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75)
- 2023(12843)
- 2022(10597)
- 2021(9616)
- 2020(7730)
- 2019(17576)
- 2018(17376)
- 2017(33663)
- 2016(17798)
- 2015(20165)
- 2014(19943)
- 2013(19700)
- 2012(17992)
- 2011(16125)
- 2010(15908)
- 2009(14313)
- 2008(13608)
- 2007(11716)
- 2006(10158)
- 2005(8674)
- 学科
- 济(75249)
- 经济(75162)
- 管理(52766)
- 业(51219)
- 企(42319)
- 企业(42319)
- 方法(34994)
- 数学(30430)
- 数学方法(30125)
- 业经(20156)
- 农(19833)
- 中国(18961)
- 财(17622)
- 学(15356)
- 地方(13804)
- 农业(13609)
- 贸(13346)
- 贸易(13341)
- 易(12919)
- 产业(12646)
- 和(11872)
- 理论(11825)
- 技术(11808)
- 环境(11763)
- 制(11129)
- 信息(11088)
- 务(10747)
- 财务(10689)
- 财务管理(10671)
- 银(10538)
- 机构
- 大学(258786)
- 学院(256354)
- 管理(107349)
- 济(101986)
- 经济(99881)
- 理学(94407)
- 理学院(93406)
- 管理学(91899)
- 管理学院(91442)
- 研究(82526)
- 中国(59191)
- 京(54145)
- 科学(51683)
- 财(44934)
- 所(39949)
- 业大(38381)
- 农(38286)
- 财经(37302)
- 中心(37162)
- 研究所(36927)
- 江(34376)
- 经(34065)
- 范(34053)
- 北京(34031)
- 师范(33779)
- 经济学(30465)
- 院(30337)
- 农业(29975)
- 州(28576)
- 商学(28430)
- 基金
- 项目(185457)
- 科学(146624)
- 研究(136158)
- 基金(135804)
- 家(118451)
- 国家(117159)
- 科学基金(101342)
- 社会(86773)
- 社会科(82309)
- 社会科学(82287)
- 基金项目(72655)
- 省(71534)
- 自然(65653)
- 自然科(64127)
- 自然科学(64115)
- 自然科学基金(62946)
- 教育(61167)
- 划(59958)
- 编号(55672)
- 资助(54744)
- 成果(43736)
- 部(40447)
- 重点(40437)
- 创(38841)
- 发(38743)
- 课题(36818)
- 创新(36100)
- 国家社会(35952)
- 科研(35300)
- 教育部(35009)
- 期刊
- 济(106654)
- 经济(106654)
- 研究(74186)
- 中国(42224)
- 学报(40506)
- 管理(37768)
- 科学(37323)
- 农(34067)
- 财(31437)
- 大学(30633)
- 学学(28653)
- 教育(26926)
- 农业(24448)
- 技术(21004)
- 业经(18328)
- 融(18158)
- 金融(18158)
- 经济研究(17760)
- 财经(17172)
- 图书(16413)
- 经(14530)
- 问题(13303)
- 理论(13225)
- 科技(13152)
- 业(12532)
- 商业(12357)
- 实践(12340)
- 践(12340)
- 技术经济(12240)
- 现代(11475)
共检索到356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彦芳 王恺涛 陈则霖 姚景民
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家庭消费增长,但数字鸿沟的存在使不同家庭享有不同的数字红利,从而产生新的消费不平等,导致数字化水平较低家庭的消费相对剥夺程度增加。采用2015、2017、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分析发现:数字鸿沟的扩大会增强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程度,该影响在各年度均显著存在,且对发展享乐型消费相对剥夺的强化作用比对基础生存型消费相对剥夺的强化作用更大;家庭的社会网络和创业行为具有中介作用,即数字鸿沟扩大可以通过削弱家庭社会网络和抑制家庭创业来加剧家庭消费相对剥夺;数字鸿沟扩大对不同类型家庭均具有显著的消费相对剥夺加剧效应,但在影响强度上具有异质性,表现为对使用移动支付家庭、农村家庭、抚养比较低家庭、男性户主家庭的影响更大。因此,一方面应积极缩小数字鸿沟,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滞后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数字弱势群体的数字技能和数字消费意识培育;另一方面,应针对数字鸿沟加剧消费不平等的机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促进弱势家庭的社会网络改善和创业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晓飞 臧旭恒
我国“多轨制”养老金与消费不平等特征共存。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2015年和2017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多轨制”养老金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研究发现,“多轨制”养老金不平衡显著加剧了家庭消费相对剥夺。影响机制为:不同养老保险制度降低家庭收入相对剥夺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加剧了家庭消费相对剥夺。这种影响在食品、生活用品及服务和医疗保健等消费类型上更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多轨制”养老金对女性户主、养老金依赖度高、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家庭消费相对剥夺影响更大。扩展分析结果显示,“多轨制”养老金通过预期效应加剧了未退休家庭的消费相对剥夺,养老金制度并轨改革通过调节效应减弱了未退休家庭的预期效应。因此,应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饶育蕾 陈地强 费哲恒
