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63)
2023(13935)
2022(10824)
2021(9655)
2020(7990)
2019(17214)
2018(16653)
2017(32181)
2016(16816)
2015(18184)
2014(17391)
2013(17226)
2012(15504)
2011(13603)
2010(13977)
2009(13590)
2008(13021)
2007(12011)
2006(10506)
2005(9871)
作者
(46067)
(38550)
(38061)
(35986)
(24535)
(18196)
(17150)
(14577)
(14521)
(13766)
(13040)
(12769)
(12440)
(12098)
(11820)
(11747)
(11188)
(11175)
(10901)
(10877)
(9397)
(9270)
(9182)
(8735)
(8687)
(8541)
(8513)
(8486)
(7618)
(7526)
学科
(84237)
(79086)
企业(79086)
(74493)
经济(74414)
管理(66804)
业经(32389)
方法(29194)
(27143)
(26396)
金融(26395)
(24304)
(24207)
银行(24196)
中国(23748)
(23502)
(21569)
财务(21552)
财务管理(21533)
数学(21017)
数学方法(20862)
企业财务(20523)
技术(20409)
(19254)
农业(18535)
理论(15668)
(14742)
(14220)
地方(14177)
(13829)
机构
学院(237697)
大学(230056)
(104453)
经济(102546)
管理(98255)
理学(83727)
理学院(83007)
管理学(82127)
管理学院(81667)
研究(72344)
中国(65215)
(51653)
(46796)
财经(40625)
科学(40178)
(37652)
(36955)
(36874)
中心(35547)
(34588)
经济学(32265)
业大(31244)
研究所(30855)
财经大学(30091)
(29961)
商学(29520)
农业(29307)
商学院(29250)
经济学院(29248)
北京(29039)
基金
项目(153413)
科学(124320)
研究(116037)
基金(113517)
(96946)
国家(96029)
科学基金(85801)
社会(77588)
社会科(73953)
社会科学(73938)
(61960)
基金项目(59451)
自然(53116)
自然科(52049)
自然科学(52038)
自然科学基金(51277)
教育(51050)
(49252)
编号(45615)
资助(44414)
(39495)
(36921)
创新(35802)
成果(35569)
(33990)
重点(33895)
(33328)
国家社会(33029)
(31835)
(31068)
期刊
(117780)
经济(117780)
研究(70570)
中国(49423)
(44521)
管理(43633)
(37665)
金融(37665)
(36172)
科学(30337)
学报(29803)
农业(24144)
大学(23945)
学学(22953)
技术(22431)
业经(21539)
财经(21147)
教育(20248)
经济研究(19066)
(18354)
(15869)
技术经济(14764)
问题(14341)
财会(13388)
现代(12631)
科技(12147)
商业(12138)
(11437)
会计(11191)
世界(11166)
共检索到367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余鑫鑫  李亚杰  陈沉  王涛  贾西猛  
文章选取2011—2020年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提升了企业创新持续性。数字金融综合指标及三个维度指标,即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均与创新持续性显著正相关。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了数字金融对创新持续性的正向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对创新持续性的影响部分通过改善信息披露质量发挥作用。进一步发现,数字金融对创新持续性的提升作用在规模小及分析师关注高样本更显著;但管理层短视削弱了数字金融对创新持续性的提升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韩岚岚  李百兴  
文章以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金融化对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会抑制创新持续性;创新资源侵占、管理者过度自信和短期收益是企业金融化影响创新持续性的中介变量,创新资源侵占和管理者过度自信在二者关系中起到中介效应,短期收益在二者关系中起到遮掩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英  
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影响实体企业创新持续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实体企业创新持续性提升;数字产业化影响实体企业创新持续性的作用效果最强;数字经济对实体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更显著;数字经济促进实体企业创新持续性提升的作用在西部与东北地区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市场结构,间接促进实体企业创新持续性提升。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不仅能够正向影响本区域内实体企业创新持续性,还能够辐射带动邻近区域实体企业创新持续性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英  
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影响实体企业创新持续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实体企业创新持续性提升;数字产业化影响实体企业创新持续性的作用效果最强;数字经济对实体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更显著;数字经济促进实体企业创新持续性提升的作用在西部与东北地区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市场结构,间接促进实体企业创新持续性提升。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不仅能够正向影响本区域内实体企业创新持续性,还能够辐射带动邻近区域实体企业创新持续性提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凌华  李辛熠  徐怀宁  
近年来数字元素逐步融入企业,推动企业创新活动深入开展,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了新的活力源泉。本文选取2010~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双元视角就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持续性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持续性创新,增强企业的长期发展活力。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增强企业的探索能力对企业持续性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体现了持续性创新对企业不断自主开拓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检验表明,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开展及企业持续性创新能力的增强,企业创新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基于政府特征来看,较高的政府研发补贴能够提升企业的持续性创新能力;结合行业特征可见,较弱的行业竞争和较少的行业管制有助于增强企业持续性创新水平,位于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持续性创新水平较其他企业更明显地受益于企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乔彬  赵广庭  沈烁华  
企业绿色创新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梳理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内在机制,并以2011-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降低企业的杠杆水平和提升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积极性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非国有企业、重污染行业企业和中西部企业的绿色创新促进作用更明显。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一是要在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给予数字金融政策支持和试错空间,用金融手段助力绿色发展;二是要引导企业以绿色创新为导向,以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契机,实现绿色转型升级;三是要根据企业异质性分类施策,积极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大为   张林   黄秀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可有效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影响企业绿色治理水平。基于2010—2021年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创新对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创新有利于推动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提升,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显著。数字技术创新对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的促进作用在企业、行业以及地区层面均存在一定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全要素生产率、融资约束在数字技术创新与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因此,提出深挖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优势、激发全要素生产率活力、加快金融资源流动、制定柔性数字技术发展战略的可行建议,以期提高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金柱  扈文秀  
