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52)
2023(7970)
2022(5617)
2021(4804)
2020(3861)
2019(8187)
2018(7500)
2017(14644)
2016(7231)
2015(7949)
2014(7703)
2013(7366)
2012(6818)
2011(5990)
2010(6400)
2009(6533)
2008(5498)
2007(5010)
2006(4515)
2005(4325)
作者
(19974)
(16253)
(15996)
(15287)
(10394)
(7799)
(7557)
(6511)
(6088)
(5750)
(5510)
(5452)
(5192)
(5076)
(5011)
(4944)
(4780)
(4707)
(4567)
(4387)
(3959)
(3850)
(3849)
(3734)
(3715)
(3669)
(3439)
(3408)
(3232)
(3224)
学科
(30202)
经济(30156)
(26798)
(26408)
金融(26408)
(24206)
银行(24204)
(23437)
(20746)
企业(20746)
管理(20360)
中国(18451)
业经(11853)
(11256)
中国金融(11204)
(11102)
(10782)
保险(10691)
方法(10467)
数学(9459)
数学方法(9392)
产业(9143)
信息(8555)
总论(8301)
信息产业(8275)
(8222)
财务(8209)
财务管理(8191)
(8113)
企业财务(7895)
机构
大学(100150)
学院(99751)
(46211)
经济(45269)
管理(39321)
中国(36700)
理学(32517)
理学院(32239)
管理学(31810)
管理学院(31625)
研究(31323)
(26285)
财经(20461)
(19958)
(19768)
金融(19434)
(18847)
(18671)
中心(18245)
银行(18128)
(16948)
经济学(16182)
财经大学(15709)
科学(15039)
人民(14925)
经济学院(14847)
(14549)
国人(14146)
中国人(14092)
(13963)
基金
项目(64942)
科学(51957)
研究(50510)
基金(48953)
(42054)
国家(41199)
科学基金(36048)
社会(34878)
社会科(33242)
社会科学(33230)
基金项目(24512)
(24074)
教育(21081)
自然(20450)
编号(20160)
自然科(20007)
自然科学(20002)
资助(19809)
自然科学基金(19668)
(19608)
成果(16751)
国家社会(15632)
(14381)
重点(14179)
(14097)
(14028)
(13948)
(13751)
创新(13437)
项目编号(13352)
期刊
(47141)
经济(47141)
研究(35765)
(34458)
金融(34458)
中国(20865)
(20032)
管理(14059)
学报(11838)
(11640)
科学(10993)
财经(10298)
大学(9957)
学学(9404)
(8621)
经济研究(7979)
技术(6779)
理论(6683)
农业(6680)
业经(6614)
教育(6113)
实践(6112)
(6112)
中国金融(6040)
国际(5703)
问题(5401)
财会(5300)
图书(5137)
(5097)
世界(4843)
共检索到165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范猛  
数字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考察数字金融对家庭风险态度的影响是家庭金融相关研究的基础。基于期望效用理论框架,分析数字金融对家庭风险态度的影响,并使用CHFS 2013—2019年与CFPS 2018年的数据从不同角度构建风险态度指标验证数字金融对其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家庭绝对风险厌恶系数与相对风险厌恶系数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数字金融使家庭更偏好风险。渠道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降低背景风险而非提升财富水平改善家庭的风险偏好。研究结论为基于数字金融提升家庭风险市场参与的路径提供了证据,建议政府支持数字金融,助力家庭金融市场的普惠性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振  臧日宏  
文章基于中国城市居民消费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了风险态度、金融教育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和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结果发现,风险态度显著影响家庭金融资产组合分散化程度,风险厌恶程度越高,金融资产组合分散化程度越低。风险态度对家庭正规金融市场参与有显著影响,风险厌恶程度的提高会显著降低家庭在股票、基金、债券、储蓄性保险市场的参与概率,风险厌恶程度增加一单位,家庭参与股票市场的可能性会降低10.5%。风险厌恶程度对股票、基金、债券、储蓄性保险资产在家庭金融资产中的比例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家庭的金融教育投入对风险资产持有比重条件分布的影响上,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中间分位的要大于两端。文章相应的政策含义是,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弘  
研究发现,接受金融教育的家庭在金融市场中的参与概率显著高于未接受金融教育的家庭,这些家庭也同时拥有更高的金融资产比重以及现金和储蓄存款数量。按照风险态度对家庭分组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并且金融教育对不同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效果具有非对称性。在区分家庭风险类型的基础上,有效增加我国金融教育的公共供给,有针对性地提高消费者整体的金融教育水平,将有助于提高家庭的金融市场参与程度,提升家庭福利水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卢亚娟  殷君瑶  
利用金融调查研究中心(CHFS)2017年数据,采用Probit、Tobit模型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整体和城乡两个角度分别研究户主风险态度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偏好能够提高家庭对金融资产及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参与率及资产占比,风险偏好家庭对金融资产及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入较大,风险偏好确实能够推动家庭对金融市场尤其是风险市场的参与行为。具体分析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情况后发现:风险偏好的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最高,并且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加上,家庭越厌恶风险,股票投资越低。其次,可以发现城乡差异下,户主风险态度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影响不同,风险态度对于城镇家庭在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上的影响较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卢亚娟  殷君瑶  
利用金融调查研究中心(CHFS)2017年数据,采用Probit、Tobit模型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整体和城乡两个角度分别研究户主风险态度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偏好能够提高家庭对金融资产及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参与率及资产占比,风险偏好家庭对金融资产及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入较大,风险偏好确实能够推动家庭对金融市场尤其是风险市场的参与行为。具体分析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情况后发现:风险偏好的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最高,并且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加上,家庭越厌恶风险,股票投资越低。其次,可以发现城乡差异下,户主风险态度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影响不同,风险态度对于城镇家庭在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上的影响较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慧珺  
风险态度决定了家庭风险项目投资的意愿,从而影响居民财富提升的程度,是影响居民财富分化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OLG模型提出假设,并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2015年的数据分析了风险态度与家庭财富提升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的相关关系严重依赖于家庭的初始财富水平,对于初始财富较高的家庭来说,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意味着后期财富的进一步提升,且这一效果主要通过风险投资的持有及参与创业来实现;而对于初始财富越低的家庭来说,风险偏好发挥作用的空间则越小。换用被解释变量形式、对照组或分样本数量等形式都证明了结果的稳健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钟慧  邓力源  
