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09)
- 2023(13755)
- 2022(11039)
- 2021(9893)
- 2020(7984)
- 2019(17846)
- 2018(17899)
- 2017(33951)
- 2016(17885)
- 2015(19608)
- 2014(18995)
- 2013(18208)
- 2012(16369)
- 2011(14888)
- 2010(15176)
- 2009(14356)
- 2008(13668)
- 2007(12035)
- 2006(10378)
- 2005(8939)
- 学科
- 济(79825)
- 经济(79754)
- 管理(59601)
- 业(57255)
- 企(50995)
- 企业(50995)
- 方法(40659)
- 数学(35384)
- 数学方法(34775)
- 业经(21425)
- 中国(19919)
- 技术(19085)
- 财(17965)
- 农(17563)
- 理论(16123)
- 学(13925)
- 技术管理(13640)
- 贸(13440)
- 贸易(13432)
- 产业(13063)
- 易(13022)
- 地方(12349)
- 制(12085)
- 农业(11983)
- 务(11726)
- 财务(11689)
- 财务管理(11667)
- 划(11493)
- 银(11479)
- 银行(11477)
- 机构
- 学院(253971)
- 大学(252898)
- 管理(105736)
- 济(104953)
- 经济(102952)
- 理学(92702)
- 理学院(91863)
- 管理学(90164)
- 管理学院(89704)
- 研究(73807)
- 中国(55457)
- 京(50382)
- 财(47481)
- 科学(42848)
- 财经(38678)
- 江(36586)
- 经(35200)
- 中心(34761)
- 所(33608)
- 经济学(33145)
- 范(32584)
- 业大(32545)
- 师范(32310)
- 北京(30806)
- 研究所(30476)
- 农(30244)
- 经济学院(29959)
- 州(29488)
- 财经大学(28914)
- 商学(28811)
- 基金
- 项目(174847)
- 科学(141838)
- 研究(131721)
- 基金(128856)
- 家(110237)
- 国家(109356)
- 科学基金(97420)
- 社会(86633)
- 社会科(82545)
- 社会科学(82531)
- 省(69719)
- 基金项目(66733)
- 教育(62981)
- 自然(61180)
- 自然科(59963)
- 自然科学(59955)
- 自然科学基金(58915)
- 划(57741)
- 编号(53756)
- 资助(52109)
- 成果(42891)
- 创(42166)
- 重点(39156)
- 部(38503)
- 创新(38418)
- 发(37228)
- 课题(36689)
- 国家社会(36479)
- 教育部(34551)
- 项目编号(34235)
- 期刊
- 济(107415)
- 经济(107415)
- 研究(70629)
- 中国(46665)
- 管理(41568)
- 财(36359)
- 教育(33386)
- 科学(31958)
- 学报(31956)
- 农(26326)
- 大学(25564)
- 技术(25324)
- 学学(23613)
- 融(20412)
- 金融(20412)
- 财经(19360)
- 业经(18687)
- 经济研究(18565)
- 农业(18133)
- 经(16644)
- 策(14500)
- 统计(14428)
- 技术经济(14221)
- 图书(14107)
- 科技(13283)
- 问题(13161)
- 商业(12866)
- 决策(11952)
- 坛(11115)
- 论坛(11115)
共检索到358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覃大嘉 施怡 钱箴
新时代数字技术发展不断突破原有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组织跨境商业模式中的知识创造与异质的社会文化因素相交织,呈现出难以预测的动态模式。由于已有相关理论存在的情境局限性,本研究聚焦于受新现象驱动而提出的多元时间知识创造海洋模型,并对其进行概念、内涵的深入阐述与逻辑推演。同时,本研究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六个国家的新知识创造作为案例,基于牛津大学COVID-19政府响应追踪系统(OxCGRT)的数据,按照质性研究思路对海洋模型进行理论验证。研究结果证实了海洋模型三阶段在实践层面的有效性。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呼应现象驱动研究,探讨了重大现象和议题背后的基础理论问题;使用结合大数据的系统性分析方法,对知识创造海洋模型进行了首次实证检验;促进了跨文化管理、知识管理、危机管理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发展;为分析和解决跨文化情境的知识创造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颜安 周思伟
本文在阐释虚拟整合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虚拟整合与虚拟企业、供应链联盟、虚拟供应链、价值网、虚拟价值链等概念和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将其纳入同一框架下,提出了虚拟整合的概念模型;同时,对虚拟整合的价值创造机制与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虚拟整合实现了合作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由实体空间向虚拟空间的延伸,而信息共享、跨组织流程再造、基于顾客价值的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基于价值星系的开放式创新等则是虚拟整合在虚拟空间实现价值创造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
