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70)
- 2023(12114)
- 2022(10375)
- 2021(9433)
- 2020(8193)
- 2019(18755)
- 2018(18400)
- 2017(35566)
- 2016(19521)
- 2015(21954)
- 2014(22013)
- 2013(21798)
- 2012(20849)
- 2011(18960)
- 2010(19327)
- 2009(17814)
- 2008(17773)
- 2007(16362)
- 2006(14377)
- 2005(13154)
- 学科
- 济(100816)
- 经济(100727)
- 管理(51157)
- 业(49097)
- 方法(41718)
- 企(37925)
- 企业(37925)
- 数学(37058)
- 数学方法(36676)
- 中国(23000)
- 农(22900)
- 学(21681)
- 地方(21230)
- 财(20418)
- 业经(18428)
- 贸(16275)
- 贸易(16270)
- 农业(15717)
- 易(15705)
- 制(15394)
- 地方经济(13836)
- 融(13490)
- 金融(13487)
- 银(13149)
- 银行(13100)
- 和(13088)
- 理论(12815)
- 环境(12766)
- 行(12528)
- 务(12232)
- 机构
- 大学(295986)
- 学院(292655)
- 济(129191)
- 经济(126687)
- 管理(106283)
- 研究(105471)
- 理学(91706)
- 理学院(90558)
- 管理学(88763)
- 管理学院(88199)
- 中国(77559)
- 科学(65651)
- 京(62133)
- 财(56790)
- 所(55491)
- 农(54503)
- 研究所(50710)
- 中心(47044)
- 财经(45992)
- 业大(45419)
- 江(44666)
- 农业(43145)
- 经济学(41998)
- 经(41709)
- 范(38784)
- 北京(38775)
- 师范(38366)
- 经济学院(37762)
- 院(36685)
- 州(34622)
- 基金
- 项目(192423)
- 科学(150856)
- 基金(141169)
- 研究(135858)
- 家(124732)
- 国家(123761)
- 科学基金(104189)
- 社会(88092)
- 社会科(83568)
- 社会科学(83538)
- 基金项目(74241)
- 省(73976)
- 自然(67212)
- 自然科(65713)
- 自然科学(65684)
- 自然科学基金(64566)
- 划(63020)
- 教育(62630)
- 资助(58559)
- 编号(53332)
- 成果(44582)
- 重点(44157)
- 部(43274)
- 发(41687)
- 创(39037)
- 科研(37432)
- 国家社会(37361)
- 课题(36908)
- 教育部(36852)
- 创新(36714)
共检索到437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白永秀 宋丽婷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数据要素日益重要,厘清数据和数据商品的内涵,明确数据商品的形成依据,挖掘数据商品的价值实现机制,有助于推动数据要素、数据商品和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数据商品首先是一般商品,同时在自然属性、功能属性和技术属性上又有其特殊性。数据商品二因素是指数据商品既具有传递信息、提供管理依据等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又凝结了人类一般劳动,具有价值。生产数据商品的劳动同样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形成数据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数据商品的价值。但目前数据商品的价值实现还不透明、权属界定不清,因此,需要建立健全数据商品价值实现机制、产权交易机制、法律保护机制、反垄断机制等,以规范数据商品的生产、交易和流通等环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守宝 王全美
农民工身份与职业的二重性源于农民的身份与职业的二重性,是农民工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农民工身份决定其不能成为完全的劳动力商品,不能满足工业化的需要;农民工的职业决定其对农业产业化带来负面影响。破解农民工身份与职业的二重性矛盾的途径,是政府创造条件分化农民工,最终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双赢。
关键词:
农民工 身份 职业 二重性 政治经济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松龄
传统的劳动价值论认为 ,劳动的二重性表现为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统一 ,但是 ,它忽视了劳动二重性的动态对立统一关系 ,以及重复劳动和创新劳动的二重性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需要对重复劳动和创新劳动在价值形成和财富创造中的作用作出进一步的认识。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汪毅霖
经济学具有二重性,即兼具科学性质和人文性质。作为科学的经济学只涉及解释手段的选择,不考虑目的的选择问题。这是因为:手段的效果可以通过事实经验地证明,而目的包含价值观和伦理因素,无法转换为纯粹经验的描述。虽然不符合实证原则,但是作为人文的经济学是作为科学的经济学的前提,作为人文的经济学讨论目的的选择。在目的选择的过程中,伦理、价值判断、政治哲学等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实现稳定和谐的最终基础是道义与共识。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蔡华杰
