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02)
- 2023(12883)
- 2022(9757)
- 2021(8562)
- 2020(7115)
- 2019(15637)
- 2018(15209)
- 2017(29177)
- 2016(15413)
- 2015(16889)
- 2014(16929)
- 2013(16460)
- 2012(14907)
- 2011(13040)
- 2010(13502)
- 2009(13210)
- 2008(12370)
- 2007(11393)
- 2006(10073)
- 2005(9535)
- 学科
- 业(78207)
- 企(73403)
- 企业(73403)
- 济(70622)
- 经济(70536)
- 管理(61552)
- 业经(31773)
- 方法(26549)
- 财(26401)
- 融(26016)
- 金融(26009)
- 农(23886)
- 银(23573)
- 银行(23552)
- 行(22893)
- 中国(22803)
- 务(20570)
- 制(20540)
- 财务(20523)
- 财务管理(20507)
- 企业财务(19480)
- 数学(18906)
- 数学方法(18722)
- 农业(17933)
- 体(16691)
- 技术(16157)
- 理论(14870)
- 策(14065)
- 地方(13784)
- 体制(13749)
- 机构
- 学院(223637)
- 大学(215038)
- 济(96624)
- 经济(94767)
- 管理(90031)
- 理学(76278)
- 理学院(75612)
- 管理学(74692)
- 管理学院(74274)
- 研究(68683)
- 中国(62127)
- 财(48141)
- 京(44344)
- 科学(38702)
- 农(38035)
- 财经(37534)
- 江(35343)
- 经(33977)
- 中心(33619)
- 所(33508)
- 业大(30682)
- 研究所(29906)
- 农业(29801)
- 经济学(29598)
- 州(28426)
- 财经大学(27528)
- 北京(27460)
- 经济学院(26833)
- 商学(26482)
- 商学院(26247)
- 基金
- 项目(142768)
- 科学(114057)
- 研究(107937)
- 基金(104004)
- 家(88843)
- 国家(87970)
- 科学基金(77899)
- 社会(70735)
- 社会科(67270)
- 社会科学(67254)
- 省(58351)
- 基金项目(53973)
- 自然(47969)
- 教育(47672)
- 自然科(46943)
- 自然科学(46931)
- 自然科学基金(46187)
- 划(46097)
- 编号(43761)
- 资助(41710)
- 业(34750)
- 成果(34554)
- 创(33733)
- 发(31853)
- 重点(31655)
- 创新(30626)
- 部(30505)
- 国家社会(29802)
- 课题(29787)
- 制(29229)
- 期刊
- 济(112510)
- 经济(112510)
- 研究(65877)
- 中国(45100)
- 财(41761)
- 管理(39565)
- 农(36640)
- 融(35457)
- 金融(35457)
- 学报(29906)
- 科学(28593)
- 农业(24239)
- 大学(23866)
- 学学(22981)
- 技术(22076)
- 业经(21449)
- 财经(19534)
- 教育(18419)
- 经济研究(17988)
- 经(16971)
- 业(14623)
- 问题(13959)
- 技术经济(13304)
- 财会(12630)
- 现代(11806)
- 商业(11772)
- 世界(10909)
- 贸(10775)
- 会计(10275)
- 经济管理(10067)
共检索到347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冯永琦 胡玥
构建引入数字金融因素的企业融资结构理论模型,利用2013—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数字金融对实体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金融主要通过提升股权融资在融资结构中的比重,进而优化实体企业融资结构,但数字金融发展对实体企业融资结构的优化作用在不同行业、企业规模和产权性质下存在异质性。数字金融优化实体企业融资结构的机制主要包括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以及增强市场关注度等。数字金融对企业直接融资规模产生线性的促进作用,对间接融资规模产生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影响,而数字金融对实体企业直接融资规模的促进作用大于对间接融资规模的促进作用。同时,数字金融对股权融资规模的影响程度高于对债券融资规模的影响程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景春梅
近年来,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但由于一些制度性障碍尚存,融资难问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在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建议如下:按照新的划型标准改进统计口径;建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型金融机构;扩大小企业直接融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构建与融资相适应的征信体系和风险评估机制;扩大银行为小微企业服务的财税政策;控制地方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
关键词:
小微企业 金融政策 问题 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飞
通过实证检验融资融券制度对上市公司金融化行为的影响,发现与没有进入试点的上市公司相比,融资融券试点公司的金融化水平显著上升,且融资融券对企业金融化的效应在非国有和区域市场化进程较低的样本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制度是通过提高企业的融资约束和被收购的威胁等因素促使企业更多地进行金融资产配置。因此,证券监管部门需要反思融资融券制度的缺陷,保障股票卖空机制发挥治理效应,激励企业专注于实体经济。同时,合理规范我国金融体系,为企业构建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出台反恶意收购的监管政策,有效化解融资融券制度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于欣晔 冯永琦
实体企业融资受企业自身融资约束以及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本文运用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实体企业微观数据,研究货币政策对实体企业融资的影响,并分析了融资约束对货币政策影响实体企业融资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实体企业融资具有显著影响,宽松货币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实体企业股权融资和信贷融资规模,对股权融资规模的提升作用更强。从融资约束的调节效应来看,实体企业融资约束越强,货币政策对其股票与信贷融资规模的提升作用越强。相对大型和国有实体企业而言,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小型和民营实体企业融资规模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研究丰富了实体企业融资理论,为进一步优化不同类型实体企业的融资结构、推动金融支持实体企业发展提供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一丁 郭启明 罗翔 曾凯霖
