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15)
- 2023(13987)
- 2022(10743)
- 2021(9634)
- 2020(7771)
- 2019(16881)
- 2018(16258)
- 2017(31261)
- 2016(16200)
- 2015(17549)
- 2014(16644)
- 2013(16363)
- 2012(14727)
- 2011(12840)
- 2010(13292)
- 2009(13082)
- 2008(12235)
- 2007(11352)
- 2006(9950)
- 2005(9335)
- 学科
- 业(82027)
- 企(76918)
- 企业(76918)
- 济(73516)
- 经济(73449)
- 管理(64713)
- 业经(32847)
- 方法(27391)
- 财(26185)
- 融(26008)
- 金融(26007)
- 农(24685)
- 中国(24297)
- 银(23754)
- 银行(23742)
- 行(23077)
- 务(20566)
- 财务(20550)
- 财务管理(20533)
- 技术(19900)
- 企业财务(19517)
- 数学(19418)
- 数学方法(19288)
- 制(19245)
- 农业(18712)
- 理论(15182)
- 地方(15126)
- 体(14697)
- 产业(14592)
- 策(14365)
- 机构
- 学院(229001)
- 大学(220128)
- 济(101814)
- 经济(100061)
- 管理(94945)
- 理学(80900)
- 理学院(80192)
- 管理学(79384)
- 管理学院(78936)
- 研究(68640)
- 中国(62601)
- 财(49362)
- 京(44538)
- 财经(38690)
- 科学(37218)
- 江(35663)
- 经(35094)
- 中心(33781)
- 农(33707)
- 所(32024)
- 经济学(31428)
- 业大(28991)
- 州(28781)
- 经济学院(28540)
- 财经大学(28484)
- 研究所(28468)
- 商学(28304)
- 商学院(28053)
- 北京(27606)
- 农业(26062)
- 基金
- 项目(147059)
- 科学(119618)
- 研究(114169)
- 基金(107881)
- 家(91177)
- 国家(90285)
- 科学基金(81092)
- 社会(76657)
- 社会科(73058)
- 社会科学(73042)
- 省(60178)
- 基金项目(56636)
- 教育(50114)
- 自然(48554)
- 自然科(47522)
- 自然科学(47514)
- 划(47386)
- 自然科学基金(46796)
- 编号(45849)
- 资助(41280)
- 创(38438)
- 成果(35631)
- 业(35328)
- 创新(34790)
- 发(33792)
- 重点(32834)
- 国家社会(32435)
- 部(31753)
- 制(31445)
- 课题(31031)
- 期刊
- 济(117000)
- 经济(117000)
- 研究(68998)
- 中国(46564)
- 管理(42398)
- 财(42134)
- 融(36522)
- 金融(36522)
- 农(33151)
- 科学(27920)
- 学报(26124)
- 技术(22475)
- 业经(22143)
- 农业(22090)
- 大学(21762)
- 学学(20770)
- 教育(20182)
- 财经(19996)
- 经济研究(18886)
- 经(17427)
- 技术经济(14521)
- 问题(14382)
- 业(14017)
- 财会(12570)
- 现代(12519)
- 商业(12329)
- 科技(11863)
- 贸(11244)
- 世界(10788)
- 经济管理(10553)
共检索到354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伟 戴冰清
数字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金融业态,具有“普”“惠”的特性,对微观企业创新和宏观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采用2011—2018年中国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省级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但数字金融的不同维度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从结构上看,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均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而数字化程度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从功能上看,信贷、投资、信用、支付、货币基金使用指数均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而保险使用指数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在数字金融促进企业创新中发挥中介效应,并且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也能通过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促进企业创新。此外,分组检验发现距离数字金融中心(杭州)越近的省份,数字金融的发展越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反之,则不显著。研究证实了数字金融影响企业创新具有地理空间上的扩散效应。本文拓展了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并为进一步发展数字金融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凌士显 张晓玉
基于沪深交易所2009—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持续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企业持续创新,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该结论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创新激励效应、人才吸引效应和协同创新效应促进企业持续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中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持续创新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晓静 董华辉 盛禹欣 于滢
数字化技术在产业链上的大规模应用,显著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风险成本,助力“专精特新”企业获得普惠金融服务,从而破解“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难题。通过理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本文研究了数字金融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路径,即数字金融从缓解融资困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增加企业社会价值三个维度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探讨了数字金融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数字金融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快数字金融的发展,完善数字金融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信息优势,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难题;构建良好的数字金融生态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金城 姚毓春
国有企业凭借其资源基础优势与整合调配能力在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然而,垂直型组织架构所引致的沟通效率不高、权力向上集中导致的基层创新自主权不足、行政导向下风险保守的决策倾向以及创新战略与实践路径的失衡等典型内在短板依然存在于部分国有企业中。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国有企业创新提供了雄厚的信息基础与技术支撑、新颖的转型模式与价值主张、先进的治理思路与管理手段以及包容的合作平台与产业生态。当前,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仍然面临数据要素驱动能力较薄弱、数字人才培育体系待完善、数字化运营治理能力需加强等现实困境。为此,以数字经济为引擎,深度赋能国有企业创新发展,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突破国有企业在行政化与层级化管理方面的潜在局限、克服风险规避与资源保存的思维定式,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完善人才培育体系,强化数字创新治理,健全数字创新生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技术、管理、制度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有力推进国有企业创新进程,提升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国企创新 内在机理 实现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晨园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文章从数字经济赋能民企创新的时代特征出发,提出数字经济能够在思维、技术、产品等方面赋能民营企业。但是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着许多困难,文章相应地提出了数字赋能民企创新的路径,政府须出台相应措施,同时民营企业必须要树立数字化理念、做好数字化转型规划、培育员工本身的数字化素养、培养数字化人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陆岷峰
为进一步发挥小微科创企业在提振实体经济信心中的作用,推动小微企业群体质量的持续提升,数字科技金融以数字技术为主要抓手,着力于科技金融模式的优化、风险管理方式的转变、管理成本的压降,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科技金融在服务小微科创企业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双高”问题。在认识数字技术、金融科技、科技金融、小微企业以及小微科创企业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五种技术手段对数字科技金融发展赋能方式和流程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系统、全面、可行的数字科技金融赋能小微科创企业发展的实施路径,对推动数字科技金融的健康发展,缓释小微科创企业的融资窘境,激活其生产力,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柳仪 冯海燕 简兆权
