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91)
2023(16686)
2022(14372)
2021(13544)
2020(11569)
2019(26552)
2018(26139)
2017(50558)
2016(27448)
2015(30671)
2014(30549)
2013(29931)
2012(27208)
2011(23911)
2010(23841)
2009(22049)
2008(21760)
2007(18681)
2006(16274)
2005(14333)
作者
(75714)
(63121)
(62487)
(59991)
(40212)
(30197)
(28608)
(24714)
(23906)
(22481)
(21414)
(21073)
(19938)
(19812)
(19470)
(19446)
(18749)
(18661)
(18065)
(17878)
(15432)
(15369)
(15042)
(14360)
(14113)
(14019)
(13824)
(13789)
(12641)
(12265)
学科
(106246)
经济(106092)
管理(88836)
(81023)
(70092)
企业(70092)
方法(50812)
数学(44336)
数学方法(43750)
(42303)
中国(27379)
(27117)
(24415)
(24340)
财务(24338)
财务管理(24273)
业经(24013)
企业财务(23170)
(22197)
地方(19668)
理论(17984)
农业(17656)
(17547)
贸易(17540)
技术(17311)
(17061)
(16985)
(16924)
银行(16883)
(16558)
机构
大学(381869)
学院(378258)
管理(153050)
(152178)
经济(148986)
理学(133064)
理学院(131686)
管理学(129359)
管理学院(128651)
研究(120862)
中国(90903)
(80010)
(79492)
科学(73031)
财经(60909)
(58907)
(55649)
中心(55616)
(55376)
业大(54676)
(54666)
研究所(53084)
北京(49683)
(47478)
师范(47009)
经济学(46427)
财经大学(45457)
(44412)
(43527)
农业(43181)
基金
项目(261491)
科学(206635)
研究(192011)
基金(191914)
(166045)
国家(164700)
科学基金(143109)
社会(122010)
社会科(115709)
社会科学(115677)
基金项目(101933)
(100636)
自然(93194)
自然科(91068)
自然科学(91042)
自然科学基金(89366)
教育(88482)
(84593)
资助(78967)
编号(78238)
成果(63411)
(58323)
重点(57771)
(54426)
(53717)
课题(52648)
(50848)
创新(50809)
教育部(50797)
国家社会(50563)
期刊
(162823)
经济(162823)
研究(112636)
中国(70228)
(67242)
学报(58031)
管理(56433)
科学(52595)
(49330)
大学(45324)
学学(42671)
教育(38782)
农业(33794)
技术(33015)
(31912)
金融(31912)
财经(30515)
经济研究(26234)
(25927)
业经(25434)
问题(21026)
图书(19077)
理论(18566)
财会(18555)
技术经济(18130)
(17736)
科技(17423)
(16937)
实践(16846)
(16846)
共检索到550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穆达  
明确数据财产权益分配规则是现阶段建立数据确权制度中的关键一环,其难点在于平衡数据生产方、收集方和使用方等主体的利益诉求,在促进数据共享的同时保障数据投资。文章构建了一个博弈模型,在微观机制上讨论了不同的数据财产权益分配方式对整体社会福利产生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从社会总福利角度来看,不同类型的数据适用于不同的数据财产权益分配方式,因此要做到“因数确权”。此外,“因数确权”模式的有效落地与推广需要以自下而上的政策试点与市场实践为前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三希  王泰茗  刘小鲁  
数据产权是数据要素有效配置的前提。数据具有非竞争性,为了提高效率需要促进数据流转与共享,但这往往使数据收集者因为竞争因素受损,从而抑制数据投资,引发新的效率损失。本文从促进数据共享和激励数据投资两者的权衡取舍切入,研究了数据产权的不同配置方式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数据产权分配给用户更有利于实现数据共享,但是会导致数据收集者不愿意进行必要的投资;产权分配给数据收集者可以为其提供投资激励,但会抑制数据共享。在数据收集成本和数据通用性较高时,将数据产权分配给数据收集者以激励投资更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在数据产权配置基础上引入价格上限管制,并要求收集者不得拒绝数据交易的规制政策的效果,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将确权与规制相结合可以在保障数据投资的同时促进数据共享,从而优于单纯的数据产权配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媛媛  赵晴  
鼓励出于利他目的的数据共享是发挥数据潜力、促进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方式,也是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重要路径。文章围绕《数据治理法案》提出的“数据利他”概念进行研究,探讨数据利他的相关概念内涵、利益相关者及组织运行与实践,为我国数据开放与共享提供参考。作为数据共享新机制,数据利他在发展之初会遇到一定阻碍,需要从获得利益相关者信任、激发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动力、获取可持续的资金支持、解决组织运行中的技术难题、助力公共数据开放五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魏强  吴庆跃  张柏杨  