【目的】精准扶贫政策总体提升了贫困家庭的绝对福利水平,但其在改善家庭相对福利,如消费相对剥夺的作用尚待讨论,上述问题的解答对现阶段政府帮扶政策如何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2013—2019中国家庭金融追踪调查(CHFS)数据,首先使用Kakwani指数法计算城市(省份)层面的家庭消费相对剥夺;其次,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效果;最后,通过消费分类、引入扶贫方式交互项模型以及致贫成因异质性分析检验精准扶贫政策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靶向影响。【结果】(1)精准扶贫政策总体上降低了贫困家庭消费相对剥夺,但其经济效果较弱,在经过一系列安慰剂检验与匹配样本回归后结果仍然成立;(2)对消费类型、扶贫方式与致贫成因的进一步分类检验发现,贫困家庭在医疗保障与文教方面的消费相对剥夺因扶贫政策得到明显的减轻。因为保障型的扶贫政策如医疗保障、住房生活帮扶、子女教育帮扶能显著改善贫困家庭的消费福利,而其他发展型帮扶方式未能发现统计效力。【结论】精准扶贫政策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总体影响较弱,且集中于保障型扶贫政策如医疗帮扶与教育帮扶,未来政府帮扶需要在发展型帮扶上进行增效优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要要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数字鸿沟对农户家庭创业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鸿沟显著抑制了农户家庭创业概率,且在进行了不同估计模型设定、替换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度量方式以及应用工具变量法纠正二者间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等稳健性检验之后,这一负向作用依然存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信息渠道效应、缓解资金约束效应、社会资本效应和风险偏好效应是数字鸿沟负向作用于农户家庭创业的关键渠道。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尹志超 王天娇 栗传政
本文基于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可及性和使用度两个维度,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家庭数字鸿沟指数,研究其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鸿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数字鸿沟使得收入不平等水平显著上升。相较于数字接入鸿沟,数字使用鸿沟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通过更大程度上抑制低收入组家庭创业及农村家庭非农就业,加剧收入不平等状况。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于相对弱势群体如低教育水平家庭、低社会网络家庭的收入水平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本文为理解数字鸿沟的影响提供了新证据,为采取措施缩小中国家庭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数字鸿沟 收入差距 马太效应 共同富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尹志超 蒋佳伶 严雨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鸿沟"问题不断凸显。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普惠金融调查数据,从可及性和使用度两个维度构建家庭数字鸿沟指数,选取人均每平方公里移动电话基站数量作为工具变量,系统研究了数字鸿沟对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鸿沟显著降低了家庭的总收入,对家庭工资性收入、工商业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均有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家庭数字鸿沟对低收入家庭的收入负向影响更大。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鸿沟对农村地区,三、四、五线城市和老年群体的收入负向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通过削弱社会网络、抑制自雇佣创业和降低信贷可得性,对家庭收入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提供了家庭数字鸿沟影响经济发展、降低家庭收入的微观证据。本文的研究可为中国数字鸿沟指标体系的构建、经济影响的评估和缩小数字鸿沟政策设计提供微观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楷卉
文章基于CFPS、CHFS、PKU-DFIIC调查研究报告,以2011—2018年中国26个省份中30014份农村家庭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城乡数字鸿沟与数字普惠金融双视角切入,分别研究二者及交互项作用对农村家庭财富的影响效果,进一步研判具体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城乡数字鸿沟显著抑制农村家庭财富增长;数字普惠金融可有效增加农村家庭财富;随着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普及广度的增加,城乡数字鸿沟对农村家庭财富的影响效应逐渐被削弱。此外,城乡数字鸿沟通过负向影响家庭收入与资产配置,抑制农村家庭财富增长;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扩大家庭收入与合理配置资产,增加农村家庭财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楷卉
文章基于CFPS、CHFS、PKU-DFIIC调查研究报告,以2011—2018年中国26个省份中30014份农村家庭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城乡数字鸿沟与数字普惠金融双视角切入,分别研究二者及交互项作用对农村家庭财富的影响效果,进一步研判具体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城乡数字鸿沟显著抑制农村家庭财富增长;数字普惠金融可有效增加农村家庭财富;随着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普及广度的增加,城乡数字鸿沟对农村家庭财富的影响效应逐渐被削弱。此外,城乡数字鸿沟通过负向影响家庭收入与资产配置,抑制农村家庭财富增长;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扩大家庭收入与合理配置资产,增加农村家庭财富。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朱洪革 张晓蕾 林红
