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09)
- 2023(8224)
- 2022(6101)
- 2021(5210)
- 2020(4061)
- 2019(8924)
- 2018(9042)
- 2017(16531)
- 2016(8970)
- 2015(10165)
- 2014(10102)
- 2013(9739)
- 2012(9049)
- 2011(8096)
- 2010(8183)
- 2009(7233)
- 2008(6880)
- 2007(6307)
- 2006(5549)
- 2005(5003)
- 学科
- 济(33849)
- 经济(33792)
- 管理(28086)
- 业(25560)
- 企(17654)
- 企业(17654)
- 业经(13295)
- 中国(11642)
- 方法(11275)
- 制(10497)
- 农(9771)
- 数学(9509)
- 数学方法(9400)
- 财(9163)
- 产业(9128)
- 信息(8871)
- 总论(8324)
- 信息产业(8262)
- 银(7930)
- 银行(7914)
- 工作(7808)
- 行(7671)
- 体(7461)
- 贸(7405)
- 贸易(7395)
- 学(7331)
- 易(7183)
- 服务(7153)
- 融(6763)
- 金融(6756)
- 机构
- 大学(122829)
- 学院(122053)
- 管理(48231)
- 济(46605)
- 经济(45314)
- 理学(40983)
- 研究(40778)
- 理学院(40511)
- 管理学(39795)
- 管理学院(39541)
- 中国(32877)
- 京(26889)
- 科学(24903)
- 财(23294)
- 农(21606)
- 江(20251)
- 中心(19985)
- 所(19893)
- 业大(18166)
- 研究所(17978)
- 财经(17359)
- 北京(16733)
- 农业(16722)
- 范(16643)
- 师范(16396)
- 州(16219)
- 经(15804)
- 院(15480)
- 技术(14877)
- 省(14184)
- 基金
- 项目(85082)
- 科学(67156)
- 研究(63913)
- 基金(61107)
- 家(53701)
- 国家(53245)
- 科学基金(45881)
- 社会(40951)
- 社会科(38710)
- 社会科学(38700)
- 省(33146)
- 基金项目(31798)
- 教育(28653)
- 自然(28252)
- 自然科(27677)
- 自然科学(27668)
- 划(27610)
- 编号(27359)
- 自然科学基金(27196)
- 资助(23588)
- 成果(22713)
- 重点(18582)
- 发(18187)
- 课题(17992)
- 部(17932)
- 创(17771)
- 项目编号(17471)
- 国家社会(17469)
- 创新(16585)
- 制(16177)
共检索到198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阚卓凡 陈嘉茜 赵曙明
本文基于认知评估理论,通过对460名数字零工的多期追踪调研,重点探讨数字零工非体面工作感知与主动服务行为的关系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非体面工作感知负向影响数字零工的主动服务行为,挑战性评估和工作重塑在非体面工作感知和主动服务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雇佣关系氛围在非体面工作感知和挑战性评估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并且通过减弱非体面工作感知对挑战性评估的负向影响,调节挑战性评估和工作重塑在非体面工作感知与主动服务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非体面工作感知和主动服务行为的相关研究,也可为平台管理者如何推动数字零工展现主动服务行为提供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红丽 徐光毅 李振
基于压力转换理论,文章考察多重支持资源(组织支持、老乡支持、家庭支持)对非体面工作感知与矛盾职业认同的调节机制,以及污名应对策略对调节机制的中介作用。通过对530份医院护工问卷分析发现,多重支持资源对非体面工作感知与矛盾职业认同的关系都具有调节作用,即当护工组织支持、老乡支持、家庭支持较高时,非体面工作感知与矛盾职业认同的正向关系更弱。污名应对策略中介了组织支持对非体面工作感知与矛盾职业认同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理论上深化对非体面工作从业者矛盾职业认同干预策略的认识,实践上也能为管理者完善底层工作群体管理提供启发。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裴嘉良 刘善仕 崔勋 张志朋 葛淳棉
算法控制作为零工经济下的数字化劳动管理实践,能否在几乎没有人工干预的人-机交互过程中激发零工工作者提供主动服务是检验平台技术和管理策略有效性的关键。但目前少有研究关注零工工作者感知算法控制对其主动服务行为的影响机理。本研究借鉴国内学者开发的零工工作者感知算法控制量表,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动机视角实证考察了感知算法控制影响其主动服务行为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本研究针对347名零工工作者的三阶段时间滞后调查分析发现:零工工作者感知算法控制一方面通过激发主动性动机,增加其主动服务行为;另一方面又通过诱发控制性动机,减少其主动服务行为。进一步发现:感知算法控制通过主动性动机和控制性动机对主动服务行为产生的总体间接效应为负。此外,算法透明度不仅调节了感知算法控制与工作动机之间的关系,还调节了感知算法控制通过工作动机影响主动服务行为间接作用。本研究推进了算法控制在零工经济和OBHRM领域的实证研究,并为平台企业科学地开发、设计和应用算法系统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蔡思辰 裴嘉良 刘善仕