动态优化模型分析和实证研究说明:(1)商业财产保险对家庭投资水平短期和长期影响都为正,但短期影响大于长期影响;对家庭消费水平的短期影响为负,长期影响为正。(2)以低消费水平为基准,家庭缴纳越多的商业财产保险保费,中低消费水平、中高消费水平和高消费水平家庭消费意愿就越强烈,且商业财产保险对中高消费水平家庭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以不愿意承担任何投资风险为基准,家庭缴纳的商业财产保险保费水平越高,家庭进行各种投资的意愿越强烈。因此,扩大商业财产保险覆盖面、提高其保险保障力度,将有助于家庭形成良好的消费和投资预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魏强  吴庆跃  张柏杨  
动态优化模型分析和实证研究说明:(1)商业财产保险对家庭投资水平短期和长期影响都为正,但短期影响大于长期影响;对家庭消费水平的短期影响为负,长期影响为正。(2)以低消费水平为基准,家庭缴纳越多的商业财产保险保费,中低消费水平、中高消费水平和高消费水平家庭消费意愿就越强烈,且商业财产保险对中高消费水平家庭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以不愿意承担任何投资风险为基准,家庭缴纳的商业财产保险保费水平越高,家庭进行各种投资的意愿越强烈。因此,扩大商业财产保险覆盖面、提高其保险保障力度,将有助于家庭形成良好的消费和投资预期,进而增加相应支出。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秀娟  陈斐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数据经济的发展,数据的财产价值逐渐凸显,数据信息资源的争夺也随之愈演愈烈,但迄今为止我国立法上并没有明确的应对之策,面对普遍的数据侵权现象,传统的数据信息保护思路不仅未能对个人信息安全进行有效保护,甚至阻碍了数据的商业发展活力。【设计/方法】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合同法保护路径以及侵权法保护路径必定会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数据利益关系,在数据财产权具有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和发挥数据优势的积极意义的局面下,一种新型的财产权保护理论呼之欲出。【结论/发现】随着网络运营商对推动数据经济发展发挥的作用越来越不可替代,网络用户和网络运营商都应该作为数据财产权的主体,数据财产权应在双层结构的前提下构建,网络用户同时拥有个人信息利益和数据利益,网络运营商应配置数据经营权和数据资产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寅龙  杨淼帆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引入为企业财务管理变革与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厘清财务共享运行中企业数据资源治理机制,在梳理相关企业大数据治理文献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构建财务共享情境下企业大数据资源治理内容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层面要明确大数据治理的需求和目标、治理原则、治理的实施战略、组织架构以及各治理主体的责任等;中观层面主要涉及大数据治理规则制定、使用权限及治理流程等;微观层面主要针对大数据资源治理的具体流程、治理规范、采用的治理工具等内容。此外,清晰的组织架构是实现大数据治理的基本保障,而数据资源治理制度流程设计以及治理域是企业财务共享大数据资源治理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津  刘向南  吴群  
在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宅基地制度优化需要纠正农户宅基地财产权益获得偏差,并允许农民获得更多宅基地财产权益。本文基于农民在现实宅基地利用中的财产权益实现差异,从权、益二分视角构建了事实财产权益格局的四象限模型和财产权益偏差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对形成农户事实宅基地财产权益偏差的产权制度安排和农民行为能力因素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对农户事实宅基地财产权益的纠偏是推动宅基地制度优化的前提与基础,基于农户宅基地财产权益纠偏的基本逻辑,本文提出宅基地制度优化需要构建农民基本居住权益保障体系,完善法定权利结构,建立市场化交易机制,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在优化农村宅基地利用的同时促进农民获得更多宅基地财产权益。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方超  叶林祥  
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以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城乡劳动力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生教育收益率的测量发现:研究生教育与更高的工资水平直接相关,与大学教育相比,接受研究生教育能将全体、男性、女性、农业户籍和非农户籍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提高36.4%、39.3%、32.1%、17.3%以及41.9%;是否接受研究生教育在性别与户籍间存在较大差异,与男性、农业户籍以及非独生子女家庭相比,女性、非农户籍以及独生子女家庭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概率值要高出1、2.2以及2.9个百分点;在纠正了接受研究生教育决策中的自选择问题后,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测得研究生教育收益率约为34.8%~40%。在此基础上,从研究生教育机会供给、教育财政补偿、人才培养动态调整三个维度,提出了进一步释放研究生教育社会经济价值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靖  毛学峰  熊艳艳  
