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56)
2023(11262)
2022(8535)
2021(7432)
2020(5948)
2019(12970)
2018(12070)
2017(23633)
2016(12150)
2015(13136)
2014(12594)
2013(12294)
2012(11036)
2011(9848)
2010(9886)
2009(9665)
2008(8809)
2007(7768)
2006(6840)
2005(6354)
作者
(35774)
(29425)
(29218)
(27757)
(18546)
(14189)
(13337)
(11503)
(11330)
(10344)
(10112)
(9768)
(9168)
(9120)
(9094)
(9055)
(8674)
(8624)
(8610)
(8545)
(7154)
(7153)
(7063)
(6858)
(6684)
(6639)
(6448)
(6345)
(5807)
(5791)
学科
(47413)
经济(47364)
(38635)
管理(36483)
(33168)
银行(33022)
(32895)
企业(32895)
(31484)
(29615)
金融(29615)
方法(20533)
(20009)
中国(18871)
数学(18319)
数学方法(18225)
(16596)
业经(15505)
(12525)
财务(12511)
财务管理(12501)
企业财务(12043)
(11873)
中国金融(11798)
业务(11552)
(11351)
制度(11345)
产业(11016)
(10900)
贸易(10887)
机构
大学(168545)
学院(168523)
(72640)
经济(71296)
管理(65837)
理学(57027)
理学院(56483)
管理学(55754)
管理学院(55465)
中国(54653)
研究(53220)
(35391)
(33523)
(33346)
科学(30995)
(30132)
银行(28989)
财经(28910)
中心(28481)
(27021)
农业(26710)
业大(26585)
(26420)
(25717)
(24422)
(24241)
经济学(24126)
金融(24012)
研究所(23643)
经济学院(22199)
基金
项目(117331)
科学(92497)
基金(88118)
研究(81542)
(78129)
国家(77461)
科学基金(66898)
社会(55938)
社会科(53462)
社会科学(53447)
基金项目(46611)
(45129)
自然(42954)
自然科(42016)
自然科学(42004)
自然科学基金(41327)
(37761)
教育(35443)
资助(34488)
编号(31031)
重点(26267)
(25999)
(25192)
(24838)
国家社会(24684)
创新(24284)
成果(23542)
科研(23043)
(21948)
教育部(21918)
期刊
(69667)
经济(69667)
研究(49273)
(46764)
金融(46764)
学报(30039)
中国(30036)
(29143)
(28230)
科学(25252)
大学(22392)
管理(22016)
学学(21707)
农业(16806)
财经(14963)
经济研究(12692)
(12623)
业经(12490)
技术(9944)
理论(9677)
商业(9116)
问题(9048)
(8870)
实践(8868)
(8868)
教育(8753)
国际(8438)
(8314)
(7992)
财会(7904)
共检索到253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顾海峰  朱慧萍  
选取2011—2020年中国202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数字金融对银行特许权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对银行特许权价值具有抑制作用。相对于股份制银行与东中部地区银行,数字金融对城市及农村银行与西部地区银行特许权价值的抑制力度更大。(2)金融开放与宏观审慎对数字金融与银行特许权价值的关系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金融开放程度与宏观审慎政策力度的提高均会加剧数字金融对银行特许权价值的抑制作用。(3)净息差在数字金融与银行特许权价值的关系中承担着中介作用,数字金融通过信贷配给与金融脱媒渠道降低了银行净息差,进而降低了银行特许权价值,“数字金融—净息差—银行特许权价值”的传导渠道有效。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文艳  
本文通过托宾Q法度量了我国上市银行的特许权价值,并利用计量模型检验了外资银行进入的资产份额和数量份额与上市银行特许权价值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银行进入的数量份额与上市银行特许权价值显著负相关,而资产份额与特许权价值却是显著正相关,且对特许权价值影响更大,特许权价值的提高可以促使银行冒险动机减弱,降低银行的风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晓军  欧阳姝  
本文采用托宾Q的方法度量了1998-2005年中国7家商业银行和美国96家商业银行的特许权价值,并就市场相关因素和银行相关因素对特许权价值的影响进行分析。本文发现市场集中度对特许权价值具有良好的解释作用,同时发现,随着未来银行集中度的下降,我国商业银行若要提高特许权价值,只有依靠提高银行的经营能力。本文还发现坏账率、坏账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和贷款资产率这些指标在影响两国银行特许权价值时,作用方式有一定差异。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海明  谭聪杰  佟仕富  
从银行特许权价值的定义入手,利用样本银行1998~2007年的年度数据,阐述和分析了银行特许权价值的风险约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银行特许权价值对银行的风险行为有很强的约束效应,即拥有较高特许权价值的银行不会倾向于采取过度冒险的经营行为,而那些特许权价值较低的银行会增加冒险经营的动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许国新  
特许权价值是商业银行具有的从受保护市场获取未来租金的牌照价值,通常情况下,具有相对较高特许权价值的银行为了避免破产,更有动力倾向于采取谨慎策略,因而其发挥着银行风险自律器的作用。通过银行风险行为的静态选择和动态选择视角,考证特许权价值的自律效应,对于后过渡时期的银行监管政策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艳  
商业银行特许权价值(FV)与银行的冒险动机密切相关,FV高的银行因珍惜其FV,避免破产并被吊销执照,会自动采取审慎的经营战略,反之,FV低的银行冒险动机强烈,发生银行失败的可能性更大。本文以改进的方法度量了1994—2003年中国14家商业银行的FV,并对此面板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提高中国FV的对策建议,以强化中国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动机,增强其竞争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韩立岩  李伟  
