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09)
2023(10868)
2022(8255)
2021(7293)
2020(5761)
2019(12137)
2018(11602)
2017(21215)
2016(10823)
2015(11792)
2014(11108)
2013(10713)
2012(9727)
2011(8830)
2010(9086)
2009(8673)
2008(7390)
2007(6801)
2006(6034)
2005(5493)
作者
(29672)
(24582)
(24101)
(22963)
(15540)
(11641)
(10924)
(9345)
(9319)
(8506)
(8309)
(8273)
(7776)
(7745)
(7706)
(7297)
(7260)
(7176)
(7025)
(6759)
(6097)
(5785)
(5701)
(5575)
(5574)
(5360)
(5353)
(5353)
(4938)
(4766)
学科
(47164)
经济(47141)
(39592)
管理(37079)
(34666)
企业(34666)
(24911)
金融(24910)
(22230)
银行(22217)
(21647)
中国(19958)
技术(19708)
业经(15592)
地方(14976)
方法(14718)
技术管理(13149)
数学(12418)
数学方法(12266)
(11669)
产业(11463)
(11363)
中国金融(11013)
(10979)
信息(9797)
总论(9373)
信息产业(9260)
理论(8910)
农业(8892)
地方经济(8109)
机构
学院(149066)
大学(147065)
(64319)
经济(62993)
管理(59098)
理学(50694)
理学院(50121)
管理学(49424)
研究(49338)
管理学院(49116)
中国(43696)
(30018)
(28806)
科学(27868)
中心(25461)
(23122)
(22912)
财经(22811)
研究所(20760)
(20756)
经济学(20652)
(20295)
师范(20122)
(19352)
北京(18892)
经济学院(18706)
(18535)
(18397)
业大(17881)
(17619)
基金
项目(103296)
科学(84163)
研究(81103)
基金(74302)
(63708)
国家(63159)
科学基金(55971)
社会(53675)
社会科(51270)
社会科学(51261)
(42886)
基金项目(39033)
教育(36613)
(35023)
编号(32763)
自然(32681)
自然科(32020)
自然科学(32016)
自然科学基金(31463)
(29153)
资助(27531)
创新(26183)
成果(25722)
(24668)
重点(23829)
国家社会(23197)
课题(23147)
(21913)
(20916)
项目编号(20860)
期刊
(68164)
经济(68164)
研究(45952)
中国(36150)
(29189)
金融(29189)
管理(24338)
教育(22192)
(21475)
科学(18691)
学报(17595)
技术(16765)
(16577)
大学(14107)
学学(13045)
经济研究(11601)
财经(11155)
业经(11136)
农业(10865)
科技(10683)
(9725)
技术经济(9706)
(9078)
论坛(9078)
图书(8287)
问题(7560)
(7411)
理论(7086)
职业(6979)
商业(6910)
共检索到233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吴永飞  王彦博   赵勇江   张月   谭思颀   孙芳超   胡明珠   程义淇   徐奇   高新凯   杨璇   张军   刘曦子  
2022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署名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指出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时代实体企业蓬勃发展的助推器。数字经济与数字金融的发展并没有改变经济与金融之间的关系本质,而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兴数字技术,有效提高了经济与金融活动的效率、降低了成本、防范了风险。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少华  罗汉祥  
运用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数字金融、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提升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具有直接且显著的影响,且该激励效应在东部与中部地区更为显著;数字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的路径间接实现该地区经济的增长;该路径隐含着更为细致的关于技术创新活动的因果链条传导路径,即数字金融的发展促进了区域内研发投入的增加,研发投入的增加是创新产出水平提升的重要诱因,创新产出的增加与应用实现了区域整体的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作为重要驱动力显著激励了区域经济增长水平的提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籍明明  
数字金融和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支撑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关键保障,深刻影响着企业研发投入行为,对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基于中国2011—2022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分析发现:数字金融与知识产权保护均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在二者作用过程中发挥负向调节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小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受数字金融的驱动效应更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勇强  
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小板及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金融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实证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企业产权性质、所处行业、所处制度环境三方面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显著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但存在产权、行业及制度环境异质性。同国有企业相比,数字金融更有助于推动非国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相较于非高新行业,数字金融对高新行业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更显著;与处于低质量制度环境的中小企业相比,数字金融对高质量制度环境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对此,政府应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中小企业实施差异化金融支持并改善外部制度环境,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素兰   刘婧涵   姚婷  
基于2011—2021年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检验了数字金融助推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首先,数字金融能够有效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并且这一结果在数字金融滞后一期、替换解释变量等内生性分析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次,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金融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最后,异质性结果显示,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所受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数字金融在金融监管程度高的地区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据此,提出要加快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持续提高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刚   陈迪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新机遇。文章以2011—2021年国内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融资成本来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监管和政府补贴在其中发挥了积极调节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效应因所在行业、地区和所有权属性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范志英  杜俊萍  
