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68)
- 2023(14534)
- 2022(11823)
- 2021(10910)
- 2020(8888)
- 2019(20440)
- 2018(20040)
- 2017(38837)
- 2016(20665)
- 2015(23210)
- 2014(23173)
- 2013(22845)
- 2012(20821)
- 2011(18504)
- 2010(19019)
- 2009(18185)
- 2008(16500)
- 2007(14322)
- 2006(12564)
- 2005(11361)
- 学科
- 济(82263)
- 经济(82170)
- 业(61035)
- 管理(60355)
- 企(51257)
- 企业(51257)
- 方法(38262)
- 数学(32026)
- 数学方法(31683)
- 中国(29005)
- 融(28340)
- 金融(28339)
- 银(26956)
- 银行(26924)
- 行(25896)
- 财(23724)
- 业经(22586)
- 农(19972)
- 制(18935)
- 地方(17250)
- 学(17078)
- 务(16585)
- 财务(16520)
- 财务管理(16447)
- 理论(16233)
- 企业财务(15737)
- 贸(14117)
- 贸易(14099)
- 农业(13827)
- 易(13701)
- 机构
- 大学(291614)
- 学院(288842)
- 管理(118429)
- 济(114507)
- 经济(111842)
- 理学(102345)
- 理学院(101308)
- 管理学(99711)
- 管理学院(99200)
- 研究(90406)
- 中国(78081)
- 京(62082)
- 财(57352)
- 科学(54297)
- 财经(46182)
- 中心(43855)
- 所(43783)
- 经(41975)
- 江(40916)
- 农(40100)
- 业大(39729)
- 研究所(39536)
- 北京(39137)
- 范(36230)
- 师范(35937)
- 经济学(35107)
- 财经大学(34804)
- 州(34631)
- 院(33010)
- 商学(31799)
- 基金
- 项目(197867)
- 科学(155686)
- 研究(147709)
- 基金(144089)
- 家(123602)
- 国家(122539)
- 科学基金(106620)
- 社会(93493)
- 社会科(88696)
- 社会科学(88673)
- 基金项目(76480)
- 省(76391)
- 自然(68158)
- 教育(66511)
- 自然科(66511)
- 自然科学(66499)
- 自然科学基金(65282)
- 划(63645)
- 编号(61262)
- 资助(59246)
- 成果(49682)
- 重点(43450)
- 部(43384)
- 创(41426)
- 发(41085)
- 课题(40961)
- 项目编号(38986)
- 创新(38561)
- 国家社会(38259)
- 教育部(37874)
- 期刊
- 济(119692)
- 经济(119692)
- 研究(90117)
- 中国(56449)
- 财(43968)
- 融(42478)
- 金融(42478)
- 学报(41907)
- 管理(41155)
- 科学(38460)
- 农(35581)
- 大学(32286)
- 学学(30274)
- 教育(29559)
- 农业(24137)
- 技术(23185)
- 财经(22185)
- 经济研究(19513)
- 经(18714)
- 业经(18637)
- 图书(16445)
- 理论(16397)
- 实践(15254)
- 践(15254)
- 问题(14946)
- 财会(13358)
- 技术经济(13315)
- 科技(12972)
- 现代(12971)
- 会计(12037)
共检索到426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程博 吴奕凡
数字金融作为金融和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创新了金融服务方式、改变了金融产业布局,为金融乃至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然而,科技金融公司采用高杠杆的野蛮生长方式可能带来公平竞争问题和金融稳定方面的风险。为保障数字金融健康稳定发展,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被引入数字金融风险治理的研究领域,但目前并没有完整、成熟的数字金融风险审计实施框架。为此,本文立足于科技金融公司数字金融风险治理的目标,力求构建科技金融公司的数字金融风险审计理论框架,包括数字金融风险审计实施框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以期为全面系统地开展科技金融公司的数字金融风险审计实践提供新思路,并进一步推动数字金融风险审计实务的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秦海林
为了消弭金融风险的巨大负外部性,政府总是会在关键时刻采取金融风险财政化的措施,这是政治经济市场上一系列制度博弈的均衡解。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中,如果初级行动团体能够打动次级行动团体,推出可以有效实现金融风险财政化的外部收益的制度装置,那么,金融风险财政化的政府行为就会出现。基于logit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财政体制改革、金融深化和对外开放会显著影响政府对金融风险财政化的行为选择,而且这种冲击效应还在分税种改革前后截然不同。因此,政府在利用金融风险财政化的同时,还需要尊重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原则,进行配套的制度创新和促成制度耦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宇 刘健 刘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与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相对应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动态发展演进过程之中。西方主流经济学倾向于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看作一种固定永恒的关系。这是对经济学的庸俗化,不能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视角下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更无法对当前高度发达金融市场的监管提出系统性的指导意见。科学认识金融风险与宏观金融监管框架需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来寻找理论基础,由此才能建立更为完善的金融监管框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 董龙训
防范和化解风险对于维护金融稳定意义重大。本文借助网格化管理的思路,在微观层面上探索抓早抓小、实现监测全覆盖的有效路径,建立了金融风险网格化管理框架,将各部门金融监管权"行使"中的协同和信息技术、网格力量等"手段"的合力融入其中。本文论述了该框架的理论基础,借助系统分析法,阐释了将"网格化"思路引入金融风险监测的必要性,从理论条件、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开展金融风险网格化管理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山东省金融风险网格化管理框架建设情况和其辖内两种网格化管理试点模式,进而指出金融风险网格化管理是一种可操作性强的风险监测方式,且具有推广借鉴意义。最后,对下一步构建"平台+网格"矩阵式管理体系提出建设性意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况昕 高惺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了"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将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信贷膨胀引发的各部门、各领域的高杠杆风险值得警惕,影子银行和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导致中国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显著增加,需要构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相结合的"双支柱"监管框架。本文在分析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宏观审慎监管的逻辑和构建"双支柱"监管框架的实现路径,文章最后给出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风险 双支柱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锋 刘澄
运用极值理论的POT模型,并结合描述金融产品收益率的尾部分布更加精确的GPD分布,计算出了基于极值理论的风险估计。与传统方法相比,极值理论方法能更好的利用已知历史数据,并能在计算高置信度VaR时克服传统方法中误差较大的缺点。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闻岳春 黄福宁
