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4)
2023(387)
2022(320)
2019(492)
2018(528)
2017(1079)
2016(636)
2015(782)
2014(854)
2013(825)
2012(867)
2011(825)
2010(845)
2009(711)
2008(726)
2007(621)
2006(588)
2005(550)
2004(490)
2003(429)
作者
(2182)
(1779)
(1752)
(1739)
(1156)
(867)
(775)
(711)
(691)
(679)
(635)
(601)
(578)
(578)
(573)
(567)
(502)
(496)
(491)
(491)
(468)
(455)
(449)
(438)
(418)
(409)
(395)
(387)
(385)
(362)
学科
(4133)
经济(4131)
方法(2759)
数学(2679)
数学方法(2240)
统计(1676)
中国(1498)
管理(1415)
(1005)
(938)
(776)
(740)
贸易(740)
(738)
企业(738)
(733)
理论(675)
(661)
(504)
(463)
教育(450)
(449)
金融(449)
(441)
业经(440)
地方(438)
银行(438)
财政(433)
(425)
(420)
机构
大学(10966)
学院(10533)
(4774)
经济(4675)
管理(3779)
研究(3645)
理学(3325)
理学院(3271)
管理学(3028)
管理学院(3002)
中国(2721)
(2585)
科学(2382)
(2350)
统计(2337)
财经(2126)
(1901)
(1820)
(1714)
研究所(1714)
(1667)
师范(1662)
中心(1621)
经济学(1583)
北京(1543)
财经大学(1521)
(1496)
经济学院(1455)
(1445)
师范大学(1356)
基金
项目(6589)
科学(5356)
基金(4962)
研究(4460)
(4265)
国家(4239)
科学基金(3717)
社会(3057)
社会科(2929)
社会科学(2929)
资助(2639)
(2423)
教育(2408)
自然(2399)
自然科(2353)
自然科学(2353)
自然科学基金(2306)
基金项目(2211)
(2105)
重点(1653)
编号(1579)
成果(1529)
(1528)
国家社会(1393)
教育部(1368)
课题(1304)
科研(1281)
(1238)
大学(1237)
人文(1234)
期刊
统计(5517)
研究(4629)
(3891)
决策(3873)
(3854)
经济(3854)
中国(1519)
教育(1482)
(1444)
学报(1344)
管理(1237)
科学(1196)
技术(1048)
大学(1047)
学学(952)
经济研究(905)
财经(896)
(858)
(849)
国际(832)
(776)
金融(776)
(775)
技术经济(703)
(609)
贸易(609)
农业(596)
国际贸易(574)
世界(512)
图书(494)
共检索到18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盛明训  
统计界关于调和平均数的争论由来已久,“独立派”和“取消派”各执己见,但是谁也拿不出说服对方的充分理由。这就造成了统计学教材中的一些逻辑混乱,影响了统计理论的科学性、严密性。本文通过对数学平均数和统计平均数的研究,试图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 一、调和平均数之争不得公论的根本原因 大家公认,统计学(这里专指社会经济统计学)与数学是两门有联系,但性质不同的学科。仔细分析双方历年来争论的文章就不难发现,他们是站在不同学科的基础上立论,但是又串用了两门学科的一些概念。“独立派”强调的是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的形式,这是数学中的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雄鹏  
一、旧疑问新命题 三十年前,苏联、中国的统计学界就调和平均数是否为独立的平均指标展开了一场论战。尽管当时对调和平均数的性质没能作出令人信服的阐发,因而既没有肯定也无法否定调和平均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然而这场争论却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即定义调和平均数为算术平均数的变形,其计算结果和表示的经济意义均与算术平均数一样。至于何种场合采用算术平均数,何种场合采用调和平均数,则应根据所掌握资料的不同来决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汪为  
平均数是统计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小到日常计算,大至GDP核算,都离不开平均数的身影;简单如速度测量,复杂至航天器稳定性测试,都要仰仗平均数出马。它让纷繁复杂的群体有了可度量的标准,但也将事物的全貌单一化,数据的结构、数据的周期、数据的优劣全部掩盖在一个数字后面,这就给我们客观全面了解事物埋下了"陷阱",如何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灿  
算术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的关系历来存在争议,争论双方虽然各持一端,但却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即都以平均数的形式为依据。这种“就形式论形式”的讨论,难以得出比较公允的结果,争论各方往往还由同一例证导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本文的讨论拟建立在这样一个基本前提下,即社会经济统计中的平均数是一类统计指标,它们必须具有明确的经济和社会内容,以及一定的计算形式,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 统计中最常用的平均指标是“总体单位平均数”,其基本公式为:总体单位平均数=总体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炳林  
关于算术平均数(简称“算均”)与调和平均数(简称“调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统计界的不同看法已存在多年。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调均”是“算均”在资料条件及要求不同时的变形,笔者同意这种看法,另一种认为“调均”有时是“算均”的变形,有时又是一种独立的计算形式,此时,它的计算结果与“算均”不等,且恒小于“算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少年  
强度相对数与平均数黄少年[编者按]在现行各种统计教材中,一致认为强度相对数与平均数有着本质的不同。本文中,笔者从五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提出了强度相对数实际上就是平均数的论点。对于强度相对数,目前在统计理论界的一致看法是,它是与统计平均数有着明显不同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黄少年  
众所周知,作为统计相对数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强度相对数,是与统计平均数既有重要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分析方法。目前,对于强度相对数的概念的表述,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强度相对数是由“两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体对比,反映两个总体的数量对比关系”(于涛,1992);另一种观点认为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的对比”(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1984)。尽管表述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认为所谓的强度相对数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它是两个性质不同(总体)的总量指标的对比;(2)大多数强度相对数有正、逆指标之分,即分子、分母可以互换计算;(3)它的计算结果一般用名数表示,但也有用非名数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游玲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选利  
问题的提出 据《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3月1日《质问‘人均’统计数字》一文报道,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杨慎谈到,“15年来,我国一直用‘人均住房面积’来反映居民住房水平,这一指标是很不科学的,当官的、有钱的永远住的是大房子,有的别墅售楼广告牌标明200-400平方米,可职工的住房大都在几十平方米,把那些官人和富人阶层的住房面积平均到普通老百姓头上,这能算得上居民居住水平的提高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葛新权  
在经济分析中,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是三个常用的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主要用于计算平均发展速度,而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存在着特殊的关系。一般地讲,算术平均数的使用频率远高于调和平均数。那么,调和平均数是不是一种独立于算术平均数的平均数?现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调和平均数是一种独立的平均数,另一种观点认为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平均数,而是算术平均数的一种变形。本文认为,调和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有独立的一面,又有不独立的另一面。下面,我们从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的线性规划分析入手来证明。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邓卫平  
平均数这个名词几乎家喻户晓,网上时不时会有如工资被增长之类的评论,客观上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但涉及的平均数大多是算术平均数,其实平均数是个大家族,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在实践中正确使用平均数并不是件简单的事,与算术平均数一样非排序性质的平均数还有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等,本文就和大家聊聊几何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何为几何平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