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42)
- 2023(11825)
- 2022(9631)
- 2021(8742)
- 2020(6885)
- 2019(16014)
- 2018(15970)
- 2017(30838)
- 2016(16638)
- 2015(18746)
- 2014(18800)
- 2013(18483)
- 2012(16857)
- 2011(15175)
- 2010(14960)
- 2009(13582)
- 2008(13115)
- 2007(11232)
- 2006(9734)
- 2005(8447)
- 学科
- 济(71194)
- 经济(71117)
- 管理(49521)
- 业(46461)
- 企(40077)
- 企业(40077)
- 方法(32670)
- 数学(27412)
- 数学方法(27093)
- 业经(20383)
- 中国(17534)
- 农(17313)
- 财(16027)
- 学(15962)
- 理论(13636)
- 地方(13051)
- 产业(12302)
- 和(12063)
- 农业(11830)
- 贸(11446)
- 贸易(11442)
- 易(11075)
- 信息(11027)
- 技术(11009)
- 环境(10657)
- 制(10502)
- 务(10384)
- 财务(10325)
- 财务管理(10310)
- 教育(10058)
- 机构
- 大学(243934)
- 学院(240675)
- 管理(100516)
- 济(92726)
- 经济(90633)
- 理学(88251)
- 理学院(87307)
- 管理学(85894)
- 管理学院(85467)
- 研究(76846)
- 中国(54933)
- 京(51737)
- 科学(48930)
- 财(41305)
- 所(37294)
- 业大(35837)
- 农(34809)
- 研究所(34417)
- 中心(34191)
- 财经(34057)
- 范(32782)
- 北京(32643)
- 师范(32527)
- 江(32527)
- 经(30991)
- 院(28315)
- 经济学(27524)
- 州(27420)
- 农业(27271)
- 师范大学(26599)
- 基金
- 项目(171870)
- 科学(135372)
- 研究(127516)
- 基金(124669)
- 家(107840)
- 国家(106940)
- 科学基金(92614)
- 社会(79777)
- 社会科(75552)
- 社会科学(75533)
- 省(66688)
- 基金项目(66630)
- 自然(59862)
- 自然科(58422)
- 自然科学(58411)
- 教育(57519)
- 自然科学基金(57338)
- 划(55977)
- 编号(52837)
- 资助(50232)
- 成果(42469)
- 重点(37782)
- 部(37161)
- 发(36154)
- 创(36036)
- 课题(35356)
- 创新(33434)
- 项目编号(33140)
- 科研(32602)
- 国家社会(32495)
共检索到333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邹坦永
数字技术创新不断推动物理和虚拟空间的融合,对市场、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产生高度颠覆性影响,成为重塑产业结构、催生新业态和新模式的重要驱动因素。数字颠覆的理论基础是颠覆性创新和数字创新理论,具有颠覆性、数字性和创新性三大特征。数字创新、数字生态系统和新的价值创造/捕获逻辑是数字颠覆产生的关键要素。数字颠覆是重构生态系统和价值链的过程,包括发现、开发、进入、扩散和影响等阶段,并通过拓展创意空间、赋能、协调、约束机制推动数字经济转型。该研究对当前经济领域的发展态势具有较好的阐释能力和指导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邹坦永
数字技术创新不断推动物理和虚拟空间的融合,对市场、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产生高度颠覆性影响,成为重塑产业结构、催生新业态和新模式的重要驱动因素。数字颠覆的理论基础是颠覆性创新和数字创新理论,具有颠覆性、数字性和创新性三大特征。数字创新、数字生态系统和新的价值创造/捕获逻辑是数字颠覆产生的关键要素。数字颠覆是重构生态系统和价值链的过程,包括发现、开发、进入、扩散和影响等阶段,并通过拓展创意空间、赋能、协调、约束机制推动数字经济转型。该研究对当前经济领域的发展态势具有较好的阐释能力和指导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课题组 李睿 李永周 洪群联 政武经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之源,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离不开基础研究的前沿突破。要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重视企业特别是行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大型国企的重要作用,利用新一轮颠覆性技术创新契机激发企业创新需求,提升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积极性,推进协同创新机制,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要健全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长期渐进支持和激励机制,大力发展天使投资进行风险分担,加强校企沟通和产学研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促进校企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阶段的深度对接。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枢盛 陈继祥
