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26)
2023(10762)
2022(8095)
2021(7221)
2020(5758)
2019(12665)
2018(11996)
2017(23258)
2016(12210)
2015(13380)
2014(13116)
2013(12850)
2012(12219)
2011(10735)
2010(11133)
2009(10795)
2008(10047)
2007(9161)
2006(8216)
2005(7588)
作者
(36493)
(30560)
(30010)
(29000)
(19286)
(14901)
(13836)
(11731)
(11628)
(10762)
(10433)
(10409)
(9727)
(9588)
(9550)
(9521)
(8893)
(8782)
(8721)
(8688)
(7492)
(7459)
(7348)
(6894)
(6849)
(6830)
(6778)
(6549)
(6258)
(6037)
学科
(50170)
经济(50115)
(36936)
管理(36440)
(31214)
企业(31214)
(27157)
金融(27156)
(25059)
银行(25046)
(24303)
中国(20356)
方法(19024)
(17148)
数学(16361)
数学方法(16104)
(15721)
业经(15655)
(12572)
(11780)
财务(11753)
财务管理(11722)
地方(11645)
(11447)
企业财务(11340)
中国金融(11282)
产业(10421)
(10183)
信息(9384)
农业(8979)
机构
大学(175069)
学院(174010)
(69725)
经济(68018)
管理(62901)
研究(60440)
中国(54441)
理学(53483)
理学院(52783)
管理学(51743)
管理学院(51419)
科学(37288)
(37006)
(36952)
中心(30860)
(30501)
(30400)
财经(29261)
研究所(27563)
(26609)
(26565)
业大(25575)
农业(24062)
经济学(22966)
北京(22960)
(22556)
(22425)
师范(22267)
(22246)
财经大学(22129)
基金
项目(117232)
科学(92890)
基金(87249)
研究(82599)
(77447)
国家(76825)
科学基金(65996)
社会(54525)
社会科(52010)
社会科学(52000)
基金项目(45920)
(44761)
自然(42766)
自然科(41891)
自然科学(41882)
自然科学基金(41126)
(37927)
教育(36709)
资助(35104)
编号(31822)
重点(26654)
成果(26163)
(25432)
(24713)
(24573)
国家社会(23832)
创新(23102)
(22821)
科研(22555)
课题(21958)
期刊
(74698)
经济(74698)
研究(52821)
中国(36324)
(35201)
金融(35201)
学报(30731)
(29533)
(27713)
科学(27172)
大学(23173)
管理(22996)
学学(22024)
农业(17625)
财经(15119)
教育(14916)
(12928)
技术(12399)
经济研究(12231)
业经(10800)
问题(9478)
(9443)
(8806)
理论(8746)
图书(8262)
(7988)
统计(7873)
实践(7829)
(7829)
财会(7619)
共检索到270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林玮  李思佳  
互联网金融等数字平台具有空间外部性与无界性。现行政策强调属地监管,地方政府的能力与意愿能否担此重任?如何防止竞相逐底产生监管洼地,以及当地懈怠他地买单的权责利错配?基于分权竞争下的地方政府行为模型可知,数字平台需要中央监管,否则会导致监管套利和激励不相容。根据风险外溢范围是全国的、本地的还是区域的,可将央地分权模式分成三类基准:垂直监管、分城施策和混合监管。数字金融属地监管造成激励与能力的错配,各地竞相逐底造成监管标准放松,府际之间、条块之间监管存在重叠和空白,泛亚日金宝和杭州网贷雷区都是例证。解决该问题需由中央统一设置监管标准,成立金融行为监管机构直接实施调查打击,以替代属地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祁红  司海建  
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云南省)(以下简称"云南协调机制")自2020年4月建立以来,把准职责定位,积极大胆探索,推动形成了央地金融监管协调新格局。当好政策"传达人"、监管"协调人"、落实"监督人"第一时间学习传达是落实好金融政策的重要前提。云南协调机制注重强化自身建设,强调"先学一步",召集人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重大金融决策部署;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盼  
我国金融业体量庞大且关联复杂,金融治理愈发需要发挥中央和地方的协作,形成合力。近年来,各地均在探索建立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分支机构与地方政府的监管协调机制,但仍缺乏系统、明确的顶层设计,且面临中央指导不够、基层力量不足、法律规定不明等挑战。本文对国内外的央地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作了梳理,按互动程度深浅将国际上金融监管协作机制分为无需互动、有限互动和深度互动三种模式,并按时间和特点将国内央地监管协作机制建设分为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现有机制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本文提出了构建双层监管协作框架、完善金融委地方协调机制、完善法律配套体系等系列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何婧  雷梦娇  