在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叙事中,马克思指认了自然对劳动过程的贡献,而自然要素本身却不形成价值。马克思这种叙事上的差异,让我们进一步从劳动二重性中体认到自然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存在方式的二重性,从而彰显劳动价值论的生态意涵:一方面,从创造财富的角度看,在劳动过程中,自然的"自然形式"表现为以一种"无机的身体"的存在方式被生产者"天然占有",实现了自身与生产者的统一;但在价值形成、增殖过程中,自然的"社会形式"因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而表现为同生产者相"分离",从而导致了自身被"剥削"的异化。另一方面,从促进财富增长的角度看,在劳动过程中,自然的"自然形式"表现为以一种"具体多样性"的存在方式促进财富的增长;但在价值形成、增殖过程中,自然的"社会形式"却表现为"单一抽象性"的"价值形式",从而导致了自身被"贬值"的异化。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陈瑞琳
本文围绕着劳动时间这一劳动力市场上的重要变量,使用数理推导和数据模拟的方法,仅利用异质劳动者、生存需求和劳动时间的生理界限这三个假设便推导出主流经济学在主观效用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复杂的边际分析才得出的向后弯曲的倒C型劳动供给曲线,同时还模拟出了只在关于家庭/联合劳动供给的最新研究中才发现的倒S型劳动力供给曲线,实现了对经典劳动理论的拓展。这个过程说明分析微观经济决策时,客观约束比主观偏好的影响更直接。总体劳动供给函数的得到并不依赖于"效用最大化"这一理性假设。在总体存在异质性的情况下,微观层面的结果可能完全
关键词:
劳动时间 异质性 总体突变性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陈瑞琳
本文围绕着劳动时间这一劳动力市场上的重要变量,使用数理推导和数据模拟的方法,仅利用异质劳动者、生存需求和劳动时间的生理界限这三个假设便推导出主流经济学在主观效用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复杂的边际分析才得出的向后弯曲的倒C型劳动供给曲线,同时还模拟出了只在关于家庭/联合劳动供给的最新研究中才发现的倒S型劳动力供给曲线,实现了对经典劳动理论的拓展。这个过程说明分析微观经济决策时,客观约束比主观偏好的影响更直接。总体劳动供给函数的得到并不依赖于"效用最大化"这一理性假设。在总体存在异质性的情况下,微观层面的结果可能完全与宏观现象相反,横向加总可能会产生突变性质。只有通过进一步加深对总体突变性的理解,人们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宏观趋势。
关键词:
劳动时间 异质性 总体突变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旺 白永秀
平台经济的兴起为不具有交换价值的原始数据成为商品创造必要条件,数据价值在“数字足迹→原始数据→数据商品”演进中被释放出来。数据商品是由数字劳动通过数字平台生产的一种非物质形态商品,其价值仍然是由生产资料转移的旧价值和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构成,数据商品的所有权归资本所有者。数据商品的二因素仍然由数字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但其却呈现出特殊的成本结构和自生长周期:一方面,将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的表现方式由转让所有权变为转让使用权;另一方面,缩短了商品迭代时间并增强了时效性。数据商品流通的是使用权,而非所有权,流通过程中商品体并未发生物理运动,购买者无权处置商品体,仅能凭借密钥供自己使用,所有者通过分裂使用权证书进行多次转让使用权。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朝阳 孙寿涛
当下流行的资本二重性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认为资本既有作为生产要素的自然属性,又有体现生产关系的社会属性。然而,对马克思资本范畴的勘定显示,资本的本质是一种特定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与工人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统治—从属关系。依此分析,当下流行的资本二重性理论对马克思资本范畴的理解存在三重逻辑错误:一是把资本泛化为一般范畴的超历史逻辑;二是把资本关系下的价值增殖还原为一般价值增加的同一性逻辑;三是把物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获得的社会形式错认为物的物质形式的拜物教逻辑。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域下,资本二重性理论的真正样态是资本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形态和价值形态的二重形态,而非二重属性。资本的二重形态并不是资本本身,而是资本的外在表现,因此资本二重性理论构成马克思资本范畴的现象规定,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厘定。
关键词:
资本 资本二重性 逻辑错误 二重形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策划