颠覆性创新对在位企业和新入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相关的理论研究对于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目前,颠覆性创新研究主要集中在颠覆性创新的概念、机理、特点,颠覆性创新理论的预测力,颠覆性创新的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等方面。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有关颠覆性创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颠覆性 创新 低价格 低性能 路径选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海兵 刘洋 黄天蔚
新一轮科技革命为高端颠覆性创新带来了新的技术机会窗口。在激烈的全球竞争情境下,新时代中国制造企业可以通过高端颠覆性创新获取主流市场,走出新的道路。基于美的微蒸烤一体机的探索式案例分析,本文提出了数字技术驱动高端颠覆性创新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1)高端颠覆性创新产生过程包括模糊前端阶段(机会识别,产品概念)、开发阶段(牵引技术,仿真实验)、商业化阶段(数字化监测、迭代升级)等3个核心阶段的核心创新活动;(2)数字技术的连接、聚合和分析能力的发挥,通过数字连通(数字孪生、数字化生态嵌入)和数字协同(数字化开放式创新、数字化分布式协同)两类机制驱动高端颠覆性创新的产生。通过探讨数字技术驱动高端颠覆性创新的产生过程机理,本文发现不仅贡献于颠覆性创新理论和数字创新文献,也为中国制造企业抓住数字变革机遇产生高端颠覆性创新提供管理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伟雄 李宝银 杨婷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高度重视现代科技的应用。数字技术代表着新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数字经济、用好数字技术对于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赋能生态文明高质量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进步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论述为新时代推进数字技术赋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数字技术通过驱动发展方式转变、引领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态治理转型等途径赋能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发挥数字技术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运用数字化思维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促进生态治理转型,推动生态文明高质量建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瑾 解若琳
颠覆式创新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我国3家具有代表性的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装备制造企业颠覆式创新实现机理及路径进行多案例探索性研究,通过开放式译码、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构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颠覆式创新的机理路径模型,归纳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颠覆式创新的3个阶段,并据此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实现颠覆式创新提出管理策略和建议。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许泽浩 张光宇 亢凯 王星羽
颠覆性创新是后发企业开展竞争的新路径,培育颠覆性创新重点要识别培育环境。本文以新能源汽车为例,通过运用TRIZ理论的技术成熟度分析工具,采用时间—专利数、时间—销售量、时间—专利级别、时间—性能曲线确定汽车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从而判别作为汽车行业颠覆性创新的电动汽车培育的最佳时期。数据表明,汽车产业当前处于成熟期,正是颠覆性创新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颠覆性技术选择培育要通过识别相应原技术所处市场阶段,以找到培育的最佳环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育新 李健 韩毅
[目的/意义]将核心—边缘理论与专利引文分析相结合,提出识别潜在颠覆性技术的新方法,助力揭示和判断可能发生颠覆效应的技术方向或主题,助力政府和企业优化研发布局、赢得竞争优势。[方法/过程]以2000—2019年间人工智能领域美国授权专利为样本,基于专利和专利科学引文数据分别构建技术加权共现网络和科学知识加权共现网络,并以二者间的引证关系形成关联网络,利用核心—边缘理论构建颠覆性潜力技术节点候选准则,从技术基础性、影响力、突变性三个维度分别采用时序分析方法判定颠覆性技术。[结果/结论]将核心—边缘理论与专利引文分析相结合能有效识别特定技术领域的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领域的机器学习、图像识别与处理、AI医疗、自动驾驶等技术具有颠覆性潜力,且这些技术间关联紧密、渗透性强、协同发展趋势明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秦伟娜