本文从理论阐述了数字普惠金融、风险承担与企业技术创新的逻辑关系,并选取我国A股2011-2020年期间的上市中小企业为样本,对数字普惠金融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风险承担水平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显著正相关;风险承担水平对数字普惠金融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起着中介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平  王凯  
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数字金融提供了应用场景,这对改善企业融资生态、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选取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不仅能促进企业价值增长,而且能通过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助力企业技术创新,并且这种促进效应存在长期性和延伸性;传导机制检验发现,价值增长是通过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传导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价值创造效应和创新促进效应存在异质性,在非国有企业、经济欠发达地区更为显著。说明数字金融可以改变微观企业行为,而其宏观效应可表现为改善非国有企业融资困局、帮助欠发达地区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丽娟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如何把握促进共同富裕的着力点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技术创新的视角,系统分析了数字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理论逻辑,并运用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普遍较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并且对中西部地区的贡献超过东部地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来促进共同富裕;数字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的特点。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超  
数字金融作为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结合的创新产物,对于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样本数据,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数字金融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碳绩效提升;与大规模、非制造业企业相比,数字金融对中小规模、制造业企业碳绩效的影响更加显著;技术创新在数字金融对企业碳绩效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为此,应夯实数字金融基础体系,加速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强化低碳技术创新支持力度,释放技术创新减排效应;加大环境规制力度,提升企业碳绩效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学超  
数字金融作为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结合的创新产物,对于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样本数据,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数字金融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碳绩效提升;与大规模、非制造业企业相比,数字金融对中小规模、制造业企业碳绩效的影响更加显著;技术创新在数字金融对企业碳绩效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为此,应夯实数字金融基础体系,加速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强化低碳技术创新支持力度,释放技术创新减排效应;加大环境规制力度,提升企业碳绩效水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晓龙  冉光和  
借助2011-2018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基于市场效应与结构效应的双重视角,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升了技术创新质量,通过工具变量回归、双重差分策略以及改变研究样本等稳健性检验表明,结论基本稳健;市场效应与结构效应是数字金融发展影响技术创新质量的重要传导机制,即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扩大市场潜能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来提升技术创新质量。进一步运用面板门限模型检验发现,市场效应与结构效应的作用发挥显著存在基于数字金融发展的双重门限特征,在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由低到高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市场潜能与产业结构升级对技术创新质量的边际提升作用不断增强。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理解数字金融与创新驱动的关系,并且能够为推动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的见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勇强  
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小板及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金融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实证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企业产权性质、所处行业、所处制度环境三方面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显著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但存在产权、行业及制度环境异质性。同国有企业相比,数字金融更有助于推动非国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相较于非高新行业,数字金融对高新行业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更显著;与处于低质量制度环境的中小企业相比,数字金融对高质量制度环境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对此,政府应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中小企业实施差异化金融支持并改善外部制度环境,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罗威  
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支撑的比特币等新型金融形态深刻影响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他金融领域的变革。通过区块链技术支撑数据的安全性、可信性和唯一性,可以实现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价值。文章基于分析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模式和存在优势,借鉴区块链技术在国际金融业的主要应用特点,结合国内实际,分析基于区块链技术构造基础金融设施的应用可行性,并且提出建议,认为应当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逐步建立以柔性监管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加快制定针对区块链技术的相关标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维仁  
近年来,吉林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改革开放,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业整体实力稳步提升,地方金融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金融生态环境继续优化,为物联网创新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以下简称长春中支)贯彻落实国家金融科技相关政策,在物联网应用方面加强顶层政策引导,指导金融业探索物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应用,总结提炼可复制、能推广的典型案例,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