融通创新是在新发展格局下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能有效促进大企业创新活力的释放和中小企业创新潜力的激发,是协同破解产业链断点堵点卡点问题、提升“七条链”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数字经济理论和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认为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创新主体、资源、能力、成果融合赋能创新融合,通过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协作互动、成果转化、环境优化赋能大中小企业创新畅通。由此提出:加快创新主体数字化转型、加强创新资源数字化配置、重视数字创新能力培育、拓展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以促进数字经济在创新融合中的应用,健全创新数据要素市场、推动建立创新协作机制、整合创新成果数字化交易平台、持续优化创新环境以提升数字经济在创新畅通中的效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伟 张可萌 许志勇 余浪
数字普惠金融对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6—2020年新三板企业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传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该结果具有稳健性,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减少企业融资费用、降低信息不对称来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提升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效果更明显,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非东部地区和“专精特新”企业中效果更明显。本文拓展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传导路径研究与异质性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实施精准度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肖苏阳 曾繁华 刘灿辉
构造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特征词库,利用文本分析法匹配2007~2021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从专利数量和质量双重视角考察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技术赋能促进了企业创新“量质并举”,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字技术对企业创新赋能效应可通过研发投入、合作创新、渐进式知识转移和突破式知识获取四条中介机制予以实现。该赋能效应对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在市场监管较严、产权保护水平较高地区更优,不同行业集中度条件下存在显著分化。由此,企业需依托数字技术拓宽现有技术创新体系,培育自身创新核心竞争优势;政府应着力优化制度监管和服务保障体系,梯度式培育创新主体和数字平台,打造良好数字创新生态。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冯永琦 林凰锋
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以2013—2021年中国A股上市的实体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地级市层面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企业层面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异。从作用机制看,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约束等,并通过提升技术创新和企业效率等内部优化手段,显著促进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从实现路径来看,目前数字金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是通过企业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这三个路径发挥作用,而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路径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同时,有效的金融监管是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的必要保障。因此,应加强对数字金融的政策支持,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等潜在路径,充分发挥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路径的积极作用,并以适度监管保障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冯永琦 林凰锋
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以2013—2021年中国A股上市的实体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地级市层面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企业层面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异。从作用机制看,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约束等外部约束,并通过提升技术创新和企业效率等内部优化手段,显著促进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从实现路径来看,目前数字金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是通过企业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这三个路径发挥作用,而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路径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同时,有效的金融监管是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的必要保障。因此,应加强对数字金融的政策支持,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等潜在路径,充分发挥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路径的积极作用,并以适度监管保障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余菲菲 杜红艳 曹佳玉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国企业在扶贫领域的社会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进行数据处理。选取碧桂园、58集团和温氏股份这3个企业,通过开放性译码、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流程,界定了数字技术赋能企业扶贫创新的内涵,构建出数字技术对企业扶贫创新的赋能机制模型,提炼出以贫困人口多维需求为中心的产品创新、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多主体协同创新和"链式合作与跨链重整"的行业扶贫创新3条扶贫创新路径。
关键词:
数字技术赋能 企业社会创新 扶贫创新路径
[期刊] 征信
[作者]
焦继军 朱伟迪
基于创新驱动的视角,利用2009—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风险投资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机制进行检验,并对金融监管在影响机制中的调节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创新具有正向影响;风险投资介入通过优化人力资本、加强企业创新投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作用在高新技术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金融监管能够增强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其正向调节效应在非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企业中更加明显。研究重点关注宏观监管环境优化产生的正向调节效应,对监管准则的细化分类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征信
[作者]
焦继军 朱伟迪
基于创新驱动的视角,利用2009—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风险投资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机制进行检验,并对金融监管在影响机制中的调节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创新具有正向影响;风险投资介入通过优化人力资本、加强企业创新投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作用在高新技术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金融监管能够增强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其正向调节效应在非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企业中更加明显。研究重点关注宏观监管环境优化产生的正向调节效应,对监管准则的细化分类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宿桂红
随着金融行业与科技行业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已逐渐成为企业实现数字化创新的基础保障。文章基于2007—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样本,对金融科技与企业数字化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创新具有明显促进效应,且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特征,在国有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及较大市场规模地区企业作用更强。融资约束、政府补贴和资源配置均在金融科技与企业数字化创新之间发挥重要机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