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50)
2023(9933)
2022(8873)
2021(8462)
2020(7092)
2019(16423)
2018(16540)
2017(31671)
2016(17438)
2015(19629)
2014(19610)
2013(19210)
2012(17586)
2011(15591)
2010(15468)
2009(13749)
2008(13385)
2007(11463)
2006(9743)
2005(8311)
作者
(51126)
(42219)
(42013)
(39794)
(27075)
(20330)
(19052)
(16838)
(16022)
(14987)
(14693)
(14178)
(13357)
(13307)
(12971)
(12885)
(12830)
(12577)
(12026)
(12009)
(10564)
(10328)
(10237)
(9560)
(9497)
(9424)
(9387)
(9257)
(8451)
(8416)
学科
(64223)
经济(64155)
管理(47951)
(44856)
(38043)
企业(38043)
方法(32515)
数学(28346)
数学方法(27697)
(17310)
(16292)
(15488)
中国(15468)
业经(14160)
地方(12953)
理论(12153)
(11301)
农业(10955)
(10755)
贸易(10750)
技术(10536)
(10408)
(10396)
环境(10386)
财务(10346)
财务管理(10329)
(10065)
企业财务(9749)
教育(9239)
(9184)
机构
大学(241887)
学院(240314)
管理(97501)
(86270)
理学(85359)
理学院(84383)
经济(84120)
管理学(82637)
管理学院(82228)
研究(79229)
中国(56998)
科学(53752)
(52387)
(40419)
(40201)
业大(39342)
(38495)
研究所(37504)
中心(35770)
(33680)
北京(33001)
(32609)
师范(32276)
农业(31803)
财经(31662)
(29518)
(28787)
(28056)
技术(26979)
师范大学(26280)
基金
项目(173734)
科学(135230)
基金(124794)
研究(124303)
(109847)
国家(108958)
科学基金(93114)
社会(74466)
社会科(70413)
社会科学(70394)
(68433)
基金项目(67531)
自然(63690)
自然科(62174)
自然科学(62161)
自然科学基金(61002)
(58047)
教育(56854)
资助(51649)
编号(51302)
成果(40968)
重点(38932)
(37161)
(36247)
(35703)
课题(34999)
科研(34019)
创新(33234)
计划(32563)
大学(32065)
期刊
(90264)
经济(90264)
研究(66590)
学报(42209)
中国(41451)
科学(38160)
(35306)
管理(34209)
大学(31052)
学学(29215)
教育(28055)
(27605)
农业(25399)
技术(21493)
(15434)
金融(15434)
业经(14885)
图书(14734)
财经(13924)
经济研究(13772)
(12794)
科技(12792)
理论(12485)
实践(11818)
(11818)
资源(11754)
(11606)
问题(11457)
技术经济(11382)
业大(11373)
共检索到334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汗青  沈佐锐  于新文  
用虫体面积、周长等 1 1项数学形态特征对 40种昆虫实现自动鉴别 ,得出了各项数学特征的权重。在昆虫的自动鉴别中 ,1 1项特征所起的作用大小为 :面积 >偏心率 >形状参数 >周长 >纵轴长 >孔洞数 >横轴长、似圆度 >叶状性 >圆形性 >球状性。以面积、周长等数学形态特征为分类依据 ,对隶属 8目 2 5科的 40种昆虫进行了二叉式分类 ,并以此为鉴别机理 ,实现了对昆虫自动识别软件 Bug Visux的升级 ,使其能够自动鉴别的昆虫种类由 3种增加到 40种 ,准确率达到 97.5%。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小娜  高灵旺  黄大庄  王志刚  沈佐锐  
在科分类阶元上以鳞翅目灯蛾科、刺蛾科、枯叶蛾科、天蛾科、舟蛾科和夜蛾科6科33种蛾类昆虫为研究对象,提取其前后翅图像数学形态特征即偏心率、球状性、叶状性、似圆度、矩形度、延长度和不变矩Hu1、Hu2等共计26项,分析这些特征参数在科级阶元上分类的可行性、可靠性和重要性。结果表明,筛选出6项特征参数作为科级阶元分类鉴别的指标,它们作用的大小依次为(FW矩形度、HWHu2和HW似圆度)>FW似圆度>(FWHu6和FWHu5),回归判别和交叉判别结果的正确率分别为100%和87.9%。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小娜  黄大庄  沈佐锐  王志刚  高灵旺  
以农林业主要蛾类害虫为研究对象,应用其翅的数学形态特征在总科阶元上进行分类鉴定。对鳞翅目5总科40种蛾类的右前翅和右后翅的偏心率、球状性、叶状性、似圆度、矩形度、延长度以及不变矩Hu1、Hu2等共计26项与大小和方向均无关的数学形态特征,利用方差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论证各项数学形态特征在总科阶元上进行分类的可行性、可靠性和重要性,并且从数学形态学角度对同阶元昆虫类群的亲缘关系做了描述。结果表明:在总科阶元上可筛选出6个形态特征作为分类变量,它们的作用大小依次为:(FW矩形度、FWHu5、HW偏心率)>HW似圆度>(HW矩形度、HWHu5),回归判别和交叉判别的结果其正确率分别为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小娜  黄大庄  沈佐锐  高灵旺  