金融监管的央地分工变迁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同步,拥有大量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村金融始终是监管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改革开放后金融监管央地分工变迁的梳理发现,金融监管存在垂直系统内地方金融监管权增强、横向监管体系从多头并举向单头集中转变,以及中央为主、地方为辅双层监管模式中地方监管职能增强的特点。这将引发农村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普惠深化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配置优化,但对非正规农村金融机构既可能出现监管真空又可能出现过度监管。优化农村金融监管,应动态调整金融监管央地分工、确保金融监管主体的权责对等、构建金融监管激励相容机制,以服务农村金融的稳定和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超愚  蔡浩仪  徐忠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慧中  
文章通过分析美国金融监管中监管信息和效率之间的关系,指出有效监管的前提是监管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并对我国金融监管的信息共享机制进行了探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之杰   陈红梅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凯  张源  
现代中央银行,一般总是与“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这三个概念联系在一起。一旦有大量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倒闭,或者出现通货膨胀,公众就会认为其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不力,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总阐”和“金融警察”的形象就会遭受损害。其实,...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朱元倩  
本文基于对金融监管理论的回顾,运用复杂论科学的相关知识分析金融复杂性与金融监管复杂性的关系,并通过金融监管复杂性的成本收益分析,分析如何把握金融监管的复杂程度以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结论认为,监管当局应重新审视金融监管的理念、方法和方向,在尽量降低金融监管复杂性的同时提升复杂性可能带来的金融监管收益。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江其务  
金融的脆弱性和金融资本的趋利性本质 ,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的客观存在 ,决定实施金融监管以维护金融安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发展与金融霸权相结合 ,加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风险丛生 ,建立国际金融监管新制度 ,成为当前协调全球经济金融新秩序的重要主题。金融监管制度安排的出发和立足点 ,要服从和服务于金融创新 ,提高金融效率、维护金融安全。一个有效率的金融监管制度应该符合四条原则 ,才能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中的七大关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邹平座  陈学彬  
本文从监管的基本程序开始 ,研究金融监管的外部控制系统。首先 ,对金融监管外部控制的理论进行定性研究 ,分析金融监管外部控制的基本过程 ;其次 ,从金融监管的三大目标出发 ,运用管制学中的价格控制模型的方法和思路、经济控制论中的结构控制方法和风险管理中的VAR模型中的相关技术 ,提出了金融监管外部控制的效率目标模型、结构目标模型和安全目标模型。这一研究对于金融监管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梁环忠  
商业银行主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能实现银行经营效益的全面提高;通过实施对金融控股公司和对跨国银行的全球业务统一并表监管,进一步提高中国人民银行地位,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内部管理体制,注意发挥信息披露与各种市场手段的监管作用,能实现金融全面创新;而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又可为中央银行监管工作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黄益平  
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服务,但是其发展可能也带来一些问题,甚至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从而给金融监管提出新的挑战。本文对数字金融背景下的金融监管提出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吕竺笙  
金融全球化是各国之间货币市场和金融风险发生机制相互作用不断加强的过程。这一过程必将改变金融风险发生的机制,并大大加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这就对各国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风险发生机制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金融监管的战略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