文章通过对1997年以来国内在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研究文献的梳理和评价,以研究我国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研究领域的弱势及空白领域。在借鉴国内外成熟和最新的理论成果及预警方法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及该趋势下风险来源、传染路径的特殊性,探讨了适用于金融综合经营趋势下的风险预警框架的构建。
关键词:
金融风险 预警系统 综合经营 指标体系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关崇明 蒙泽群 唐宏飞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国际社会对金融监管体制的深刻反思,要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迫切需要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本文从比较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入手,分析了国内外宏观审慎监管的改革实践,论述了如何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和设置相关职能,并提出完善我国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裴平
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着力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仍处于风险易发高发期,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随之而来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对金融稳定甚至国家安全都构成了一定威胁。然而,在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治理方面,已有的部分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视野不够开阔、研究方法守旧、对问题及其对策的论证力度不够深入等缺陷。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灏来 李越冬
2013年,我国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其中第三方支付余额宝风生水起,300余家P2P公司分享"网络借贷"盛宴,2013年甚至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模式和产品不断涌现,学术界也迎来了一股研究互联网金融的热潮。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其所带来的问题也渐渐突显,文章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我国国家审计监控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路径,分为基本路径和扩展路径。基本路径包括建立国家审计互联网金融法规,成立互联网金融审计小组,开展互联网金融综合审计,合理利用互联网金融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成果,完善互联网金融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扩展路径主要是指通过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合作而实现的路径,包括建立...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国家审计 金融风险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董维明 冯根福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在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不确定因素、不稳定因素增加,各类隐形风险有逐步显性化的趋势,区域性金融稳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入手,结合国家审计实践,从多个维度分析了区域实体经济领域,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托、证券、期货业和保险业机构,地方非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等领域的金融风险及成因,并从加强金融审计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金融 金融风险 金融审计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欣
欧债危机的发生,为世界经济再次敲响了警钟,危机还远远没有过去,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仍是当前世界经济的第一主题,对中国而言,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也同样是第一主题。本文研究认为国家审计通过在更高角度、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充分发挥作用,有效行使对国家战略实现的监督权和推进权,扩大防范金融外生性风险审计范围,加强对资本市场各种交易的审计深度,以审计推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程,能够比其他单一、浅层次监管更有效地发现和揭示深层次系统性金融风险,能够更有效地防范危机的发生。
关键词:
金融风险 国家审计 审计监督 金融生态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顾建光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由于体制转型、经济结构转型、金融创新和金融深化、对外金融开放等因素 ,金融风险也会不断积累和出现 ,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对此应加快形成相应的防范机制和策略。完善和强化金融审计应该是其中一项势在必行的有效政策措施。论文分析我国当前金融风险形成的主要机理 ,提出适应新形势的金融审计模式和措施 ,并就现阶段值得研究的几项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审计策略展开研讨。
关键词:
金融风险 财政风险 金融审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柏乃 盛中华
颠覆性数字技术正成为重塑世界产业体系的新质生产力。这场全球数字革命在带来历史新机遇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数字风险与挑战。数字风险治理作为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新兴科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69本国内外跨学科顶尖期刊、6大中西智库及科研机构的1114篇文献,结合VOSviewer知识图谱分析,将数字风险治理研究划分为孕育起步、成长探索、快速发展和迭代升级4个阶段。采用动态过程视角,构建“数字风险识别—数字风险分析—数字风险评估—数字风险处置—数字风险预防”的理论框架。其中,数字风险识别研究是整个风险治理的逻辑起点,并从个体、组织、国家等3个维度进行数字风险溯因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字风险评估研究,研判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大小,界定风险等级排序。根据风险等级分布,进行数字风险处置或风险预防。运用CiteSpace突变词分析,提炼前沿热点问题,重点从关注人工智能与数字基础设施风险、开展跨层风险分析、强化数据流动安全审计、引导数字敏捷治理、深化供应链网络安全投资等方面,提出未来展望。本研究基于数字技术视角和流行病学模型识别数字风险的内涵特征,构建结构化、系统化的理论框架以增进学术对话,为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高全胜
本文介绍了金融风险测度理论的最新进展。我们详细说明了相容风险测度的公理化方法及该方法的经济意义,对动态相容风险测度给出了三种主要方法,并指出这些方法的未来可能应用方向。相容风险测度在投资组合优化中的应用对风险管理实践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我们指出了使用该方法与其他方法的区别。使用相容风险测度进行风险资本配置是更加合理的方法,本文介绍了相容资本配置原理与联盟博弈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一般均衡框架中嵌入相容风险测度的分析方法和相关结论,并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