对数字劳动的辨析需要研究代表生产力物质基础的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搭建的虚拟空间塑造了"前生产阶段",改变了劳动原料和组织方式,形成了非物质化的数字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前生产阶段"的数字劳动生产出数据商品,并通过物化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互联网时代,数据商品化成为资本积累的新方式,为了获取垄断利润,利用知识产权对"前生产阶段"进行垄断。互联网时代,数字劳动没有改变劳资矛盾,而是通过模糊工作日界限,极化劳动技能,提高劳动力商品化程度,加剧劳动剥削。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熊国忠
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加强,许多属于第三产业的部门,尽管它们不一定生产具有实物形态的产品,但它们越来越对社会发展和财富的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直接服务于一定社会的生产目的,同样创造价值和社会财富,因而许多劳务的生产具有生产劳...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吴文新
智能—基因科技革命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全面深刻的一次科技革命,其意义极为深远,其中最核心的影响在于对人的劳动方式进而是人的存在方式的颠覆性变革,智联网使人的存在"泛网络化",将催生一个"产消型数字劳动者"阶层,人的"泛劳动化"存在方式将成现实,资本逻辑下劳动者将彻底被奴役或异化。智能革命下人的劳动方式的历史性质将发生全方位的变革,比如:相对于抽象劳动独立化,劳动的具体性将被消融于智能化机器体系的自然物质运动之中;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中,生产劳动的私人性日益融入社会性之中;智联网使得剩余劳动泛在化,雇员和非雇员的剩余劳动极大增强了资本增殖的力量;不变资本由于超越平台公司产权边界而泛在于社会大众之中从而具有无限性;资本逻辑中的劳作将无孔不入无时不在,从而倒逼休闲劳作化;依托于虚拟物理信息的生产和实体生产的时空分离将成为常态,这使物质生产虚拟化:资本逻辑中难以摆脱物质生产的困窘,并导致收入、城乡、发达与发展国之间以及数字精英与"无用阶级"之间的阶级分立绝对化。由此产生一种基本趋势,即人工智能机器运动取代必要劳动使得商品经济的"价值"基础趋于坍塌,剩余劳动的泛在化使得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剩余劳动"基础趋于崩溃,而为了人类的正常生存和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善于建设一个并非基于交换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平台公有制的新世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刘盛
以"量化为主"的大学教师评价制度是物化逻辑渗透的结果。当大学作为知识生产机构参与到社会生产中时,大学教师的精神劳动也被纳入到普遍的社会交换体系中了。由此,物质生产领域中的物化逻辑开始向知识生产领域延伸,继而向调节大学教师行为的评价制度渗透。相对于"人化"或"人情化"而言,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的物化逻辑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相对于知识生产的"精神性"或"不确定性"而言,该物化逻辑存在着理性上和实践中的不合理。客观认识这种物化逻辑的内涵及合理与否的二重性,有助于中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冲出物化逻辑的羁绊,促进大学教师的知识生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冬林 孙尚斌 范欣
数字经济的发展使数据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与数字经济中的核心资源。数据成为现代生产要素具备理论科学性、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必要性。在理论层面,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符合马克思主义生产要素理论的根本特征,数据区别于传统生产要素的特殊性使其成为现代生产要素;在历史层面,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符合不同经济时代的历史演进规律。数字化的数据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而生,并且使现代社会整体步入数字经济时代,因此数据继承信息而成了现代生产要素。在现实层面,数据成为现代生产要素起步于对当代数据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发展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成熟于我国发展方式为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学转变。这一过程也反映出数据成为现代生产要素的必要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振羽
马克思把《资本论》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发现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分裂为二重性,生产产品的劳动不分裂为二重性;马克思把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区分开;马克思揭明生产商品的劳动不是在交换过程中而是在生产过程中分裂为二重性;马克思所发现的劳动二重性是物质商品生产的劳动二重性,非物质生产的劳动被排除在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