实现共同富裕,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是关键。森林资源丰裕地区往往因过度依赖森林资源而产生“资源诅咒”。文章基于东北国有林区1350个职工家庭的调查数据,首次构建森林依赖指数和物质剥夺指数体系,运用Logistic模型和Poisson模型实证检验森林依赖对职工家庭发生相对贫困和物质剥夺程度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影响的代际差异。研究发现:(1)职工家庭的森林依赖程度、林业活动重要性和家庭资产对相对贫困发生以及物质剥夺程度均具有显著的影响,森林依赖程度、林业活动重要性和家庭资产每增加1单位,职工家庭发生相对贫困的概率分别上升225%、220%和下降5%,表明林业活动重要性是致贫的主要因素。(2)提高职工家庭人力资本水平、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家庭收入水平能够有效降低职工家庭陷入相对贫困以及物质剥夺维度增加的风险。(3)进一步分析显示,森林依赖对于新老两代职工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森林依赖对于老一代职工家庭发生相对贫困和物质剥夺程度的影响不显著,而对于新一代职工家庭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两代系数相差1.26和0.03。据此得出政策启示:提高职工家庭在非林业部门的就业比例;改善职工家庭的生活及工作条件;加强对森林依赖程度高的新一代职工家庭拓展增收渠道的政策引导;建立识别相对贫困的动态监管体系。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粟勤 韩庆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之间逐渐形成数字鸿沟,并导致了新的贫富差距。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OLS、2SLS模型实证研究数字鸿沟对家庭财富差距的影响,并在考虑个体异质性的基础上,通过分位数回归探索数字鸿沟对家庭财富影响的结构性特点,最后实证检验数字鸿沟影响家庭财富差距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一级数字鸿沟可以通过提高家庭的金融投资和创业水平来扩大家庭财富差距,二级数字鸿沟还可以通过提高家庭融资水平来扩大家庭财富差距。随着网络接入水平和使用技能的提高,由数字鸿沟造成的家庭财富差距会逐渐缩小。研究结论对减小家庭财富差距、改善分配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数字鸿沟 家庭财富 财富差距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晗 冯星源
研究数字鸿沟如何影响数字经济发展中的益贫性和包容性,是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文章基于CHFS的家庭微观面板数据,将数字鸿沟区分为接入鸿沟、使用鸿沟和能力鸿沟,分析了数字鸿沟与家庭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多重数字鸿沟的存在对家庭收入差距有不利影响,仅消弭接入鸿沟和使用鸿沟不足以保证家庭收入差距得到缩小,只有进一步解决能力鸿沟,才能有效缩小家庭收入差距。因此,需要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技术普及,构建家庭数字使用场景和长效化保障机制,并警惕数字经济对传统特征差异扩大化而产生的诸如能力鸿沟等不利影响因素,推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良 甘崎旭 蔡晓陈
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普惠金融调查数据(CHFIS),系统性地研究了家庭多维数字鸿沟对居民风险投资决策的影响。采用工具变量法解决相关内生性问题后发现:首先,不论是综合数字鸿沟还是分维度的一级和二级数字鸿沟,都显著地抑制了家庭的广义和狭义风险投资参与,同时也抑制了家庭广义和狭义风险投资强度,通过变换多维数字鸿沟构造方法进行的稳健性检验也验证了结论的可靠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普惠金融发展好的地区,多维数字鸿沟对家庭风险投资参与的抑制作用反而更加明显,数字鸿沟影响到了居民平等获取普惠金融的机会,造成了“强者恒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另外,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通过抑制家庭社会网络、金融信息获取以及替代线下金融可得性,进而影响到家庭风险投资决策。
关键词:
多维数字鸿沟 风险投资决策 马太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艳华 余畅婉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的农村家庭样本数据,从“接入沟”和“使用沟”两个维度分析数字鸿沟对农村家庭金融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家庭面临着比较严重的“接入沟”和“使用沟”问题,数字鸿沟对农村家庭金融投资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其阻碍机制主要归结为信息传输机制、学习机制和社交机制。这种阻碍作用具有代际异质性和地区异质性特征,其代际异质性特征表现为,“接入沟”和“使用沟”对中、老年家庭金融投资的阻碍作用显著高于青年家庭;其地区异质性特征表现为,“接入沟”、“使用沟”对西部地区农村家庭金融投资的阻碍作用大于东部地区,对中部地区无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要要
缓解相对贫困是后2020年中国扶贫事业的重要工作。互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接入背后隐藏的数字鸿沟是否阻碍了信息福利效应发挥,以及是否加剧相对贫困尚未得到严谨回答。因此,研究数字鸿沟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从互联网可及性和使用度两个维度构建数字鸿沟指数,考察数字鸿沟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及渠道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相对贫困有显著正向作用,且这一研究结论在替换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更换估计模型和应用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检验后,保持足够的稳健性。此外,渠道机制分析发现,数字鸿沟通过削弱社会网络、阻隔信息传播和降低信贷可得性等渠道提高相对贫困发生概率。由此,本文认为实务层面应着重弥合数字鸿沟,发挥数字赋能在构建相对贫困长效治理机制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正平 卢欢
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高效,数字经济也因此成为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数字鸿沟的存在却使得一些社会群体被排除在数字经济之外,无法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不利于社会公平,有关数字鸿沟的学术研究也因此备受关注。本文分析了数字鸿沟的三类定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剖析了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梳理并比较了若干有代表性的数字鸿沟测度方法,阐述了数字鸿沟对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归纳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信息技术设施建设等缓解数字鸿沟的措施,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关键词:
数字鸿沟 信息通信技术 测度 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