近年来,实体企业"弃实投虚"现象愈演愈烈,资产金融化趋势逐渐涌现,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文章以2007—2018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企业效率分为综合效率和主业效率,分别考察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二者的影响,并检验了实体企业金融化与企业效率的关系是否受到金融资产流动性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对综合效率和主业效率均具有抑制作用;相比短期金融资产而言,配置长期金融资产对企业效率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考虑到金融投资决策受融资约束的影响,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进一步探讨了不同融资约束下实体企业金融化与企业效率的关系,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与综合效率间不存在融资约束门槛,但实体企业金融化与主业效率间会因融资约束的差异呈现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区间效应。研究结果可为监管层规范实体企业金融投资行为以及企业制定金融投资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金丹 田敏嫦
数字金融发展优化了社会信贷资源配置,这对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要求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2011—2020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样本,探讨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对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与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显著正相关,此关系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中部地区企业和高负债率企业中更加突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是数字金融驱动企业本结构调整的重要路径。为此,政府应正确引导数字金融业发展壮大,从“量”和“质”两个方面赋能经济增长;企业应紧紧抓住数字金融业蓬勃发展的机遇,进一步提升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效率和经营管理质量。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资本结构 动态调整 融资约束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冯永琦 张浩琳 倪娟
货币政策能够对实体企业投融资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构建了引入货币政策和数字金融因素的企业投资决策模型,利用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货币政策影响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动机的异质性及数字金融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预防性储蓄”和“投资替代”是中国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重要动机。不同货币政策对实体企业金融资产投资动机的影响存在差异。在宽松货币政策影响下,融资约束较小企业会表现出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从而增加金融资产投资,融资约束较大的企业“预防性储蓄”动机不明显,更倾向于增加经营资产投资;紧缩货币政策影响下不同融资约束企业“预防性储蓄”动机的表现则相反。无论是在宽松还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影响下,“投资替代”都较为明显,但紧缩货币政策会进一步增强该动机。数字金融强化了不同货币政策对“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影响,使融资约束较小的企业在宽松货币政策影响下,以及融资约束较大的企业在紧缩货币政策影响下进一步增加金融资产投资。但数字金融只是强化了宽松货币政策对“投资替代”动机的影响,却抑制了紧缩货币政策对该动机的影响。本文研究为提高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冬梅 石婷婷
2017年2月1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修订的《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坚持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导向,引导资金流向最需要的实体经济,避免经济“脱实向虚”。本文以2013-2020年A股非金融、非房地产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实证检验了2017年再融资政策调整对于新规实施之后有再融资行为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年再融资新规显著抑制了有再融资行为上市公司的金融化,但再融资新规只能在企业进行再融资时有短期的抑制作用,且对民营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要大于国有企业,这一结论对更好治理实体企业金融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仿龙
金融领域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是当前理论与实践层面都需要迫切予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实体经济当中,中小微企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存在,当前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就必须正视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认真分析制约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进而创新融资方式,破解这一融资难题。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难 金融 实体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季刚 成群蕊