为对夜蛾翅脉特征进行分类研究,以6种夜蛾右前翅的翅脉为研究对象,利用tpsDig2软件在夜蛾翅室周围翅脉交叉点处提取标记点,利用普氏叠加分析消除标记点数据中的非形状因素信息,计算出相邻翅脉交点间的距离作为特征参数,利用方差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论证各项特征参数对6种夜蛾进行分类的可行性、可靠性和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7个特征参数可作为分类变量,它们的作用大小依次为:(dis67、dis71)>dis34>(dis23、dis12)>(dis45、dis56),原始判别和交叉判别结果的正确率分别为99.4%和99.4%。这充分证明了蛾翅翅脉的特征变量可用于蛾类昆虫的分类鉴定研究。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健  徐杰  包秀国  周若华  颜永红  
语种识别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提取语音信号中的语种鉴别性信息。近期,音素对数似然比(phone log-likelihood ratio,PLLR)的新特征被引入语种识别领域,并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该文利用F比方法分析了PLLR特征向量各维的语种鉴别性大小,提出了加权音素对数似然比(weighted PLLR,WPLLR)特征,赋予PLLR特征中含有较多语种鉴别性信息的分量较高的权重。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署(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涛  黄志嘉  朱映  林娜  肖强  何余容  温秀军  
国内外对于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最为详细。本文阐述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活性组分的最新分类进展,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TypeⅠ、TypeⅡ、TypeⅢ、Type 0 4类。其中:Type I为分子结构具有末端功能团的C_(10)—C_(18)醇、醛、醋酸酯类化合物,分布于多个鳞翅目总科中; TypeⅡ为C_(17)—C_(23)的不饱和碳氢化合物以及相对应的环氧衍生物,广泛分布于尺蛾总科中; TypeⅢ为携带1个或多个甲基分支的C_(17)—C_(23)化合物,仅出现在少数的鳞翅目昆虫中;而Type 0为与植物挥发物结构类似的短链仲醇或酮类化合物,分布于进化上较为原始的昆虫中。尺蛾总科作为鳞翅目昆虫的第三大科,目前共计93属158种尺蛾的性信息素组分得到鉴定,其性信息素组分中除了姬尺蛾亚科以TypeⅠ为主以外,灰尺蛾亚科、尺蛾亚科、沙尺蛾亚科、花尺蛾亚科、星尺蛾亚科均是以TypeⅡ为主。尺蛾科昆虫性信息素组分碳链较长,结构复杂,多数为不饱和烃类化合物(TypeⅡ型),严重影响了全球尺蛾类性信息素组分的化学鉴定及野外应用,通过分析对已鉴定的尺蛾性信息素组分及结构特征,明确其性信息素组分化合物的双键位置、环氧结构和手性构象,以及在各亚科、属、种之间的分布特征,并探讨我国重要尺蛾(茶尺蠖、国槐尺蠖、银花尺蠖、油桐尺蠖、春尺蠖等)的性信息素研究情况,可为今后鉴定未知尺蛾性信息素活性组分,以及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对尺蛾类害虫进行有效的绿色防控等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新文  沈佐锐  高灵旺  李志红  
为进行昆虫图象的识别和分类 ,对昆虫图象几何形状特征的提取及测量进行了研究。提取了区域面积、边界周长、孔洞数、偏心率、形状参数、圆形性、似圆度、球状性和叶状性 9个直观易测的特征。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对这些特征进行筛选得到 6个具有判别意义的特征 ,分别为区域面积、偏心率、形状参数、周长、似圆度、叶状性 ;剔除了与似圆度具有相关性的圆形性和球状性等特征。利用这 6个特征对 3种昆虫进行了识别 ,准确率均达到10 0 % ,表明本研究所提取的 6个昆虫图象特征用于昆虫图象识别是有效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申思凡  张真  孔祥波  刘福  张苏芳  
嗅觉在昆虫的生存和种群繁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嗅觉感受神经元的多种蛋白质共同参与嗅觉识别过程,包括:气味结合蛋白(OBP)、气味受体(OR)、气味降解酶(ODE)、化学感受蛋白(CSP)和感受神经元膜蛋白(SNMP)等。OR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其所介导的气味分子与嗅觉神经元的专一性结合是昆虫行使嗅觉功能的重要基础。由于昆虫OR结构与其他脊椎动物OR结构不同,一直不能通过同源克隆的方式获得,其发现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间。昆虫OR可以分为2大类,第1类是识别各种气味分子的功能受体,第2类是没有气味分子识别功能,与其他功能受体共表达,协助其他功能受体完成对气味分子的识别。关于OR的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鉴定和功能分析方面。OR的功能分析目前常用的有3种体外表达系统,分别是爪蟾卵母细胞表达系统、异源细胞表达系统和果蝇空神经元表达系统。RNAi和Crispr/Cas9作为活体研究基因功能的方法,也在某些物种中用于OR基因的功能研究。昆虫OR作用机制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一些模式物种中,林业昆虫作为一类重要的昆虫,其OR研究起步较晚,且主要集中在OR基因鉴定上,功能研究相对较少。