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19)
2023(10922)
2022(8966)
2021(8098)
2020(6470)
2019(14927)
2018(14908)
2017(28789)
2016(15561)
2015(17636)
2014(17553)
2013(17439)
2012(15770)
2011(14162)
2010(13836)
2009(12417)
2008(11846)
2007(10052)
2006(8635)
2005(7312)
作者
(45337)
(37385)
(37047)
(35250)
(23747)
(17852)
(16852)
(14861)
(14222)
(13184)
(12922)
(12351)
(11601)
(11568)
(11471)
(11212)
(11136)
(11129)
(10589)
(10487)
(9232)
(9016)
(8798)
(8388)
(8377)
(8238)
(8232)
(8119)
(7408)
(7366)
学科
(64768)
经济(64703)
管理(45846)
(43178)
(36578)
企业(36578)
方法(29834)
数学(25745)
数学方法(25460)
业经(18572)
(16054)
中国(15857)
(14852)
(13791)
地方(12404)
产业(11758)
农业(11000)
(10815)
贸易(10810)
理论(10777)
信息(10650)
(10620)
(10487)
技术(10278)
环境(10028)
(9678)
财务(9620)
财务管理(9606)
总论(9537)
(9490)
机构
大学(222769)
学院(220270)
管理(93337)
(83768)
理学(81927)
经济(81876)
理学院(81047)
管理学(79743)
管理学院(79344)
研究(70681)
中国(50581)
(47431)
科学(45266)
(36552)
(34327)
业大(33616)
(32788)
中心(31797)
研究所(31705)
财经(30275)
北京(30012)
(29606)
(29582)
师范(29366)
(27617)
(26265)
农业(25705)
(24939)
经济学(24061)
师范大学(23970)
基金
项目(160136)
科学(125913)
研究(118295)
基金(115970)
(100475)
国家(99637)
科学基金(86299)
社会(73454)
社会科(69625)
社会科学(69606)
基金项目(62273)
(62254)
自然(56319)
自然科(54978)
自然科学(54968)
自然科学基金(53956)
教育(53158)
(52356)
编号(49125)
资助(46945)
成果(39008)
重点(34960)
(34477)
(33601)
(33490)
课题(32673)
创新(31095)
项目编号(30806)
科研(30551)
国家社会(29812)
期刊
(86686)
经济(86686)
研究(62708)
中国(36510)
学报(34816)
管理(32604)
科学(31944)
(29028)
大学(26123)
(25581)
教育(25039)
学学(24243)
农业(21025)
技术(18911)
图书(15612)
(15206)
金融(15206)
业经(14801)
经济研究(13596)
财经(13548)
理论(12112)
科技(11591)
实践(11449)
(11449)
(11321)
情报(11091)
问题(11044)
技术经济(10647)
(10369)
书馆(10156)
共检索到304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闫慧  
从分析传统数字鸿沟研究的局限性出发,对国际学术界数字不平等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认为数字不平等的核心内涵是:ICT接入者和利用者的分层化和多样化;ICT接入和利用背后的动机、利用能力和效果的不平等及其所反映出的各类社会不平等;数字不平等是文化复制的结果;传统社会阶层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关系在ICT利用和接入中的表现等。数字不平等表现维度的研究有传统的ICT接入、利用、心理及技能视角,有从资本角度的研究,还有综合的衡量方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正平  卢欢  
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高效,数字经济也因此成为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数字鸿沟的存在却使得一些社会群体被排除在数字经济之外,无法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不利于社会公平,有关数字鸿沟的学术研究也因此备受关注。本文分析了数字鸿沟的三类定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剖析了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梳理并比较了若干有代表性的数字鸿沟测度方法,阐述了数字鸿沟对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归纳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信息技术设施建设等缓解数字鸿沟的措施,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倩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奋斗目标,降低财富不平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在数字化进程中,作为数字不平等的重要表现形式,数字鸿沟对财富不平等的影响值得重点关注。文章基于2013、2015、2017和2019年CHFS数据构建家庭数字鸿沟指数并探讨数字鸿沟与财富不平等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数字鸿沟显著加剧了财富不平等;(2)在机制方面,数字鸿沟通过降低家庭金融信息获取度、信贷可得性和社会资本加剧财富不平等;(3)在异质性方面,数字鸿沟更易对高流动性约束、扩张型、家庭房产价值较低和金融市场参与程度较弱的家庭造成负面影响。基于以上结论,建议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注重金融信息获取度、信贷可得性和社会资本对财富不平等的影响,大力促进社交和公共学习平台发展,普及家庭金融素养教育并加快提升家庭通信的数字化水平。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闫慧  张钰浩  韩蕾倩  
[目的/意义]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上网比例显著增加,移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对数字鸿沟产生何种影响的讨论方兴未艾,为此研究传统数字鸿沟在移动时代的内涵、范围与根源发生了何种改变。[方法/过程]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已有移动数字鸿沟相关文献进行编码,归纳其研究现状。[结果/结论]通过文献梳理移动数字鸿沟的发展脉络和涵义,将其区别于传统数字鸿沟;归纳了移动数字鸿沟的4大表现维度和8类影响因素,从而较为全面地揭示移动数字鸿沟的研究现状和特点,为促进新环境下的数字公平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济群  
狄杰克所著的《渐深的鸿沟:信息社会中的不平等》突破了将数字鸿沟局限于技术设备接入差距的传统思维,重构了数字鸿沟理论,并分析了数字鸿沟的产生情境以及对社会参与的可能影响,提出了弥合数字鸿沟的政策建议。文章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该书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书中理论对未来的数字鸿沟研究及相关政策及实践的借鉴意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华静   潘嗣同  
实现共同富裕关键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的实施提供重大契机,然而“数字素养鸿沟”问题不断凸显。运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构建模型进行验证,并识别和测度数字素养对增加农户收入及抑制收入不平等的门槛。研究表明:农户数字素养的提升不仅能显著提高收入水平,还能缩小群体收入差距;且数字素养对农户收入及收入不平等水平存在门槛效应,即随着社区互联网普及率的增加,数字素养的提升对提高农户收入的促进作用、对降低收入不平等的抑制作用呈现逐渐增强的特点;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农户数字素养的提升有益于农户信息获取、社会资本积累与市场参与,进而推动了农户增收共富;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素养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增收作用效果较大,对于抑制农户农业生产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最为明显。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燕金武  
