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6)
- 2023(10928)
- 2022(8612)
- 2021(7475)
- 2020(5796)
- 2019(13020)
- 2018(12842)
- 2017(24024)
- 2016(12963)
- 2015(14501)
- 2014(14681)
- 2013(14758)
- 2012(14490)
- 2011(13770)
- 2010(14306)
- 2009(13315)
- 2008(13094)
- 2007(11841)
- 2006(11095)
- 2005(10495)
- 学科
- 济(85011)
- 经济(84935)
- 管理(34986)
- 业(33147)
- 企(25077)
- 企业(25077)
- 地方(24928)
- 方法(23401)
- 中国(23258)
- 业经(19967)
- 数学(19893)
- 数学方法(19730)
- 农(18205)
- 学(15899)
- 地方经济(15671)
- 融(13019)
- 金融(13018)
- 农业(12994)
- 发(12547)
- 产业(12317)
- 银(12295)
- 银行(12272)
- 行(12054)
- 财(11927)
- 制(11789)
- 贸(11340)
- 贸易(11328)
- 环境(11100)
- 易(10771)
- 信息(10230)
- 机构
- 大学(205966)
- 学院(205500)
- 济(94324)
- 经济(92474)
- 研究(81781)
- 管理(72039)
- 中国(61498)
- 理学(60324)
- 理学院(59447)
- 管理学(58433)
- 管理学院(58036)
- 科学(48474)
- 京(45279)
- 所(42924)
- 财(41505)
- 研究所(38663)
- 农(34873)
- 中心(34769)
- 江(33096)
- 财经(32103)
- 范(30345)
- 经济学(30141)
- 师范(30071)
- 北京(29543)
- 院(29049)
- 经(28941)
- 业大(27631)
- 农业(26865)
- 经济学院(26708)
- 州(26428)
- 基金
- 项目(127320)
- 科学(100344)
- 研究(93904)
- 基金(91347)
- 家(79884)
- 国家(79189)
- 科学基金(66554)
- 社会(62132)
- 社会科(58941)
- 社会科学(58927)
- 省(49680)
- 基金项目(47105)
- 划(41701)
- 教育(41467)
- 自然(39815)
- 自然科(38865)
- 自然科学(38852)
- 自然科学基金(38162)
- 编号(36945)
- 资助(36881)
- 发(34287)
- 成果(31500)
- 重点(29304)
- 发展(28106)
- 展(27629)
- 部(27468)
- 课题(27064)
- 国家社会(26346)
- 创(25881)
- 创新(24290)
- 期刊
- 济(120434)
- 经济(120434)
- 研究(70112)
- 中国(47271)
- 农(33301)
- 学报(32005)
- 科学(30605)
- 财(29919)
- 管理(29528)
- 大学(24116)
- 教育(23035)
- 农业(22706)
- 融(22664)
- 金融(22664)
- 学学(22512)
- 经济研究(20246)
- 业经(18524)
- 技术(18155)
- 财经(16989)
- 问题(15182)
- 经(14848)
- 技术经济(11968)
- 世界(11915)
- 贸(11913)
- 业(11683)
- 国际(11138)
- 图书(10942)
- 商业(10645)
- 统计(10265)
- 经济问题(9672)
共检索到338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青华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文 吴赢
在借鉴测度数字经济的国际权威体系的基础上,文章从六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指标,形成2012-2018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数字经济发展初期会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但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数字鸿沟问题。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影响城镇化和城乡居民相对创业水平来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数字经济发展早期,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城镇化以及更多提升乡村的创业水平,但数字经济发展后期,其会导致"逆城镇化"以及更多提升城市的创业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都可以显著地调节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U型关系,加强数字经济初始发展阶段对于缓解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抑制数字经济发展后期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消极作用。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和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是确保数字经济发展惠及农村居民的重要保障,由此形成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的政策建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超
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1—202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经由中介效应模型研判金融集聚、数字鸿沟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且对东部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最大、东北与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影响效能较小;数字鸿沟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阻滞效应;数字鸿沟是金融集聚干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因素;粗放型与指令式经济发展路径无益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推动内需消费扩张、推进经济对外开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均可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利好。
关键词:
金融集聚 数字鸿沟 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超
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1—202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经由中介效应模型研判金融集聚、数字鸿沟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且对东部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最大、东北与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影响效能较小;数字鸿沟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阻滞效应;数字鸿沟是金融集聚干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因素;粗放型与指令式经济发展路径无益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推动内需消费扩张、推进经济对外开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均可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利好。
关键词:
金融集聚 数字鸿沟 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德林 王晓玲 蔡晓阳 章建平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勇 邬雪
一、数字经济下旅游业发展的新逻辑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2017年,数字经济被写入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旅游业供给侧改革是通过对旅游资源、技术等关键要素的重新配置,进而有效满足旅游者需求的过程。传统落实旅游业供给侧改革主要依靠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应用等途径。然而,种种事例显示,传统供给模式已难以适应旅游者需求的变化。当前,数字经济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与之有着天然的适应性,数字经济对旅游业发展逻辑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提升我国旅游业发展质量、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助推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金生 卢永昌