本文基于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研究权益保障对农民工在打工所在地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权益相关变量确实会影响到农民工的幸福感,不同权益变量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不同,而且相同权益变量对不同群体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也不同。分析表明,为农民工讨薪应该成为提高农民工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切入点,而其他权益因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在优先序上有所不同。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盖璐璐  施琴芬  
知识共享的协同效应促使团队成员为获取更大的整体效益而采取积极的合作策略,在追求共同利益的同时更关注各自在团队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所获得的共享收益。本文通过DEA博弈模型,根据团队成员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因子,建立团队知识共享度评估指标,使用改进逼近理想解排序方法得到贴近度最高的团队类型,通过计算Shapley值得出成员在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的边际贡献值,最后通过实例计算证实该方法是可行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刚  陈敬之  
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将促使企业家把更多的才能配置到生产性活动中;反之,不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则会促使企业家把更多的才能配置到非生产性活动中。因此,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能够促进企业家精神的繁荣。文章使用4期CGSS调查数据研究证实,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可显著提高个人的创业概率,平均而言,产权保护指数每提高一个标准差,个人的创业概率将会提高0.8个百分点左右。但是,产权保护制度对个人创业概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显著提高"低收入组"的创业概率,但对"高收入组"创业概率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显著提高了个人从事"自我雇佣"的创业概率,但对个人从事"自己是老板"的创业概率的影响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潘春阳  何立新  
本文从中国居民再分配偏好较高这一现状出发,致力于从"个人利益"和"分配公平"两个角度对其进行解释。根据Roemer的理论,本文从"成功可控性"的角度构造了反映居民分配公平观念的变量,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的数据和有序选择模型进行实证,我们发现: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不但存在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也有显著的追求分配公平的动机,越认为"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明才智"、"社会关系"、"认识有权的人"或"命运"对事业成功重要的居民,再分配偏好越高,而越认为"努力工作"和"政治表现"对事业成功重要的居民再分配偏好越低。本文还对模型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考察,增强了结论的稳健性。总之,保障社会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韦宏耀  钟涨宝  
本文利用1989-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运用基于回归的夏普里值分解等方法,研究了中国家庭非金融财产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989-2011年间,中国家庭非金融财产水平高速增长,但非金融财产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变化趋势。其中,城市家庭非金融财产差距呈现整体缩小趋势,农村却处于持续扩大状态之中。其次,从影响因素来看,人均年龄和家庭规模是产生家庭非金融财产差距的最重要决定因素,但随着家庭人口数的下降,家庭规模对家庭非金融财产差距的百分比贡献率在逐渐下降。教育和收入对家庭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韦宏耀  钟涨宝  
本文利用1989-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运用基于回归的夏普里值分解等方法,研究了中国家庭非金融财产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989-2011年间,中国家庭非金融财产水平高速增长,但非金融财产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变化趋势。其中,城市家庭非金融财产差距呈现整体缩小趋势,农村却处于持续扩大状态之中。其次,从影响因素来看,人均年龄和家庭规模是产生家庭非金融财产差距的最重要决定因素,但随着家庭人口数的下降,家庭规模对家庭非金融财产差距的百分比贡献率在逐渐下降。教育和收入对家庭非金融财产差距的百分比贡献率则不断提高,并在2006-2011年间取代年龄和家庭规模成为最重要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