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44)
2023(15128)
2022(12014)
2021(10863)
2020(9253)
2019(20899)
2018(20298)
2017(39978)
2016(20758)
2015(23021)
2014(22410)
2013(22273)
2012(20050)
2011(17511)
2010(17591)
2009(16753)
2008(15877)
2007(13986)
2006(12002)
2005(10846)
作者
(54879)
(45752)
(45520)
(43104)
(29379)
(21794)
(20868)
(17600)
(17563)
(16227)
(15602)
(15346)
(14417)
(14202)
(13973)
(13949)
(13586)
(13266)
(13187)
(13134)
(11204)
(11028)
(10836)
(10548)
(10363)
(10269)
(10160)
(9887)
(8924)
(8861)
学科
(98519)
经济(98433)
(97140)
(89817)
企业(89817)
管理(79625)
方法(49931)
数学(41660)
数学方法(41314)
(35498)
业经(33866)
(28403)
财务(28364)
财务管理(28324)
(28092)
(27809)
金融(27808)
企业财务(27119)
中国(25375)
(24914)
银行(24909)
(23988)
(22000)
农业(20861)
技术(18609)
(16618)
地方(16429)
理论(16225)
(15949)
(15921)
机构
学院(294757)
大学(288559)
(132080)
经济(129983)
管理(128441)
理学(111478)
理学院(110647)
管理学(109386)
管理学院(108834)
研究(80492)
中国(73452)
(64856)
(56680)
财经(52445)
(47915)
(42318)
科学(42287)
中心(41517)
经济学(41375)
(40827)
财经大学(39332)
经济学院(37840)
业大(37739)
商学(37456)
商学院(37149)
(36185)
经济管理(34737)
北京(34427)
(34125)
研究所(32030)
基金
项目(195006)
科学(158632)
基金(147582)
研究(145951)
(124298)
国家(123224)
科学基金(111780)
社会(98308)
社会科(93837)
社会科学(93818)
基金项目(78151)
(75659)
自然(70759)
自然科(69293)
自然科学(69279)
自然科学基金(68162)
教育(66557)
(61463)
资助(59976)
编号(58188)
(44474)
成果(44426)
(44339)
重点(42319)
国家社会(41814)
(40910)
创新(40778)
(40632)
人文(39907)
教育部(39847)
期刊
(137339)
经济(137339)
研究(81431)
(56434)
管理(52205)
中国(48077)
(43176)
金融(43176)
(37096)
科学(34458)
学报(33169)
技术(28197)
大学(27988)
财经(27207)
学学(27039)
农业(24870)
业经(24322)
(23264)
经济研究(21995)
财会(18052)
问题(17893)
教育(17700)
技术经济(17357)
(15547)
统计(15038)
商业(15037)
会计(14995)
理论(14677)
现代(14664)
(14537)
共检索到428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谢周亮  周素华  
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的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迅速壮大。将2011—2018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数据与北京大学2011—2018年城市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匹配,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数字金融对民营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基于企业异质性特征展开分析,并利用调节效应模型讨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否具有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会显著抑制民营企业杠杆率,有效防范企业债务风险。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大型民企的去杠杆弹性更大,并且在创新能力较弱的企业中,数字金融对企业去杠杆的促进作用更强,即随着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数字金融对企业杠杆率的抑制作用减弱。上述研究为数字金融的发展及民营企业的转型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银娥  罗雨璇  
依据2007—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宏观审慎政策和企业杠杆率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适度从紧的宏观审慎政策有利于降低企业杠杆率,受企业特征和地区金融结构异质性影响,非国有控股、规模较小、非过度负债状态企业及金融结构化程度较高地区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宏观审慎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影响企业杠杆率,其中非国有控股及小规模企业受影响更深。因此,应优化宏观审慎政策对企业杠杆率的调节方式,加强宏观审慎政策结构性监管与跨部门监管,提高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宁薛平  张庆君  
在保持宏观杠杆率稳定的经济政策前提下,分部门、分债务类型地实现结构性去杠杆,对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尤为重要。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杠杆率水平、杠杆转移与金融错配的逻辑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一方面,杠杆率水平对金融错配产生非线性影响,当杠杆率水平低于杠杆率门限阈值时,增加杠杆率会减缓金融错配;当杠杆率超过杠杆率门限阈值时,增加杠杆率会加重金融错配。另一方面,实现杠杆率从大型企业转移至中小型企业,从国有企业转移至民营企业,从托宾q值低、盈利能力弱、成长性差的企业转移至托宾q值高、盈利能力强、成长性强的企业,对金融错配具有一定的缓释效应。本文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促进供给侧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结构性去杠杆,防范金融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晓燕  张册  
创新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关键因素。以创新效率作为衡量创新能力的指标,以2008—2017年我国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融资结构对其创新效率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内源性融资和股权融资能显著促进企业的创新效率,而债务融资则与企业的创新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企业应对融资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提高留存收益等内源性融资占比,同时国家应健全股票市场发展,引导企业积极发展股权融资,降低对银行借款等债务融资方式的依赖程度,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攀  王艺霖  霍源源  
良好的金融治理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去杠杆向稳杠杆过渡的重要保障。在测算了"去杠杆"政策实施以来的中国金融治理水平的基础上,采用中介效应和门限效应模型分析其对非金融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提升金融治理水平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提高融资效率,这一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达到54.20%。当金融治理水平和股票市场活跃度超过门槛值后,加杠杆对融资效率的正向作用大幅减弱,将金融结构、融资结构作为替代指标的稳健性检验佐证了这一发现。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相比,改善金融治理更能促进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提高小型企业融资效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贺易  干胜道  傅新红  陈永智  
本文以2007~2015年间A股的农业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农业类上市公司董事长个人特质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发现有财经类从业背景的董事长偏好投资金融资产,而只有农业类从业经历的董事长对投资金融资产持规避态度,董事长为男性、年龄越低、学历越高越偏好投资金融资产。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企业金融化水平越高会导致企业整体风险的提高,说明农业企业过多投资金融资产的非农化经营并不可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贺易  干胜道  傅新红  陈永智  