在我国零工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平台企业纷纷使用基于算法技术的工作游戏化系统对零工工作者进行绩效管理,但目前学术界尚不清楚平台工作游戏化能否以及如何影响零工工作者服务绩效。本研究结合目标设置理论和工作游戏化理论模型,使用389份源于问卷调查和平台终端匹配的网约车司机三波次数据,揭示了平台工作游戏化感知通过提升零工工作者目标承诺,进而促进其服务绩效的作用机制,并考察了竞争人格倾向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平台工作游戏化感知正向影响零工工作者服务绩效,目标承诺在二者之间起到中介作用;(2)竞争人格倾向正向调节平台工作游戏化感知对目标承诺的影响;(3)竞争人格倾向正向调节平台工作游戏化感知通过目标承诺影响服务绩效的间接效应。本研究从目标设置和信息反馈的路径挖掘了平台工作游戏化感知影响零工工作者服务绩效的作用机制及人格特质的边界作用,提供了平台数字化工作设计的新思路,并拓展了目标设置理论的应用范围和情境。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裴嘉良 刘善仕 崔勋 瞿皎皎
伴随数字技术与零工经济的深度融合,在线劳动平台构建出通过算法实现劳动服务供需之间在线撮合、交付与验收的新商业模式,并创新出由算法自动化控制分布在不同“时空”、以自雇佣身份存在的零工工作者的数字化劳动管理实践。当前理论界关注平台算法控制对零工工作者带来潜在的积极或消极影响,但是,由于缺乏清晰统一的概念界定以及科学可靠的测量工具,导致现阶段定量研究鲜有涉及,定性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也存在冲突。针对上述问题,首先,本文站在零工工作者的主体感知视角将算法控制的内涵概念化;同时,以劳动过程理论为基础,基于扎根理论和实证研究构建出包含“规范指导”、“追踪评估”和“行为约束”三个维度的测量模型;最后,以认知交互理论为基础,利用新开发的测量工具证实了零工工作者感知算法控制对其服务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以及挑战性压力评估在其中起到的部分中介作用与职业类型(全职/兼职)的调节作用。本文所提供的测量零工工作者感知算法控制的方式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量化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数字技术与零工工作者交互和协作过程中的科学管理实践问题提供工具基础。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朋震 王斯纬 王青松
零工经济是共创经济形式,持续价值共创行为是零工平台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零工平台企业中的哪些因素会对持续价值共创产生影响却鲜有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本研究探讨电子绩效监控对持续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机理,并考察心理契约的中介作用以及顾客反馈的调节作用。通过对各大出行平台392名零工从业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发展型电子绩效监控通过正向影响关系型心理契约、负向影响交易型心理契约来正向影响持续价值共创行为;预防型电子绩效监控通过负向影响关系型心理契约、正向影响交易型心理契约来负向影响持续价值共创行为;顾客反馈增强了关系型心理契约与持续价值共创行为的关系,同时也增强了关系型心理契约在电子绩效监控与持续价值共创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不同电子绩效监控感知对持续价值共创的影响机制,为零工平台组织优化监控设计提供了启示。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李彦怡 袁天一 饶培伦
研究旨在以外卖骑手为代表,探索零工工作者的算法感知因素及其对于工作满意度和未来工作意愿的影响。研究首先通过田野调查及文献调研设计了问卷。通过实地走访与滚雪球,研究者向外卖骑手群体发放了共计458份问卷,回收了313份有效数据。通过因子分析,研究总结出8个不同维度的算法感知因素,建立了外卖骑手的算法感知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使用回归分析探索了人口学特征及算法感知因素对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意愿的影响。性别、户籍、算法监控、算法透明度、准入门槛等因素均会对满意度及工作意愿产生影响。外卖等零工众包平台在设计算法时,除了考虑效率,还应当考虑工作者对算法的感知,关注骑手的经验与感受,实现行业的积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零工 外卖 外卖骑手 算法感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勇 项楠
“数字零工”以其“去雇佣化”、灵活自由等突出特征,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型就业形态。作为资本数字化增殖逻辑的产物,“数字零工”在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背景下,是资本摆脱工作日约束的增殖新路径。资本借助数字技术的强渗透性,模糊了工作日产休界限,依靠算法逻辑突破工作日生理及道德极限,通过“去雇佣化”使工作日隐形化,消弭资本逻辑下的“数字零工”工作日约束。基于此,在“数字零工”人数众多的中国,应通过加快完善零工权益保障、加强平台教育与政府监管职能,创新完善零工维权渠道,引导资本在中国的良性规范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费翔 唐虹
本文考察了数字技术对外包零工劳动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美国纵向雇主-家庭动态数据库(LEHD)的研究发现,数字技术显著降低了外包零工的劳动收入,并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技术通过减弱外包零工对自身劳动过程的控制能力、减弱外包零工的集体议价能力以及提升外包零工对平台的依附性三条渠道削弱其自身的议价能力,进而降低了外包零工的劳动收入。结合研究结论与中国零工经济特征提出以下相关建议:补齐制度短板,加强外包零工劳动权益保障;约束数字权力,加强数字平台算法治理;推动工会和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并探索国有资本主导的合作制平台组织。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郭彤梅 苗梓欣 戈童言 张克勇 武嘉欣