“数字鸿沟”是社会成员拥有数字信息的差异,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本文分析我国的数字鸿沟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作者介绍了国外解决数字鸿沟的措施,并提出我国应加快经济的发展,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入,普及信息技术,并实施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普遍服务原则,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江峰  
提出传统的数字鸿沟正在缩小,新数字鸿沟出现。分析新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介绍其主要几个表现形式,最后从宏观角度给出对策。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冯星源   郭晗  
从微观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能够通过就业创造效应、机会分享效应与公共服务效应降低家庭收入不平等水平,而多维“数字鸿沟”限制了数字经济对家庭收入不平等的降低作用。从多维“数字鸿沟”的视角出发,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整理了包含10 518个家庭样本的三年平衡面板数据,并构建家庭层面收入不平等、数字经济水平以及多维“数字鸿沟”相关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对收入不平等的减少具有积极影响,多维“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家庭收入不平等有所扩大。在“接入鸿沟”和“使用鸿沟”逐渐缩小后,“能力鸿沟”的缩小有助于家庭进一步利用数字经济缩小收入不平等。数字经济通过增加有效劳动、扩大劳动力流动和降低收入不确定性减小家庭收入不平等。研究结论有助于更为深入地理解微观层面数字经济与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关系,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设计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梦根  周元任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逐渐形成,以数字鸿沟为基础、代表数字化技术分布不均衡及其经济社会影响的数字不平等现象引起了众多学术机构和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回顾了数字不平等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演进,总结和评述了数字不平等的测度方法及实践,同时对数字不平等的形成机制及其经济社会影响进行了深入考察。数字不平等广义上既包括一、二、三级数字鸿沟,还包括数字鸿沟引致的机会不平等和结果不平等。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差异是数字不平等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数字鸿沟现象会加剧固有的社会不平等程度。为此,短期内应大力提升数字鸿沟中处于“弱势群体”的数字技能,长期内应针对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积极构建长效增收机制和促进教育公平,真正建立数字包容性社会,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数字不平等,缓解由数字鸿沟带来的社会不平等现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邹红  喻开志  李奥蕾  
消费不平等是经济不平等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相比收入不平等,消费不平等更能直接反映居民之间真实的福利差异。本文主要梳理了各种收入冲击与消费不平等的作用机制,对消费不平等的时间趋势和分项度量,以及消费不平等实证研究中的主要困难也给出了相应述评。消费不平等是未预期冲击的方差与未经保险冲击的方差之和,国外经验文献认为个人预期和风险分担机制平均减少了约20%的消费不平等。降低持久收入冲击和暂时收入波动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对于当前我国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洪  王超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不平等的研究重心由收入层面转向消费层面。文章系统回顾了常用经济不平等测度方法,结果发现,经济不平等测度方法虽然理论上已经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成果,但应用层面却相对滞后。基于此,提出了未来有关消费不平等测度的几个研究方向。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范从来   刘晓辉  
近20年来,金融开放对收入不平等和收入差距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金融开放的定义和测度、资本账户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金融开放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渠道以及汇率和汇率改革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四个方面梳理了金融开放影响收入不平等的研究文献。通过对近20年来上述四个方面研究的系统梳理和归纳,本文立足中国现实,进一步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未来应着力加强中国的案例研究、外汇市场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的研究以及中国的制度特征和双循环格局下金融开放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伟贤  刘骏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想从根本上弥合数字鸿沟就必须剖析其本质。数字鸿沟本质上是由技术、经济、知识和社会4个层面构成的综合性的差距。在技术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主体在接入新兴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是新兴信息技术普及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鸿沟";在经济层面上,它反映了国际国内经济不平等和贫富差距在信息时代的延续,是信息时代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经济鸿沟";在知识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群体使用新兴信息技术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方面的差距,是信息主体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过程中出现的"知识鸿沟";在社会层面上,它反映了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和社会分化现象,是信息社会不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枭吟  
尽管美国是信息技术革命中最大的赢家,但由于国内不同社会经济团体之间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不平等状况,也存在严重的数字鸿沟问题。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消除数字鸿沟的方法和措施。分析美国政府消除数字鸿沟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构建和谐信息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