本文采用托宾Q方法度量了1999~2006年中国上市银行的特许权价值,并运用计量模型检验外资银行进入与中资银行特许权价值的关系。研究发现,以资产份额和数量份额表示的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特许权价值显著正相关,特许权价值提高意味着银行冒险动机减弱,所以外资银行进入客观上促使中资银行以更审慎的态度控制风险行为,以求获取有利的竞争地位;与资产份额相比,外资银行数量的增加对银行特许权价值的影响更为显著;在当前阶段外资银行参股对国内银行特许权价值还未产生显著影响;此外,银行特许权价值还与市场集中度及银行自身经营状况密切相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理  杨嘉懿  
在经济不发达的落后地区,政府当局经常会向当地的企业与商业银行提供带有特许权价值的倾斜政策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但是类似的保护政策具有较大的负效应,容易诱发市场的低效率,反而可能会限制落后地区的进步。本文将特许权价值量化为或有期权代入商业银行的效用函数,研究了当局提供的金融保护政策对商业银行行为选择的影响,并利用西部某省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主张通过设立强资本约束与惩罚函数来中和特许权政策的负面影响,同时加大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以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伏霖  高然  蒋汇  
本文用Panzar-Rosse模型的H值度量了我国银行业2002-2008年特许权价值,发现特许权价值呈现U型变化轨迹,先降低再升高,总体来看我国银行的特许权价值巨大。进一步,本文将影响特许权价值变动的因素分解为管制性因素、银行因素和宏观因素三个方面,通过对86个国家的跨国实证分析表明,市场准入限制、经营范围限制、资本金管制、监管力度、银行成本控制能力、银行业发达程度和实际通货膨胀率与银行特许权价值正相关,外资参与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与特许权价值负相关。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江山  佟孟华  
金融科技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深刻变革,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成效也关系着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败。本文从银行特许权价值的视角,为备受各界关注的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成效问题提供了一个解答。本文将特许权价值的约束设定纳入DLM理论模型,从效率和多元化的角度探讨金融科技通过特许权价值进而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11—2020年230家中国商业银行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够通过提高银行特许权价值的方式来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发展通过增加来自效率渠道和多元化渠道的特许权价值,进而实现银行风险承担的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科技的冲击加剧了银行业的存款竞争与利率竞争,造成了市场相关特许权价值的丧失;对于地方性、小规模和低资本充足率的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风险化解效应”更为突出;金融监管对于金融科技风险化解效应的调节作用呈现出先弱化后强化的U型影响趋势。本文的研究不仅表明金融科技发展能够以金融体制市场化和机构转型升级这种“合意”的方式促进金融稳定,也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金融科技监管政策,高质量推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等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艳  张涤新  
银行特许权价值(FV)与银行的冒险动机密切相关,FV高的银行因珍惜其FV,避免破产后被吊销执照,会自动采取审慎的经营战略;反之,FV低的银行则冒险动机强烈,导致银行失败的可能性更大。实证研究表明,国内商业银行单位资本的特许权价值(UBFV)虽然较原先有所改善,并逐渐提高,但取值仍然不高,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UBFV还在零值附近徘徊。这揭示了中国商业银行缺乏自律动机,冒险违规事件屡屡出现的内在原因。中国商业银行只有在金融全球化、一体化的浪潮中准确把握自身优势与不足,努力提高FV,抑制过度冒险冲动,实现审慎经营,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冉晓东  江世银  
缺乏自律动机,冒险违规事件时有发生,一直来是我国银行业的恶疾。在当今市场化和金融国际化日益深化的新形势下,一味依靠限制银行准入和严格监管,以抑制银行冒险冲动的做法显然已难以凑效。为了适应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全新市场环境,文章认为,应适度放松对银行的准入限制、改进银行监管、努力提高银行自身经营水平来提高其特许权价值,使银行产生防范冒险冲动的内在动力,才能最终达到防范银行冒险冲动,提高其竞争能力,实现银行稳健经营的目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曲洪建  张相贤  王宇明  
本文构建了特许权价值、公司治理机制和银行稳健性的计量经济模型,并采用16家上市银行2000年~2012年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特许权价值的自律效应是存在的;第一大股东性质和持股比例对银行的稳健性的影响没有显著影响,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对银行稳健性有显著影响;董事会的监督管理会提高银行稳健性,而独立董事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高管持股能够增强银行的稳健性,而高管薪酬却没有激励作用;银行规模和稳健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也支持了"大而不倒"的观点;上市银行的杠杆的效应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不良贷款数量不能客观反映银行的稳健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廷求  王营  
本文运用中国34家商业银行2006~2009年的数据,对特许权价值和公司治理机制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特许权价值能够显著降低风险承担;在未上市城市商业银行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风险承担越高,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却与风险承担负相关;董事会规模与风险承担负相关,而对未上市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未产生显著影响;尽管高管持股现象并不普遍,但高管持股能够显著增加银行风险承担;第一大股东性质、独立董事比例以及薪酬最高的前三名高管的平均薪酬并没有对风险承担产生显著影响,表明独立董事尚未充分发挥职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