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29)
2023(18615)
2022(15062)
2021(13763)
2020(11369)
2019(25335)
2018(24670)
2017(46920)
2016(25252)
2015(28108)
2014(27199)
2013(26215)
2012(23872)
2011(21510)
2010(22066)
2009(20787)
2008(19792)
2007(17723)
2006(15641)
2005(14052)
作者
(73131)
(60952)
(60623)
(57536)
(38690)
(29334)
(27342)
(23463)
(23201)
(21654)
(20950)
(20589)
(19726)
(19201)
(18936)
(18917)
(18031)
(17944)
(17660)
(17492)
(15232)
(15204)
(14696)
(14026)
(13752)
(13662)
(13573)
(13318)
(12290)
(12022)
学科
(100468)
经济(100339)
管理(78010)
(74795)
(64041)
企业(64041)
方法(42531)
数学(37197)
数学方法(36517)
中国(31852)
(28807)
金融(28802)
(28596)
(27342)
银行(27288)
(26272)
业经(26099)
(25734)
(24805)
地方(22599)
(20390)
技术(20264)
(18123)
财务(18065)
财务管理(18028)
(17678)
贸易(17661)
农业(17651)
理论(17587)
企业财务(17194)
机构
学院(354533)
大学(354410)
(141968)
经济(138928)
管理(134786)
研究(119167)
理学(116927)
理学院(115511)
管理学(113073)
管理学院(112420)
中国(95341)
科学(74610)
(74196)
(68062)
(60994)
(59725)
中心(56012)
研究所(54550)
业大(54137)
财经(53686)
(53677)
(48749)
农业(48007)
北京(46052)
(45620)
师范(45033)
经济学(44431)
(43570)
(43014)
经济学院(40108)
基金
项目(244771)
科学(194206)
基金(179014)
研究(173822)
(158524)
国家(157256)
科学基金(135209)
社会(112605)
社会科(107044)
社会科学(107017)
(97229)
基金项目(94374)
自然(88489)
自然科(86566)
自然科学(86537)
自然科学基金(84984)
(81796)
教育(80376)
资助(72080)
编号(68341)
重点(55989)
(55527)
成果(54828)
(52832)
(52445)
创新(51326)
课题(48240)
国家社会(47542)
(46937)
科研(46713)
期刊
(152455)
经济(152455)
研究(101607)
中国(73928)
学报(59928)
(54863)
科学(54433)
(52907)
管理(51725)
大学(45432)
(44075)
金融(44075)
学学(43095)
教育(38389)
农业(36223)
技术(30335)
财经(26721)
经济研究(25358)
业经(24887)
(22936)
(19748)
问题(19218)
科技(18496)
(17944)
统计(17345)
技术经济(17171)
(17108)
商业(15886)
理论(15623)
业大(15507)
共检索到527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宇斌  王森  
基于数字金融驱动创新的契机,着眼于空间异质性视角,考察了数字金融集聚空间分布模式之单中心化、多中心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集聚单中心化空间分布模式多集中于中西部省份,多中心化空间分布模式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省份;(2)数字金融集聚单中心化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抑制作用,揭示了资源过度集聚的负外部效应,而多中心化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提升作用,并且随着城市空间分布模式多中心化强度的增加,这种提升作用更为明显;(3)数字金融集聚单中心化空间分布模式使消费支出和教育投入过度的地理集中化,进而抑制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多中心化驱动下消费支出和教育投入的空间合理配置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丽娟  丁焕峰  王露  
金融是促进创新的重要因素。采用2011—2019年2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不仅能有效助推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还对邻近区域创新产生了空间正外溢性;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集聚对实质性创新、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存在显著的空间正溢出效应,西部地区则表现为“虹吸效应”;机制分析表明,金融集聚能通过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两条渠道促进区域创新。基于此,当前应优化金融空间布局,充分发挥金融集聚的空间正溢出效应,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创新发展策略,同时应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区域协同合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婉  
本文基于2005-2014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都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表现出极强的空间关联特征,即地理位置相邻是影响我国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资本投入、创新人员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及人力资本等,均是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婉  
本文基于2005-2014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都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表现出极强的空间关联特征,即地理位置相邻是影响我国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资本投入、创新人员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及人力资本等,均是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邬滋  
文章以专利数据作为衡量创新产出的指标,借鉴产业地区平均集中率指标和市场集中度指标,系统描述并分析了1993-2007年中国制造业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区域结构特征。针对我国创新产出的空间集聚特征,利用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对专利申请数进行空间自相关性检验,以识别我国创新产出的空间聚集是随机分布的,还是存在一定的分布规律和必然的内在联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军燕  钟玲  修佳钰  
众创空间集聚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新生力量。文章选取2016—2018年我国28个省份1952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作为样本,从省际和省内两个层面测算众创空间集聚程度,并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其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众创空间集聚状态明显,但在空间上呈现突出的不均衡分布特征;众创空间省际集聚与省内集聚均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有着正向积极作用,但众创空间省际集聚的影响明显高于省内集聚的作用效果,即相对于众创空间地理分布上的集聚,由其数量因素决定的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更强;此外,金融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与社会融资规模等控制变量对区域创新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彩江  李艺芳  
