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30)
2023(16173)
2022(14125)
2021(13042)
2020(10942)
2019(24810)
2018(24603)
2017(47273)
2016(25659)
2015(28692)
2014(27984)
2013(27374)
2012(24534)
2011(22086)
2010(21783)
2009(20452)
2008(19583)
2007(17004)
2006(14802)
2005(12923)
作者
(71149)
(58993)
(58676)
(55833)
(37560)
(28327)
(26725)
(23088)
(22470)
(20944)
(20130)
(19806)
(18544)
(18260)
(18118)
(18019)
(17855)
(17564)
(16825)
(16748)
(14505)
(14379)
(14002)
(13381)
(13096)
(13074)
(13020)
(13004)
(11793)
(11680)
学科
(95748)
经济(95611)
管理(79407)
(73374)
(62664)
企业(62664)
方法(44628)
数学(38237)
数学方法(37800)
(28182)
(26332)
中国(25052)
业经(23523)
(21741)
(20407)
(18199)
财务(18123)
财务管理(18088)
(17496)
地方(17490)
贸易(17488)
理论(17178)
农业(17149)
企业财务(17130)
(17005)
环境(15926)
(15725)
技术(15652)
(15601)
银行(15551)
机构
大学(355494)
学院(354452)
管理(141782)
(138325)
经济(135320)
理学(123582)
理学院(122237)
管理学(120122)
管理学院(119466)
研究(113187)
中国(83601)
(74365)
科学(69914)
(65878)
(55231)
(54590)
财经(52876)
业大(52706)
中心(51680)
(50826)
研究所(50332)
(48054)
(46670)
师范(46257)
北京(46212)
农业(42731)
经济学(41722)
(41207)
(41025)
财经大学(39458)
基金
项目(246923)
科学(195093)
研究(183015)
基金(179600)
(155583)
国家(154279)
科学基金(133529)
社会(115780)
社会科(109703)
社会科学(109678)
(96425)
基金项目(95373)
自然(86240)
教育(84742)
自然科(84219)
自然科学(84203)
自然科学基金(82669)
(80911)
编号(75678)
资助(72797)
成果(61068)
重点(54919)
(54492)
(51933)
(51719)
课题(51079)
创新(48329)
(48181)
国家社会(47490)
教育部(47318)
期刊
(149017)
经济(149017)
研究(102633)
中国(65260)
学报(55192)
(51238)
管理(51227)
科学(50051)
(49356)
大学(42228)
教育(41533)
学学(39569)
农业(34090)
技术(30100)
(28134)
金融(28134)
业经(25810)
财经(25579)
经济研究(23932)
(21772)
图书(19089)
问题(19014)
理论(17196)
(17148)
科技(16950)
(16521)
技术经济(16121)
实践(15780)
(15780)
商业(15689)
共检索到505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清逸  罗敬蔚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对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和经营活动有着重要影响。然而,数据要素由于定价机制的缺乏导致流动性不足,进而导致数据的价值无法被完全发掘利用。数据要素由于具有价值不确定性、难以鼓励复用等特征,传统方法难以形成合理可用的数据要素定价机制。基于数据本身生命周期过程和数据价值链进行定价,可以解决数据在流通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动态完整评估数据要素的实际价值,从而得到更为科学、稳定、可靠的价格形成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欧阳日辉  龚伟  
数据产品是数据资源商品化后的标准产品或服务,是数据价值化、资产化的载体,也是数据要素市场的主要交易标的。数据产品定价是数据要素交易的基础。数据要素定价机制是一系列制度安排,数据要素价值和市场评价贡献是其核心因素。数据要素定价机制沿着“价值形成—价格发现—竞价成交”的路径演进,包括数据要素价值的形成机制、发现机制和竞价机制。数据要素的价值在交易场景和非交易场景下形成,基于场景的交易是数据要素价值变现的主要途径。场景、供求关系、定价方法和定价估值体系,是数据产品价格的主要量化和发现渠道。数据要素市场竞价机制发挥作用,主要依靠多层次交易市场、合理的竞价模式和有效的交易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定价机制,应加快数据交易的技术、产品和管理的“标准基建”,构建科学的数据资产估值指标体系,培育和建设多层次数据交易市场,建立健全政府对数据要素价格的监督和调控机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翔   田晓轩   厉克奥博   陈斌开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对数据要素规模及其收入分配进行估计与分析,有助于正确理解当前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基础。现有研究大多重视数据要素的生产成本或市场价值,缺乏基于信息价值链视角构建的、充分考虑数据价值形成与释放全过程的估计方法。通过改良现有估计方法并对2012—2019年各省份数据要素投资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2019年中国的数据要素投资达到2.05万亿元,较2012年的8712亿元扩大1.35倍,年平均增速达13.02%;中国数据要素投资表现出显著的区域不均等特征,将可能导致各省份数据要素存量差距不断拉大,不利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上结果充分说明,数据要素在经济增长与初次收入分配中的重要性均不断提升,相关基础制度与政策措施应尽快落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贺娅萍  