虚拟整合 概念模型 价值创造 虚拟价值网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董艳 阳思雨 周欣雨 郑娅峰
知识建构作为一种高阶认知活动,对学习者创新能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知识建构的应用场景已由单一学科知识习得转化为跨学科知识整合。然而,传统知识建构理论主要应对单一学科知识整合问题,缺少对跨学科场景知识建构的理论探索,难以应对当前跨学科复杂问题解决的新型知识生产方式和教育实践的急切育人诉求。鉴于此,本研究在分析知识建构理论现存问题及挑战的基础上,首先解析跨学科知识建构的内涵特征;并从情境认知理论和社会调节理论等角度出发,构建跨学科知识建构的多层概念模型;同时结合当前教育发展变革诉求,提出跨学科知识建构的四项实践原则,以期为跨学科实践活动提供参考,进而助力跨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秀蓉 钭晓东
人类社会正步入"海洋时代",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及其所衍生的"海洋生态破坏与海洋生态补偿、各相关利益主体在海洋生态补偿中的复杂利益关系调整"等方面的问题备受关注,引发各国及学界对海洋生态补偿问题的研究需求。而海洋生态补偿概念及其内涵辨析等基础理论问题无疑就成为其中的首要基础工作。在梳理海洋生态补偿内涵及其特性的基础上,对海洋生态补偿概念及其运行领域的特殊性进行了界定;并对海洋生态补偿的四大特殊性(海洋生态的整体性、海洋水体的流动性、海洋空间的立体性、渔民主体的"强海洋依赖性与弱势主体性")作了系统的梳理;从而为海洋生态补偿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夯实坚实基础。
关键词:
海洋生态补偿 概念 内涵 利益相关者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王一
【目的/意义】本文整合新兴的社交网络现象与组织知识创造理论,以可供性研究方法论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社交网络情境下知识创造过程模型。【方法/过程】归纳了社会网络与知识创造的特点,并以可供性视角探讨社会网络作为知识创造虚拟Ba,分析二者之间关系以构建过程模型。【结果/结论】社交网络及其可供性对于组织如何管理与创造知识具有战略影响。将社交网络作为知识创造的虚拟Ba,能够加强学者对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支持知识创造的理解,为理论作出贡献,并且对其支持知识创造过程举出相应实例,对于企业制定知识管理战略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
社交网络 可供性 知识创造 过程模型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单标安 陈海涛 鲁喜凤 陈彪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创业知识对新企业创建及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关于创业知识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创业知识的理论来源、内涵及如何获取创业知识等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本文通过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梳理了创业知识的理论来源、概念及内涵,发现创业知识来源于资源基础观,并且学者们主要从创业要素和具体职能角度来理解创业知识的内涵。随后,本文从动态视角出发,结合创业学习相关研究,探讨了新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下创业知识的动态变革过程,发现新企业在创业动机阶段、创建阶段及成长阶段所需的创业知识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采取不同的知识源和创业学习方式加以获取,从而指导创业者在不同发展阶段灵活地运用相应的学习方式以获取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毕楠 冯琳
20世纪中期以来,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伴随半个多世纪的争议与讨论,企业应该履行社会责任的观念得到广泛认可,但碍于其所需付出的成本,管理者却普遍缺乏动力。以往的研究虽然致力于在企业社会责任和经济绩效之间建立相关关系,但结论并不一致,其原因主要在于二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尚未揭示出来。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不是企业成本的沉重负担,反而是构成企业价值创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对当前价值、未来价值和潜在价值的作用机理,提出了一个三维价值创造的概念模型,将该领域研究的零散内容系统化,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履行社会责任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声誉 价值创造 机理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宁 张会平 陈勇跃
数字图书馆不仅要提供便捷的知识获取方法,还应支持从知识创新、存储、传播到利用的全过程。本文在分析概念图内涵及特性的基础之上,认为概念图能够实现数字图书馆知识的有效转化,并提出了基于概念图的数字图书馆知识转化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概念图 知识转化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云