基于数字经济发展和企业创新理论,文章利用2012—2020年省级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以及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双元创新能力与制度环境在二者关系中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持续性水平;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能力均能够显著提升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创新持续性之间的正向关系,并且在两者关系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制度环境能够对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关系起到有效调节作用,且在制度环境好的地区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则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赋能作用在东部地区更显著。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和旺   彭律   郑世林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如何借助绿色金融推动中国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议题。本文利用上市公司工业企业数据,检验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显著提升了企业产能利用率,经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该研究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通过金融资源配置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资金导向和信息传递作用引导企业增加技术改造投资和绿色创新投资,进而提升产能利用率;另一方面通过设立门槛限制企业融资,倒逼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促进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非国有、成立时间较短、市场化程度较低和环境规制强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上述结论为推进企业绿色转型,助推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和丽芬  张丹  王巧义  
伴随着企业金融资产投资与获利的不断增加,金融活动能否提升盈余持续性成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以2012~2019年沪深A股非金融和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不同金融化动机下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企业金融化与盈余持续性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出于"市场套利动机"配置金融资产,企业金融化对盈余持续性具有抑制作用;出于"资金储备动机"配置金融资产,虽能增加企业内源现金流,但并未对盈余持续性产生促进作用,反而证实部分企业存在"以钱生钱"投资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能力下降是金融化行为对盈余持续性产生抑制作用的部分中介因子;机构投资者可以发挥缓解二者负相关关系的调节作用;相比国有企业,金融化行为对盈余持续性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该结论为合理定位金融化动机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于引导企业"脱虚向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伟  刘卫镇  戴冰清  
依据双元创新理论,利用2011—2019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双元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仅能够驱动企业整体创新水平,还能够使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呈现一定的协同效应,有效避免了二者对企业资源的争夺。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于国有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对非国有企业具有更明显的创新激励效应,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相比于低市场竞争程度,高市场竞争程度强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整体创新及探索式创新的激励作用,而对企业利用式创新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企业整体创新和双元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鞠晓生  卢荻  虞义华  
本文使用1998—2008年中国非上市公司工业企业数据,分析了融资约束、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创新活动之间的关系,旨在解释中国企业自上世纪末至今持续增加的创新活动。高的调整成本和不稳定的融资来源制约着企业的创新活动,本文检验了营运资本在突破创新约束中所起的作用,发现营运资本对缓冲企业创新投资波动有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与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密切相关。本文按照Hadlock & Pierce(2009)提出的SA指数法测量了企业的相对融资约束程度,发现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越严重,营运资本对创新的平滑作用越突出。本文的研究表明,虽然中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中国企业仍然可以通过内部资金积累和营运资本管理持续地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唐雨虹  徐良果  李子扬  
民营化在解决国有企业创新效率损失方面的作用尚存争议,尝试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面临的制度约束差异为切入点,寻找解决该问题的途径。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创新效率损失与政府管制相关,政府放松对高管薪酬的管制,能够提升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缩减与民营企业创新效率之间的差距,降低国有企业创新效率损失水平。这意味着民营化不是解决国有企业创新效率损失的唯一途径,进一步还财权于国有企业是改善国有企业存在创新效率损失局面的有效措施。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镇  戴星星  李健  
创新活动中断会带来较高的调整成本,因而保持创新活动的可持续性对我国企业具有重大意义。以2003年~2014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政治基因对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影响,并分析市场化进程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显示:政治基因的两个维度即国有股比与政治关联对创新的可持续性均具有正向影响;但市场化进程负向调节政治基因与创新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现阶段我国企业应重视建立良好、健康的政企关系,以期获得企业创新所需要的资源,推进企业的持续性创新。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镇  戴星星  李健  
创新活动中断会带来较高的调整成本,因而保持创新活动的可持续性对我国企业具有重大意义。以2003年~2014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政治基因对企业创新可持续性的影响,并分析市场化进程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显示:政治基因的两个维度即国有股比与政治关联对创新的可持续性均具有正向影响;但市场化进程负向调节政治基因与创新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现阶段我国企业应重视建立良好、健康的政企关系,以期获得企业创新所需要的资源,推进企业的持续性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