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政治和安全形势打破了传统的国际循环,大规模科技创新活动驱动全球价值链发生解构与重塑。经济增长的理论逻辑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资本-劳动-技术”范式向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复合要素”范式转变,其中具有显著溢出效应的数据成为关键要素,推动全球价值链重构走向。文章通过构建嵌入数据要素的广义生产函数分析数据新要素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效应,并将全球经济失衡下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变化效应和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引入全球价值链重构计量模型,考察数据生产要素对不同类型国家、不同制造业行业影响效应的异质性,探究数据要素推动国际分工格局演变的内在机制。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世界经济失衡倒逼了全球价值链体系发生重构,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和新优势构建,加速了全球价值链体系调整步伐,并且数据要素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效应表现出国家和行业异质性特征。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赵丽芳   林立   李金璞  
<正>2023年8月,财政部会计司发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标志着企业数据资源满足资产确认条件的可以成为企业的资产。同年9月,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印发了《数据资产评估指导意见》(简称《意见》),以规范数据资产评估执业行为。资产评估服务于资产流通交易体系,涵盖企业融资、出资入股、并购重组、破产清算等多种经济活动。根据《意见》,企业可以选择成本法、收益法或市场法来进行数据资产评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牛蕊  范世铖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全球价值链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对企业要素报酬会产生深度影响。本文从企业层面出发,通过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全球价值链嵌入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对要素报酬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和劳动市场分割有利于企业劳动报酬提高,但对企业资本报酬有负向影响;全球价值链与劳动市场分割对资本密集型企业劳动报酬正向影响更大,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报酬更易受到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负向影响,且资本密集型企业资本报酬受到劳动市场分割的负向影响更大,同时全球价值链嵌入和劳动市场分割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显著大于国有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和劳动力市场分割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资产增长率来改善企业劳动要素报酬并降低企业资本报酬,其作用在资本密集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
[期刊] 征信  [作者] 蒋冰晶  
信用数据开放有助于国家全面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信用经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展开全新的国家治理。信用数据多数携带信用主体信息,无法全部开放,应当根据信用数据的类型区分数据开放等级,分别进行全社会开放、有条件有期限开放、约定模式开放、自愿开放等,平衡权利保障和数据供给。同时,通过完善信用数据开放机制、技术、标准来保障和提升信用数据开放质量。信用数据开放后,信息泄露案件发生概率加大,可能带来"权利黑箱"和"强权控制",可能扩大资源差距。需要明确信用数据开放中安全义务主体与内容、重视行政监管、建立成本与效益评价标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松  孙京洲  童天宜  
本文以全球价值链为研究视角,引入技术差距、吸收能力和全球价值链地位三个变量,通过内部知识累积效应、外部知识互补效应、内部知识替代效应以及外部知识竞争效应的综合分析,构建技术赶超机制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从而为我国技术赶超提供经验借鉴,其结论如下:(1)技术差距缩短与后发国家全球价值链地位呈倒“U”型关系;(2)吸收能力提升与后发国家全球价值链地位呈正“U”型关系;(3)在吸收能力低和技术差距大时,提高吸收能力会抑制后发国家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反之,提高吸收能力会提升后发国家全球价值链地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冯玮麟  海峰  
应急物资保障管理是突发公共事件中实施救助处置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直接影响紧急救援的反应速度和应急成效。然而,应急物资保障管理是一体化、多维度的运行系统,某一环节的缺失或效力不足都会影响到整个体系的运行成效。基于价值链理论视角,结合疫情防控中应急物资保障实践,对应急物资保障管理机制进行深入探究。从决策层、管理层和运行层3个维度建立应急物资保障管理价值链模型,深度剖析我国应急物资管理在协同保障过程中各环节的价值作用。研究发现,外部要素主导指挥的决策驱动系统、辅助要素强力支撑的决策调控系统以及基本要素相互调适的决策核心系统,共同构成完整的应急物资保障管理价值链及决策机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提升应急物资援助效力、完善国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供借鉴。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董虹蔚  孔庆峰  