通过文献分析,对组织德性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对组织德性结构维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通过回译法把国外组织德性量表编制成中文问卷,利用我国企业员工进行调查,共获得936份有效问卷,然后使用SPSS13.0和LISREL8.70软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对组织德性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研究结论表明,国外组织德性量表在我国文化环境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研究结论为我国学者未来开展组织德性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德性 组织德性 量表验证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周军 苏新宁 孔敏 李勇 潘有能
知识仓库是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的核心要素。本文通过与其相关概念的辨析 ,讨论了知识仓库的概念及其在组织知识管理实施中的重要意义。最后 ,提出了一个三层的知识仓库体系结构模型。
关键词:
知识仓库 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谢卫红 林培望 李忠顺 郭海珍
数字化创新是指不同主体对数字化资源进行重新组合的活动,以产生新的产品、服务、流程、商业模式。通过对数字化创新领域核心期刊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归纳了数字化创新过程和结果两个视角下的概念内涵,厘清了数字化创新的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的特征,比较了数字化创新与IS创新、IT创新的区别,对数字化创新价值创造的机理归纳了主体、架构、行动三方面的理论解释,并梳理了其价值创造的效率、融合、生成三种方式,结合数字化创新的重要意义,讨论了数字化创新未来研究的方向。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系统性梳理数字化创新的知识脉络,有助于促进数字化创新的进一步研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新波 周明杰 张明超
文章以南京钢铁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数字驱动情境下赋能型组织结构创新的实现路径、运行机制与结构形态,且系统比较了赋能型组织结构与科层型组织结构的创新之处。研究发现:在赋能型组织结构创新实现中,企业一方面通过去领导、去部门、去科层、去审批与去岗位的变革举措,摆脱对科层型组织结构的路径依赖;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标准化、体系化、数据化、规范化和平台化的组织运营模式,施行赋能型组织结构路径创造。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互为支撑,共同推动组织实现赋能管理;赋能型组织结构基于自驱动、自循环、自修复与自进化的运行机制保持稳定运转,促使组织持续充满动力与活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晓彦 简兆权 金辉
在界定数字服务化(DS)及其价值创造机理内涵的基础上,解析悖论的成因,引入组织间关系理论——关系观,区分交易前端DS和生产后端DS,构建DS价值创造机理理论模型;提出组织层面、微观层面调节机理、对非财务绩效影响、区分行业特性研究等未来议题。为解决DS悖论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对于超越单企业情境探索DS价值创造规律提供启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夏蜀 陈中科
旅游情境虽已成为旅游体验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但尚未置于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讨论。对此,文章采取文献分析和归纳分析方法,在对旅游情境的理论观照与概念认知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旅游场景概念模型,以此作为旅游情境在数字化时代的概念整合,和智慧旅游环境下的旅游体验情境模型。“场景”是数字化时代的一个关键词,旅游场景及其价值的概念提出,打通了以往旅游情境等相关概念与其他行业和领域的跨界话语与整合应用。文章基于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多层次网络结构所构建的旅游场景价值创造模型,揭示出由数字生态、契合平台、服务景观和价值主张构成的价值共创主线,以及游客对体验价值的直接创造,从而打开数字化时代旅游场景创造价值的“黑箱”。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玉浩 单玉坤 姜红
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将知识场引入技术标准联盟情境,有助于理解组织之间开展标准化合作的联盟动机,明晰组织获取外部知识资源行为的内在逻辑。文章在理解技术标准联盟知识场内涵的基础上,描述联盟知识场的组成要素,阐明其影响因素与知识场活性特征,对联盟知识场的运行机理展开探讨。由此,构建得到基于SECI的联盟知识场效应模型,分析知识场与知识创造的适应性关系,并从知识流动视角剖析联盟知识场的动力机制,以期为数字驱动下的联盟知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