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69)
2023(17512)
2022(13797)
2021(12533)
2020(10092)
2019(22701)
2018(22039)
2017(42742)
2016(22277)
2015(24808)
2014(24608)
2013(23882)
2012(21746)
2011(19378)
2010(19176)
2009(17761)
2008(16416)
2007(14264)
2006(12710)
2005(11752)
作者
(60752)
(50386)
(49941)
(47593)
(31892)
(23895)
(22877)
(19573)
(19486)
(17757)
(17266)
(17080)
(15855)
(15761)
(15608)
(15316)
(14933)
(14534)
(14371)
(14294)
(12457)
(12230)
(11970)
(11684)
(11520)
(11332)
(11110)
(10946)
(9985)
(9767)
学科
(96589)
经济(96498)
(61943)
管理(61152)
(49298)
企业(49298)
方法(36641)
中国(34855)
(34430)
银行(34283)
(32724)
数学(32244)
数学方法(31861)
(31112)
金融(31111)
(27656)
地方(26575)
业经(25585)
(25077)
(23326)
农业(19281)
(16633)
贸易(16615)
(16095)
(15263)
技术(15085)
(15015)
产业(14968)
财务(14955)
财务管理(14925)
机构
学院(302977)
大学(300524)
(130890)
经济(128310)
管理(117961)
研究(101725)
理学(100612)
理学院(99605)
管理学(98016)
管理学院(97455)
中国(88447)
(62793)
(61408)
科学(57613)
中心(50528)
财经(48715)
(48141)
(46491)
(45845)
(44452)
研究所(43451)
经济学(41641)
业大(40370)
(39757)
师范(39345)
北京(39187)
(37973)
经济学院(37655)
(37193)
财经大学(36530)
基金
项目(204864)
科学(163901)
研究(154640)
基金(149973)
(128824)
国家(127722)
科学基金(111894)
社会(101788)
社会科(96837)
社会科学(96819)
(80251)
基金项目(78587)
教育(70294)
自然(68774)
自然科(67280)
自然科学(67269)
(66579)
自然科学基金(66045)
编号(62716)
资助(59560)
成果(49898)
(49244)
重点(46123)
(45182)
(44014)
国家社会(43412)
课题(42683)
创新(41127)
发展(39991)
教育部(39816)
期刊
(143705)
经济(143705)
研究(94145)
中国(63476)
(53996)
金融(53996)
(46786)
管理(45016)
(43932)
学报(40684)
科学(39527)
大学(32877)
教育(32707)
学学(30872)
农业(28426)
技术(27763)
业经(25060)
财经(24332)
经济研究(23408)
(20977)
问题(18838)
理论(15411)
(14663)
图书(14455)
技术经济(14386)
(14235)
实践(13934)
(13934)
现代(13926)
商业(13921)
共检索到470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昌杰   闻岳春  
发展数字金融助推工业发展,是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从新兴数字金融和传统银行数字化两个角度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地区工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工业的发展,且在东部发达地区最明显,在中西部和东北欠发达地区则不显著;与传统银行数字化相比,新兴数字金融对工业发展促进效应起主导作用。中介效应检验显示:研发投入在数字金融对工业发展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这种中介效应主要通过新兴数字金融发生,而传统银行数字化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由此,本文提出进一步加大数字金融建设,完善数字金融监督制度和平衡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以更好促进当地工业发展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晴  孟世超  毛宇飞  
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根基与保障。近年来,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快速应用持续影响着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然而对于数字普惠金融与就业质量的关系,现有文献却缺少微观证据。文章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相匹配,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总体上能提高就业者的小时工资率与工作自主性,降低工作时长;但同时也会抑制其社会保障项目的参与,这种抑制作用在非标准就业者群体中较为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对工作满意度的提升效应集中于自雇群体,并通过降低工作时长、增加小时工资率的途径实现;但社会保障项目的参与不足,抵消了数字普惠金融对非标准就业者工作满意度的正向影响。进一步考察特定的就业人群,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女性和农民工的小时工资率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利于女性参与社会保障项目。研究结论为中国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稳就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指向。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胡浩青  
全球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数字原住民正在成为主流消费群体,我国制定并发布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经济已成为主要经济形态,数据要素成为第五类生产要素,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进一步加快了数字经济的建设步伐,催生了虚拟导购、在线购物、视频会议、远程会诊等非传统接触式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银行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有必要在这场数字经济变革中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数字化水平和能力,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蔡普华  汪伟  郑颖  阮超  
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对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产生重要影响,商业银行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将成为当前和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金融体系中的趋势性现象。基于现有文献,本文归纳提出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存在技术溢出效应和市场挤出效应两种影响机制,并从经营客群、金融功能、资产负债三个传导渠道阐述其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实际影响。同时,本文梳理了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发展阶段和当前的重要举措,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主要不足,进而提出了若干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立业  吴卫星  
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共同富裕的新契机。本文采用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三轮调查数据,以及2012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关数据,运用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影响的门槛效应,并运用OLS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在未达到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不利于代际收入流动;在超过门槛值后,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具有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初期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受限于数字鸿沟,增大了代际收入关联性,不利于代际收入流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低收入家庭、农业家庭、低受教育水平家庭和西部地区的代际收入流动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的研究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决策参考,为促进代际收入流动和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微观证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董树功  杨峙林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不断推动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助力区域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运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地区专利申请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区域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水平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同时,对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等分维度及东、中、西部分区域样本的探究发现,不同维度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区域创新的作用存在差异,数字普惠金融对东、中、西部创新的驱动作用也存在异质性。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会显著提升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助力区域创新水平提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一明  温涛  
