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78)
- 2023(15809)
- 2022(13268)
- 2021(12121)
- 2020(10075)
- 2019(22858)
- 2018(22212)
- 2017(42985)
- 2016(23019)
- 2015(25562)
- 2014(25050)
- 2013(24866)
- 2012(22503)
- 2011(20192)
- 2010(20082)
- 2009(18458)
- 2008(17011)
- 2007(14637)
- 2006(12669)
- 2005(10861)
- 学科
- 济(88492)
- 经济(88398)
- 管理(64942)
- 业(64032)
- 企(53100)
- 企业(53100)
- 方法(42458)
- 数学(37455)
- 数学方法(37019)
- 中国(28100)
- 融(27217)
- 金融(27213)
- 银(25487)
- 银行(25419)
- 财(24577)
- 行(24497)
- 农(24019)
- 业经(21017)
- 地方(19736)
- 学(19507)
- 制(18483)
- 贸(17212)
- 贸易(17199)
- 农业(16745)
- 易(16732)
- 务(16349)
- 财务(16286)
- 财务管理(16265)
- 企业财务(15537)
- 理论(14868)
- 机构
- 大学(321691)
- 学院(320624)
- 管理(127429)
- 济(126523)
- 经济(123840)
- 理学(111959)
- 理学院(110747)
- 管理学(108680)
- 管理学院(108143)
- 研究(106347)
- 中国(82989)
- 科学(68610)
- 京(67070)
- 农(58696)
- 财(56906)
- 所(53277)
- 业大(53257)
- 中心(50037)
- 研究所(49399)
- 财经(46826)
- 农业(46571)
- 江(44351)
- 经(42770)
- 北京(41723)
- 范(40002)
- 师范(39472)
- 经济学(38718)
- 院(38583)
- 州(36761)
- 经济学院(35381)
- 基金
- 项目(231954)
- 科学(181049)
- 基金(168829)
- 研究(163119)
- 家(149775)
- 国家(148540)
- 科学基金(126933)
- 社会(103266)
- 社会科(98103)
- 社会科学(98077)
- 省(91105)
- 基金项目(90519)
- 自然(84754)
- 自然科(82803)
- 自然科学(82779)
- 自然科学基金(81269)
- 划(76877)
- 教育(73868)
- 资助(68928)
- 编号(64882)
- 重点(52072)
- 成果(50314)
- 部(49931)
- 发(49150)
- 创(48832)
- 创新(45586)
- 科研(45106)
- 课题(44239)
- 计划(43735)
- 国家社会(42859)
- 期刊
- 济(127082)
- 经济(127082)
- 研究(89581)
- 学报(58287)
- 中国(56471)
- 农(52248)
- 科学(50430)
- 管理(43782)
- 大学(43045)
- 财(41432)
- 学学(41158)
- 融(38644)
- 金融(38644)
- 农业(35524)
- 教育(29966)
- 技术(25312)
- 财经(22137)
- 业经(21447)
- 经济研究(21339)
- 经(18852)
- 业(18066)
- 科技(16861)
- 问题(16578)
- 理论(15827)
- 版(15797)
- 业大(15694)
- 技术经济(14667)
- 实践(14600)
- 践(14600)
- 图书(14569)
共检索到451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思思
数实融合依托网络化、智能化、实体化特性,促进产业现代化发展,为达成共同富裕目标奠定生产力基础。选取2002—2023年30个省份数实融合指数和共同富裕指数,从影响机制与空间溢出特性视角出发,实证检验数实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实融合可促进共同富裕,且乡村振兴和产业结构升级在其中发挥正向中介效应;数实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即数实融合不仅带动本地区共同富裕,还可促进周边地区共同富裕。基于此,应深入推进数实高质量融合、加快乡村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加速促进数智产业结构升级,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思思
数实融合依托网络化、智能化、实体化特性,促进产业现代化发展,为达成共同富裕目标奠定生产力基础。选取2002—2023年30个省份数实融合指数和共同富裕指数,从影响机制与空间溢出特性视角出发,实证检验数实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实融合可促进共同富裕,且乡村振兴和产业结构升级在其中发挥正向中介效应;数实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即数实融合不仅带动本地区共同富裕,还可促进周边地区共同富裕。基于此,应深入推进数实高质量融合、加快乡村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加速促进数智产业结构升级,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珂琦
数实产业技术融合是中国形塑全新发展格局,探寻公平与效率间最佳动态平衡点,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原生动能。选取2012—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港澳台除外)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以及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内在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可助力城乡共同富裕,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助力作用在不同地理区位与产业结构地区呈现出异质性影响范式,具体表现为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胡焕庸线”西北地区、低产业结构地区城乡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更强。机制检验显示,数实产业技术融合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城乡共同富裕。调节效应与门槛效应检验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可增强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助力作用,且在跨越10.2375门槛值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效能更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曦昊 纪明 许贵林
文章基于供需双侧视角阐明新基建影响共同富裕的机理,利用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及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与多层线性模型,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估计新基建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机制,并探讨其非线性特征、空间效应与异质性。结果表明:(1)新基建能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并能建立通过就业结构、资源配置与技术进步助力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2)新基建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跨越门槛值后显著提升,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在新基建类型异质性分析中,信息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的助力作用较强。另外,在考虑到新基建发展受微观个体技术接受度影响并根据个体受教育程度进行微观样本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更容易适应并接受新基建发展带来的变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光晖
选取2011—2022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企业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可以显著促进企业共同富裕,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中介机制检验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在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和企业共同富裕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民营企业、中小规模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持续优化数实产业技术融合环境,逐步完善绿色技术创新多元发展机制,制定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差异化发展策略的建议,以期为实现企业共同富裕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光晖
选取2011—2022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企业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可以显著促进企业共同富裕,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中介机制检验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在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和企业共同富裕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民营企业、中小规模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持续优化数实产业技术融合环境,逐步完善绿色技术创新多元发展机制,制定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差异化发展策略的建议,以期为实现企业共同富裕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焦青霞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产业融合赋能农村共同富裕的效应、机制和异质性。研究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村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维度的促进作用从强到弱依次为富裕度、群体共同度、区域共同度。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创业活跃度在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起着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这主要是因为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村共同富裕存在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农村创业活跃度和农村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程明 方青 吴波