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企业的样本,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来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整体上提升了企业的投资效率,表现为对企业投资过度的抑制效应和对企业投资不足的缓解效应;考虑到企业自身属性的差异,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国有、民营和高成长性企业的投资效率均有显著影响;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均会对企业投资效率产生积极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改善融资环境,进而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来抑制投资过度,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来缓解投资不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章永奎 宋寅寅 翁健英 杜兴强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表现出“脱实向虚”的金融化倾向,实体企业金融化将对数字技术赋能产生何种影响,这是本文的研究主题。基于2012~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实体企业金融化会显著抑制数字技术赋能;在调节效应方面,现金持有弱化了企业金融化与数字技术赋能的负向关系,融资约束强化了企业金融化与数字技术赋能的负向关系。本文丰富了企业金融化与数字技术赋能的相关文献,改善了数字技术赋能的量化方法,也为我国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助力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永强 张志远
去杠杆是保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考察去杠杆对实体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对于及时调整去杠杆的工作方向和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发现,实体企业在降低杠杆率后会增持金融资产,且这一增持效应主要体现在金融结构偏向于银行主导的地区。然而,实现去杠杆的企业在增持金融资产后,经营风险随之上升,这种经营风险上升的后果主要体现在金融结构偏向于市场主导的地区。此外,去杠杆导致金融资产配置增加的作用在资产周转率较低、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因此,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要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有机结合,并及时监测防范去杠杆可能带来的实体企业金融化风险。
关键词:
去杠杆 金融资产 金融结构 经营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小林 秦振华 司登奎 蒋存远
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不仅有助于引导市场形成稳定预期,而且对于提高政策调控的有效性,促进经济行稳致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公司债券发行定价为研究对象,选取2007—2021年我国沪深交易所交易的公司债券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了政策连续性对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策连续性水平上升能够通过“稳预期”“稳业绩”和“稳杠杆”机制显著降低企业债券融资成本,且该效应在经济下行期、金融压力上升期及债券违约事件爆发后尤为明显。相较于财政政策连续性而言,货币政策连续性上升更有助于降低债券融资成本,且政策连续性上升有助于提高企业债券和股权融资规模,优化企业融资结构。本文的研究对于统筹逆周期调控和跨周期调节,坚持政策连续性进而改善企业投融资环境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钟凯 梁鹏 王秀丽 彭雯
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实现社会主体平等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深入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金融投资回报率较高和影子银行规模较大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抑制作用较强,这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金融投资回报率和缩小影子银行规模的渠道缓解企业金融化水平。进一步地,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在市场竞争程度较低、东部地区以及非高科技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从经济后果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降低企业金融化所引发的经营风险。本文的研究拓展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金融化的研究领域,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以及金融风险防范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万佳彧 周勤 肖义
本文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2011—2018年市级数据与中国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匹配,实证检验了融资约束在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新活动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会显著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而融资约束放松会对企业创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考察创新激励效应的传导路径,发现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支持服务程度三个维度均会对企业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分组检验发现,数字金融的创新激励效应对于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而言更强。本文丰富了数字金融影响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并为金融市场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融资约束 创新激励 中介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