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广阔的创新空间,推动企业创新模式转变和组织结构优化,促进企业颠覆性创新。基于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基准估计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企业颠覆性创新的赋能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企业颠覆性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替换指标测度方法、剔除极端值等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企业颠覆性创新存在异质性促进效应,具体表现在数字经济对数字基建较好地区企业、高竞争性行业企业颠覆性创新的赋能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在数字经济助力企业颠覆性创新过程中,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知识产权保护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即存在“数字经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知识产权保护—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作用路径。为进一步推动企业颠覆性创新,须优化数据服务体系,提振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完善要素配置市场机制,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优化企业创新环境;实施差异化企业创新战略,促进颠覆性创新均衡发展。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杨杰 邓三鸿 王昊
在破“五唯”的背景下,科学研究的创新性测度尤为重要,创新性较高的论文往往会对既有研究领域的学科范式产生颠覆性影响,甚至开创新的范式。颠覆性指数是近几年被提出的可以直接测度论文颠覆性创新程度的计量指标,基于网络中论文节点的深层引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单一维度评价的缺点,引起了文献计量学、信息科学和网络科学等多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颠覆性指数的最新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拓展,深入剖析了指标局限性及因素,并提出了新的计量指标——相对颠覆性指数(relative disruptive index,RDI),它在颠覆性指数的基础上,涵盖了引文网络的深层引用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颠覆性指数分布不均匀、评价不一致的问题,能够对科学研究的颠覆性创新程度进行更为精确和客观的衡量。实证结果表明,颠覆性指数的参数量级不一致,相对颠覆性指数可以更有效地衡量科学研究的创新性,且相比于原始颠覆性指数以及Bornmann等学者提出的修正颠覆性指数(DI5)具有更佳的评价一致性,巩固性论文的相对颠覆性指数较低,创新性论文的相对颠覆性指数较高。
关键词:
科学计量 引文网络 创新性 颠覆性指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魏江 刘嘉玲 刘洋
数字技术催生了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形态,表现出参与者身份相对模糊、更关注产品使用和服务延伸等与传统经济不同的形式。梳理与总结数字经济学一方面有助于指导社会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发展甚至重构经济管理理论逻辑。在梳理数字经济内涵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数据要素非竞争性、使能性、生产与消费统一性等特征以及数字技术促使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路径,探讨数字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并提出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议题,为构建数字经济学术共同体提供借鉴。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许泽浩 张光宇 黄水芳
通过对颠覆性技术产生动因的分析可知,新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潜力可通过其在不同的创新轨迹上解决原技术与市场冲突、自身技术发展与市场冲突的能力进行评价。在建立评价体系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较为客观和有效地评价了新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潜力,为政府培育和企业选择颠覆性技术提供新思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华军 曹阳春 张光宇 欧春尧
本文以经济管理及社科类181篇CSSCI期刊文献为研究样本,通过结构性文献回顾方法,对国内颠覆性创新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化梳理与结构化分析。研究发现:国内颠覆性创新领域的知识基础主要包括颠覆性创新的概念内涵、类型特征、识别方法、情境动因、影响因素、成果绩效及对策建议七大模块,共同构成颠覆性创新领域的知识框架。在回顾基础上,从研究内容、理论视角、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颠覆性创新研究的可拓展方向提出建议,并结合颠覆性创新理论本源演进、发展趋势以及当前重要时代背景和国家重大战略,基于宏观经济发展与微观创新活动交叉融合的视角构建中国情景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发展的展望架构。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晓林
在引入破坏性技术概念后,描述了可能颠覆当前数字图书馆模式的技术、需求与机制,包括数字学术出版、科学数据、语义化出版等新技术,弱信息需求下模糊探索、战略性阅读下计算分析和研究性合作式学习下动态信息交互等新需求,以及图书馆同质化、业务外包与众包、价值证明压力等运营机制新挑战,建议采取驾驭"破坏与颠覆"的态度、观念,预测可能的战略发展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