共同富裕内蕴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双重目标,是包含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整体性富裕”社会形态。城乡发展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首要制约因素。城乡融合发展旨在解决共同富裕中“城兴乡衰”、城乡失衡等结构性困境,从而突破西方“富者更富,贫者更贫”的资本主义制度定律。文章廓清了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的逻辑关联,基于政府、市场与社会多元共治视角阐释了城乡融合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机理脉络,将共同富裕解构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和有爱社会协同共治的渐进式过程。城乡融合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在于:加快城乡产业深度融合,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加快城乡要素畅通流动,激发共同富裕内在动能;加快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确保共同富裕起点公平;加快城乡生态共保共享,拓展共同富裕时代内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琴 李敬 刘洋
文章基于2019年我国23个省份1402个县(市、旗)的截面数据,利用多重中介模型和空间截面杜宾模型系统研究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的影响与作用机理。首先,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过,增长(即“富裕”)效应和分配(即“共同”)效应均存在区域异质性。其次,农村产业融合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城镇化水平两个渠道推动县域共同富裕。最后,全国及三大地区层面的共同富裕都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且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存在区域异质性。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向云 陆倩 李芷萱
数字经济正在引领中国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已经成为推进共同富裕发展的新动能。本文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三个维度测度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从总体富裕和共享富裕两个维度测度了共同富裕发展水平,进而利用2011—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发展,既具有提升总体富裕水平的“做大蛋糕”效应,又具有推进共享富裕的“分好蛋糕”效应,但目前“做大蛋糕”效应更强。(2)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重要传导机制,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可加快共同富裕发展。(3)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发展的效果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在西部地区、数字产业化维度和数字经济高水平发展阶段的赋能效果更明显。上述结论对探索我国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娟娟 于涛 吴菲
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同向变化使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可能性。为了验证这一假设,运用熵权分析、计量分析和门限模型对2013—2021年数字经济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共同富裕具有多维性,共同富裕应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在我国可以划分为经济引领型、文化引领型、社会引领型和生态引领型4种类型。数字经济赋能文化引领型、经济引领型和社会引领型共同富裕的效应更大,政府干预和居民消费对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存在一定的抑制性,加快外贸和第三产业提质增效有助于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效应发挥。区域发展阶段对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存在强劲作用,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存在双重门限和滞后性,滞后一期能够使赋能效果覆盖全国,内蒙古、贵州等9省(区)可以达到单一门限的共同富裕水平。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共同富裕 门限 区域比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为杰 段鸿梅
在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基础上,对我国285个地级市的共同富裕水平进行测算,并探讨了其分布演化趋势。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作用机制和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2011—2019年我国的共同富裕水平整体上有显著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共同富裕的发展性和共享性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的3个子维度指数——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创新创业活跃度和缓解融资约束来促进共同富裕。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机制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东 李琳
以县域为载体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基于2006-2021年我国1672个县域数据,构建城乡产业融合影响共同富裕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渠道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正U”型非线性特征,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县域城乡产业融合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企业引培来推动共同富裕,但只有当县域城乡产业融合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成立。此外,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在区域和城乡产业融合类型层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且县域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合适的城乡产业融合模式。据此,要加快推进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并优化县域金融扶持政策和加强企业引培力度,优化城乡产业空间布局,探索差异化城乡产业融合模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东 李琳
以县域为载体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基于2006-2021年我国1672个县域数据,构建城乡产业融合影响共同富裕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渠道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正U”型非线性特征,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县域城乡产业融合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企业引培来推动共同富裕,但只有当县域城乡产业融合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成立。此外,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在区域和城乡产业融合类型层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且县域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合适的城乡产业融合模式。据此,要加快推进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并优化县域金融扶持政策和加强企业引培力度,优化城乡产业空间布局,探索差异化城乡产业融合模式。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建华 鞠智超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供更加平等、便捷的信贷融资机会,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已成为弥合城乡发展“鸿沟”、扎实推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加速器。立足于2012—2022年30个省区市(港澳台藏除外)面板数据,借助空间计量模型系统考察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共同富裕的逻辑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共同富裕均存在空间相关性。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够有效推动本地区城乡共同富裕,还可正向赋能毗邻地区城乡共同富裕。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在东部地区与要素错配程度低地区更为显著。传导机制检验结果证实,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城乡共同富裕。进一步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随着金融监管程度不断加深,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城乡共同富裕的正向影响逐步强化。研究结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城乡共同富裕提供有力参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