采用广东省2009—2014年21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引入空间效应,对广东省金融业空间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及地区差异进行空间计量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21个地级市之间的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业的空间集聚对本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分区域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非珠三角地区相对于珠三角地区金融业的空间集聚能更大程度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俊  
以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因数据缺失,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相关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空间异质性假设引入空间计量模型,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影响效果及其分维度、分区域异质性特征展开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创新能力和数字普惠金融均呈现出空间正相关性;进一步实证发现,增加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确实可以强化本区域创新能力,但对邻近区域创新能力会产生抑制或冲击的空间溢出效应,该结论在东中西部地区均显著成立,其中在西部地区该“虹吸效应”更为突出。同时,分维度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均能有效促进本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此外,基于非线性假设建立的门槛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随着自身发展程度、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丁焕峰  谢丽娟  孙小哲  
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282个城市的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发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金融资源初始禀赋比较薄弱的欠发达地区的裨益更为明显,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区域间的创新差异。机制分析表明,金融集聚可通过扩大金融规模、提高金融效率、提升人力资本三条路径,发挥规模效应、配置效应和虹吸效应以促进资金融通和人力资本积累进而激励技术创新。综上,在制定金融集聚支持区域创新发展政策时,相关部门应当充分考虑区域发展差异,加强金融集聚水平,助推区域创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康继军  侯雪琨  
研究了1998—2007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数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考虑到区域变量间存在空间相关性,采用普通面板模型与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的分布规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提出落后地区政府应加大本地区对科研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改善科技创新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状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琦  李风  
文章基于200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基准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市场规模、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规模是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要素集聚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基于市场规模的门槛效应,当市场规模小于门槛值时,要素集聚会显著抑制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要素集聚最终会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市场规模、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当市场规模超过门槛值后,中部地区要素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最强,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明轩  窦亚芹  左学腾  
在外部环境变化和后发金融模式的冲击下,依托组织方禀赋资源或单边优势运行的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面临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基于优势资源集聚理念创新数字供应链金融信贷集聚模式。资金、增信和风控是信贷集聚模式的重要核心模块,其流程设计和关键点布局依托于各类优势资源集聚、内化和创新的技术、数据和应用架构的综合支撑。供应链金融信贷集聚模式可以发挥资产流通标准化、金融服务精准化、信用增进多元化和风险管理精细化等集聚优势效应。当前需要提升组织方综合管理能力,拓展数字化转型的广度、深度和精度,构建完善的监管制度和法律体系,以促进信贷集聚模式良性运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但斌  张乐乐  钱文华  
针对目前我国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不同发展情况,综合考虑行业特性和城市定位对集聚分布模式的影响,分析并阐释了三种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区域性集聚分布模式及其特点,并分析了三种不同模式集聚区形成的动力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琳琳   胡骁宇  
选取2008—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BBC模型测算了各省份科技创新效率水平,并通过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及影响路径。结果表明:2008—2022年中国科技创新效率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区域间的差异较为明显;金融集聚对区域科技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东部地区最为显著;产业结构升级在金融集聚促进科技创新效率的过程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约为16.09%;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支持、信息化水平与交通基础设施等也是影响科技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琳琳   胡骁宇  
选取2008—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BBC模型测算了各省份科技创新效率水平,并通过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及影响路径。结果表明:2008—2022年中国科技创新效率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区域间的差异较为明显;金融集聚对区域科技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东部地区最为显著;产业结构升级在金融集聚促进科技创新效率的过程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约为16.09%;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支持、信息化水平与交通基础设施等也是影响科技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