随着算法技术在零工经济中的广泛使用,零工工作者呈现出特有的安抚算法策略。然而,当前安抚算法研究“尚处于黑箱”。本研究应用扎根理论,基于39名零工工作者的算法反馈实践,重新界定安抚算法的概念,提出安抚算法是算法管理模式下,零工工作者为获取平台资源,计划并实施符合算法规定的额外劳动,以开展自我管理的过程。进一步地,以行动者视角构建了“分析算法—安抚算法—寻求反馈—后续安抚”的零工工作者安抚算法四阶段过程模型;基于人机互动视角搭建了算法机制与安抚算法“诱发—应答—强化”的动态交互框架。本研究为后续开展实证研究奠定理论框架,为促进平台算法管理与零工工作者间良性互动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魏巍 刘贝妮 凌亚如
随着零工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其吸纳就业、便利生活的特征使其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这种随叫随到的工作为按需劳动提供了可能,同时其灵活性也提高了离职行为的便捷程度,使数字零工工作者成为高流动性群体。数字零工由于工作环境差、危险性高等工作特征呈现显著的职业污名特征,加之平台通过算法管理把消费者纳入任务监督和任务评价中,通过劳动过程的"全景式监控"和设置抢单机制塑造"时间竞赛"的紧迫感,迭代出数字情境下职业污名的升级——算法污名。本文结合相对剥夺理论和组织公平理论,提出并检验了平台算法下数字零工职业污名感知对离职倾向影响的理论模型,基于416名体力劳动为主的数字零工工作者两阶段时间滞后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平台算法下体力劳动为主的数字零工工作者职业污名感知显著增加离职倾向;相对剥夺感在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程序公平感知负向调节数字零工工作者的职业污名感知对其相对剥夺感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合数字化情景对职业污名感知影响数字零工离职倾向的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既对职业污名研究情景和研究范式进行了拓展,也为平台企业创新管理实践、增加数字零工的职业荣誉感和促进零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田小宝
2001年5月16日至24日,国际劳工局局长索马维亚先生率国际劳工局代表团访华 。5月19日,劳动保障部副部长李其炎在京主持座谈会,索马维亚先生应邀在会上发表演讲 ,阐述他近年来一贯倡导的“在全球化经济中实现体面工作”的理念。现将其演讲的要点刊 载如下,以飨读者。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闫慧慧 杨小勇
灵活就业是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新型就业方式,如何加强数字零工等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对数字零工进行概念辨析与界定可以发现,平台企业和数字零工的劳动关系具有特殊性,这一特殊性体现在资本从生产、分配、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方面加剧了对数字零工剩余价值的压榨,引发了数字零工职业保障不足、收入分配不公、“泰罗制”管理和职业晋升不畅等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际,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推动新时代共同富裕,应明确数字零工的法律身份,健全配套职业保障制度,加强对平台企业无序扩张的反垄断监管力度,并打破数字零工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关键词:
平台经济 数字零工 劳动权益保障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海江 魏昕 董韫韬
“互联网”+零工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在全世界兴起。根据《2021数字化零工就业质量研究报告》,截止2020年,中国依托在线劳动力平台工作的零工从业者人数已经超过了8000万。在线劳动力平台在消费者和服务者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匹配了需求和供给,创造了就业机会。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为了维持和增加收入,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进入在线劳动力平台工作。
关键词:
零工经济 外卖骑手 研究模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龙立荣 梁佳佳 董婧霓
平台经济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新场景与新机遇,也带来了新的变化与挑战。本文从管理主体、管理过程、管理底层逻辑三个基本管理问题出发,对平台零工工作者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梳理。在定义平台经济体与零工工作者的基础上,分析平台零工工作者的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过程存在"宽进严管"、平台与零工工作者的关系以经济交换主导而缺乏社会情感交换的挑战,最后提出通过明确主体责任完善法律制度、实行适度的"严进宽管"的管理制度、通过共建心理契约促进平台经济体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本文从明确平台雇佣关系主体、优化平台人力资源管理、尊重社会交换和心理契约三个角度分析平台零工工作者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为未来平台零工工作者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零工工作者 平台经济 劳动关系 考核伦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