以我国大陆3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选取9个能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结构、经济发展潜力和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提取独立的综合指标,用降维的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多指标聚类为二维空间分类,将全国31个省市分为4种经济类型。而后,针对现行的分类方法弊端与结果进行分析与探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天顶 龚同
RTA框架下的数字贸易规则正在快速发展,且呈现非均衡性特征。一方面,“数字鸿沟”的内涵不断扩展和延伸,逐渐由有形的“信息鸿沟”向无形的治理壁垒扩展,并深刻影响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另一方面,区域一体化框架下各经济体间的依赖度和相互影响力不断增强,使得数字贸易规则中的结构性力量不容忽视。为此,本文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对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形成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在数字贸易规模和数字技术水平方面呈现“马太效应”,在数字治理方面具有同配性。网络内生结构方面,网络的偏好依附和连通性均会影响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中的关系形成。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数字治理存在壁垒,发展中经济体仅发展数字贸易和数字技术是无法促进其参与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的;经济体双方在数字服务贸易限制上的差异越小,达成RTA数字贸易规则的可能性就越高。进一步的机制研究验证了网络内生结构在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关系构建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网络内生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网络形成中的“马太效应”和“同配效应”。多层ERGM分析显示,各因素对不同规则条款网络影响呈现差异化特征,同时各规则条款网络间存在聚类效应,关系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瑶 陈辉民 曾志文
数字经济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直辖市)(1)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多种方法对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总结其时空特征,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索各因素对数字经济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样本期内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长的同时差异逐年缩小;(2)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整体具有“下游恒高上中游略低”的特征,局部以高—高聚集与低—低聚集为主;(3)产业结构升级、开放水平提高、城乡协调发展、教育水平与城市化建设强度提升有利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并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鉴于此,提出完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坚持一体化与差异化战略相结合、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力度等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烨 秦琴 张人龙
乡村数字经济作为促进“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推手,研究其发展水平及特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5-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我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在省份间的联系逐渐紧密,且省份之间的溢出效应、虹吸集聚作用、资源整合力、资源辐射力以及中介作用与地域位置、经济发展程度、农业发展程度等方面有关。基于此,区域之间需带动式发展;应打好数字基础性建设的地基,完善乡村电商平台体系的框架;进一步做好城乡统筹。
[期刊] 改革
[作者]
万晓榆 罗焱卿
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数字融合三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基于2015—2018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计量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并引入技术进步作为两者的中介变量。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数字基础设施分指数、数字产业分指数、数字融合分指数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554、0.314、0.250、0.477,其中技术进步发挥的中介效应为31.32%。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高的边际贡献率,该优势集中体现在东部地区具有更加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分维度来看,在区域异质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中,数字基础设施分指数的影响系数最大,数字融合分指数的影响系数最小,表明东部地区与非东部地区之间存在较明显的"数字接入鸿沟"。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应重视数字底层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缩小区域间"数字经济鸿沟",完善政府数字治理与服务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熊健益 丛日玉
我国劳动力对经济发展而言,其生产率高于资本,因而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逐渐变小)。据测算,我国2013年以前劳动力就业压力很大,2015年以后劳动力又会供不应求。所以,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2014年前后应采用不同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来充分满足劳动力就业的要求。
关键词:
就业弹性 年龄移算法 劳动力需求与供给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琚亮 俞乃畅
数字普惠金融的建设为产业、企业提供了更多、更便捷的获取金融服务的机会,逐渐成为促进消费循环、推进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我国2010-2020年30个省份流通业面板数据,本文深入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数字鸿沟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流通业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鸿沟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流通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本文结论丰富和完善了数字普惠金融的相关理论研究,为优化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建设以加快推进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启示。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李健 邬晓鸥
本文构建了城乡数字鸿沟的测度指标体系,对重庆市2003-2014年城乡数字鸿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重庆市的城乡数字鸿沟整体上呈现不断扩大趋势。经济因素、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以及地理、制度因素等是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唐志远 毛宇 蔡依婷
[目的/意义]弥合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中的信息鸿沟,既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也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方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方方法对S市D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中的信息鸿沟现状进行研究。[结果/结论]S市D区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在“接入沟”“意识沟”“环境沟”与“能力沟”等方面与S市D区城市地区存在明显的信息化差距。须从完善乡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平台、保障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的经济要求、全面提升乡村居民的数字化意识与技能、增强基层公务人员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治理能力等方面来弥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