本文以20072015年间A股的农业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农业类上市公司董事长个人特质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发现有财经类从业背景的董事长偏好投资金融资产,而只有农业类从业经历的董事长对投资金融资产持规避态度,董事长为男性、年龄越低、学历越高越偏好投资金融资产。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企业金融化水平越高会导致企业整体风险的提高,说明农业企业过多投资金融资产的非农化经营并不可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肖忠意   陈海涛   郑国洪  
本文利用2007—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同一城市内企业间地理距离和数字化转型程度衡量企业数字化集群程度,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集群程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集群程度与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正相关,即存在企业数字化集群效应。进一步经济效应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集群能够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的生产组织绩效及创新动能,释放正向的经济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较低的银行业集中度有利于数字化集群效应的释放,且数字化集群效应对于不同科技属性和行业竞争地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均能够发挥促进作用。总体而言,本文揭示了数字化集群效应的存在,并对其正向经济效应进行检验,为我国加快制定数字经济集群式发展政策提供经验证据和参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兴华   吴晟婕  
基于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探讨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促进技术创新、改善资源错配和抑制过度投资是数字金融发展提高企业产能利用率的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在融资约束较大企业、高科技企业及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适当的金融监管能够引导数字金融正外部性的发挥,助力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据此提出大力推进数字金融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数字金融监管力度和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宋森  
本文选取2008-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环境管制与企业环保投资的相关性,并进一步考察股权性质对环境管制实施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环保投资水平较低,普遍缺乏环境污染治理的积极性;环境管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存在区间效应;股权性质会对环境管制与企业环保投资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效应,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环保投资对环境管制的敏感性更强、承受力更弱。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吴军  陈丽萍  
本文对20072015年2 232家上市公司和发债非上市公司的平衡样本研究后发现:中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总体来看金融资产配置比例适度且风险可控,对非金融企业充分利用资金、增加收益、调结构、降杠杆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配置提高对降杠杆具有正面作用,且其金融化行为特征基本上都为"盈余效应"或"盈余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存;而非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配置提高对降低杠杆率存在负面影响,且其金融化行为特征基本上都为"替代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方健  
关联方交易作为企业间特有的一种交易形式,对企业的财务、运营及管理等均产生影响,但目前基于供应链风险管理视角,探究关联方大客户交易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内在机理略显不足。以2016—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例,研究发现,关联方大客户交易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正相关,与技术创新产出呈倒U型关系。由于真实盈余管理在关联方大客户交易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当关联方大客户交易额较大时,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并没有提高相应的技术创新产出。进一步,融资约束抑制关联方大客户交易对技术创新产出的有利影响,内部控制则减轻关联方大客户交易对技术创新投入的不利影响。异质性检验证实,国有性质、成立时间长以及竞争程度较高行业等企业的关联方大客户交易与其技术创新活动更相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吕靓欣  
文章在绿色治理理念指导下,以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董事会连锁关系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董事会连锁关系数量的增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明显提高,且董事会连锁关系影响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多为非财务类环境信息;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管理层持股比例较高、市场发展程度健全及非重污染行业情境下,董事会连锁关系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促进效应越显著。从微观董事会连锁关系视角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驱动力的剖析,可为董事会成员的选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监管结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向慧  
选取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与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模型、门槛模型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对企业技术持续创新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知识产权保护与研发要素流动在二者间发挥中介作用;受知识产权保护与研发要素流动影响,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对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推动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基于此,提出提高数字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发挥研发要素协同配置效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企业技术持续创新注入新动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向慧  
选取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与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模型、门槛模型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对企业技术持续创新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知识产权保护与研发要素流动在二者间发挥中介作用;受知识产权保护与研发要素流动影响,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对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推动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基于此,提出提高数字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发挥研发要素协同配置效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企业技术持续创新注入新动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