乡村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降低信息成本、破解传统的信贷约束和金融排斥,增强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进而促进产业发展。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11—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结果和稳健性分析均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在促进程度上,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比数字化程度更明显,并且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分维度的数字化程度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并利用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扩散效应,推动搭建数字普惠金融助农的生态圈,不断增强现代农业的机械和灌溉等物质生产条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实现。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继辉  王泽荣  
基于2015、2017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评估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地提升了家庭消费水平,在考虑内生性等问题后基准结论依然稳健。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低消费水平家庭的人均消费,增加家庭在食品、家庭设备、交通和其他方面的支出来提升家庭消费;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还能通过提高金融素养、缓解流动性约束和提升支付便捷性等渠道来实现家庭消费水平的改善,且这三个机制约解释了基准效应的68.9%。数字普惠金融正向消费效应的主要受益群体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家庭。进一步分析却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高了青年人群过度消费的概率。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赵家琪   江弘毅   胡诗云   沈艳  
本文旨在研究数字金融兴起背景下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为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采用2011—2018年中国97家商业银行的数据,本文研究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小微企业信贷指标的影响,发现如下。第一,小微贷款占比未显著提升,但转型程度低的银行不良率抬升。第二,认知转型高、组织转型领先的银行更能增加小微贷款而不牺牲不良率。第三,转型主要通过成本效率提升增加小微贷款、改善不良率。第四,有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红利。发现表明,需重视转型对监管和市场结构等的挑战,助力银行提高成本效率;同时需重视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课题组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是“数字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构建了外部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视角的数字化转型动力机制模型。基于131家商业银行2011—2020年的年报数据,本文创建了商业银行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指数,实证检验了理论假说。本文研究发现:外部金融科技发展显著提升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水平,存在商业银行利用外部金融科技发展成果降低经营可变成本,从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中介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外部金融科技发展对盈利能力较弱的商业银行边际影响更大;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外部金融科技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本文建议完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和应用环境,引导商业银行根据自身实际推进数字化转型,同时前瞻性地做好商业银行数字化经营的有效监管。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涛  
如何以数字化转型带动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是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虽然大型商业银行在行业占据主导作用,但是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普惠金融创新等方面来看,中小银行的意义更重大。因此中小银行更加迫切地需要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既实现可持续发展,又在金融供给侧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论文从研究背景、文献梳理、现状与挑战、战略重点、外部保障等多视角对此展开深入分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毅   周文龙  
<正>发展数字产业链金融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重要举措,也是商业银行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快数字化转型、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产业链金融的内涵与创新实践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据要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产业链金融服务各个环节,赋能产业链金融质效变革。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许江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正式成为国家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2015年底,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五年规划,国内普惠金融发展有了基本遵循。2020年是五年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回顾这五年,在各级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国内普惠金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剑培  刘振鹏  顾乃华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一环,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稳定且充足的外源性融资是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基于中国2009—2020年A股上市制造企业数据并将传统金融和数字金融纳入企业数字化转型外部动因分析框架的实证研究表明,传统金融可得性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融资约束、融资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是传统金融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数字金融的发展同样能够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且与传统金融是互补关系。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传统金融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更为重要,发挥了雪中送炭的作用;而在金融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数字金融的作用则更为明显,发挥着锦上添花的效果。传统金融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低金融错配、高生产效率和高创新水平的优质企业中,而数字金融的促进作用则更具普惠性。因此,要在筑牢传统金融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数字金融的互补作用,从而协同服务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庄旭东  王仁曾  
基于市场参与者视角,探索数字金融对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产业创新成果转化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其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数字金融有助于拓宽服务边界、丰富交易形式、优化供需衔接与引导创新方向,通过金融部门与实体部门对产业创新成果转化产生影响。进一步检验影响机制后发现,市场创新主体的创新意愿与创新能力在数字金融与产业创新成果转化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效应,数字金融有助于推动企业创新与改善供需交互,有助于夯实创新基础与促进创新投入,进而通过提升创新主体的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间接影响产业创新成果转化。文章拓展了数字金融相关理论,丰富了关于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的相关文献,有助于从理论上给予市场创新主体信心,加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为推动中国数字金融发展、引导产业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来自市场参与者视角的经验证据,也为增强数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能力、促成产业持续高质量创新的良性循环提供了有益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