本文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微观调查数据(CHFS),就风险态度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展开分析,并检验社会网络在缓解家庭消费对风险态度敏感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家庭风险厌恶程度增强,家庭的耐用品、非耐用品消费和总消费额随之下降,且耐用品消费对风险态度更加敏感;(2)社会网络能够缓解风险厌恶程度加剧对家庭消费的抑制作用,且在耐用品消费中更加突出;(3)风险态度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在社会网络较窄家庭表现得更加明显。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强   陈山漫   童湛雅  
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有着显著的影响。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风险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促进家庭风险资产投资,并通过信贷服务传导机制拓展家庭投资理财边界;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较发达的东中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影响效应更显著。要打造健康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应进一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加快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多维度提升居民的数字金融素养,共享数字红利。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正平   董晶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中国数字金融获得了快速发展,深刻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其在消费端的碳减排效果有待科学评估。基于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以及北京大学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家庭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降低了家庭消费碳排放,且主要通过促进消费结构升级降低了家庭消费碳排放。异质性分析显示,在西部地区家庭、户主处于失业状态家庭、高消费家庭中以及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数字金融降低家庭消费碳排放的效果更加显著。针对数字金融三个维度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相较于数字化程度,数字金融在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方面的表现才是降低家庭消费碳排放的关键。因此,应大力推进数字金融的发展,并积极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效地降低家庭消费碳排放,进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睿   刘永文   刘文淘   田维双  
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促进我国“三农”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数字金融产品将对农村家庭的生活模式、经济运转以及面临风险的处理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农村数字理财产品、数字信贷产品和数字支付产品的使用情况等微观视角,运用熵值法测度农村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并实证探究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缓解家庭金融风险,在一系列内生性、稳健性检验下结果依旧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提高家庭金融素养和拓宽家庭社会关系来缓解家庭金融风险,且对低收入家庭更为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村数字金融发展能显著缓解西部农村地区、低教育程度、老龄化、偏好风险及具有务工经历家庭的金融风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元明  贾静  
风险态度在家庭金融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家庭风险态度的因素有很多,在众多因素中,中国儒家文化、金融素养对家庭风险态度的影响如何?本文通过OLS方法分析CHFS2015的数据,得出了以下结论:金融素养越高的家庭会更加偏好风险,即使是在控制了儒家文化的情况下金融素养的影响依然没变,但儒家文化在不同作用机制情况下对风险态度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差序格局下的儒家文化对风险态度的影响显著为负,而身份认同下的儒家文化对风险态度的影响显著为正。加入金融素养与儒家文化交互项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儒家文化中的差序格局主张对金融素养与风险态度的正向关系起到阻碍作用,而身份认同主张却对金融素养与风险态度的正向关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华   利圣临   杜霞  
基本养老保险为老年人口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能够有效缓解家庭养老压力,释放家庭预防性储蓄,并调整家庭资产配置结构,提高家庭资产配置效率,有必要从基本养老保险参与角度研究家庭资产利用率的提高和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本文利用2013、2015、2017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研究城乡养老保险参与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降低了家庭配置金融性风险资产的可能性,提高了家庭配置金融性无风险资产的可能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与对城镇居民、收入较低、养老经济压力较大或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决策具有更大的影响。机制分析的结果表明,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通过提高居民的风险厌恶程度调整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结构。因此,应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发展,发挥养老保险的经济效应,多渠道促进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缓解居民家庭养老压力,并着力提升居民金融认知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正平  任康萍  谭秋云  
数字金融的蓬勃发展正深刻地影响着家庭经济行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数字金融发展在给家庭带来“数字红利”的同时,也很可能导致家庭债务风险的累积。因此,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城乡家庭债务风险的影响差异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首先,数字金融发展对家庭债务风险具有正向影响,且与城镇家庭相比,其对农村家庭债务风险的影响更大。其次,数字金融发展对中西部地区、金融素养低和收入差距高的农村家庭债务风险的影响更大。最后,数字金融发展通过提升家庭信贷可得性和家庭支付便利性从而加剧了家庭债务风险,且与城镇家庭相比,其对农村家庭债务风险的影响更大。上述结论对于防范城乡家庭债务风险和推进我国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思琦  田容至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和北京大学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构建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教育代际流动对家庭返贫风险的影响,并引入交互项考虑数字金融在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教育代际流动可以有效降低家庭返贫风险,教育代际流动性越高,家庭陷入贫困的概率越低;数字金融发展对教育代际流动的减贫效应具有促进作用,但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在父代教育背景较低的群体中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凌霜  易行健  杨碧云  
本文基于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对商业保险促进居民家庭金融风险承担的影响效应以及数字经济在其间所起到的调节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论表明:家庭商业保险保费支出对居民风险金融承担有显著促进作用,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遗漏变量问题和自选择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缓解居民家庭由未来不确定性引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降低家庭在面临不利冲击时陷入财务脆弱的可能性,从而强化商业保险参与对家庭金融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的调节效应在金融素养和受教育水平较低、背景风险较高以及社会资本水平较低的家庭中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