气味受体的研究为害虫嗅觉调控和种群控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值得进一步加强机制研究和防控技术开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青  吕军  杨保军  薛杰  郑宏海  唐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逐步走向数字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昆虫自动识别和计数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论文综述了国内外基于图像的昆虫自动识别与计数技术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应用,概述了各种方法的原理,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最后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桂林  邓望喜  
对湖北省17个地区中药材贮藏期昆虫群落的调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测定了它们的多样性(H')、均匀度(J')和丰富度(S)3个指标,并应用Mountford的相似性指数(I)对昆虫群落进行数量分类,从17个昆虫群落中分离出4个特殊群落;同时应用上述3个指标,对群落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将17个中药材贮藏期昆虫群落分为7个类型,比较了以上2种分类方法的优点。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小林  林大辉  李威  黄世国  
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架构建立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用户通过客户端输入昆虫图像并上传到服务器;通过服务器端建立昆虫图像数据库,提取昆虫的不变矩纹理特征,计算待识别昆虫与数据库中昆虫的相似程度,获得识别结果并反馈给用户.结果表明,昆虫识别准确率为7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艳玲  江世宏  杨长举  
通过统计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昆虫标本室、华中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应用工程系昆虫标本室叩甲科昆虫定名标本和相关资料,分析了中国叩甲科昆虫属的区系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除异角叩甲亚科Pityobiinae在古北界没有分布外,其余11个亚科在东洋界和古北界均有分布;东洋界的特有属很多,达到64属,占到总数的一半(50%)。从各区的分布情况看,分布于华南区的属最多,达到100属,占总数的78.1%;华北区和青藏区分布的属最少,分别只有21和14个属,分别占总数的16.4%和10.9%。中国叩甲科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共有37个分布型,其中华南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法圣  李志红  彩万志  杨定  
本文报道了中国目昆虫分类研究的立题背景、研究历史、研究方法与内容以及研究成果等。经过40多年的研究,先后共发表新种1524个、新属98个、新族7个、新亚科12个、新名3个,使中国虫齿目达到3亚目27科166属1588种,为世界已知种类的29.2%;提出了目下亚目、总科及科级分类新系统;全面分析了中国目昆虫的区系地理分布;提出,在区系分布中"交叉分布率愈低,特有物种愈丰富;区系分布差别愈显著,物种多样性也愈显著"。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伏建国  刘金良  杨晓军  安榆林  骆嘉言  
木材识别技术的进步对于木材科学的发展及保护森林资源意义重大。随着木材DNA提取方法的不断突破,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始应用于木材及木制品的材种鉴定及来源地识别,这对于阻止木材的非法砍伐及贸易具有重要意义。对近年来研究者在木材分子识别技术领域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木材DNA提取常用的方法、存在的困难、改良的措施及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DNA质量;在木材树种鉴定方面,主要介绍了微卫星、单核苷酸多态性和DNA条形码技术的应用进展;列举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木材来源地的鉴定中的成功案例;最后,分析了木材分子识别技术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莫富传  娄策群  
[目的/意义]近年来,分析研究某学科或领域的研究热点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但并未系统地对基于高被引论文的研究热点识别方法进行过论证。[方法/过程]从高被引论文的广泛影响力、高被引论文与引证文献的主题相关性、引证文献之间的主题相关性、高被引论文有较大引文网络4个方面论证基于高被引论文研究热点识别的理论依据,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高被引论文的特点,探讨了高被引论文选取、主题识别和热度评判较为适用的方法。[结果/结论]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论证了基于高被引论文的研究热点识别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