本文对金砖国家经贸合作的研究视角从传统贸易转向增加值贸易和价值链分工与生产,在Wang (2017a、b)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生产长度和生产位置指标基础上,构建了衡量区域价值链合作程度与位置的相关指标,并对金砖国家的区域价值链合作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测算与分析。金砖国家的全球价值链生产和区域价值链合作在2000~2014年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是区域价值链合作的增长趋势超过与区域外国家的价值链合作,发达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与生产也逐渐向金砖国家转移。从价值链生产位置来看,金砖国家在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都具有价值链合作的经济基础,并可以通过产业间分工、价值链上下游分工和分工环节的细化三种方式实现区域价值链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在价值链合作视角下,金砖国家之间具有更多的合作潜力和合作动力。本文的研究为金砖国家的区域价值链合作机制设计提供了经验支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邢向阳  郝索  韩先锋  
本文基于价值链的视角,分析了2004—2010年中国工业全要素R&D双环节效率变动的时序特征、动力源泉及行业差异。研究表明:2004—2010年中国工业全要素R&D双环节效率均呈现技术效率推动与技术进步抑制的增长模式;转换环节的R&D创新活动呈现显著的规模不经济特征,而转化环节的R&D创新活动表现为明显的规模经济特征;细分行业全要素R&D双环节效率增长存在显著的"背离"特征。进一步考察了碳排放强度对中国工业全要素R&D双环节效率的影响,发现碳排放强度对R&D双环节创新活动影响显著且存在较大差异;最后指出了提升中国工业全要素R&D双环节效率水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卓   李海涛  
审计整改作为审计工作的落脚点和价值核心,在政策层面、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中还缺乏系统、有效的机制,导致审计发现问题“怎么改”缺乏科学理论及最佳实践。研究设计有效、可行的审计整改模型,对发挥审计工作价值尤为必要。文章基于价值链理论,参照质量管理领域双五归零方法,构建审计整改6R机制模型;并基于中国商飞的审计整改实务数据,对模型的价值进行假设验证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审计整改6R机制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六个要素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且单个要素价值趋势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形态规律,符合微笑曲线趋势。研究从定量视角对审计整改要素进行考察,拓展了审计整改方法,丰富了审计整改理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建华  赵英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借鉴并拓展Los et aL(2015)和timmer et aL(2014)的方法,测度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和要素收入份额,并构建一国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指数。通过分析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得到结论:整体来看,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要素结构在不断优化,中国在分工中的相对地位基本保持不变;分行业来看,中国大部分行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在增加,其中分工程度最深的是电子制造业且中国在电子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呈现上升趋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苏燕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已成为基础性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探讨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的实现机理,揭示数据要素驱动企业价值创造的微观机制,有助于企业树立数字经济时代的竞争优势。本文基于数据生产要素的经济特征,从集聚化、能力化、融合化、价值化四个维度揭示数据要素化的实现机理,并构建多主体参与、数据要素驱动、全要素共同作用的数据要素价值创造机制,提出集聚、融合、协同的数据要素价值创造实现方式。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管理启示:设计“业务—数字”双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业务与数字化协同发展;提升企业“数实融合”能力,形成以数据驱动的数字化经营模式;培育多元参与、网络化协同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牛艳芳  冯占国  孟祥宇  
大数据时代的审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级审计机关正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和思维,探索审计组织模式和技术方法创新,推动数字化审计工作取得新突破。我们借鉴《大数据标准白皮书》提出的大数据标准参考框架并应用到大数据审计工作中,从大数据价值链视角审视我国政府审计大数据工作构成,认为纵向IT价值链的技术支持和横向信息价值链的大数据生命周期的科学安排,以及价值链活动中六大角色的各尽其责,才能有助于获取大数据价值,并以山东省审计厅开展的大数据工作为例,列举六大角色在IT价值链和信息价值链活动中的各项创新举措及取得的成效,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