;倡导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信息主体“知情同意”理念、侵犯个人信息犯罪不起诉权适用理念。在刑事领域探索适用刑事被遗忘权,从案件适用类型、行使权利的方式等方面入手,在性犯罪、危害国家安全和恐怖主义等案件上限制被遗忘权的使用,建立“申请+审查”的模式,在当事人提出删除的要求后,由特定的公权力机关进行审查。
关键词:
个人信息 刑法保护 自由意志 可识别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运锋 牧晓阳
所谓"老鼠仓"有多种含义,在基金业,通常是指基金经理或实际控制人在运用基金资金拉升某只股票之前,先用个人资金在低价位买进股票建仓。等到用基金资金将股价拉升到高位后,个人的仓位会事先卖出获利,而机构和散户的资金可能会因此而套牢。这种行为的危害性不仅在于损人利己,即为自己或小圈子谋取利益,而让机构和散户资金套牢,而且会引起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